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口味会越来越辣吗——地方菜传播力与外来地方菜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惠红 廖苓滟 +1 位作者 张仁军 唐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近年来口味偏辣的菜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研究中国不同口味的地方菜的传播,揭示偏辣口味菜品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分析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餐饮服务POI数据,运用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传播力指数分析每个省本地菜和... 近年来口味偏辣的菜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研究中国不同口味的地方菜的传播,揭示偏辣口味菜品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分析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餐饮服务POI数据,运用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传播力指数分析每个省本地菜和外来菜的数量关系,研究中国15类地方菜餐厅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传统口味越辣的省份菜品多样性越低,口味越甜的省份菜品多样性越高;偏辣口味的菜品传播力度更大,偏甜口味的菜品传播力度相对较小.该研究结果说明:辣味偏好会让一个地区对其他口味菜品的接受度降低;而偏辣口味的菜品更容易在传统上口味不辣的省份传播,特别是传统口味偏甜的地方更容易接受辣味菜.因此,可以认为,将来人们对辛辣食物的偏好将会持续存在,随着流动性加强,这种变化甚至会加快,更多的中国人的口味偏好将会越来越辣.本研究结果,对于餐馆菜品选择甚至辣椒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都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菜 传播力 多样性 食辣度 食甜度
下载PDF
浅谈中国黄酒与日本清酒
2
作者 李颖 郑博文 +5 位作者 李新月 程蒙 刘根喜 王雅南 王红阳 杨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4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中国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日本清酒的起源有赖于我国水稻种植、黄酒酿造技术的传入。黄酒和清酒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体现了所在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目前关于黄酒、清酒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整理。本文对中国黄酒和... 中国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日本清酒的起源有赖于我国水稻种植、黄酒酿造技术的传入。黄酒和清酒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体现了所在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目前关于黄酒、清酒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缺乏系统整理。本文对中国黄酒和日本清酒的历史沿革、分类方法进行了梳理,概述了二者在原料、工艺、成分、功效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提出对黄酒酿造和产业发展的建议,探讨中国黄酒发展可借鉴的方法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黄酒 日本清酒 历史沿革 分类方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手绘插画在青春白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何婷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1,共4页
开发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已经成为新时期很多大型酒企的战略目标。青春白酒是树立品牌年轻化的重要策略,而插画艺术的视觉语言鲜明、艺术形态新颖,与青春白酒类品牌结合,有利于活力的体现和情感的传递,也更能有效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产生差... 开发年轻消费群体市场已经成为新时期很多大型酒企的战略目标。青春白酒是树立品牌年轻化的重要策略,而插画艺术的视觉语言鲜明、艺术形态新颖,与青春白酒类品牌结合,有利于活力的体现和情感的传递,也更能有效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产生差异,形成自己的风格。文章以现代造型观念和插画表现形式进行白酒包装的创新,以年轻一代的审美导向作为主要参考,设计出具有新的视角语言、新的艺术形态的青春类白酒包装。遵循此方向,探讨如何丰富和发展手绘插画形式的青春白酒的包装设计,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绘插画 青春白酒 包装设计
下载PDF
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的紧密融合
4
作者 李洪全 章根红 马逸凡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9-11,共3页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能够在现代育人工作中展现出不容忽视的价值。将茶文化渗透到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工作当中,能够有效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内容,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能够在现代育人工作中展现出不容忽视的价值。将茶文化渗透到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工作当中,能够有效丰富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内容,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的培养提供助力。本文对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融合的重要价值做出了探讨,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做出了论述与分析,并从文化传承创新、融合方式、融合载体、融合机制和实践育人五个方面,对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融合路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 青年教育 价值 融合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当代传承价值研究
5
作者 马月 符虎刚 +3 位作者 刘培培 段佳 李雅楠 李令 《现代食品》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本文以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为具体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梳理了传统饮食文化在现代发展的传承价值,并结合当前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饮食文化 传承 起源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茶医药文化及其传承发展路径
6
作者 王聪 黄艳洪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182-184,共3页
茶医药文化是我国茶文化、医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传承价值。文章在对茶医药文化基本理论、发展脉络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社会大众更为深入的了解茶医药文... 茶医药文化是我国茶文化、医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容忽视的传承价值。文章在对茶医药文化基本理论、发展脉络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医药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社会大众更为深入的了解茶医药文化具有的文化底蕴,进而提升茶医药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促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医药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慎郡王允禧与蒙顶茶
