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0篇文章
< 1 2 1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
1
作者 王芳 赵姣 +1 位作者 田旭平 杨秀云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2期61-65,共5页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施过程缺乏组织和设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实际,构建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 “中国古典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实施过程缺乏组织和设计、无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实际,构建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其优势在于打破教材内容局限、升级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丰富教学手段。从分析学生学习特点的角度出发,重构“多感官体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五位一体”的教学思路设计,实施“三步十二阶”的教学过程,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任务驱动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线下教学与线上课程相互补充、互相渗透,提高专业的实践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下载PDF
以文存园与塑造名胜——论玉山草堂的园林书写
2
作者 李浩 邱旭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元末顾瑛纂辑的《玉山名胜集》堪称以文存园的典范之作,荟萃各式园林文学形态,兼采多种园林书写策略,为玉山草堂摹状物象,涵蕴精神,以期塑造名胜,俾使传之久远。此集编纂体例囊括园林精神性建构诸要素,编纂意图直接指向擅名久远的存园... 元末顾瑛纂辑的《玉山名胜集》堪称以文存园的典范之作,荟萃各式园林文学形态,兼采多种园林书写策略,为玉山草堂摹状物象,涵蕴精神,以期塑造名胜,俾使传之久远。此集编纂体例囊括园林精神性建构诸要素,编纂意图直接指向擅名久远的存园诉求。塑造名胜的文学途径则是通过比并先贤名迹的互文传写融会园林记忆,拓展想象空间,诠释自身意义,以三教宾客的多维观照及审美开显建构玉山草堂的精神世界。因此,探析《玉山名胜集》这一园林文学经典文本的书写模式,是认识顾瑛及玉山宾客的传园心迹及园林审美心理的锁钥,有助于理解园林唱和的文化实践活动对于名胜人文化成的重要意义,呈现文学之于园林的强大建构功能及塑造名胜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山草堂 园林书写 名胜
下载PDF
“二轴三阶四思”模型下园林史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探索
3
作者 秦明一 张超 高晓旭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200-202,共3页
基于高校推进与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结合“园林史”课程特点,从园林史思政育人目标与价值导向出发,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将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3个阶段与价值内涵中的4个维度进行系统化整合,提出“三阶明智、四思融合”的课程思政主... 基于高校推进与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结合“园林史”课程特点,从园林史思政育人目标与价值导向出发,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将园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3个阶段与价值内涵中的4个维度进行系统化整合,提出“三阶明智、四思融合”的课程思政主线,构建“二轴三阶四思”“园林史”思政教学模型,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国内专题史类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史 课程思政 思政模型建设
下载PDF
北宋名相韩琦相州园亭营造研究
4
作者 余知衡 王丽方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北宋中期名相韩琦三判乡郡时营造的相州州园是宋代官造园林中贯彻“与民同乐”理念的先行之作,州园造景也在北方地区具有相当代表性。囿于后世史料记载含混,相州州园与韩琦私第园林的景观未曾得到梳理区别。本文以韩琦诗文为依据,还原... 北宋中期名相韩琦三判乡郡时营造的相州州园是宋代官造园林中贯彻“与民同乐”理念的先行之作,州园造景也在北方地区具有相当代表性。囿于后世史料记载含混,相州州园与韩琦私第园林的景观未曾得到梳理区别。本文以韩琦诗文为依据,还原其官私二园的动态营造过程,重构其中的堂亭景观,并结合北宋中期政治背景,论述韩琦三判乡郡前后的造园观念差异如何经由空间实践、景观叙事而塑造了相州州园的两个不同侧面:“同乐园池”与“吏隐仙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衙署园林 公共园林 宋代 韩琦
下载PDF
清末海盐徐园平面布局复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青松 袁晓梅 孙欣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64-69,共6页
古代园林绘画的复原价值近年来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同时,相关问题如画中园景的真实程度、传统绘画表达景致方位和尺度的准确性不足等,也引发了人们的反复讨论。《徐园图册》是清末一套描绘海盐徐园的园林册页,其特殊之处在于图中留有许... 古代园林绘画的复原价值近年来得到学界的持续关注,同时,相关问题如画中园景的真实程度、传统绘画表达景致方位和尺度的准确性不足等,也引发了人们的反复讨论。《徐园图册》是清末一套描绘海盐徐园的园林册页,其特殊之处在于图中留有许多修改建议的文字,这一特殊性对于园林面貌的再现价值值得深入的讨论。因此,围绕《徐园图册》,通过挖掘更多相关史料,运用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等方法,探讨了《徐园图册》的性质,并对徐园平面布局进行了复原,以期丰富园林史个案,并为相关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园林绘画 复原 徐园图册 海盐徐园
下载PDF
基于辋川图像的唐代王维辋川园居空间景境营造研究
6
