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酵母发酵的白兰地基酒在蒸馏前后的香气分析
1
作者 马玥 吴元 +5 位作者 张葆春 申春华 于立娜 巩传斌 李成林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0-258,I0006-I0013,共17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不同酵母(71B、KD、F33、K1、FC9DP、D254、FC9)酿造的新疆产区的白兰地基酒及其新蒸馏白兰地原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香气特征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分析。结果显... 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不同酵母(71B、KD、F33、K1、FC9DP、D254、FC9)酿造的新疆产区的白兰地基酒及其新蒸馏白兰地原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及香气特征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感官定量描述分析。结果显示,添加酵母D254的基酒香气物质总量最高,果香、花香、木质香气特征更突出;在蒸馏后,添加酵母FC9和FC9DP的酒样香气属性更为丰富,其中花香、果香、木质香气属性突出,此外,FC9DP酒样香气化合物相对含量也最高。对比蒸馏前后的基酒,结果显示,除了酚类化合物及内酯类化合物,大部分香气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皆在蒸馏后有所增加,其中FC9DP样品的酯类、醇类、酸类及萜烯类化合物增加最为明显。此外,经过蒸馏,基酒去除了生青味和酸味的不良气味特征,香气品质有所改善。该研究可为白兰地酿造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兰地 香气化合物 香气 蒸馏 酵母
下载PDF
白酒酿造中丙酸菌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维 牟飞燕 +4 位作者 陈玫 董孝元 常煦 方尚玲 陈茂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近年来,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丙酸菌的研究较少。丙酸为丙酸乙酯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酸菌的丙酸产量与丙酸乙酯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丙酸与丙酸乙酯对白酒风味具有一定的贡献,丙酸呈现出酸性气味;丙酸乙酯... 近年来,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丙酸菌的研究较少。丙酸为丙酸乙酯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酸菌的丙酸产量与丙酸乙酯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丙酸与丙酸乙酯对白酒风味具有一定的贡献,丙酸呈现出酸性气味;丙酸乙酯具有菠萝香香味、味略涩、似芝麻香。为充分了解白酒酿造中丙酸菌的作用,该文对白酒酿造中产酸微生物,丙酸菌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及产物、对白酒风味的贡献及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菌 代谢途径 代谢产物 白酒风味 应用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孙海芩 刘功良 +2 位作者 赵文红 白卫东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将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与安琪酒曲进行组合,可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中,将α-淀粉酶和脂肪酶与安琪酒曲的组合可明显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8.50%vol、0.40 g/L、2.81 g/L、88.00分,且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分别提高27.59%、29.03%、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酶制剂 酒曲 总酸 总酯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清香型白酒大曲中产酯化酶微生物分离筛选及鉴定
4
作者 刘小改 马美荣 +3 位作者 李洪媛 马东硕 王小伟 张坤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53-58,73,共7页
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高产酯化酶的微生物菌株,经过初筛、复筛,最终得到1株细菌HXX7,其麸曲酯化力可达20.6 mg/g,具有较强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能力。对HXX7菌株及微观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发现HXX7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应用16S rDNA测序... 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高产酯化酶的微生物菌株,经过初筛、复筛,最终得到1株细菌HXX7,其麸曲酯化力可达20.6 mg/g,具有较强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能力。对HXX7菌株及微观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发现HXX7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应用16S rDNA测序方法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HXX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白酒大曲 酯化酶 乙酸乙酯 细菌 鉴定
下载PDF
白酒中风味成分的检测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沈小娟 丁海龙 +3 位作者 雷翔云 任剑波 曹晓念 邓波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白酒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酒。白酒中的风味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其类别、组成及比例对产品口感、风味及香气极为重要。近年来,对风味成分的研究已成为白酒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白酒风味成分检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风味成分检测... 白酒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国酒。白酒中的风味成分虽然含量较低,但其类别、组成及比例对产品口感、风味及香气极为重要。近年来,对风味成分的研究已成为白酒领域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白酒风味成分检测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风味成分检测前处理技术与分析方法,总结了各大香型白酒中的风味挖掘及分析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风味成分 前处理 感官分析
