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伦巴博物馆空间建构时间的句法分析
1
作者 朱迪 曾克明 陈梓欣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7-21,95,共6页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运用Depthmap软件对彼得·卒姆托的作品——科伦巴博物馆进行解析,证实了彼得·卒姆托试图运用空间勾勒出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从时间维度去讨论与研究空间。通过句法分析表明,科伦巴博物馆空间的变...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运用Depthmap软件对彼得·卒姆托的作品——科伦巴博物馆进行解析,证实了彼得·卒姆托试图运用空间勾勒出建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也从时间维度去讨论与研究空间。通过句法分析表明,科伦巴博物馆空间的变化所带来的转折与错位,引导参观者的视线和行动,将建筑遗迹、艺术展品与城市的历史统一起来,用空间建构出了真实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伦巴博物馆 空间句法 历时性 共时性
下载PDF
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分析
2
作者 贾欣悦 胡期光 闫合瑞 《新材料·新装饰》 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文章首先对叙事性情绪空间进行概述,包括其概念、其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关系及情感体验,然后阐述了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接着深入探讨了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的要点,包括空间尺度与比例、光线与色彩运用、材... 文章首先对叙事性情绪空间进行概述,包括其概念、其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关系及情感体验,然后阐述了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的三个原则,接着深入探讨了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的要点,包括空间尺度与比例、光线与色彩运用、材料选择,最后进一步提出了博物馆展厅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的策略,即从流线组织、场景营造、多媒体技术融合三个原生情境的叙事性视角出发,并通过论证实例加以分析,旨在为博物馆展厅设计提供理论支持,以增强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参观体验,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体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展厅 叙事性情绪空间设计 场景营造
下载PDF
考虑台地效应的泸定6.8级地震某框架结构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毅 任靖哲 +2 位作者 任宇 赵靖轩 巴振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51,共16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在磨西台地上某框架结构的震害调查中,发现其东区和西区的框架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震害,且差异明显。其中,东、西区框架的首层柱上端均发生了“强梁弱柱”型破坏,西区框架中等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比例达到81%,而东区框架仅为13%,呈现出与台地边缘的强关联性。为分析东、西区框架结构震害差异的原因,采用FK-SEM方法分析了磨西台地的地震放大效应。计算结果表明,距离台地边缘越近,地震放大系数越大。其中,水平和竖向的地震放大系数在西区建筑场地分别为2.30和2.25,而在东区建筑场地则分别为2.01和1.99。在此基础上,采用磨西台站的地震动记录,对东、西区框架结构进行了震害模拟,分析了其破坏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磨西台地边缘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实际放大系数超过了《抗规》规定,存在不利地段影响和近场地震效应叠加的情况,仅按《抗规》不利地段进行考虑,多层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竖向地震作用是框架柱下端破坏的直接原因,主要破坏形态为偏拉、偏压破坏,水平地震作用导致其二次破坏;“仿雀替”构造对结构整体变形能力不利,是框架结构“强梁弱柱”型破坏的主要原因。根据震害调查和分析结果,建议在9度近断层设防地区,靠近台地边缘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前宜对建筑场地进行分析,并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在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中,应将“仿雀替”等装饰物与框架脱离,设计为非结构构件,以减少其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调查 台地效应 震害模拟 框架结构 竖向地震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博物馆观众情感体验探究——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海 朱琳 +1 位作者 田甜 孟威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评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析,探究安博院新馆观众对博物馆的情感体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观众对安博院新馆持积极情绪,总体体验良好。但从展馆展品、管理服务、安徽... 以安徽博物院新馆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网络评论,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使用ROST CM6软件进行分析,探究安博院新馆观众对博物馆的情感体验。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观众对安博院新馆持积极情绪,总体体验良好。但从展馆展品、管理服务、安徽地域文化认同维度细化分析,安博院新馆仍存在提升空间。安博院新馆可以通过丰富馆藏文物展览资源、丰富馆内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和基础设施服务、丰富文创产品,扩大文化传播空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增强安徽文化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本分析 博物馆 观众情感体验 安徽博物院新馆
