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交错区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对比研究——以乌兰察布地区为例
1
作者 齐卓彦 肖翔 高旭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9期85-93,106,共10页
乌兰察布在历史上为内蒙古地区晋、冀移民圈的交汇处,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以及不同移民源地间文化的碰撞,使该地域传统民居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呈现出四种典型类型。但伴随时代的发展,新建民居出现文化断层与冬季室内热舒... 乌兰察布在历史上为内蒙古地区晋、冀移民圈的交汇处,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以及不同移民源地间文化的碰撞,使该地域传统民居在文化传播中因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呈现出四种典型类型。但伴随时代的发展,新建民居出现文化断层与冬季室内热舒适性亟待提高的双重困境。在归纳四类传统民居形制特征和尺寸取值的前提下,提炼出影响室内热环境的4个建筑要素,结合Ladybug+Honeybee软件,对比研究民居间主要活动空间冬季室内热环境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大面积开窗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辐射提升室内温度,但保温性能差,而小面积开窗保温性能更好,但太阳辐射利用率较低;单坡屋顶比双坡屋顶单位面积照射到的太阳辐射更多,虽然其保温性能差,但对室内热环境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一进两开和里外间平面相比于单间和通间平面,卧室与入户门之间形成“温度缓冲区”可以有效减少门处的热量损失;小的空间尺度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的热量损失。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四类民居在承续建筑文化基因的同时改善室内热环境的策略,为文化传承下的乌兰察布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察布 传统民居 移民文化 冬季热环境 仿真模拟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江西天井式民居生态适宜性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志仪 王鹏飞 马凯 《住宅科技》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江西地区传统天井式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宜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一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共处模式。文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地测绘、建模,借助Ecotect、Phoenics以及Energy Plu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天井式民居与现代民居的光环境、风... 江西地区传统天井式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宜性,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一套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共处模式。文章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实地测绘、建模,借助Ecotect、Phoenics以及Energy Plu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比较天井式民居与现代民居的光环境、风环境及能耗,验证天井式民居宜居性特征,分析天井式民居生态适宜性的优势与短板,并提出提高现代乡土民居生态适宜性的设计策略,以期为现代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提供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井式民居 建筑形制 数学模拟 建筑节能
下载PDF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治理模式研究
3
作者 徐小东 王菁睿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 针对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的探索,目前大多关注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村落规划与地域文脉的契合、建筑与场地关系的协同等,但对于长期以来由村民主导的日常性活动及空间改造行为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传统村落日益衰败的背景下,如何审视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与村民自发参与问题,是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过程中亟需予以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尝试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切入,将其置于政府部门干预下的语境中,梳理传统村落日常性空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揭示其空间形式、组织模式与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相关性,进而针对性地解析与构建相关治理机制与策略。同时,兼顾作为中介的建筑师专业作用的发挥,形成“自上而下”他组织与“自下而上”自组织两种体系并行的活态化保护新模式,以期为传统村落持续发展提供上下联动、情理交融的创新思路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理论 传统村落 自组织 他组织 上下联动 活态化保护 治理模式
下载PDF
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当代重构议题——基于徽州合院形式的设计探索
4
作者 孔宇航 陈怡 王安琪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徽州合院是特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重要表征。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当代重构议题,立足于徽州合院形式的设计探索,从形式美学、空间组织、场所营造三个方面解析传统徽州合院地域特征,运用特征归纳、比较... 徽州合院是特定地域内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在建筑形式上的重要表征。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当代重构议题,立足于徽州合院形式的设计探索,从形式美学、空间组织、场所营造三个方面解析传统徽州合院地域特征,运用特征归纳、比较分析、案例解读等方法解读三个当代建筑案例,进而揭示出徽州合院在形式操作、空间组织、组群构建三个层级上转译与重构方法,阐释当今地域创作中对徽州合院形式的传承与变异,探索徽州合院形式对当代创作的潜能,并探讨建筑实践中传统与当代、地域与全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院形式 徽州民居 传统特征 地域实践 重构方法
下载PDF
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空间研究——以杭州富阳龙门古镇为例