7
作者 朱佳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期179-181,共3页
入关后,京旗满洲受汉文化濡染深厚而嗜好饮茶,并常以饮茶品茗为雅事、乐事。慎郡王允禧十分热衷于茶文化,尤其钟爱饮用蒙顶茶。饮茶文化在清代如此盛行,也可以看出满、汉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 慎郡王 允禧 蒙顶茶 茶文化
下载PDF
“征圣”“宗经”:一种中国式的修辞方式——基于《茶经》的考察
8
作者 李毅坚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从符号学来看,修辞是一个符意勾连的过程。符码在符意勾连的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它指引着符号与特定的意义发生关联。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撷取原道、征圣、宗经思想作为修辞符码。茶学话语场的话语竞争、社会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个... 从符号学来看,修辞是一个符意勾连的过程。符码在符意勾连的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它指引着符号与特定的意义发生关联。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撷取原道、征圣、宗经思想作为修辞符码。茶学话语场的话语竞争、社会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个人的勤奋努力为陆羽选择原道、征圣、宗经思想作为修辞符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茶经》意义生产和意义解释的过程中,原道、征圣、宗经思想一方面充作了意义生产框架,将儒学意涵充实到意指概念之中,另一方面也充当了意义解释框架,引导受众优先使用儒学理论来解释意指概念。征圣、宗经思想充当修辞符码与中国社会深层心理结构长期稳定两个因素的耦合,使得《茶经》所建构的意义世界能够得到长期认同,这是《茶经》流行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 原道、征圣、宗经思想 《茶经》 符意连接
下载PDF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研究
9
作者 孙羽枫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141-143,共3页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共性为两者融合创造了条件,两种文化融合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契合,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战略相适应。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动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一是设计以茶文化为... 茶文化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共性为两者融合创造了条件,两种文化融合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契合,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战略相适应。本文认为,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推动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一是设计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体育课程,开展融入茶文化的体育活动;二是举办融入茶文化的体育赛事,设计含有茶文化元素的体育项目;三是打造融入茶文化的体育设施,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四是挖掘茶文化及体育文化的内涵,构建茶旅文体康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体育文化 融合路径
下载PDF
南岭走廊“茶船古道”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研究之五
10
作者 陈勇 朱其现 +1 位作者 陈禹豪 叶卫东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31,共13页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 “茶船古道”是近年来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文化遗产概念。在“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大背景和线性文化遗产的理论视角下,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历经了“合浦、徐闻作为早期贸易输出港”“广州作为中国茶叶输出第一大港”“‘五口通商’后广州港茶业输出由盛转衰到再度复兴”等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南岭走廊区域的“茶船古道”,不仅对南岭走廊区域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后续其他茶产地(茶产品)如何以区域线性文化遗产陆续融入国家层面线性文化遗产——“茶船古道”这一开放性的网状体系提供借鉴;甚至对当代广西如何发挥好历史文化及地缘优势,全力助推茶产业的振兴和推进“平陆运河”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新格局,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岭走廊 海上丝绸之路 茶船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下载PDF
塑造味道:身体视角下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品饮体验
11
作者 光映炯 光映霞 沈丽萍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普洱茶的味道,其本底来自原料、加工和仓储等环节,其塑造则与冲泡技艺有密切关系。为此,从身体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普洱茶的冲泡观察、具身研习和品饮实证等方法,在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具体泡茶手法描述中分析了人与茶的关系建构,认为“... 普洱茶的味道,其本底来自原料、加工和仓储等环节,其塑造则与冲泡技艺有密切关系。为此,从身体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对普洱茶的冲泡观察、具身研习和品饮实证等方法,在普洱茶的冲泡技艺及具体泡茶手法描述中分析了人与茶的关系建构,认为“人—茶—境”的互动协调有助于普洱茶味道的完整体现。好的冲泡技艺呈现还是对普洱茶之味韵的知识分享、感官交流和身体实践,在茶的冲泡和品饮互动过程中,通过泡茶人与品饮者的共感交流,泡茶人和品饮者达成“共感觉”的体感认同以实现畅爽之感。研究对冲泡技艺提升和品饮体验感获得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冲泡技艺 味道塑造 身体实践 畅爽体验
下载PDF
语言文学视角下的饮食意象叙事艺术
12
作者 尹绪彪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49,共1页
由肖明文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中的饮食书写》是一部从语言文学视角研究饮食意象叙事艺术的重要著作。该书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英美文学作品中饮食意象,展示了饮食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功能,并对其在叙事中的... 由肖明文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中的饮食书写》是一部从语言文学视角研究饮食意象叙事艺术的重要著作。该书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英美文学作品中饮食意象,展示了饮食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功能,并对其在叙事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视角 叙事艺术 英美文学 文学作品 饮食书写 饮食意象 丰富内涵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下载PDF
大学生饮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
13
作者 韩丹 刘雅辉 栗慧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5-245,共1页