下载PDF
关怀与修复——基于美术馆空间的艺术疗愈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洪图 李思怡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67-269,共3页
美术馆作为城市与公共文化之间的连接,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又是城市重要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美术馆空间的疗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疗愈性,二是基于美术馆空间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疗愈性。近年来,美术馆的... 美术馆作为城市与公共文化之间的连接,既是有形的物理空间,又是城市重要的精神空间与美学空间。美术馆空间的疗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空间本身所具有的疗愈性,二是基于美术馆空间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所具有的疗愈性。近年来,美术馆的发展正向多元化的方向迈进,文章探索了美术馆空间作为疗愈空间的可行性以及疗愈可视化表现,旨在为同类型美术馆艺术疗愈的规划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推进美术馆空间艺术疗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拓展美术馆功能的边界,使其发挥疗愈作用并构建公共空间疗愈的柔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疗愈 美术馆空间 疗愈可视化
下载PDF
创意思维在立体裁剪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婷婷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6-8,共3页
在人们对于观看美感要求逐渐提升基础上,立体裁剪设计师需结合目前人们的实际美感需求,应用创新理念和创意思维,全方位、多角度观察与思考,进而结合创意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在立体裁剪中注入其灵魂,激发设计师本身在设计领域中未知的一些... 在人们对于观看美感要求逐渐提升基础上,立体裁剪设计师需结合目前人们的实际美感需求,应用创新理念和创意思维,全方位、多角度观察与思考,进而结合创意思维的内涵与特点在立体裁剪中注入其灵魂,激发设计师本身在设计领域中未知的一些设计灵感,进而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服装精品。本文基于此背景对创意思维和立体剪裁的内涵分别进行分析,进而全面探讨创意思维在立体剪裁中的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思维 立体裁剪 服装设计
下载PDF
空间叙事在文化体验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以磨山荆楚文化馆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谢震林 刘芯雨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展示体验类空间是传播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叙事性设计手段来提升文化体验馆展示空间的多层级体验,进而更有效地传递和彰显地域文化内涵。该文以“空间叙事”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 展示体验类空间是传播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叙事性设计手段来提升文化体验馆展示空间的多层级体验,进而更有效地传递和彰显地域文化内涵。该文以“空间叙事”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叙事性融入文化体验馆展示设计的作用及意义;其次阐述其叙事特征;最后以磨山荆楚文化馆为例,将设计策略运用到具体实践之中。该实践提供了叙事性设计的应用思路,为文化馆展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荆楚文化 展示空间 形式语言 多维感官
下载PDF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光 李宇莎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独特的文化属性,还可以塑造博物馆的整体空间感。文章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中的应用思路,探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表现效果与体验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博物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并补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示空间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现代科学
下载PDF
顺势而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电气设计
9
作者 李慧 徐建兵 敖发兴 《建筑电气》 2024年第8期3-10,共8页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电气设计以对博物馆展陈最小干预,平衡建筑功能和其他专业需求,兼顾电气装置能源效率为原则,在分析项目前期调研情况和用电需求基础上,从电气机房选址、供配电系统设计、展陈配合、防雷接地系统等方面介绍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电气设计以对博物馆展陈最小干预,平衡建筑功能和其他专业需求,兼顾电气装置能源效率为原则,在分析项目前期调研情况和用电需求基础上,从电气机房选址、供配电系统设计、展陈配合、防雷接地系统等方面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如何根据园区现状、建筑布局、电气系统特点,进行顺势而为的电气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博物馆 顺势而为 变电所 电气机房选址 能源效率 重心法 平均线路长度法 展陈负荷
下载PDF
适老化设计在国内外博物馆空间中的现状研究
10
作者 袁雪雯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7-19,共3页