作者 张志强 郑曦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92-96,共5页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 通过对王维辋川别业营造背景考察,以宋郭忠恕《辋川图》为主要图像依据,并结合诗文描述,采用沉浸式的体验方法对辋川园居空间景境开展分析。揭示了辋川绘画图像背后所传递出的景境营造理念:1)在大尺度的风景空间景境营造上,辋川中反映了以山体为界域的空间序列营造,通过园居的风景感知产生了对于空间的情感体验;2)在小尺度的园居场所景境营造上,与友人社交、抚琴和奉佛是辋川图像中反映的主要园居活动,并且不同的园居活动所依托的空间景境营造不同,具有不同的场所精神表达。辋川园居包含了诗情、画意、园境三位一体的景境营造语意对后世文人园林绘画和造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辋川图像 园林营造 景境 王维
下载PDF
无锡近代园林与城市、社会的互动关联——以《申报》为例
7
作者 戈祎迎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近代报刊是近代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基于全面检索《申报》数据库获得的材料,采用统计、定性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无锡近代园林的营建活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园林的使用功能与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更新、园林的经营管理与社会... 近代报刊是近代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基于全面检索《申报》数据库获得的材料,采用统计、定性分析、文本分析等方法,研究无锡近代园林的营建活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园林的使用功能与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更新、园林的经营管理与社会纷争冲突三方面的关联互动。此三方面均表现出历时性的变化,其中,不同区域园林的主要功能存在差异,园林整体呈现出从大众聚集、信息传递的公共空间向复合型休闲游憩场所的转型。在所发现园林史资料日益广博、园林史研究方法有所突破的背景下,定量分析与传统方法的结合可令既有资料的现代演绎、学科之间的交叉探索和学科内已有认知的合理讨论展现相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园林 无锡 城市 社会 互动关联 量化 《申报》
下载PDF
文人视角下的明清北京西郊佛寺景观游赏体系探析
8
作者 王曦晨 祁盈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44-52,共9页
明清时期,北京西郊佛寺园林景观受到在京文人官员的青睐,由此产生大量纪游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西郊佛寺景观的分布、游览规律以及作为文化活动场所的属性,还凸显出佛寺景观在文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文人游览的视角... 明清时期,北京西郊佛寺园林景观受到在京文人官员的青睐,由此产生大量纪游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西郊佛寺景观的分布、游览规律以及作为文化活动场所的属性,还凸显出佛寺景观在文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文人游览的视角,从佛寺景观分布、游览路线、游赏活动等角度,将明清时期北京西郊的佛寺园林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解读,探讨景观与人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及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郊 佛寺景观 游赏体系 文人视角
下载PDF
传统园林中墙垣的演变及园墙营造研究
9
作者 宁肖波 张宝鑫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46-248,共3页
墙垣作为园林营造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产生、演进与园林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不同形式的墙垣围合成空间、功能多样的庭院,同时在园林造景中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绘画(不包括壁画及器物上的绘画)的收集整理,全面总结... 墙垣作为园林营造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其产生、演进与园林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不同形式的墙垣围合成空间、功能多样的庭院,同时在园林造景中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绘画(不包括壁画及器物上的绘画)的收集整理,全面总结梳理园林中墙垣的功能演进和表现形式,并对作为精神性功能而存在的漏砖墙最早出现时期和形式作分析研究并给出基本推论,在此基础上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园墙的营造手法进行梳理,以期对传统园林营造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墙 绘画 漏砖墙 营造方法
下载PDF
近代闽粤两地华侨园林假山造园艺术与差异性比较研究
10
作者 曾丽娟 王泊静 +1 位作者 钟子欣 陈静敏 《中外建筑》 2024年第8期129-134,共6页
近代闽粤侨乡华侨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加速了岭南园林的近现代化演变。闽粤华侨园林假山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营造形成的园林空间体现了近代“西学东渐”历史语境下中西园林文化的糅合创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和地区差异性。以近代闽粤两地... 近代闽粤侨乡华侨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加速了岭南园林的近现代化演变。闽粤华侨园林假山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营造形成的园林空间体现了近代“西学东渐”历史语境下中西园林文化的糅合创新,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和地区差异性。以近代闽粤两地典型华侨私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研究结合田野调研,探讨其假山营造依墙而设、小中见大,独自成景、观赏性强,兼收并蓄、精进创新,以及造景手法灵活多样的艺术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归纳了两地假山营造在使用材料和风格特点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山 华侨园林 园林艺术 差异比较 侨乡文化