5
作者 田密蜜 何鑫 董睿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居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保护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建筑类型学方法以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富阳龙门古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村落中民居建筑空间的尺度特征、空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居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更新保护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建筑类型学方法以传统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的富阳龙门古镇为研究对象,探究村落中民居建筑空间的尺度特征、空间布局和要素特征,并进行类型学归纳与分析,从资源禀赋、空间形态、空间形象、功能需求四个方面提出针对古镇民居建筑空间的保护更新策略,以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古镇 传统民居 建筑空间 保护更新
下载PDF
乡村既有建筑改造中的新旧共生——以南京市高岗村民居改造实践为例
6
作者 张弘 吴锐 +3 位作者 陈泓宇 崔巍文 乌家宁 杨淇 《城市设计》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近年来,乡村闲置建筑的活化利用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建筑改造而言,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始终是核心命题。本文阐述了乡村建筑改造中“新”与“旧”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路径,以团队主持的乡村民居改造项目为案例,提... 近年来,乡村闲置建筑的活化利用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建筑改造而言,处理“新”与“旧”的关系始终是核心命题。本文阐述了乡村建筑改造中“新”与“旧”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新旧共生”理念的路径,以团队主持的乡村民居改造项目为案例,提出具体的改造策略,试图探索一种有效的乡村既有建筑改造模式,为相关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筑 传统民居改造 乡土营建 新旧共生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从传统走向未来--吉林建筑大学探索寒地传统民居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7
作者 赵宏宇 刘桐 +1 位作者 郭苏琳 韦宝畏 《新建筑》 2024年第5期145-149,共5页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关于寒地传统民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文章对近年来吉建大寒地传统民居研究团队的学术研究历程与研究方向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形态、民居建筑文化和传统村落价值挖掘与保护等方面。当前,团队主动...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关于寒地传统民居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文章对近年来吉建大寒地传统民居研究团队的学术研究历程与研究方向进行梳理,主要包括民居建筑形态、民居建筑文化和传统村落价值挖掘与保护等方面。当前,团队主动响应吉林省“生态强省”战略,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关注寒地传统村落的生态智慧挖掘,提出“三低一高”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驭灾手段;并通过科普传播、高校及社会人才培养等方式传达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为后续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传统民居 生态智慧 文化传承 现代转译
下载PDF
新闽派民居初探——以福建省永春县新时代农村社区为例
8
作者 何崴 《城市设计》 2024年第2期28-43,共16页
乡村住宅既是村民生活的空间,也反映了地域文化、邻里关系等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乡村人口和产业的变化,新乡村住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局小区化、体量过大,风格脱离地域特色等。如何在满足村民新生活诉求及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设计... 乡村住宅既是村民生活的空间,也反映了地域文化、邻里关系等问题。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乡村人口和产业的变化,新乡村住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局小区化、体量过大,风格脱离地域特色等。如何在满足村民新生活诉求及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设计建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新民居是近年来乡建领域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依托笔者团队设计的永春县新时代农村社区项目,从保障机制、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公共建筑和景观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笔者团队对新闽派民居的设计探索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闽派民居 农村社区 共同缔造 永春县
下载PDF
汉族传统民居居住空间实况调查研究——以对桩石村为例
9
作者 金日学 王光亚 《河南建材》 2024年第1期109-112,115,共5页
文章以辽宁省鞍山市对桩石村为研究对象,对汉族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和生活实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方法对民居进行分类,论述了不同类型民居的生活实态。对桩石村传统民居平面可分为外屋地中心型、双外屋地中心... 文章以辽宁省鞍山市对桩石村为研究对象,对汉族传统民居空间构成形态和生活实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方法对民居进行分类,论述了不同类型民居的生活实态。对桩石村传统民居平面可分为外屋地中心型、双外屋地中心型、起居室中心型、走廊中心型。民居入户形式包括外屋地入户、走廊入户、起居室入户;民居起居空间是东、西屋、外屋地、起居室;民居炊事空间是外屋地和厨房,炊事方式包括传统型和现代型;居民就餐方式分为立式就餐、卧式就餐;居民夏季就寝空间是床,冬季就寝空间是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传统民居 生活实态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交融于川--西南交通大学民居研究学术史脉络
10
作者 张宇 沈中伟 《新建筑》 2024年第5期134-138,共5页