针对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适老化现状进行研究,概述了适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考虑老年人的全面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易用性、社交促进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博物馆的适老化设计案例,展示了国内外博物馆在适... 针对博物馆空间设计的适老化现状进行研究,概述了适老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考虑老年人的全面需求、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易用性、社交促进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博物馆的适老化设计案例,展示了国内外博物馆在适老化设计方面的成功实践,如苏州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无障碍通道、照明设计和辅助技术应用。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差异,并基于老年人的体验反馈提出了改进建议。博物馆应该将适老化设计融入其文化使命,创造一个包容、便捷、充满温情的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老化设计 博物馆 老年人 文化传承 社交互动
下载PDF
城市形象构建视野下的博物馆建筑表皮研究
11
作者 龚乾 李翰武 佘俊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博物馆建筑表皮是博物馆建筑用以塑造自身形象、展现区域文化特征的物质媒介。通过建筑表皮,博物馆在承担收藏、展示等城市窗口职能的同时,还完成了表达地域特征、充实城市景观以及延续地域文脉的任务。通过对城市形象构建的阐释以及对... 博物馆建筑表皮是博物馆建筑用以塑造自身形象、展现区域文化特征的物质媒介。通过建筑表皮,博物馆在承担收藏、展示等城市窗口职能的同时,还完成了表达地域特征、充实城市景观以及延续地域文脉的任务。通过对城市形象构建的阐释以及对建筑表皮概念的梳理,结合代表性博物馆建筑,从视觉表征、色彩构成、材料运用方面分析建筑表皮对城市景观的塑造与地域文化特征传达作用,探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对于形象塑造需求的差异;通过对博物馆建筑表皮的研究,助力城市打造自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建筑表皮 博物馆建筑
下载PDF
与自然对话: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展馆
12
作者 钱方 肖波 +1 位作者 肖威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0期60-67,共8页
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展馆(以下简称“主展馆”)是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主办方举办闭幕式、国际花卉竞赛展、会时论坛等重要活动的场地。项目用地北侧临绛霞湖,东侧临城市主干道绛溪五线,南侧为自然山体,西侧为园区道路,用地... 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展馆(以下简称“主展馆”)是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主办方举办闭幕式、国际花卉竞赛展、会时论坛等重要活动的场地。项目用地北侧临绛霞湖,东侧临城市主干道绛溪五线,南侧为自然山体,西侧为园区道路,用地原始地貌呈浅丘状。会后主展馆将进行局部完善,成为成都市东部新区的文化活动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园艺博览会 文化活动中心 主展馆 项目用地 自然山体 城市主干道 原始地貌 主办方
下载PDF
解读苏州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园林美学
13
作者 黄胜英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古典园林是文化名城苏州重要的物质遗产,作为苏州城市名片的文创设计,需要承载吴地人文基因和城市特色。因此,在苏州文创设计中,解读园林美学之内涵是设计的前提和支撑。近年来,苏州博物馆推出很多文创设计佳作。这些充满园林艺术气息... 古典园林是文化名城苏州重要的物质遗产,作为苏州城市名片的文创设计,需要承载吴地人文基因和城市特色。因此,在苏州文创设计中,解读园林美学之内涵是设计的前提和支撑。近年来,苏州博物馆推出很多文创设计佳作。这些充满园林艺术气息的作品,不但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脉,也在对园林古籍的研究与推广中,将一件件既有古典园林韵味又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创佳作精美呈现。通过对苏博文创优秀作品的赏析,从苏州园林的形态之美、意境之美、神韵之美三个方面可以看到苏博文创的成功在于设计师们不断在造园专著,如《长物志》等古籍中汲取灵感,将园林艺术精髓以“精”“宜”“雅”的现代设计形式加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博文创 园林美学 设计
下载PDF
分布式储能在成都科幻馆的应用
14
作者 李慧 毛彦永 《建筑电气》 2024年第8期42-49,共8页
通过电化学储能在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成都科幻馆项目的示范应用,重点从应用场景、并网接入电压、接入系统方案、运行策略等方面分析用户侧分布式储能在民用建筑的应用要点。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成都科幻馆 运行策略 电源系统 并网点 储能变流器 并网电压 关口计量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角下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15
作者 关杰灵 王伯勋 孟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该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以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分法,从场地布局、整体造型和表皮细部这三个维度以及相应十五个要素,对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归纳香港博物馆各... 该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以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分法,从场地布局、整体造型和表皮细部这三个维度以及相应十五个要素,对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归纳香港博物馆各要素表达城市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提出了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其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能力,并为其他城市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香港博物馆 建筑空间 设计策略 专家评分法
下载PDF
“自然”·“如画”的转译——析王澍设计理念