下载PDF
乌审召德格都苏莫殿建筑彩画的传承与变异
11
作者 王钰霏 李丽 《中外建筑》 2024年第6期125-129,共5页
德格都苏莫殿是乌审召遗存建筑之一,其建筑彩画在历代发展进程中多次更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基于田野调查与史料查阅,对德格都苏莫殿三个时期建筑彩画展开构图、色彩、纹样3方面的详细分析与比较,阐释不同时期之间建筑彩画的... 德格都苏莫殿是乌审召遗存建筑之一,其建筑彩画在历代发展进程中多次更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特征。基于田野调查与史料查阅,对德格都苏莫殿三个时期建筑彩画展开构图、色彩、纹样3方面的详细分析与比较,阐释不同时期之间建筑彩画的延续与发展,揭示其建筑彩画的形式特征及演变机制。总结德格都苏莫殿建筑彩画在汉藏文化交融下的在地性演化特征及本地区建筑彩画绘制工艺流程,以期为地方建筑彩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彩画 形式特征 传承与变异 乌审召 德格都苏莫殿
下载PDF
探索冯纪忠先生中国传统园林史观与现代景观结合——以牛首山核心区景观设计为例
12
作者 沙正军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24-226,共3页
文章首先对冯纪忠先生的中国传统园林史研究成果进行概述,其次对研究成果中“形、情、理、神、意”五个发展层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项目案例,探索冯纪忠先生中国传统园林史观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 冯纪忠 形情理神意 中国传统园林史 牛首山核心区
下载PDF
中国数字景观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用与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明 袁恩培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保护难度较大.传统的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手段、培养传承人、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等,但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随着数字采集技术、遥感技术、存储技术、空间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差异性等特点,保护难度较大.传统的保护措施包括法律手段、培养传承人、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等,但这些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随着数字采集技术、遥感技术、存储技术、空间建模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数字化技术为不同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技术基础.该文针对中国数字景观技术及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根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地图系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可视化.通过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享与服务系统.在该文的实验与分析中,将数字景观技术分别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物遗产上进行应用与分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景观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虚拟现实技术 3D技术
下载PDF
夸娥手·琼岛踪:青州偶园假山研究
14
作者 黄康 郭湧 贾珺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1期53-70,共18页
以三维激光测绘数据为基础,借鉴考古类型学方法,将偶园假山分为1~4号山体,归纳为“岩壁”“山顶”“麓坡”三种类型解析其形制结构。同时,运用“文献实例互证”和“景观形式分析”方法,参照《园冶》《画荃》等园论画论,分析偶园假山的... 以三维激光测绘数据为基础,借鉴考古类型学方法,将偶园假山分为1~4号山体,归纳为“岩壁”“山顶”“麓坡”三种类型解析其形制结构。同时,运用“文献实例互证”和“景观形式分析”方法,参照《园冶》《画荃》等园论画论,分析偶园假山的风格形式、游线组织和空间体验,阐述其营造手法和园林意匠。认为偶园假山承袭明代衡王府奇松园的植物和地形基础,较好地保存了清康熙年间全盛时期的景象风貌,反映了园主冯溥的审美取向和叠山家张南垣、张然父子的技法风格,具备鲜明的时代、地域特征和高超的营造水准,同时见证了江南与北方园林叠山理法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遗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园 假山 三维激光测绘 冯溥 张然 《园冶》
下载PDF
清代方志版刻“城市八景图”中园林活动及其空间意象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赛 邰杰 《湖南包装》 2023年第4期41-45,101,共6页
清代方志中的版刻“城市八景图”是清代风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市民在城市及周边进行公共游憩活动时的理想目的地和观景需求。文章以清代方志版刻“城市八景图”为研究素材,通过对八景图题名、题记和图像的分析,梳理出山水游赏... 清代方志中的版刻“城市八景图”是清代风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市民在城市及周边进行公共游憩活动时的理想目的地和观景需求。文章以清代方志版刻“城市八景图”为研究素材,通过对八景图题名、题记和图像的分析,梳理出山水游赏、田园游赏、城郭远望、公建游园4种活动题材及其活动主体和内容,并进一步从空间范围、构成要素、空间营造手法和氛围总结出活动题材所对应的空间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方志 八景图 园林活动 空间意象
下载PDF
