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茶文化体系建设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以松溪县九龙大白茶产业为例
1
作者 刘新永 朱步泉 +3 位作者 施成就 林国华 范颖洁 叶昌博 《茶叶》 202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九龙大白茶是源于松溪的优良特色茶树品种,为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松溪县把发展九龙大白茶产业作为主要抓手。本文在分析松溪县茶产业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茶文化营销和茶品牌建设滞后的不足,提出加... 九龙大白茶是源于松溪的优良特色茶树品种,为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松溪县把发展九龙大白茶产业作为主要抓手。本文在分析松溪县茶产业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茶文化营销和茶品牌建设滞后的不足,提出加强松溪县茶文化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茶科技提升九龙大白茶种植和加工水平,充分利用松溪本地文化资源开展茶旅融合和茶营销,以提升九龙大白茶的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松溪县茶产业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溪县 九龙大白茶 茶文化 茶科技、茶产业 茶旅融合
下载PDF
价值视域中的茶与茶和天下
2
作者 龚永新 张耀武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茶和天下是一个价值概念。文章从价值视域的角度,通过简述茶的国内外印象,归纳分析茶对人类的多样性价值,提出茶的核心价值,并就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及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进一步说明茶和天下是以茶的多样价值为基础,以追求茶的... 茶和天下是一个价值概念。文章从价值视域的角度,通过简述茶的国内外印象,归纳分析茶对人类的多样性价值,提出茶的核心价值,并就茶的核心价值的形成及体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进一步说明茶和天下是以茶的多样价值为基础,以追求茶的核心价值最大实现为目标,造福全人类的实践活动。因而,中华民族应积极推动茶和天下,为维护和拓展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再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和天下 价值 核心价值 价值实现
下载PDF
唐宋散茶研究
3
作者 关剑平 冯雪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8,共9页
散茶是作为末茶原料的蒸青绿茶,对应于唐团宋饼的固形茶而得名。通过梳理唐宋文献发现,散茶在唐代开始受到关注,五代已经出现散茶的名茶,到宋代成为独立的茶叶种类且迅速发展,与蜡茶分庭抗礼。散茶产地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各地散茶的品... 散茶是作为末茶原料的蒸青绿茶,对应于唐团宋饼的固形茶而得名。通过梳理唐宋文献发现,散茶在唐代开始受到关注,五代已经出现散茶的名茶,到宋代成为独立的茶叶种类且迅速发展,与蜡茶分庭抗礼。散茶产地广泛分布在长江流域,各地散茶的品第不统一,市场上的散茶多达109个等级,每两个等级之间的平均差价最低不到1钱。通过对散茶的名茶个案研究发现其生产规模都很小。从日本碾茶的生产工艺可以了解宋代散茶的基本加工方法,由此正本清源,梳理从唐宋散茶到日本碾茶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散茶 唐宋时期 碾茶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播及其社会建构意涵
4
作者 周瑞春 张守山 李鑫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文章梳理现代性进程中的茶文化体系化建构,发现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体系化建构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茶物质商品文化样态的全球化传播,得益于现代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茶医学健康文化样态的更新,得益于现代植物学、医学、药学... 文章梳理现代性进程中的茶文化体系化建构,发现茶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和体系化建构与现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茶物质商品文化样态的全球化传播,得益于现代工业文明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茶医学健康文化样态的更新,得益于现代植物学、医学、药学等学科的进步;现代植物学进展使得茶文化在西方各国的在地化传播更加具象化。与此同时,由于具备文化现代性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层次面相下的茶文化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公共交往的有效载体、增进社会信任的互动媒介、赓续传统与记忆建构的文化符号,从而为现代社会建构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文化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性困境 茶文化 茶文化共同体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杭州龙井三江行构想
5
作者 官少辉 陈涵 +1 位作者 俞佳俐 赵芸 《茶叶》 202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本文论述如何整合钱塘江沿岸的茶文旅资源,用品茗赏景说史话文的形式串珠成链编织“杭州龙井”三江行波澜壮阔的蓝图,夯实龙井茶龙行“天下产业”格局的杭州版图,进一步推动“杭为茶都”建设。
关键词 杭州龙井 茶文旅 茶产业 农村发展
下载PDF
参芪复合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李婕 姜弢 +4 位作者 李佳慧 周洁 魏冰斌 柴智 孙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7,共8页
