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视角下建成环境审计综述——基于审计工具和方法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朱萌 汲潘婷 +2 位作者 陶鲁阳 李丹 张云彬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共13页
建成环境审计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数据收集与评价方法,在西方国家微观尺度城市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开发了诸多成熟的审计工具。在国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成环境审计已展现出作为精细化治理工具的重要潜力。介绍了建成环... 建成环境审计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数据收集与评价方法,在西方国家微观尺度城市环境监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开发了诸多成熟的审计工具。在国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成环境审计已展现出作为精细化治理工具的重要潜力。介绍了建成环境审计的核心构建过程及适用场景,系统归纳三类建成环境审计工具并作比较分析,评估了当前建成环境审计的模式及方法以及主要审计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问题,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选择及单元划分等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国内开展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建议。此外,为促进城市建设改造的可持续发展,还强调了建成环境审计在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不仅为国内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新视角和工具,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审计 审计工具 人本尺度 城市更新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无障碍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无障碍通用标识环境设计实验为例
2
作者 贾巍杨 冯天仪 +2 位作者 赵伟 曲翠萃 张小弸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4期153-160,共8页
国际上建筑学无障碍设计理论已进化到通用设计等人性化设计思潮,我国部分高校也建立了无障碍设计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但传统无障碍模拟体验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实践学习的需求。无障... 国际上建筑学无障碍设计理论已进化到通用设计等人性化设计思潮,我国部分高校也建立了无障碍设计教学体系。专业课程中实验教学让学生体会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但传统无障碍模拟体验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实践学习的需求。无障碍通用标识环境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引用“循证设计”的教学模型理念,将基本原理与实际操作体验互动结合,通过6大系统、3个层次,引导学生按层级深化学习。虚拟仿真实验手段的引入,实现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报告的反馈结果看,虚拟仿真实验融入无障碍设计教学能提升学生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社会责任感,是促进无障碍设计建筑教育升级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无障碍设计 标识 建筑教育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3
作者 屈海燕 郑思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 健康 研究方法 生理反馈 心理评价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以欧美地区的实践为例
4
作者 李咏华 姚松 高欣芸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Operational Landscape Units)的概念和划定流程;其次梳理了韦斯特布鲁克圩田保护边界划定和旧金山湾海岸带保护边界划定的案例;最后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划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 边界划定 生态过程
下载PDF
代际支持背景下老年人社区服务设施需求特征研究——以深圳公共住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珊 刘嘉 陈春一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93,共12页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 深圳市老年人非户籍人口占比大,提供代际支持的随迁老年人构成了常住老龄人口主力。立足于深圳公共住房建设现状及老年人特征,通过问卷调研多维度探析老年人设施使用需求;采用活动日志调研探析老年人日常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行为链特征;结合典型案例定点行为观察,探析老年人时间-行为-设施使用场景。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社区活动设施需求显著,农贸菜市场及连锁超市的需求较大,教育设施成为老年人使用的重要设施,社康中心需求大于综合医院,养老设施需求较低等特征;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规律及设施组合使用规律明显等。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公共住房社区服务设施适老性优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支持 深圳公共住房 社区服务设施 老年人需求
下载PDF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碳汇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聃雅 王静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量大面广的大学校园既是亟需减碳的公共建筑组团类型又是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应该在碳减排的研究和行动方面做出表率。研究采用样地实测调查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 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量大面广的大学校园既是亟需减碳的公共建筑组团类型又是科研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应该在碳减排的研究和行动方面做出表率。研究采用样地实测调查法,以华南理工大学三个校区为例,探讨大学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到亚热带地区温和湿润气候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在全球大学校园中处于较高水平,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和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的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能力也处于中上水平;(2)校园绿地碳汇能力要低于自然生态绿地和公园绿地,但是高于一般城市绿地。