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结构本体走向物质建构 UIA奥古斯特·佩雷建筑技术奖综述 |
余君望
王雨林
|
《时代建筑》
|
2024 |
0 |
|
2
|
北海道鲱鱼渔场建筑的谱系——海洋文化传播视角下的建筑空间及其近代化 |
金子晋也
平辉
雷蕙玮
|
《新建筑》
|
2024 |
0 |
|
3
|
“当代高技”建筑——“高技”建筑的新发展 |
侯鑫
王绚
|
《新建筑》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4
|
浙闽木拱桥类型学研究——以桥板苗系统为视角 |
刘妍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5
|
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及其启示 |
赖世贤
郑志
|
《华中建筑》
|
2007 |
17
|
|
6
|
数字化结构性能生形研究 |
袁烽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4 |
7
|
|
7
|
侗族鼓楼的建构技术 |
蔡凌
|
《华中建筑》
|
2004 |
22
|
|
8
|
历史建筑中的技术演进歧点——金陵机器制造局机器大厂张弦结构分析 |
方立新
周琦
|
《中国文化遗产》
|
2017 |
3
|
|
9
|
建国初期苏联建筑规范的转移——以同济大学原电工馆双曲砖拱建造为例 |
朱晓明
祝东海
|
《建筑遗产》
|
2017 |
14
|
|
10
|
窗的小史 |
马欣
|
《华中建筑》
|
2003 |
13
|
|
11
|
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技术的保护与传承 |
钟行明
|
《华中建筑》
|
2009 |
12
|
|
12
|
分形Packing算法与建筑设计 |
林秋达
|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2014 |
3
|
|
13
|
从官匠到民匠——古代工匠身份的变化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 |
蔡丽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7 |
3
|
|
14
|
重檐建筑考 |
马晓
|
《华中建筑》
|
2007 |
5
|
|
15
|
附角斗的流变——元明清时期附角斗的功能及其演化 |
马晓
|
《华中建筑》
|
2004 |
3
|
|
16
|
附角斗的缘起 |
马晓
|
《华中建筑》
|
2003 |
4
|
|
17
|
略论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媒介——从萃赏楼烫样残片谈起 |
刘畅
李越
刘仁皓
文雯
|
《建筑史学刊》
|
2020 |
3
|
|
18
|
剖面与身体 在中国霍夫曼窑设计变迁背后可以发现什么 |
李海清
|
《时代建筑》
|
2019 |
2
|
|
19
|
江油云岩寺飞天藏、平武报恩寺华严藏斗栱营造研究 |
冷婕
谢姝婷
饶敏琪
|
《建筑遗产》
CSSCI
|
2022 |
1
|
|
20
|
附角斗与缠柱造 |
马晓
|
《华中建筑》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