下载PDF
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及基酒香气组分差异
6
作者 涂荣坤 冉茂芳 +6 位作者 张兵 范相巍 许涛 张立强 王松涛 沈才洪 杨平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 基于前期优化的浓香型青稞酒发酵工艺,探究不同发酵期(40 d,50 d和60 d)对浓香型青稞酒糟醅理化指标和基酒挥发性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期浓香型青稞酒出窖糟醅的水分、酸度、还原糖和淀粉差异显著(p<0.05)。随着发酵期的增加,出窖糟醅的水分增加,还原糖、酸度和淀粉呈现下降趋势。延长发酵期有利于延长微生物分解代谢,提高淀粉的利用率,提升出酒率。不同发酵期青稞酒的挥发性香气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发酵期增加,挥发性香气组分的种类及总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酸类、醇类和酯类为主要的挥发性香气组分,酸类和醇类组分的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可能与醇酸酯化合成酯类有关,与酯类组分的含量增加趋势相一致。长发酵期有利于提高青稞酒中酯类组分的含量,进而增加青稞酒的香气浓郁度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发酵期 浓香型青稞酒 理化指标 香气组分 主组分分析
下载PDF
酱香型原酒贮存期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及其对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7
作者 范宸铭 惠明 +1 位作者 田青 尤永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测定3个酒企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酒样中的2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鉴别模型,找出关键差异金属元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中金属元素含量与贮存年份呈正相关...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测定3个酒企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酒样中的2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鉴别模型,找出关键差异金属元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牌不同贮存年份的酱香型原酒中金属元素含量与贮存年份呈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能将6个不同贮存年份酒样进行有效区分,其中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区分度最好,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构建鉴别模型结果一致。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贮存年份在0~10a原酒中的5个关键差异金属元素,即Al、Ca、K、Na、Fe。通过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检测发现差异性金属元素对于原酒贮存有促进作用。将来自其他不同于上述酒企的不同贮存年份酱香型原酒定量分析结果代入构建的鉴别模型,可以实现有效区分。综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技术结合多种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对不同贮存年份酱香型原酒进行有效分类和鉴定,更加准确、高效地探究酱香型原酒在贮存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金属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水相条件下合成短链脂肪酸酯霉菌角质酶的筛选与催化特性研究
8
作者 林良才 梁梦帆 +5 位作者 杜荣菲 郑佳 肖冬婷 张煜行 彭志云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酶AFLACUT-2在水相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短链脂肪酸酯合成能力,其在30℃、pH 4的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进一步酶学特性分析显示,当反应温度升到40℃时,该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活力不变,而合成丁酸乙酯活力显著下降。角质酶AFLACUT-2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8 h,比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缩短了25%。此外,酸醇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短链脂肪酸酯的合成,但过高的酸浓度会抑制酶活力,AFLACUT-2对已酸的耐受性优于丁酸。这些结果不仅拓宽了对白酒风味酯合成机制的认识,也为利用酯化生香技术定向调控基酒风味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短链脂肪酸酯 角质酶 水相催化体系
下载PDF
白酒酿造微生物酯化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川 刘双平 +4 位作者 敖宗华 任剑波 丁海龙 周燕妮 熊燕飞 《酿酒》 CAS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酯化酶是一类具有催化酯类物质合成活性的酶类。广义上的酯化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军工及环保等领域中。白酒酿造微生物酯酶在白酒发酵生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生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酯类物... 酯化酶是一类具有催化酯类物质合成活性的酶类。广义上的酯化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军工及环保等领域中。白酒酿造微生物酯酶在白酒发酵生香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代谢产生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是中国白酒最为重要的风味物质。因此,深入研究中国白酒酿酒微生物酯化酶,对提高白酒优质品率、提升酿酒原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从微生物酯化酶的来源、特性、分子进化以及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中国白酒微生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发掘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白酒 酯类物质 酯化酶
