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走出去”:四座世博会国家馆的故事,2020/1970/1958/1939
1
作者 于云龙(译)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在巴西近期的建筑作品中,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巴西馆尤为出色。包括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生前的合作伙伴―MMBB建筑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团队设计了这一建筑。达洛查设计了声誉颇佳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巴西馆,呼应了卢西奥·科斯... 在巴西近期的建筑作品中,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巴西馆尤为出色。包括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生前的合作伙伴―MMBB建筑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团队设计了这一建筑。达洛查设计了声誉颇佳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巴西馆,呼应了卢西奥·科斯塔在20世纪30年代所发出的倡议:设计一座展现包容和多元现代建筑的里程碑。作为圣保罗粗野主义的巅峰之作,大阪展馆可与之前的两座经典之作相媲美,即1958年塞尔吉奥·伯纳德斯设计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巴西馆,和1939年卢西奥·科斯塔和奥斯卡·尼迈耶合作设计的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这两座里约派现代建筑的典范之作,突破了20世纪20年代柯布西耶式纯粹主义的藩篱。上述四个座国家馆虽是临时性的纪念建筑,但却彰显了国家与民族特征,同时融合了政治、宣传、商业和娱乐的功能。对这些世博馆的比较分析显示,尽管它们分别建于不同的年代,但在设计策略和元素上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传统开放式广场或覆顶集会空间的变体。其次,这些设计与周边环境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增强建筑的记忆点和纪念性。例如,迪拜巴西馆的流动广场与周遭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大阪巴西馆的人造山丘和山谷与城市中的众多运河相映成趣;布鲁塞尔和纽约的巴西馆则分别以池塘作为冬季花园和庭院的焦点。这些建筑都具有鲜明的工程学意识,景观设计丰富,同时巧妙地融入对原型、典型和用典的隐喻,创造出既能陈列各种展览又能容纳各类活动的空间。这些展馆氛围的恰当营造,使其更接近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而有别于大使馆或国家博物馆。文章强调了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形式系统的持久性,同时指出所有五感与智识的结合对于塑造能够激发思考和行动的纪念性建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国家馆 现代建筑 形式体系 设计策略
下载PDF
物理环境介入下游览路径空间品质对游客行为影响探讨——以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
2
作者 宣晓东 闫梦辉 +2 位作者 邹俊 郑逸鹤 张子旭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8,共15页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多维空间品质、物理环境与游客行为进行解释,总结各因子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研究表明:夏季游客四类行为均受到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观赏、休憩和购物行为主要受多维空间品质影响,步行行为主要受物理环境影响。为古镇街道空间场景优化提供依据,推动特色小镇中古镇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游览路径 空间品质 物理环境 调节作用 游客行为
下载PDF
主客共享理念下传统村落公服设施优化探索——以广州黄埔深井村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春阳 朱浩天 +1 位作者 辛天洋 王成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随着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居民与游客的主客关系日益复杂,为探索适应人口变化特征和村落自身保护发展需求的公服设施优化发展路径,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运用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以广... 随着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的热度持续提升,居民与游客的主客关系日益复杂,为探索适应人口变化特征和村落自身保护发展需求的公服设施优化发展路径,研究引入“主客共享”理念,运用文献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以广州黄埔深井村展开实证研究,发现村落公服设施配置存在一定失衡,公益性和商业性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差异,同时主客在设施使用上出现兼容、互斥特征。基于主客需求和村落空间、资源和文化等特征,提出“需求融合、格局传承、情境营造、弹性共享”的公服设施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为其他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与村落协同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共享 传统村落 公共服务设施 弹性共享
下载PDF
湘西民族村寨公共空间与居游行为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成君 何韶瑶 +1 位作者 何川 许建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游客行为网络模型,从村域、局部、单点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居游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村民、游客与公共空间关联度存在差异性,村民行为活动分散,偏好生产生活、邻里交往空间,与物质承载、社会节点空间关联度较大;游客行为活动较为集中,喜好民族特色显著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传承空间关联密切。最后,基于空间行为关联机制,以公共空间形态与村民、游客需求为导向,从村域层面连通性、局部组团凝聚性、节点空间多重性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公共空间 居游行为 社会网络 湘西地区
