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系古建筑“窑顶檐厦”营造技术初探
1
作者 王金平 韩笑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依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了“窑顶檐厦”技术的分类、功能和技术沿革;以及盝顶式、坡顶式“窑顶檐厦”技术的营造做法;总结归纳了晋系古建筑蕴藏的营造智慧。该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认知、保护、利用晋系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窑房同构 窑顶檐厦 营造技术 营造智慧
下载PDF
内蒙古文物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现状调查
2
作者 武月清 侯智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建筑。文章对古建筑的分布、建筑结构特点以及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建筑的保护策略,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内蒙古文物古...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建筑。文章对古建筑的分布、建筑结构特点以及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建筑的保护策略,以便为今后更好地保护内蒙古文物古建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古建筑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历史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为例
3
作者 程斌 林贤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来说,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促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现代建筑地域化的特点,根据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来说,利用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保持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促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现代建筑地域化的特点,根据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关联性的国内外理论研究,以城市设计角度审视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特点,结合北京前门大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为案例来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进行古建筑传承与发展策略。我们应当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强化制度的顶层设计,构建一个分类科学、保护力度大且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传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文化传承 发展
下载PDF
聚焦历史建筑再利用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4
作者 徐萌 所萌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0期96-97,共2页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历史建筑,对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历史建筑,对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4年4月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发表署名文章《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其中特别指出,“要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继续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创新技术标准、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明确新时期创新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工作要求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区 古建筑 历史建筑保护 活化利用 实施路径 文化保护传承 《求是》杂志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法国建筑遗产分类与分级保护规制与启示
5
作者 戴俭 王诗雨 戎卿文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74-177,共4页
法国是全球最早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国家层面立法保护的国家,目前其建筑遗产受到《遗产法典》的保护。总的来说,法国将其建筑保护对象分为了需要严格保护的、建成年代较远且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度相对一般的“列级建筑”,以及从简保护的... 法国是全球最早开始对历史建筑进行国家层面立法保护的国家,目前其建筑遗产受到《遗产法典》的保护。总的来说,法国将其建筑保护对象分为了需要严格保护的、建成年代较远且与现代生活联系紧密度相对一般的“列级建筑”,以及从简保护的、主要对其变化做出一定记录且与现代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的“登记建筑”与“杰出的当代建筑”。文章对法国三类建筑遗产的认定方法、保护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深入探究了其分类与分级保护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产保护 法国建筑遗产 历史建筑 列级建筑 登记建筑
下载PDF
闽南乡土建筑保护与活化研究
6
作者 叶茂乐 王量量 苏永超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4期97-99,共3页
乡土建筑蕴含着地域性特色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加速,大量闽南乡土建筑保护面临压力。分析闽南乡土建筑及其分布特征,归纳其持续锐减的原因,以全面普查、制定标准、多元参与、强化培育、活态保护为抓手,提出... 乡土建筑蕴含着地域性特色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加速,大量闽南乡土建筑保护面临压力。分析闽南乡土建筑及其分布特征,归纳其持续锐减的原因,以全面普查、制定标准、多元参与、强化培育、活态保护为抓手,提出闽南乡土建筑保护和活化策略,以期为其他乡土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振兴 乡土建筑 保护与活化
下载PDF
文化建筑中的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
7
作者 张鹏举 《当代建筑》 2024年第3期4-5,共2页
18世纪以前,建筑思想家普遍认为建筑是一种真实再现自然的艺术,可与诗歌、绘画相提并论。之后随着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建筑和结构技术的发展,关于建筑的解释与评价开始趋向于科学和理性的运用。这一转变促进了建筑的发展,但过度的功... 18世纪以前,建筑思想家普遍认为建筑是一种真实再现自然的艺术,可与诗歌、绘画相提并论。之后随着科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建筑和结构技术的发展,关于建筑的解释与评价开始趋向于科学和理性的运用。这一转变促进了建筑的发展,但过度的功能主义与技术化也使得建筑创作与其所处的文化语境相脱离,对建筑与城市的文化传承造成损伤。以上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单一路径下追求技术迭代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在推动技术量化研究的同时,需要提升人们对于不可度量的地域特质、城市文脉、传统审美习惯等建筑文化属性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科学价值观 审美习惯 文化多样性 文化属性 城市文脉 地域特质 技术创新
下载PDF
遗产化视角下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活化研究——兼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的价值与局限
8