对于历史年代悠久的老旧校园,在城市中可以充分发挥碳库的作用,对于新建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而言,基于实地调研发现,校园绿地的观赏与使用功能使得绿化的种植密度处于较低水平,这导致了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较低的固碳效益水平;(3)在校园规划设计中,不同校园规划空间布局形式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打造高固碳效益的碳汇空间;(4)校园绿地碳汇固碳效益主要与校园绿地的植被群落类型及相应的面积相关,由于校园用地紧张,大量增加或改造校园绿地面积的可能性很小,新增绿地应该结合校园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第五立面、校园边角料等空地,适当增加带状、分散式的绿地,建立立体、网络化的绿地骨架,有效提升校园碳汇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规划 华南理工大学 碳汇 固碳效益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BIM的装配式住宅建筑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平平 王瑶 +5 位作者 朱峰磊 姜立 雷阳 朱珍英 孙明 王孝祺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建筑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研究了建筑节能水平和不同施工工艺对建筑碳排放量的影响。为探究分析建筑碳排放量以及相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单位面积减碳量,基于BIMBase平台,依据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以建筑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研究了建筑节能水平和不同施工工艺对建筑碳排放量的影响。为探究分析建筑碳排放量以及相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单位面积减碳量,基于BIMBase平台,依据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选择上海市装配式住宅项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指标达到35.73 kgCO_(2)e/m^(2),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占32.95%,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63.64%;空调系统年碳排放量指标达到9.21 kgCO_(2)/(m^(2)·a),其中制冷碳排放占比达到61.35%;建材回收可实现8.93%的减碳强度;2)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强度较2016年执行的居建节能标准,降低10.17 kgCO_(2)e/m^(2),降低比例为46.03%;3)本项目采用预制率30%的PC结构,建造阶段碳排放较现浇混凝土结构降低比例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BIMBase 建筑全生命周期 装配式建筑
下载PDF
新时期建筑学教育拓展地理学边界的探索
8
作者 莫妮娜 褚秋霞 +2 位作者 冯桢懿 衡寒宵 王春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9期1325-1332,共8页
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下,新时期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为建筑学教育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并通过对建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建筑学与地理学在教育... 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动下,新时期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美丽中国目标为建筑学教育带来新挑战与机遇。本文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并通过对建筑学教育与学科发展的反思与文献分析,揭示了建筑学与地理学在教育中的交叉关系。阐释了建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地理学在多个教育层面融入建筑学的方案,旨在更新建筑学科知识结构,提升建筑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该研究致力于拓宽建筑学教育视野,促进跨学科融合,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建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教育 地理学 人居环境 知识关联性
下载PDF
物理环境介入下游览路径空间品质对游客行为影响探讨——以合肥市三河古镇为例
9
作者 宣晓东 闫梦辉 +2 位作者 邹俊 郑逸鹤 张子旭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8,共15页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 探析人本尺度下古镇游览路径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对游客行为的综合影响机制,以三河古镇为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Open CV、sDNA量化路径空间品质;通过实地测量、空间插值获取物理环境数据;实时录像获取游客行为。构建分层回归模型对多维空间品质、物理环境与游客行为进行解释,总结各因子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式。研究表明:夏季游客四类行为均受到多维空间品质和物理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观赏、休憩和购物行为主要受多维空间品质影响,步行行为主要受物理环境影响。为古镇街道空间场景优化提供依据,推动特色小镇中古镇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游览路径 空间品质 物理环境 调节作用 游客行为
下载PDF
双重赋权的平衡:社区设计内涵的解析
10
作者 王瑞 徐雷 +1 位作者 张子琪 孟静亭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在社区治理政策下,社区设计逐渐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社区设计起步晚,其概念及内涵不清晰,且多局限在物理空间设计层面,公众参与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赋权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因此从赋权视角认识社区设计是实现有... 在社区治理政策下,社区设计逐渐强调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社区设计起步晚,其概念及内涵不清晰,且多局限在物理空间设计层面,公众参与往往形式大于内容。赋权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核心问题,因此从赋权视角认识社区设计是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重要前提。社区设计概念于1960年代起源于英美两国,于1980年代被引入我国学界。运用内容分析法,对16个外文数据库中512篇社区设计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研究。以“赋权-赋能”为视角,梳理了英美社区设计实践及概念中赋权的缘起与演进过程,从社区设计的行动方式、行动内容和行动机制三方面分别揭示了赋权目标、赋权导向和赋权层次的阶段特征和演进动力。结合国内社区设计的困境,建构了国内语境下社区设计赋权的认知框架,提出了双重赋权平衡的社区设计内涵,以期对我国社区设计实现有效公众参与的赋权路径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设计 主体赋权 技术赋能 认知框架 内涵演进