以黄芪、党参等药食同源药材和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茶的配比和提取工艺,并检测其抗氧化能力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复合茶的最佳配比为黄芪3.0 g、党参5.0 g、绿茶2.0 g、枸杞0.5 g、大枣0.5 g,感... 以黄芪、党参等药食同源药材和绿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茶的配比和提取工艺,并检测其抗氧化能力和理化指标。结果表明:复合茶的最佳配比为黄芪3.0 g、党参5.0 g、绿茶2.0 g、枸杞0.5 g、大枣0.5 g,感官评分为90.66分;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50 mL、加热时间10 min、加热温度95℃,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分别为22.20 mg/g和30.77 mg/g;参芪复合茶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4.21%,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93.17%,各项理化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该研究不仅为药食同源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还促进了中国传统药食同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复合茶 感官评价 总黄酮 茶多酚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宋代饼茶“膏油首面”的工艺及其作用研究
7
作者 炼纯青 徐千懿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膏油首面”是指在饼茶表面添加膏油状物质的工艺,萌芽于唐末,形成不晚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兴盛于宋代。“膏油”的选材有宜茶香料、多乳之物,还可能有松黄、茶膏、酥油。可以定型前添加,即在碾细的茶末中混匀膏油;也可以定型后添加... “膏油首面”是指在饼茶表面添加膏油状物质的工艺,萌芽于唐末,形成不晚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兴盛于宋代。“膏油”的选材有宜茶香料、多乳之物,还可能有松黄、茶膏、酥油。可以定型前添加,即在碾细的茶末中混匀膏油;也可以定型后添加,即在焙干的饼茶上涂抹膏油。“膏油首面”有提升香味、紧塑外形、改善色泽、减缓陈化的作用,但也会被用来包裹劣茶。延伸到当代,“膏油首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非遗技艺保护与传承上,以及对类似工艺的应用和延伸上。“膏油首面”工艺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是对好茶的修饰,使用不当是对劣茶的掩饰。因此,要辩证看待这种工艺,对其进行灵活、合理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油首面” 宋代 饼茶 蜡茶(腊茶) 工艺
下载PDF
茶艺用户体验的意象模型研究
8
作者 洪碧云 马敏元 陈毅辉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为了提升茶艺的用户体验效果,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以茶艺的步骤为研究切入点,借助感性工学等相关方法对茶艺用户体验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等方法,筛选出16个代表性的茶艺样本。随后,采用数量化... 为了提升茶艺的用户体验效果,在“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以茶艺的步骤为研究切入点,借助感性工学等相关方法对茶艺用户体验进行研究。首先,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等方法,筛选出16个代表性的茶艺样本。随后,采用数量化理论III对样本进行分析并构建茶艺样本的意象地图,视觉化地展示茶艺样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其次,采用聚类分析对茶艺样本进行分组,得到茶艺的四个类型,即饮茶体验、茶艺展示体验、仪式化体验和玩茶体验。结合茶艺意象地图,总结茶艺体验的四个面向,分别是重视品茗、娱乐他人、氛围营造和自娱自乐。最后,基于意象地图、体验面向和体验类型,构建了茶艺用户体验的意象模型,并提供了针对四个茶艺体验面向的用户体验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用户体验 体验模型 数量化理论Ⅲ
下载PDF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研究
9
作者 田嘉敏 徐千懿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澈、污染少,处于“蒙昧状态”,更宜饮茶,若是汇入江河湖泊或通海脉,品质降低。鉴水品则包含理化、感官和审美三个层面:理化层面从水的流动、流速、纯度和重量分析;感官层面以水的甘、寒、厚、香为佳;审美层面注重水的清、活。古代饮茶择水的宝贵经验可为当代饮茶者择水提供借鉴,清泉石流的意趣也为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茶事增添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饮茶择水 水源 水品特征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视域下普洱茶文化的数字化传承
10
作者 邹文琴 闵薇 《品牌研究》 2023年第35期0119-0121,共3页
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普洱茶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普洱茶的数字化传承中具有巨大潜力,并提... 本文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以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普洱茶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在非遗文化普洱茶的数字化传承中具有巨大潜力,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非遗工艺 数字化传承 虚拟现实技术
下载PDF
忆浙江省茶叶学会老茶缘茶道队成立二十年历程
11
作者 徐南眉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60-61,共2页