下载PDF
代际支持背景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以深圳公共住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珊 刘嘉 陈春一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3,共12页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社区活动设施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需求较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等。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深圳公共住房 社区服务设施 老年人需求
下载PDF
篠原一男的反美学建筑实践研究
6
作者 王发堂 唐铭 +1 位作者 陈铭 王荷池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本文对日本建筑大师篠原一男的建筑反美学倾向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篠原的整个建筑思想核心所在,正是因为关注核心而忽视造型美观问题。其次讨论了篠原五个时期样式发展内在脉络。上述两条分别构成反美学倾向的基础与逻辑展开过程。最... 本文对日本建筑大师篠原一男的建筑反美学倾向进行了研究。首先讨论了篠原的整个建筑思想核心所在,正是因为关注核心而忽视造型美观问题。其次讨论了篠原五个时期样式发展内在脉络。上述两条分别构成反美学倾向的基础与逻辑展开过程。最后,本文讨论了篠原建筑理论中反美学困境:反物质理论的精神化与城市混沌理论的建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篠原一男 反美学 困境 反物质化 混沌
下载PDF
住区商业空间“精明更新”:业态竞合协同与空间流态组构
7
作者 肖竞 蔡婉洵 +2 位作者 谢嫣然 齐才砚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9-68,共10页
在空间生产动能衰减的存量更新时期和通讯、物流技术加剧城市人口与要素流动的信息时代,按传统功能主义、计划思维配建的住区商业空间面临巨大的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挑战,需通过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的更新理论指导其空间提质增效实... 在空间生产动能衰减的存量更新时期和通讯、物流技术加剧城市人口与要素流动的信息时代,按传统功能主义、计划思维配建的住区商业空间面临巨大的功能重组和空间重构挑战,需通过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的更新理论指导其空间提质增效实践。为此,从“人本响应”和“时空统筹”角度,探索建构基于业态生命周期竞合协同和经营载体流态组构的住区商业空间“精明更新”方法。该方法以“供需适配、周期演替、竞合协同”为导向目标,以“尺度传导、情境驱动、流态组构”为行动路径,以4类商业业态(餐饮服务、日用零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3阶业态周期(初创、发展、成熟)、两重空间尺度(住区、商铺)、7项空间因子(商业空间配比、业态类型配比、业态周期配比、店面规模、店面区位、店铺拼组方式、主辅空间配比)为解析因子,通过对样本调研,识别揭示了住区商业业态/空间的供需适配、周期演化和竞合协同机理,并据此总结出“专零互补、摊店互促、多业联动”三种住区商业复业情境及其时空间更新响应策略,以为该类城市空间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商业空间 精明更新 人本响应 时空统筹 竞合协同 流态组构 生命周期
下载PDF
HUL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研究
8
作者 肖竞 齐才砚 +2 位作者 谢嫣然 李若晨 曹珂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 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对于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历史公寓是一种特殊的建筑遗产类型,其与中国近现代国家、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紧密关联,具有城市历史景观属性。以谱系视角切入公寓建筑遗产研究,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建构了以建筑功能类型和历史范型关联解析为研究路径,以时期划分、语境解析、特征识别、谱系建构为研究步骤,以建筑属性特征3要素(区位条件、权属主体、称谓方式)和形态特征3要素(空间组织、形体轮廓、装饰细部)为研究要素的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方法。通过多样区、多时段关联解析,梳理、识别出1840年—1980年间中国公寓建筑建造的历史语境、多元特征和时代价值,并据此建构出以住宅、宿舍、旅社3大类及其9亚类、18小类功能类型和以开埠通商、民族革命、抗战斗争、解放建国初、人民公社与三线建设5阶段22类历史范型为类属坐标的中国近现代公寓建筑遗产谱系。相关方法、结论可为城市建筑遗产谱系研究和公寓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历史 近现代建筑 公寓建筑 遗产谱系 历史范型 城市历史景观
下载PDF
国内外近二十年(2002—2022)低碳建筑相关文献聚类及主题演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俞天琦 宋铭 张亚雪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人们对建筑的低碳性能愈发地关注。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低碳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解国内外低碳建筑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本研究以Web of Sci... 全球能源危机的爆发和气候的剧烈变化使得人们对建筑的低碳性能愈发地关注。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缓解环境危机的过程中,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的大户,其“低碳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解国内外低碳建筑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中关于国内外低碳建筑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引文空间),对国内外低碳建筑相关文献的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及预测,得出国内外低碳建筑研究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建筑 CITESPACE 关键词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下载PDF