作者 季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涵与边界不清,导致对部分类型的福州古厝过度保护,并尝试通过对导则的修订、保护框架的建构,达到科学分类保护的目的,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福州古厝 分类保护 设计技术导则 保护传承体系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宿迁市龙王庙行宫为例
9
作者 苑宏刚 康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32-234,共3页
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保证。历史建筑遗产作为一个城市宝贵的物质财富,其内在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对于宣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 文化作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重要保证。历史建筑遗产作为一个城市宝贵的物质财富,其内在蕴含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对于宣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文旅融合视域下宿迁市历史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与利用做出有益尝试,分析宿迁市龙王庙行宫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科学的保护机制,打造多元传承体系等多种策略,为以后宿迁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积极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文旅融合 宿迁市 原真性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仿写、建造、传统——从遗产价值的角度看大禹陵禹庙大殿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造的传承
10
作者 胡石 郑蒨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
重建于1933年的绍兴大禹陵禹庙大殿是一座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写仿的“传统木构建筑”。它不仅在梁架系统上完美模拟了木构结构,还运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制作斗栱、筒瓦屋面和脊饰,并由文人主导进行梁栿彩画的绘制。这种巧妙组合... 重建于1933年的绍兴大禹陵禹庙大殿是一座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写仿的“传统木构建筑”。它不仅在梁架系统上完美模拟了木构结构,还运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来制作斗栱、筒瓦屋面和脊饰,并由文人主导进行梁栿彩画的绘制。这种巧妙组合融合了传统建筑形式与新型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并通过乡土工匠对建造过程的参与延续了当地对大禹祭祀传统的承袭。从建造与遗产价值角度来看,固有形式与新材料之间的结合源于对当地历史与文脉的传承和追求。通过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掘传统地方建造系统所具有的巨大惯性和灵活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陵禹庙大殿 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现代建造技术 传统建筑形式 遗产价值
下载PDF
“价值变化”视角下近代建筑的建造特征、价值认知与修复理念
11
作者 侯实 赫永皓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从近代时期开始,中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参与到都市建筑的建造活动中,而这些近代建筑保留的丰富史料又使得对其建造过程的追溯和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考证变得可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近代建筑的价值认知。由于遗产价值的主观性,... 从近代时期开始,中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参与到都市建筑的建造活动中,而这些近代建筑保留的丰富史料又使得对其建造过程的追溯和相关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考证变得可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近代建筑的价值认知。由于遗产价值的主观性,近代建筑的价值认知也具有“动态变化”的属性,其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会因历次建造活动而变化,纪念性价值会随历史事件发生而变化,且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从“价值变化”的视角来看,可以将近代建筑的修复理念归结成“以艺术价值为导向”“以纪念性价值为导向”和“艺术价值与纪念性价值兼顾”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建筑 价值变化 建造特征 价值认知 修复理念
下载PDF
参数化驱动下的辽代密檐塔自动化生成初探
12
作者 王津红 吴丁萌 孙蕾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83-185,共3页
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历史建筑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不同于其他殿堂佛寺类历史建筑,塔类建筑由于层数多,塔檐部分攀登困难,内部难以勘测等问题,面临测绘、保存与再利用的难度。针对目前古塔的研究困境,文章以辽代密檐塔的三维逆... 数字技术的出现为历史建筑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不同于其他殿堂佛寺类历史建筑,塔类建筑由于层数多,塔檐部分攀登困难,内部难以勘测等问题,面临测绘、保存与再利用的难度。针对目前古塔的研究困境,文章以辽代密檐塔的三维逆向生成为目的,以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结合自动生成原理,在储存塔的数字信息的同时,还原辽代密檐塔的历史特点和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密檐塔 参数化设计 自动化生成 GRASSHOPPER
下载PDF
设以广安喻治理,儒宗释教宦殊科——清代承德外八庙之广安寺复原研究
13
作者 王杰 宗同惠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82-86,共5页
承德外八庙广安寺建于清乾隆盛期,建筑园林随山就势,包括各具特色的十字塔台山门、白台、定慧楼、戒台等建筑。本文收集广安寺陈设档、清宫热河档案、绘画、历史老照片作为史料依据,同时横向对比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现存藏式... 承德外八庙广安寺建于清乾隆盛期,建筑园林随山就势,包括各具特色的十字塔台山门、白台、定慧楼、戒台等建筑。本文收集广安寺陈设档、清宫热河档案、绘画、历史老照片作为史料依据,同时横向对比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等现存藏式喇嘛庙建筑形式,对广安寺的平面布局、单体建筑、功能布置、文化内涵进行了研究。通过CAD制图、3D数字建模、实体模型等方式展现全部建筑群,最大程度还原乾隆初建时期的建筑园林原貌,以期丰富清朝寺庙建筑研究,也对承德其他寺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研究 广安寺 藏式建筑 古建筑
下载PDF
建筑遗产的数字孪生保护与再生
14
作者 袁烽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1,共1页
建筑遗产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是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具有很强的交叉综合性,结合现代建筑遗产干预理论中的五项基本原则,即真实、完整、可识别、可逆、最小干预,数字孪生... 建筑遗产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是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资源。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具有很强的交叉综合性,结合现代建筑遗产干预理论中的五项基本原则,即真实、完整、可识别、可逆、最小干预,数字孪生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提供了高质量可持续的精细化保护修缮措施。它通过综合运用感知、计算、建模等信息技术,对物理空间进行描述、诊断、预测、决策,进而实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与再生 建筑遗产 数字孪生