2002年底,浙江省茶叶学会在杭州市体育场路罗马公寓内成立了“老茶缘”,杭州茶界退休老人从此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从2003年到2008年,老茶人在这里聚会、交流,给退休老茶人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当时我也参加了筹备组。老茶缘成立后,一... 2002年底,浙江省茶叶学会在杭州市体育场路罗马公寓内成立了“老茶缘”,杭州茶界退休老人从此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从2003年到2008年,老茶人在这里聚会、交流,给退休老茶人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当时我也参加了筹备组。老茶缘成立后,一批时装队的老人找到我,希望帮助她(他)们在时装表演中加入沏茶的动作,将时装和茶艺结合起来。我欣然答应并完成了任务,她们的时装表演也获得了好评。这时部分队员要求学习茶文化和各类茶的沏泡方法,我在筹备组刘祖生、王家斌、吴茂祺等老师的支持下,在“老茶缘”开设了老人学茶班,每周一天义务向老年人传授茶的知识和各类茶的沏泡技艺,时任老茶缘茶庄的吴步畅经理还为老年班购买了沏茶用的各种设备。于是,“浙江省茶叶学会老茶缘茶道队”便正式成立了。(以下简称老茶缘茶道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装表演 茶道 茶文化 退休老人 茶艺 刘祖生 王家斌 老茶缘
下载PDF
宋代蜡面茶的入香、饮用与药用
12
作者 何崚 付邦泽 谢沫珠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3,共8页
蜡面茶起源于唐代,制作中加入龙脑、麝香等香料,成为两宋时期名重一时的贡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蜡面茶青睐有加。蜡面茶添加香料,最初仅供皇室和官员饮用,伴随宋代香料的大量进口与普及,以及广大群众对于蜡面茶的追求,促进了... 蜡面茶起源于唐代,制作中加入龙脑、麝香等香料,成为两宋时期名重一时的贡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对蜡面茶青睐有加。蜡面茶添加香料,最初仅供皇室和官员饮用,伴随宋代香料的大量进口与普及,以及广大群众对于蜡面茶的追求,促进了民间仿制添加香料的蜡面茶,且创新了更多的香茶。香料的应用,不仅助益茶的香气和饮用,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促进了各种保健茶的出现,而宋代医者也注意到香料与蜡茶配伍的保健和治病作用,创新了不少含茶方剂,并收录于《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医书中,进而推动了蜡面茶的饮用与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蜡面茶 香料 保健茶汤
下载PDF
中国当代茶人群体新特征及其成因探析
13
作者 谷青青 田雁冰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3-30,共8页
茶人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对象。茶人群体是伴随着茶叶生产和消费发展而逐渐衍生的一种身份概念,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概念指称、结构组成和群体特征。随着茶的传播以及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愈发壮大,“茶人”内涵亦不断完善与发... 茶人是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对象。茶人群体是伴随着茶叶生产和消费发展而逐渐衍生的一种身份概念,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概念指称、结构组成和群体特征。随着茶的传播以及茶文化的弘扬,茶人队伍愈发壮大,“茶人”内涵亦不断完善与发展。时至当代,作为中国茶叶发展的主力军,茶人群体肩负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社会的多重历史责任,并与社会变迁保持共振,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振兴与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文章通过梳理和探研中国当代茶人群体呈现的时代新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期为讲好中国茶人故事、建构中国茶人形象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人群体 茶文化 茶产业 群体特征 茶人 中国茶人故事
下载PDF
唐宋以来茶文化的图像叙事——基于《续茶经》分析
14
作者 顾康顺 高鹏程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23-28,共6页
《续茶经》是继《茶经》之后在中国茶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汇集史料的一部作品,《续茶经》不仅整合了前朝茶学的文献资料,同时在“茶之图”一章关注并收录了与茶文化相关的绘画等图像作品,... 《续茶经》是继《茶经》之后在中国茶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汇集史料的一部作品,《续茶经》不仅整合了前朝茶学的文献资料,同时在“茶之图”一章关注并收录了与茶文化相关的绘画等图像作品,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史料。基于《续茶经》所载茶图像,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展开分析,以具象的形式还原唐宋以来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亦关注到茶图像的文化资源利用价值,以茶图像的视角拓展茶文化研究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续茶经》 茶之图 茶图像 图像叙事
下载PDF
非语言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小月 彭华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46-349,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在非语言交际的角度上对中英茶文化进行对比,总结了中英茶文化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顺利的沟通。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 中英茶文化 对比
下载PDF