下载PDF
供需失衡背景下非正式绿地更新潜力及策略研究——以福州市鼓台中心区为例
11
作者 曾燕芳 薛佳慧 +2 位作者 王则琦 林妍 李房英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4,共12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开启存量更新模式。居民绿地需求与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有研究证明,非正式绿地在城市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开启存量更新模式。居民绿地需求与绿地空间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已有研究证明,非正式绿地在城市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够有效解决城市面临的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聚焦于绿地低供高需的城市区域,以福州市鼓台中心区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挖掘供需失衡区范围内可利用的非正式绿地资源。从时、空间可用潜力两个维度确定影响非正式绿地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引入帕累托前沿理论,利用Matlab中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得出调研区域内对非正式绿地进行更新改造的多个解集的优先层级。最后基于综合评估结果和三种不同的场地类型提出非正式绿地的更新策略,为高密度老旧城区绿地的存量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需失衡 非正式绿地 帕累托最优解集 更新策略
下载PDF
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路径研究综述
12
作者 杨扬 高峰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基本单元,因其使用人群和能源消耗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碳减排道路上进展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CNKI和WOSCC中2002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342篇有效文献资料,结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借助Citespace软件...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中观尺度的基本单元,因其使用人群和能源消耗的特殊性导致其在碳减排道路上进展缓慢。通过梳理国内外两大主流数据库CNKI和WOSCC中2002年1月-2022年12月发表的342篇有效文献资料,结合相关标准与规范,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汇总和可视化分析,基于大学校园建成环境空间规划、建筑运营、交通出行、景观营造、固废回流五个系统归纳了碳排放的基本特征,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分析了现有大学校园建成环境低碳规划设计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归纳了校园建成环境要素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大学校园未来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模式,主要从校园建成环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碳减排来构建绿色低碳的校园建成环境规划途径,以期提高校园建成环境更新过程的低碳导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建成环境 低碳路径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成果及环境效益 被引量:3
13
作者 向昭 《广东建材》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我国绿色建筑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科技环保营造概念。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将为城乡建设及科技建筑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基础。本文总结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成果,明确发展方向,解读绿色建筑相关法规政策及内... 我国绿色建筑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科技环保营造概念。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将为城乡建设及科技建筑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基础。本文总结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成果,明确发展方向,解读绿色建筑相关法规政策及内涵,阐述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面对的挑战,现阶段产生的环境效益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建筑科技 智能建筑 设计成果 环境效益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述评
14
作者 张艺凡 杨崴 +1 位作者 张煦康 李奇芫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流方法,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概况,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期刊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评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流方法,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研究概况,以“Web of Science”和“CNKI”中的建筑生命周期评价期刊文献为对象,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绘制了该领域研究的总体特征和演化进程知识图谱,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分析表明:在研究内容上,国外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多学科交叉,涵盖能源利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已从细分阶段进入到整合阶段;而国内研究更多从建筑和环境学科出发,侧重于建筑节能减排,目前处于多元细分阶段,存在体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建筑生命周期评价均以量化清单为基础,但具体的评价指标与技术路径存在差别,国外在LCA不确定性分析方面较为领先,而国内在此方面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国内建筑LCA研究应关注对框架体系的扩展与完善,重视从建筑单体到群体、从单学科到多学科的变化趋势,并加强对建筑LCA不确定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生命周期评价 文献计量 知识图谱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山西古城商业街界面要素研究