文章回顾了西南交通大学民居研究的发端和演化历程,尝试厘清其学术脉络。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传承了中国营造学社的现场调研传统,重访了学社在四川调查的民居,汲取了学社的调研方法。团队关注四川民居建筑与聚落背后的逻辑生成,深入研... 文章回顾了西南交通大学民居研究的发端和演化历程,尝试厘清其学术脉络。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团队传承了中国营造学社的现场调研传统,重访了学社在四川调查的民居,汲取了学社的调研方法。团队关注四川民居建筑与聚落背后的逻辑生成,深入研究了巴蜀汉族地区的单体散居和场镇聚落,以及多民族地区的防御性聚落;特别是季富政教授,他在调研中融入了“画意”和“个性”,强调审美意趣和主观体验。在遗产保护层面,团队对民居调查对象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营造学社 民居研究 四川民居 季富政
下载PDF
华南民居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的传承创新
11
作者 潘莹 冯思懿 施瑛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32-137,共6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核心研究力量的华南民居研究团队,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对中国民居建筑进行基础性研究,历经90余载的持续探索,倡导建立了民居建筑学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民居研究方向,建立了稳定的民居研究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民居...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核心研究力量的华南民居研究团队,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对中国民居建筑进行基础性研究,历经90余载的持续探索,倡导建立了民居建筑学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元民居研究方向,建立了稳定的民居研究队伍,取得了丰硕的民居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文章回顾华南民居研究发展历程,梳理近十余年来华南民居学术群体在跨学科多元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包括民居与民系聚落、民居与文化线路、民居与文化地理、民居与环境景观、民居与审美文化、民居与修缮技术、民居与传承应用、民居与数字技术等内容,以期为推动中国民居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居建筑研究 传统聚落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 发展历程 传承创新
下载PDF
湖南大学民居研究与建筑创作互动发展
12
作者 卢健松 张月霜 +1 位作者 丁振家 姜敏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湖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受到三湘大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民居聚落滋养。文章分为3个部分:首先,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湖南大学的乡土民居研究及其相关实践,并从启蒙初识、乡土调研、当代转型、多元融合4个阶段进行阐释,梳理总结了湖... 湖南大学建筑学科的发展受到三湘大地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民居聚落滋养。文章分为3个部分:首先,回顾20世纪20年代以来湖南大学的乡土民居研究及其相关实践,并从启蒙初识、乡土调研、当代转型、多元融合4个阶段进行阐释,梳理总结了湖南大学民居研究与建筑创作的时代特征;随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民居研究地区的扩散、民居与创作结合的驱动、民居引入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变化;最后,选取4个典型团队的工作成果,呈现当下民居领域史学研究、地域创作、技术解析、乡村营建领域的状态。旨在通过上述研究,呈现当代中国建筑教育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与一类典型经验,阐释民居研究对于当代中国的地区建筑教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大学 民居研究 建筑创作 乡村实践
下载PDF
文化交融区域传统民居研究
13
作者 段亚鹏 陈明霞 康勇卫 《安徽建筑》 2024年第10期3-7,共5页
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特征的建筑,其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蕴深厚,对此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民居建筑的理论体系。文章以1990-2023年期间发表于中国知网数据总库的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文献... 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有地域特征的建筑,其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蕴深厚,对此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民居建筑的理论体系。文章以1990-2023年期间发表于中国知网数据总库的相关文献为基础数据,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研究学科、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对我国文化交融区传统民居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评述。结果表明,社会学、建筑学、地理学研究贡献较多,并从专业的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逐渐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转变;研究视角是基于文化地理学和文化传播学展开研究;研究区域集中在陕甘川、赣闽粤、滇西北文化交融区域。基于此,提出现阶段研究应完善系统的理论体系、拓展其它文化交融区域的研究、加强传统民居量化方法的研究,以期为文化交融区域传统村落及民居的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区 传统民居 知识图谱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新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形态溯源与数字化保护
14
作者 姜丹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6期20-22,共3页
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在历史演化进程中,存在着某些较为稳定并具有规律性、代表性及限定作用的构成要素,被称为“形态基因”。引入生物学基因的概念,探索基于历史时间线索的建筑形态文化基因谱系,依据演化脉络,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开展交... 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在历史演化进程中,存在着某些较为稳定并具有规律性、代表性及限定作用的构成要素,被称为“形态基因”。引入生物学基因的概念,探索基于历史时间线索的建筑形态文化基因谱系,依据演化脉络,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开展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以期在新疆传统民居建筑及人居文化溯源、保护、保存方法等研究领域实现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传统民居建筑 文化形态 谱系溯源 数字化保护