西藏昌珠寺周边城镇空间特色与设计对策研究——基于多维地域性视角
10
作者 单卓然 张馨月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挖掘并利用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城市独特形象,是解决城市特色趋同危机的关键性手段。以藏源文化深厚的乃东区昌珠寺周边城镇空间为例,综合应用实地勘察、空间分析、问卷访谈等方法,通过对昌珠寺周边城镇功能-文化-社会空间特征的地域性解... 挖掘并利用城市地域特色,塑造城市独特形象,是解决城市特色趋同危机的关键性手段。以藏源文化深厚的乃东区昌珠寺周边城镇空间为例,综合应用实地勘察、空间分析、问卷访谈等方法,通过对昌珠寺周边城镇功能-文化-社会空间特征的地域性解析,识别出其“寺庙主体,民居肌底”的空间布局特色,“朝圣引导,环形结构”的路网街巷特色,“家屋单元,聚族而居”的民居建筑特色。据此,提出昌珠寺周边城镇空间设计应当遵循“守其道,更其器”的哲学观念,并从“形·筑·巷·公”四个维度提出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类似地区特色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昌珠寺 城镇空间 空间特色 西藏
下载PDF
“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及其实践应用——以Center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s为例
11
作者 张军杰 王凯磊 +1 位作者 张欣烁 秘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期27-33,共7页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使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关注焦点。当今“双碳”目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综合了目前环境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意在推动绿...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使绿色建筑认证成为关注焦点。当今“双碳”目标对建筑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评价体系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综合了目前环境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意在推动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向前发展,是当前最为严格的认证体系,以减少环境影响、实现生态修复为目的,以再生性设计原则为指导,并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可持续技术和策略为实现手段。通过对“生命建筑挑战”评价标准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认证流程和认证等级进行总结,分析其变化历程及特点,并结合实际认证项目对其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生命建筑挑战 评价标准 启示
下载PDF
LEED与“生命建筑挑战”(LBC)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12
作者 张军杰 王凯磊 李海燕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79-86,共8页
绿色建筑认证是绿色建筑推广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建筑本体层面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LEED v4评价体系和要求最为严格的LBC 4.0评价体系作为比较对象,首先分析两者不同版本在演变过程中的... 绿色建筑认证是绿色建筑推广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聚焦于建筑本体层面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选择应用最为广泛的LEED v4评价体系和要求最为严格的LBC 4.0评价体系作为比较对象,首先分析两者不同版本在演变过程中的差异和特点,进一步分析两者在整体指标上的关联对应关系及在认证对象、指标性质、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然后以LBC评价体系内容作为指标对比项对比两者在指标设置意图及具体内容上的异同和产生原因,总结两者在认证侧重上的差异以及新出现的认证要素及发展趋势,给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 生命建筑挑战 LEED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工业设计到建筑设计--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思想研究
13
作者 施惠雯 《城市建筑》 2025年第2期145-147,150,共4页
被誉为“当代达·芬奇”的托马斯·赫斯维克在建筑、装置、家具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托马斯·赫斯维克的设计作品,从流动性思想、人本主义思想及多样的构建手法三个方面对托马斯·赫斯维... 被誉为“当代达·芬奇”的托马斯·赫斯维克在建筑、装置、家具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托马斯·赫斯维克的设计作品,从流动性思想、人本主义思想及多样的构建手法三个方面对托马斯·赫斯维克的设计思想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其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展现出他独特的跨学科设计能力与设计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马斯·赫斯维克 跨界 空间流动性 人本主义 建构手法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研究
14
作者 裴博毅 王兴田 +2 位作者 赵东淼 宋蔚青 林千琪 《城市建筑》 2025年第1期186-189,共4页