下载PDF
Pichia kudriavzevii生物强化对酱香型白酒酒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挥发性风味组分的影响
10
作者 倪冰倩 夏韩硕 +5 位作者 闵伟红 朱华 王昆 李微微 李秀婷 张成楠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8,130,共17页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 乙酸苯乙酯具有玫瑰花香、蜂蜜香、苹果香等风味特征,是酱香型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高产乙酸苯乙酯酵母菌的筛选及发酵应用对于改善酱香型白酒风味,提高白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从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酒醅样品中筛选得到1株乙酸苯乙酯产量相对较高的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将其应用于酱香型白酒模拟发酵实验。结果表明:A组(未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和B组(添加菌株Pichia kudriavzevii X-8)酒醅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有60、65种,其中B组的酯类、醇类、酸类及其他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A组。发酵30 d后,B组乙酸苯乙酯质量比(0.214μg/g)约为A组(0.121μg/g)的2倍。B组特有的优势属为Weissella和Pichia,2组酒醅样品中Lactobacillus和Pediococcus,Saccharomycopsis和Saccharomyces的菌落丰度也存在差异。加入Pichia kudriavzevii X-8后,对酒醅的理化指标影响不大,增强了水质量分数、酸度及风味物质与真菌属微生物的相关性,提高了乙酸苯乙酯及其他重要风味物质的含量。研究结果旨在为酱香型白酒品质提升和功能菌株在酱香型白酒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生物强化 乙酸苯乙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群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苦荞酒糟黄酮富集生产苦荞蒸馏酒的研究
11
作者 张鹏杰 甘霖耀 +4 位作者 孙金旭 郭凯凯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但由于其沸点较高,作为原料酿造白酒时会残留在酒糟中。该研究通过苦荞和大米发酵制备苦荞蒸馏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酒糟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到蒸馏酒中,并通过感... 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但由于其沸点较高,作为原料酿造白酒时会残留在酒糟中。该研究通过苦荞和大米发酵制备苦荞蒸馏酒,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酒糟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与纯化工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到蒸馏酒中,并通过感官评价确定了富含黄酮的苦荞蒸馏酒配制方案。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苦荞酒糟黄酮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600 W、乙醇体积分数90%、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50 min,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0.9%,纯度为38.3%;大孔树脂纯化苦荞酒糟黄酮工艺条件为:pH=4,上样流速2 mL/min,上样质量浓度0.2 mg/mL,50 mL体积分数7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11 mL/min,经此工艺制得苦荞酒糟黄酮提取物纯度为85.36%;苦荞蒸馏酒的最佳配制方案为:添加纯化的黄酮提取物至蒸馏酒中,使得总黄酮提取物含量为400~600 mg/L时,复配型苦荞蒸馏酒评分最佳。该研究优化工艺下可得较高纯度黄酮提取物,复配可得苦荞香明显、口感柔和、风味协调富含黄酮类物质的苦荞蒸馏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酒糟 黄酮 超声提取 大孔树脂纯化 苦荞蒸馏酒
下载PDF
洞酿酱香型白酒第三轮次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陈卓 苏伟 +5 位作者 母应春 齐琦 邹恬杏 任婷婷 潘和勇 王家琴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解析洞酿酱香型白酒第三轮次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出关键差异风味物质... 该研究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解析洞酿酱香型白酒第三轮次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筛出关键差异风味物质,并揭示优势菌属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共检测出4个优势菌门,16个优势菌属(包含8个细菌属和8个真菌属)。第三轮次酒醅发酵过程样品中共检出6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15种,酯类27种,醛类10种,酸类4种,酚类4种,其他类8种。PLS-DA模型共筛出关键差异风味物质16种。相关性结果表明,曲霉属(Aspergillus)与大多数酯类物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riceomyce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与十七烷酸乙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酿 酱香型白酒 酒醅 微生物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小曲清香白酒发展创新之路
13
作者 蒲刚 栗伟 李健 《酿酒》 CAS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酒体干净、风格典型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白酒消费持续升级推动小曲清香型白酒发展。从发展历史、经验总结、工艺创新三个方面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 中国小曲清香型白酒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酒体干净、风格典型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白酒消费持续升级推动小曲清香型白酒发展。从发展历史、经验总结、工艺创新三个方面对小曲清香型白酒的整体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概述,以期为企业及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曲清香酒 工艺创新 发展