15
作者 李承业 张琳 +2 位作者 王金平 李鑫 张甜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33-137,共5页
许多城市大肆推进传统风貌古城的修复和重建,导致古城商业街面貌同质化严重,微观尺度下商业街界面要素的保护和更新缺乏更加科学的指导。文章以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和太原古县城十字街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眼动追踪实验分别... 许多城市大肆推进传统风貌古城的修复和重建,导致古城商业街面貌同质化严重,微观尺度下商业街界面要素的保护和更新缺乏更加科学的指导。文章以平遥古城明清一条街和太原古县城十字街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与眼动追踪实验分别得出古城商业街界面各要素的主观权重,以及人眼观察商业街界面各要素的客观眼动指标,并且将两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只有个别主观权重和客观眼动指标具有相关性,其余大多数具有独立性,所以在古城商业街的建设、保护和更新研究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游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有效提升商业街界面空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商业街 界面 要素 层次分析法 眼动追踪
下载PDF
之于当下与未来的一点思考——写在“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专题之前
16
作者 丁建华 《绿色建筑》 CAS 2024年第3期1-4,11,共5页
本文为《绿色建筑》杂志2024年5月刊“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专题总述,旨在以当下语境,以自我审视的方式,阐释对内涵、属性、地域、技术、数字、标准和教育等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再理解和再思考。借总述之机,向本期专题文章的撰写... 本文为《绿色建筑》杂志2024年5月刊“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专题总述,旨在以当下语境,以自我审视的方式,阐释对内涵、属性、地域、技术、数字、标准和教育等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和内容的再理解和再思考。借总述之机,向本期专题文章的撰写学者和杂志社的编辑同仁们表示敬意和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理论与实践 当下和未来 再理解 再思考
下载PDF
近20年国内传统村落及民居建筑文化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17
作者 苗杰 韦宝畏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传统村落民居及建筑文化作为中国聚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内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民居建筑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对推动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 传统村落民居及建筑文化作为中国聚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艺术内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民居建筑文化的价值和内涵,对推动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20年(2003—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与“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文化”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等进行了系统地搜集、梳理和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并从跨学科合作、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文化元素创新应用、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的与时俱进和采用新技术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加以展望,以期为传统村落和民居建筑文化更加深入地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民居建筑 建筑文化 研究综述 CITESPACE
下载PDF
地域文化在站房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骁驰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分析了地域文化与高铁站房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域文化在高铁站房建筑设计中的意义,探讨了地域文化在高铁站房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进行高铁站房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考虑... 分析了地域文化与高铁站房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地域文化在高铁站房建筑设计中的意义,探讨了地域文化在高铁站房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在进行高铁站房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考虑在内,推动文化与功能需求的紧密结合,打造出新型的高铁车站,更好地对地域文化进行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站房 地域文化 建筑设计
下载PDF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需求识别与空间配置模式——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奕杉 刘丛红 +1 位作者 杨鸿玮 程坦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设施 空间配置模式 KANO模型 需求层次 需求程度
下载PDF
湘西民族村寨公共空间与居游行为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成君 何韶瑶 +1 位作者 何川 许建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游客行为网络模型,从村域、局部、单点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居游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村民、游客与公共空间关联度存在差异性,村民行为活动分散,偏好生产生活、邻里交往空间,与物质承载、社会节点空间关联度较大;游客行为活动较为集中,喜好民族特色显著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传承空间关联密切。最后,基于空间行为关联机制,以公共空间形态与村民、游客需求为导向,从村域层面连通性、局部组团凝聚性、节点空间多重性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公共空间 居游行为 社会网络 湘西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