我国于2019年实施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完整的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权重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存在的指标体系权重不明问... 我国于2019年实施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完整的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权重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存在的指标体系权重不明问题的分析,使用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及指标中各加分项进行打分及权重计算,再根据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尝试提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权重优化改进建议,以利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准化、精确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层次分析法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 权重分析
下载PDF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需求识别与空间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奕杉 刘丛红 +1 位作者 杨鸿玮 程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空间配置模式 KANO模型 需求层次 需求程度
下载PDF
“虚空之辨”关于西班牙雕塑家爱德华·奇伊达(1924~2002) 被引量:1
16
作者 (西)吉耶尔莫.索拉纳(著) 夏珩(译) 颜娟(校对) 《时代建筑》 2008年第3期60-63,共4页
文章以现代雕塑史上两种类型的"虚空"为主要线索,简要回顾了西班牙雕刻大师爱德华·奇伊达的艺术历程,并着重介绍了其对空间和材料的认识。这为我们理解其作品与思想能够赋予建筑师以原创力的原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雕塑 虚空 笼式虚空 穴式虚空 雪花石膏 空间
下载PDF
从规律认知到类型建构——城市设计的入门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永洁 黄林琳 沙永杰 《建筑师》 CSSCI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城市空间具有明确的建构规律,它通过建设单元地块划分与类型建筑的组织,展现出“建筑—街坊—街区”的空间逻辑。为帮助首次接受城市设计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快速认知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城市成熟案例的分析,完成空间建构规律总结,... 城市空间具有明确的建构规律,它通过建设单元地块划分与类型建筑的组织,展现出“建筑—街坊—街区”的空间逻辑。为帮助首次接受城市设计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快速认知这一逻辑,本文通过国际现代城市成熟案例的分析,完成空间建构规律总结,将其作为操作工具并完成一个当代城市街区的城市设计。具体操作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建筑的组合建构城市街坊;然后通过街坊的组合构成城市街区。不同寻常的是,要求学生在上海城市语境下完成一个抽象基地的设计工作,从而避开复杂现实条件的干扰,专注空间规律,以此揭示这种简单逻辑的深刻性及其跨越文化的属性,从而验证其对城市设计的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入门训练 空间规律 建筑类型
下载PDF
自采集街景数据下历史街区空间品质量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春明 蔡欣君 车震宇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探究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品质现状,提出改善对策。基于自采集的11814张街景图片,量化评估古城空间品质,分析空间失序、绿视率、天空率等指标。发现空间环境较好的样本占8.98%,较差的占33.3%,绿视率低,建筑风貌... 探究云南省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品质现状,提出改善对策。基于自采集的11814张街景图片,量化评估古城空间品质,分析空间失序、绿视率、天空率等指标。发现空间环境较好的样本占8.98%,较差的占33.3%,绿视率低,建筑风貌不突出,路面铺装单一,停车混乱。对提升民族地区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品质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度和微改造介入,可针对性优化绿化、停车和建筑风貌,提升古城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空间品质 自采集街景图片 街景数据 独克宗古城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海燕 郑思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 健康 研究方法 生理反馈 心理评价
下载PDF
时空感知:基于历史地理信息的北京西北郊聚落空间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宣利 王鑫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1,共10页
城郊聚落处于城乡环境长时段的互动影响中,积存形成多元历史文化要素,促进城市建成区的蔓延或更新,并支持与历史建成环境的融合,其空间演变是探索聚落当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历史地理信息(HGI)的方法,在梳理历史、识别资源、明确价... 城郊聚落处于城乡环境长时段的互动影响中,积存形成多元历史文化要素,促进城市建成区的蔓延或更新,并支持与历史建成环境的融合,其空间演变是探索聚落当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利用历史地理信息(HGI)的方法,在梳理历史、识别资源、明确价值的前提下,对北京西北郊聚落发展作历史演变规律探索,总结出北京西北郊聚落具有城乡统筹、中心吸引、多元共生的发展特征,并在多尺度层级中呈现耦合向关联转向、地缘向业缘适配、廊道对要素牵引等演变倾向。综上,时空感知下的聚落空间解析为探索地域聚落的在地性发展路径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北京西北郊 历史地理信息 聚落遗产 城乡发展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