梧州六堡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芳征 李超宇 《茶叶》 2023年第3期179-182,共4页
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的传统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当地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梧州六堡茶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梧州六堡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创... 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的传统名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当地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梧州六堡茶的传承和发展仍面临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梧州六堡茶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现代发展之间的平衡点,为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六堡茶 历史文化传承 六堡茶产业 地方特色经济
下载PDF
新式茶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基于消费者评价语的情感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石琳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0,共7页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及大众社交媒体的盛行,传统茶饮市场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向。新式茶饮因其风味独特、健康自然、风格时尚等特点而跃升为备受青睐的“国民饮料”。通过广泛的受众问卷调查,描绘新式茶饮消费者的...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产品消费升级的需求及大众社交媒体的盛行,传统茶饮市场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向。新式茶饮因其风味独特、健康自然、风格时尚等特点而跃升为备受青睐的“国民饮料”。通过广泛的受众问卷调查,描绘新式茶饮消费者的人群画像,考察其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消费者评价语的情感倾向,为新式茶饮在线上线下精准化地设计产品、塑造顾客群体、优化营销策略以及构建品牌形象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网红经济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情感分析
下载PDF
论生态哲学视阈中的中国茶道精神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中国茶道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其核心是以"茶"循"道",立"人"悟"道",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式或仁德情怀,它寓于人与大自然之中。中国茶道应该走向荒野哲学,因为只有立足荒野世界,将中国&qu... 中国茶道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其核心是以"茶"循"道",立"人"悟"道",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式或仁德情怀,它寓于人与大自然之中。中国茶道应该走向荒野哲学,因为只有立足荒野世界,将中国"茶"投入到荒野的哲学思考领地,人们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行为,真正体悟中国"茶道"万物之理的生命关怀及其重要意义。然而,在当代社会,由于受资本逻辑和消费逻辑的影响,中国茶道应有的荒野哲学意义受到牵制。因此,我们应该在荒野哲学的思考领地找回自我,复归到人类的精神哲学系统,以道德品性的修为建构中国茶道的精神生态,以使宇宙万物之序得以完美,从而突显出中国茶道全体大用的生态哲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道 荒野自然观 生态哲学 精神生态
下载PDF
论宋代的禅茶诗 被引量:4
19
作者 江朝辉 王正刚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 宋代诗人、禅师们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悟禅,禅茶一体,抒写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独特的禅茶诗篇。这些诗在《全宋诗》中收录有2000余首。禅茶诗歌以其言、意、象、趣以及禅茶诗化境界,体现了宋诗生活化、理性化、以俗为雅的特征,表征出穿越时代的禅茶文化审美观——诗意栖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禅茶诗 以俗为雅 诗意栖居
下载PDF
“山场”与“岩韵”:茶香之中的“文化图式”——对闽北山区的空间结构之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坤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共5页
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而"岩韵"是否纯正又取决于茶树生长的"山场"是否属于正岩产区。从认知人类学的"分类"观念与"空间"概念入手,探... 武夷岩茶是中国茶叶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而"岩韵"是否纯正又取决于茶树生长的"山场"是否属于正岩产区。从认知人类学的"分类"观念与"空间"概念入手,探讨在闽北茶产区独特的"山场"空间分布与茶叶的口感之间的内在联系。闽北山区的"正山/外山"空间结构与茶叶等级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先验地存在的,分类的背后乃是受到一套文化图式对意义的操纵,而这一套文化图式的形成,又是在当地的历史过程中,通过对个体经验的筛选、沉积与提升,由"元语言"到"范畴",再到形成稳定的文化结构的一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空间结构 文化图式 文化结构 茶叶文化 认知人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