基于水乡越地特色文化挖掘的中国园林史课程思政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涛 任帅 +1 位作者 赵秀丽 孙琳琳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重要的载体和资源。文章立足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水乡越地,提出全过程融入越地特色文化的古代园林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各历史阶段与古代园林关联密切的越地特色文化及历史遗存等思政元素,运用... 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重要的载体和资源。文章立足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水乡越地,提出全过程融入越地特色文化的古代园林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深入挖掘各历史阶段与古代园林关联密切的越地特色文化及历史遗存等思政元素,运用任务式教学、翻转课堂、“例释”教学法等方法,将各章节教学内容与越地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提升越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园林 水乡越地 特色文化 课程思政
下载PDF
静宜园二十八景植物种类考证与种植形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楠 陈天骐 +1 位作者 王培严 李雄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3期95-98,共4页
以静宜园二十八景为研究对象,以古树活本、御制诗文、样式雷图档3类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研究得到静宜园二十八景栽植有16种次植物、应用了5种种植形式。通过结合景点空间功能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认为静宜园... 以静宜园二十八景为研究对象,以古树活本、御制诗文、样式雷图档3类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研究得到静宜园二十八景栽植有16种次植物、应用了5种种植形式。通过结合景点空间功能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认为静宜园二十八景具有利用种类丰富的植物展现植物寓意并烘托景点意境,以及通过多样的种植形式引导功能空间并呼应场所氛围的植物造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风景园林 静宜园 植物种类 种植形式
下载PDF
想象的流变:来华传教士“中国园林”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解构
18
作者 周宏俊 郭真真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110,共13页
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团体带着传教使命来华,由此开启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广泛接触.以传教士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至18世纪末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在此历程中,耶稣会士对园林的记录与评述逐步构建了关于中国园林的独特话语体系,浸润... 自16世纪起,欧洲传教士团体带着传教使命来华,由此开启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广泛接触.以传教士为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至18世纪末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历程.在此历程中,耶稣会士对园林的记录与评述逐步构建了关于中国园林的独特话语体系,浸润了17—18世纪“中国风”热潮下西方人关于“中国园林”的集体想象.基于互为“异域”的文化背景,传教士对中国园林的呈现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初对景观要素的描述发展到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认知.其中始终伴随着对中国园林“他者”身份的觉察以及中西对比的叙述方式,并构建了以假山要素、“自然的”特征、“乡村的”氛围为表征的话语体系.至18世纪末,传教士之外的西方话语对植物要素的关注以及有关“自然”评述的负面转向预示着该话语体系的解构.中国园林的想象流变过程交织着不同情境的影响,在园林风格层面,除了欧洲园林风格演变的主观因素之外,中国本土园林风格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来华传教士 话语体系 跨文化视角
下载PDF
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改革与思政导入研究
19
作者 金荣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8期95-97,共3页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点在于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该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着眼课程大纲建设、思政内容的切入方式、课堂实践与教学反馈调节等,探讨树立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民族责任感的课... 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点在于如何将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该文以昆明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为例,着眼课程大纲建设、思政内容的切入方式、课堂实践与教学反馈调节等,探讨树立文化自信、爱国情怀及民族责任感的课堂导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改革成效,为下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古典园林史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艺圃图》与姜氏时期艺圃史事新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森 刘庭风 《古建园林技术》 2023年第5期89-93,共5页
艺圃相关文本与图像的史论研究大多关注文学修辞与复原,而少考证与分析。利用明末清初姜氏园居期间所留存的文献,作图像志与图像学分析与互文性解读。指出《艺圃图》的受画人应并非姜埰而是其仲子姜实节,图中所呈之景也是两代人营园所... 艺圃相关文本与图像的史论研究大多关注文学修辞与复原,而少考证与分析。利用明末清初姜氏园居期间所留存的文献,作图像志与图像学分析与互文性解读。指出《艺圃图》的受画人应并非姜埰而是其仲子姜实节,图中所呈之景也是两代人营园所成。父子两人处境及想法的差异,也显现在这一时期的园林布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园林史 姜埰 姜实节 造园 明遗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