由栗书河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饮食消费心理》一书,从基础概论、消费感知、消费群体等视角出发,研究了人类饮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讲解了饮食消费心理的具体特征和干预方法。该书共9章。第1章分析了饮食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由栗书河等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饮食消费心理》一书,从基础概论、消费感知、消费群体等视角出发,研究了人类饮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讲解了饮食消费心理的具体特征和干预方法。该书共9章。第1章分析了饮食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过程与个人特征。第2章讲解了饮食消费者的情绪、情感、消费意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消费 人类饮食 消费心理学 干预方法 具体特征 大学生 消费群体 心理
下载PDF
旅游者地方饮食文化认同的构建机制——以长沙文和友为例
14
作者 余凤龙 徐留倩 陈悦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 地方饮食是表达和象征地方文化的符号,是塑造主体地方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的交织场域。以长沙文和友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文本数据,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旅游者对地方饮食消费的意义追寻与文化认同。结果表明,地方饮食文化认同是主体在饮食消费过程中,持续与地方饮食交涉、赋予地方饮食意义并产生认同感的过程。主体感知的地方饮食文化意义包括饮食功能意义、饮食象征意义、人际互动意义和饮食情感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塑造主体对地方饮食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社会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且主体饮食偏好在饮食功能意义与主体价值认同之间、个体经历在饮食情感意义与主体情感认同之间具有调节效应,旅游者与居民对饮食文化意义的感知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饮食文化 饮食消费 饮食文化 文化认同 长沙文和友
下载PDF
价值视域中的茶与茶和天下
15
作者 龚永新 张耀武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茶和天下是一个价值概念。文章从价值视域的角度,通过简述茶的国内外印象,归纳分析茶对人类的多样性价值,提出茶的核心价值,并就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及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进一步说明茶和天下是以茶的多样价值为基础,以追求茶的... 茶和天下是一个价值概念。文章从价值视域的角度,通过简述茶的国内外印象,归纳分析茶对人类的多样性价值,提出茶的核心价值,并就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及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进一步说明茶和天下是以茶的多样价值为基础,以追求茶的核心价值最大实现为目标,造福全人类的实践活动。因而,中华民族应积极推动茶和天下,为维护和拓展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再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和天下 价值 核心价值 价值实现
下载PDF
从“茶文化”视角对《红楼梦》中“茶”相关词条的分类和演化比较研究
16
作者 任敏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从现代茶学划分为茶之品类、茶之用具、茶之用水、茶之饮用方式、茶之健康、茶之俗语、茶之风俗习惯七方面,对《红楼梦》120回中112回涉及491个“茶”字及“茶”的相关词条,进行分类,归纳,解释,研究在这本文学巨著中所呈现的中华茶文化... 从现代茶学划分为茶之品类、茶之用具、茶之用水、茶之饮用方式、茶之健康、茶之俗语、茶之风俗习惯七方面,对《红楼梦》120回中112回涉及491个“茶”字及“茶”的相关词条,进行分类,归纳,解释,研究在这本文学巨著中所呈现的中华茶文化的茶之“大俗”的广泛性、普遍性与生活性和茶之“大雅”的恢弘性、精美性与艺术性,是对红学研究提供的新视角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红楼梦 红学 文化特征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茶文化研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项目为例
17
作者 文艺 《乡村科技》 2024年第3期68-71,共4页
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以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项目为例,在分析研学市场现状及茶文化研学意义,介绍梧州六堡茶文化概况和研学基础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梧州六堡茶主题研学项目的... 茶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潜力。以梧州六堡茶文化主题研学项目为例,在分析研学市场现状及茶文化研学意义,介绍梧州六堡茶文化概况和研学基础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梧州六堡茶主题研学项目的设计特色及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茶文化 研学项目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视野下杭州皋亭山饮食文化研究
18
作者 程礼安 周鸿承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文章在讨论杭州皋亭山班荆馆赐宴、皋亭山食物原料、当地食俗演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皋亭山经由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下,如何使得南北饮食文化发生融合的现象。皋亭山南的上塘河(古运河)是杭州市域范围内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人工水道(春秋时期... 文章在讨论杭州皋亭山班荆馆赐宴、皋亭山食物原料、当地食俗演变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皋亭山经由京杭大运河的作用下,如何使得南北饮食文化发生融合的现象。皋亭山南的上塘河(古运河)是杭州市域范围内史书记载的最早的人工水道(春秋时期的吴故水道)的组成部分,皋亭山周边水网及山道环境,承载着杭州吴越时期以来的地域性饮食传统。在新时代浙江“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设体系下,传承着两宋时期繁盛的上塘河食货流通知识和遗产,对于丰富和发展杭州宋韵生活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皋亭山 班荆馆 饮食 大运河
下载PDF
消费者视角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
19
作者 陈煜茹 郑武嘉欣 阿荣娜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通过访谈与观察法探析消费者视角下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消费中实现持续生产,在... 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通过访谈与观察法探析消费者视角下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消费中实现持续生产,在消费偏好中实现创新发展,在社交消费中实现文化生产,在代际惯习中实现记忆生产,在仪式消费中实现文化认同,最终助力其保护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类非遗 生产性保护 消费者 烧麦
下载PDF
“德顺源”烧麦文化空间生产: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
20
作者 田春丽 宋河有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遵循了“空间的符号化展示—空间的表征性呈现—空间的想象再现”这一空间生产理论框架;特色饮食文化空间在生产过程中显现出了“从食品消费空间到饮食文化消费空间,再到精神体验消费空间”的演变特征;特色饮食文化空间是当地政府、市场和文化传承三种力量良性互动的结果,他们以整体聚合方式推动了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特色饮食 烧麦文化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