下载PDF
浅谈基于建筑遗产保护下的开封古建的兴盛与衰落
15
作者 王春晖 徐流霞 《砖瓦》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宋朝伊始,打破了里坊制度,大街小巷慢慢充斥着人群的欢声笑语,在汴梁城的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建筑在此刻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保护。开封古城在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后,如今遗留古建已所剩无几,回顾历史,... 宋朝伊始,打破了里坊制度,大街小巷慢慢充斥着人群的欢声笑语,在汴梁城的灯光映射下熠熠生辉。建筑在此刻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保护。开封古城在经历了多种自然灾害后,如今遗留古建已所剩无几,回顾历史,每一个都有演绎着自己辉煌。在建筑遗产保护觉醒的时代,应充分意识到每一座建筑的艺术价值,构建中国特色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与时俱进,保护并传承遗产文化,展现古建筑立足于当代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古建 建筑遗产保护
下载PDF
信息交互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展示应用——以故宫养心殿东暖阁XR展陈项目为例
16
作者 苑思楠 孙悦 +3 位作者 何蓓洁 刘宇博 程春艳 申烁志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新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为遗产展陈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扩展现实(XR)技术在建筑遗产展陈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从而极大丰富了遗产本体面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容量与获取方式。本文以明清官式建筑北京故宫养心殿... 新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为遗产展陈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扩展现实(XR)技术在建筑遗产展陈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从而极大丰富了遗产本体面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容量与获取方式。本文以明清官式建筑北京故宫养心殿东暖阁XR展陈开发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XR技术中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两种具体技术方案,实现针对建筑本体以及附加其上的多元历史文化信息的交互式展示。VR和AR技术方案在公众体验建筑遗产时提供了以建筑本体为索引探寻其背后丰富知识的交互接口,此外还可在未来进一步拓展至服务建筑遗产保护从业者,实现对建筑遗产管理、监测与修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建筑遗产 遗产展示 扩展现实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信息交互
下载PDF
湖南革命建筑遗产保护现状研究
17
作者 韩晓娟 汪佩颍 刘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214-216,共3页
湖南省是一个拥有深厚革命文化的红色热土,在抗击日本侵略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堡垒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发源地和人民军队诞生的摇篮,留下了许多承载着这些光荣历史的革命建筑遗产。为了保护、利用与传承建筑... 湖南省是一个拥有深厚革命文化的红色热土,在抗击日本侵略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堡垒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发源地和人民军队诞生的摇篮,留下了许多承载着这些光荣历史的革命建筑遗产。为了保护、利用与传承建筑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章对革命建筑遗产的特性与保护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梳理了其蕴含的社会、文化、精神价值,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革命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以期对更多的革命建筑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建筑遗产保护 历史底蕴 革命精神 湖南省
下载PDF
“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对策
18
作者 李新建 李岚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1-16,共6页
从“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两个相互衔接的历时性视角,建构了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框架。详细阐述了建筑遗产的历史建造信息挖掘和历史见证价值评估方法,明确以增强当代传承价值为目标的当代建造工作要点,并... 从“建造的遗产化”和“遗产化的建造”两个相互衔接的历时性视角,建构了基于建造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框架。详细阐述了建筑遗产的历史建造信息挖掘和历史见证价值评估方法,明确以增强当代传承价值为目标的当代建造工作要点,并提出了传统建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及创新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 遗产化 建筑遗产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图像学视角下圆明园西洋楼几何学设计方法探源
19
作者 朱翊纶 朱建宁 +1 位作者 曹新 周学军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5期155-161,共7页
西洋楼建筑群是圆明园对西欧园林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仿建。众多学者已经对其营建历程、图像材料、植物景观等进行了研究,但对更为本源的设计方法还未深入探讨。本研究将其作为中外园林对比研究的一个典型实例,通过现存较为可靠的西洋楼铜... 西洋楼建筑群是圆明园对西欧园林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仿建。众多学者已经对其营建历程、图像材料、植物景观等进行了研究,但对更为本源的设计方法还未深入探讨。本研究将其作为中外园林对比研究的一个典型实例,通过现存较为可靠的西洋楼铜版画及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等进行图像学研究,并结合已有资料及实地考察,对其运用的几何学造园方法的设计进行了剖析。得到了如下结论:西洋楼建筑群在尺规作图、建造技术、透视分析、要素组织、画法表现多个方面运用几何学方法进行了设计。本研究探究了当时西方几何学对中国本土园林建造技术、设计原则、典型要素应用等情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明园 西洋楼 图像学 几何学 设计理论
下载PDF
近代校园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20
作者 陈彰路 王东涛 《河南建材》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余年的历史,校园建筑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并作为文物建筑保留下来。许多校园中的近现代建筑经历多次修缮更新,仍需为校园师生服务。由于年代久远,其功能空间无法满足当代教学使用要求,因此文章... 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年余年的历史,校园建筑记录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并作为文物建筑保留下来。许多校园中的近现代建筑经历多次修缮更新,仍需为校园师生服务。由于年代久远,其功能空间无法满足当代教学使用要求,因此文章对国内外近代校园建筑保护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校园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和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满足现代校园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建筑 校园 建筑保护利用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