下载PDF
4款单一麦芽威士忌特征风味成分解析
14
作者 张一 李小燕 +4 位作者 牛丽敏 李慧 沈铂 陈文波 上官静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以苏格兰麦卡伦和日本山崎麦芽威士忌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4款威士忌中的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酯类、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在威士忌挥发性化合物中的相对含量最高,超90%。在243种挥发性化合物中有5... 以苏格兰麦卡伦和日本山崎麦芽威士忌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解析4款威士忌中的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酯类、酸类和醇类化合物在威士忌挥发性化合物中的相对含量最高,超90%。在243种挥发性化合物中有58种具有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苏格兰麦卡伦威士忌中乙酸苯乙酯、金合欢醇、反式-橙花叔醇等物质OAV更高,赋予麦卡伦威士忌丰富的花香味。日本山崎威士忌中异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1-癸醇等物质OAV更高,赋予山崎威士忌更丰富的水果香气。二维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山崎威士忌中典型风味物质是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等,麦卡伦威士忌中典型风味物质是金合欢醇、反式-橙花叔醇、大马士酮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每款威士忌位于得分图的不同象限,表明每款威士忌有独特的风味特点。本研究结果表明,风味是评价不同威士忌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麦芽威士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风味物质 二维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威士忌制备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陈文波 张一 +4 位作者 李小燕 杨海莺 牛丽敏 赵凯 李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7,共10页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 威士忌是麦芽经糖化、发酵、蒸馏、桶陈等工序制成的蒸馏酒。为明确麦汁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该研究以蒸馏麦芽为原料、以威士忌专用商业酵母为发酵剂制备威士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检测原酒浆发酵及蒸馏过程中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基于馏分关键风味物质(气味活度值(OAV)>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原酒浆中糖分、酒精度和主要酯类物质在第2天出现拐点;乙酸、丙酸和乳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在第3天分别达到0.03 g/L、0.13 g/L和0.49 g/L。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可明显区分馏分。该研究结果可为威士忌发酵工艺优化及酒心摘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士忌 原酒浆 理化指标 馏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白酒中典型酯类物质在口腔中吸附和释放过程的影响
16
作者 赵腾飞 张璋 +3 位作者 宋露露 胡智慧 唐佳代 龙亚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6,共8页
风味物质在口腔中的释放过程对食品的最终风味感知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溶解于10%、30%、50%、7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中的20种白酒典型酯类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品评员品评后吐出混标酒样中酯类物质的回收率,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 风味物质在口腔中的释放过程对食品的最终风味感知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溶解于10%、30%、50%、70%(体积分数)乙醇水溶液中的20种白酒典型酯类物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品评员品评后吐出混标酒样中酯类物质的回收率,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口腔吸附率的影响;并应用口腔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乙醇对酯类物质口腔释放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a)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10%~70%),17种酯类物质在30%乙醇水溶液中的口腔吸附率显著高于溶于10%乙醇水溶液中的酯类(P<0.05),它们的口腔驻留量也会相应增加;b)在酯类物质的口腔释放过程中(30 s、2 min、4 min),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会降低log P值(油水分配系数)较低酯类物质的瞬时口腔释放量(30 s),增加log P值较高物质的瞬时口腔释放量,推测其原因是高体积分数乙醇对log P值不同酯类物质的口腔释放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和酯类物质在口腔中驻留量的增加两者竞争性作用的结果;c)随着释放时间延长,在释放时间为2 min时,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能够促进酯类物在口腔中的释放;释放时间为4 min时,30%和50%的乙醇能够增加酯类物质的口腔滞留度。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知香气物质的口腔释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酯类风味物质 口腔吸附 风味释放 不同体积分数乙醇
下载PDF