下载PDF
广州市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分析
15
作者 袁玉康 黄凯 雷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2期16-19,共4页
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与实地测绘重点对瓜岭古村“一偏一正”与“一栊竹”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特征进行分析,调研发现瓜岭古村“一偏一正”民居建筑有田字形、开敞型、三进型平面形式;“一... 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瓜岭古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与实地测绘重点对瓜岭古村“一偏一正”与“一栊竹”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布局特征进行分析,调研发现瓜岭古村“一偏一正”民居建筑有田字形、开敞型、三进型平面形式;“一栊竹”民居建筑单层有目字形、三进型、露台型平面形式;双层有目字形、日字形、月字形平面形式,以求更加深入地探究广府传统民居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岭古村 广府传统民居 平面形式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效益衍生的共生院共享空间等级构建
16
作者 蒙小英 陈雨清 +1 位作者 陈泳全 刘思彤 《建筑创作》 2024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共生院落等级构建”以原住民、新用户、运维者的互惠和共生为前提,回应共生院空间狭小、引入功能与业态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建构了开放性的共享空间—半开放性的共享空间—私密性的共享空间三级共享空间,探索以不同等级的室外、半室... “共生院落等级构建”以原住民、新用户、运维者的互惠和共生为前提,回应共生院空间狭小、引入功能与业态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建构了开放性的共享空间—半开放性的共享空间—私密性的共享空间三级共享空间,探索以不同等级的室外、半室外共享空间重构院落共生的空间秩序、小气候营造和更新需求下的空间弹性与自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共生院落 空间正义 空间效益 等级重构 共享空间
下载PDF
从福建乡土民居到海外华侨聚落——华侨大学民居聚落研究综述
17
作者 陈志宏 涂小锵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38-143,共6页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其山海环境造就了类型多样的传统民居与聚落。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以方拥、关瑞明为先驱的学者们薪火相传,在民居聚落研究领域积淀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并持续拓展研究领域。文章通过梳理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在福建民居聚落研...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其山海环境造就了类型多样的传统民居与聚落。华侨大学建筑学院以方拥、关瑞明为先驱的学者们薪火相传,在民居聚落研究领域积淀了丰厚的学术成果,并持续拓展研究领域。文章通过梳理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在福建民居聚落研究领域40年的发展历程,从民居类型的调查测绘、聚落人居环境、营造技艺整理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评述,并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视角展望了海内外华侨民居聚落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民居 调查测绘 聚落环境 营造技艺 海外文化传播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下载PDF
山高水长路修远,继往开来日月长——重庆大学西南民居研究历史回顾与展望
18
作者 陈蔚 刘婷 李月 《新建筑》 2024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 西南地区高山丘陵河谷纵横的自然环境,以及多民族杂居共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西南民居之形貌。百年来,几代建筑史学者深入田野,以期对其营造体系有完整认识。借助“中国民居——传统居住形态研究展”的成功举办及学术研讨活动契机,文章以中国营造学社等开创的西南民居研究成果为肇始,从“开创与奠基”“继承与发展”和“多维与多元”三个阶段,回溯了以重庆大学为主要研究力量的西南民居研究路径与阶段成果,并以此致敬前辈学者耕耘奋进的9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居 中国营造学社 重庆大学 研究史 在地性
下载PDF
陕西汉中民居特征分析与新民居设计
19
作者 虞志淳 郭振兴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60-165,共6页
汉中民居生长于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滋养于多元移民文化,形成了建筑风格杂糅并举,布局依山傍水、自由灵活的特征。针对汉中民居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兼顾冬夏、重视通风设计等需求,在面向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地域材料与现代... 汉中民居生长于秦巴山区独特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滋养于多元移民文化,形成了建筑风格杂糅并举,布局依山傍水、自由灵活的特征。针对汉中民居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兼顾冬夏、重视通风设计等需求,在面向未来的新民居建设中,地域材料与现代建材相结合,从平面布局入手延续传统,并结合现代需求,运用缓冲空间、自然通风、遮阳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等技术,改善建筑性能与提升热舒适性,探索汉中民居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汉中民居 特征分析 新民居 缓冲空间 建筑设计
下载PDF
闽南沿海红砖民居屋顶构造工艺研究
20
作者 成丽 于仲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闽南沿海红砖民居的屋顶多以红瓦覆盖,在当地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形态特征和构造工艺,蕴含着深厚的建构思想与营造智慧。文章采用田野调研、匠师访谈等方法,从屋顶各部位的构造特征入手,归纳材料种类、尺寸... 闽南沿海红砖民居的屋顶多以红瓦覆盖,在当地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下,发展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形态特征和构造工艺,蕴含着深厚的建构思想与营造智慧。文章采用田野调研、匠师访谈等方法,从屋顶各部位的构造特征入手,归纳材料种类、尺寸与砌筑方式,探究其设计规律与原理,梳理构造做法的地域差异,总结构造设计与防雨、排水、抗风等实用功能的关联,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以及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传统建筑 红砖民居 屋顶 构造工艺 营造智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