16
作者 宗彦 杨凱智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8期198-200,共3页
文章通过“自然”“江山如画”作为概念的延展,梳理王澍创作中“自然”这一母题,解读自然论述中的古代山水画,论证山水画艺术形式在王澍的建筑设计中从技法到概念、从材料到形式的引申与创作的转译。并对照3个建筑项目,阐述“自然”“... 文章通过“自然”“江山如画”作为概念的延展,梳理王澍创作中“自然”这一母题,解读自然论述中的古代山水画,论证山水画艺术形式在王澍的建筑设计中从技法到概念、从材料到形式的引申与创作的转译。并对照3个建筑项目,阐述“自然”“江山如画”这一宽泛概念在设计中的转化和表达,阐释王澍的“如画”观念与“建筑如山”、循环建造的理念,引申王澍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对于表象世界、精神世界的总结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理型 理景 自然 山水画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澳门博物馆空间文化感知评价研究
17
作者 关杰灵 谢凌峰 李新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
博物馆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研究选取澳门地区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义差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公众对澳门地区不同类型博物馆空间的客观感知和心理印象,并利用SPSS软... 博物馆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研究选取澳门地区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义差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公众对澳门地区不同类型博物馆空间的客观感知和心理印象,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建立博物馆空间文化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分析结果,从交互式设计文化体验、功能性设计文化认同、城市空间形象和室内空间形式这四方面总结博物馆空间文化性的设计优化策略,为澳门博物馆的后续评价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博物馆空间 SD法 文化感知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文学叙事视角下遗址博物馆的叙事性建构
18
作者 郭卫宏 丘子宁 白文琦 《当代建筑》 202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当代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困境,在于以功能为主导的建筑设计难以弥补观众在参观时的时空落差感,参观者难以与遗址、文物展品产生共鸣。文学叙事逻辑与遗址博物馆建构存在文学性、结构性及时空维度等多方面的契合点,为叙事学与遗址博物馆设... 当代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困境,在于以功能为主导的建筑设计难以弥补观众在参观时的时空落差感,参观者难以与遗址、文物展品产生共鸣。文学叙事逻辑与遗址博物馆建构存在文学性、结构性及时空维度等多方面的契合点,为叙事学与遗址博物馆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本文从建筑叙事学入手,运用叙事思维赋予遗址博物馆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其空间的可读性,为遗址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文学叙事 建筑叙事学 叙事空间
下载PDF
历史传承与当代语境——四川大学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19
作者 刘艺 《当代建筑》 2024年第6期38-47,共10页
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百年校史。川大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和大学(以下简称“华西”)古物博物馆,其历史悠久,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文脉深厚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四川大学(以下简称“川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百年校史。川大博物馆前身为华西协和大学(以下简称“华西”)古物博物馆,其历史悠久,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成为全国高等院校中文脉深厚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其收藏文物的数量、质量及学术研究水平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脉延续 更新改造 传统元素 当代转译
下载PDF
红色文化基因在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孙中华 王晨阳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139-141,共3页
红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红色文化基因是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展示空间作为传播红色文化基因的媒介,目前研究文献中发现两者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物质化与非物质化之间没有紧密串... 红色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红色文化基因是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展示空间作为传播红色文化基因的媒介,目前研究文献中发现两者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物质化与非物质化之间没有紧密串联起来。本研究从红色文化整体与发展的角度,用多样和动态的观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红色文化演进与基因传承相比较,在展示设计的空间规划中找到抽象无形、可象征性的传递信息,以静态的陈列方式和动态的展示形态向显性红色文化基因转化。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展示空间设计案例看作是红色文化基因的外在表现型载体,对其进行适当的空间规划,探索红色文化基因在展示空间的发展与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基因 展示设计 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