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风格特征及风味物质构成差异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许忠平 梁明锋 +7 位作者 张娇娇 雷显仲 沈世明 张明松 孙志伟 刘海坡 张翠英 韩兴林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 采用感官评价和气相色谱(GC)法探究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和骨架风味物质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解析不同地区酱香型白酒感官特征与骨架风味物质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酱香、曲香和焦香得分较高,南方其他地区花果香和草木香较突出,山东地区和北方其他地区醇香和粮香风格明显。风味物质分析结果发现,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酯类含量最高,山东地区和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醇类含量较高,北方其他地区酱香型白酒羰基类含量较低,且贵州地区的酱香型白酒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比率均在1.4~1.9范围内。PCA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结构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香、焦香、曲香和陈香被聚为一类,与正丁醇、3-羟基-2-丁酮、异戊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醛和糠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不同地区 风格特征 骨架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副产物酒糟窖底水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文鹃 王晓丹 +1 位作者 蒋文 曹文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酒糟窖底水也称黄水或黄浆水,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副产物。酒糟窖底水中有机成分、微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低pH、高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等特点,直接排放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近年来,提高窖底水中有机物质利用率、增加... 酒糟窖底水也称黄水或黄浆水,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副产物。酒糟窖底水中有机成分、微生物资源丰富,具有低pH、高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等特点,直接排放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近年来,提高窖底水中有机物质利用率、增加其附加值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关于窖底水的研究仅集中于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而酱香型白酒酒糟窖底水综合利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或者利用利率不高。该文对酒糟窖底水理化及微生物特点进行概述,浅析窖底水综合利用情况,并总结窖底水处理方法,旨在为窖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减少环境污染和企业酿造副产物处理成本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酒糟窖底水 理化特性 微生物 综合利用 处理方法
下载PDF
白酒酿造中两种手性乳酸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荣 华进 周亚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4,共7页
白酒酿造中,开放式发酵将乳酸菌引入酒醅产生L-乳酸和D-乳酸,乳酸通过蒸馏进入酒体,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但过多乳酸有可能影响酒精代谢以及饮用舒适度。酿造原料、乳酸菌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导致白酒中两种手性乳酸含量和比例不同... 白酒酿造中,开放式发酵将乳酸菌引入酒醅产生L-乳酸和D-乳酸,乳酸通过蒸馏进入酒体,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但过多乳酸有可能影响酒精代谢以及饮用舒适度。酿造原料、乳酸菌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导致白酒中两种手性乳酸含量和比例不同,从而导致白酒的风味和品质差异。该文综述了白酒酿造中两种手性乳酸的产生机理,总结了其在人体中的代谢作用,简述了白酒中两种手性乳酸的含量及比例差异,探讨了酿造原料、酒曲、酒醅、发酵进程、发酵温度、L-乳酸高产菌选育、蒸馏工艺和窖泥对两种手性乳酸产生的影响及控制措施,以及两种手性乳酸对白酒品质的影响,旨在不影响白酒风味的前提下为生产中增加L-乳酸和降低D-乳酸的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L-乳酸 D-乳酸 产生机理 代谢 控制措施
下载PDF
不同品饮温度下虔酒香气组成及感官特征差异研究
20
作者 李晨 王显焕 +4 位作者 张治刚 张晓娟 王成新 王龙 许正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3,共7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解析赣州虔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通过电子舌采集味觉指标,并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温度下酒体表现。结果表明,温度在20~25℃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较协调;电子舌检测结果... 该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GC-MS)法解析赣州虔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通过电子舌采集味觉指标,并结合感官品评分析不同温度下酒体表现。结果表明,温度在20~25℃时,各类挥发性化合物较协调;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温度在18℃时,甜度显著更高,苦、涩等指标都较弱,整体味觉指标轮廓最佳。结合感官评分结果,综合认为赣州虔酒在18~20℃时,酒体风味均衡,酱酒风格突出,品饮最佳。该结果对其他酱香型白酒在不同品饮温度下风味物质挥发特点及品饮感官特征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为酱酒新型饮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品饮温度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舌 挥发性风味物质 感官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