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旅融合背景下鄂东南民间布贴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阳新布贴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石小波 胡舒娟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87-89,共3页
鄂东南民间布贴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将它们应用在乡村民宿中,不但满足了室内空间对布艺的基本需求,而且强化了民宿的地方文化特色,从而让游客在居住过程中切身感受其独特魅力。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依靠合理的融合模式。该文以仙岛湖风景... 鄂东南民间布贴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将它们应用在乡村民宿中,不但满足了室内空间对布艺的基本需求,而且强化了民宿的地方文化特色,从而让游客在居住过程中切身感受其独特魅力。良好效果的实现需要依靠合理的融合模式。该文以仙岛湖风景区的民宿为例展开研究,分析现存的问题,尝试以设计为媒介、以创新为策略,让不同样式的阳新布贴通过多种途径融入其中,进而达到深度融合的效果,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民间布贴 民宿设计 仙岛湖
下载PDF
基于MOT理论的文旅民宿顶层设计策略研究——以钓源·十里芳菲为例
2
作者 乔歆新 王玥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8期93-98,共6页
本文以文化特色为主导,研究并整合“钓源·十里芳菲”文旅民宿项目现有的业态服务,进而探索该项目的顶层设计布局方式。从用户角度出发,将“钓源·十里芳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OT理论并以文化感知为触点,挖掘“钓源·十里... 本文以文化特色为主导,研究并整合“钓源·十里芳菲”文旅民宿项目现有的业态服务,进而探索该项目的顶层设计布局方式。从用户角度出发,将“钓源·十里芳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OT理论并以文化感知为触点,挖掘“钓源·十里芳菲”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对文化消费者的感知时刻进行深入探索,同时以中式美学的松弛感为核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加强消费者的文化感知度。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民宿业态的综合性能和用户体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同时也为相似业态的规划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理论 文化感知 文旅民宿 顶层设计策略 松弛感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餐饮空间设计——以逸然苑为例
3
作者 张小玲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餐饮空间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餐饮空间不仅限于提供餐饮服务,其还是承载乡村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逸然苑餐厅设计融合了布依族传统建筑的石头、木材元素和现代设施,创造出一个多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餐饮空间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餐饮空间不仅限于提供餐饮服务,其还是承载乡村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逸然苑餐厅设计融合了布依族传统建筑的石头、木材元素和现代设施,创造出一个多功能且富有文化氛围的就餐空间。其内部装饰以布依族蜡染艺术为特色,展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逸然苑不仅传承了布依族的饮食文化,而且通过创新设计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注入活力。其设计案例为其他乡村地区提供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展示了如何通过餐饮空间设计促进乡村振兴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餐饮空间 设计理念 实践项目
下载PDF
浅谈疗愈型民宿景观设计方法
4
作者 李嘉 旷心怡 《佛山陶瓷》 CAS 2024年第9期168-170,共3页
为更好地体现民宿的实用性,提高民宿的情感温度,力求缓解旅游人群的心理压力。以情感三层次的视角去理解人群需求,通过五感疗愈的方法探索疗愈型民宿景观设计,满足旅客的情感需求,同时有效帮助民宿开拓下沉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本文以... 为更好地体现民宿的实用性,提高民宿的情感温度,力求缓解旅游人群的心理压力。以情感三层次的视角去理解人群需求,通过五感疗愈的方法探索疗愈型民宿景观设计,满足旅客的情感需求,同时有效帮助民宿开拓下沉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本文以旅游人群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探讨营造沉浸疗愈景观空间的设计策略,旨在呼吁对疗愈空间的重视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景观 民宿景观设计 五感疗愈
下载PDF
徽派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积善堂”民宿为例
5
作者 宋博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174-176,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设计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应该综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元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传统徽州建筑符号化的形式为依托,将传统徽州建筑设计文化、形式与当代生活观念融为一体,使...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设计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应该综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层面,而不是仅仅关注于元素的内容和形式,通过以传统徽州建筑符号化的形式为依托,将传统徽州建筑设计文化、形式与当代生活观念融为一体,使传统的徽州建筑设计与生活的审美、应用得到有效的结合。本文以徽派传统建筑设计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视角对传承中国传统徽州文化进行深入剖析。运用徽州建筑文化元素突显地域特色与设计理念运用到民宿当中,有效保护和开发地域元素,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设计 徽派建筑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崖顶守夜人 崖顶咖啡厅与塔居设计评述
6
作者 青锋 《时代建筑》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文章讨论了迹·建筑事务所新作——鸡鸣岛崖顶咖啡厅与塔居的设计内涵.文章运用了"存守塔"与"花岗石宫"两个比喻说明了项目两部分的建筑特质;随后讨论了该项目中强烈的竖向性与水平性的对比,认为设计师指涉了... 文章讨论了迹·建筑事务所新作——鸡鸣岛崖顶咖啡厅与塔居的设计内涵.文章运用了"存守塔"与"花岗石宫"两个比喻说明了项目两部分的建筑特质;随后讨论了该项目中强烈的竖向性与水平性的对比,认为设计师指涉了特殊的哲学立场;通过引入崇高感这一概念,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哲学立场的实质,它是对人在世界中独特存在方式的反思;最后强调这个项目的几何性语汇强化了这一哲学内涵,也提示我们关注几何性语汇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守塔 花岗石宫 崇高 共情 抽象 几何
下载PDF
流动建构:建筑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移动咖啡馆空间实践思考
7
作者 欧雄全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 基于建筑社会学视野,对移动咖啡馆在当代流动社会中的空间实践进行探讨。将空间形式与生活模式的关联作为研究切入点,揭示流动社会中城市咖啡馆的商业模式、空间形式和文化特性转变,阐释移动咖啡馆的涌现原因与社会价值。研究发现,移动咖啡馆的当代空间实践呈现品牌化的移动咖啡车、离散状的移动咖啡店和游牧式的移动咖啡建筑三种模式,并分别以“系统集成”“自组织”与“流动建构”为特征。研究认为,移动咖啡馆的空间实践核心在于回应移动性与公共性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依托“流动建构”理念和“移动建筑社会设计”策略是其灵活融入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营造具有场所感的公共交往场所的关键。文章最后对移动咖啡馆在城市微更新场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咖啡馆 空间实践 建筑社会学 流动建构 城市微更新
下载PDF
街区式商业办公设计思路研究——以世纪金花大明宫项目概念方案设计(二期)为例
8
作者 宣晴 陈暄 《安徽建筑》 2024年第7期11-12,29,共3页
文章通过二期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其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以及环境心理学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充分利用景观设计提升空间品质,并关注环境心理... 文章通过二期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其设计原则、空间布局、景观设计以及环境心理学应用等方面。研究表明,开放式商业街区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多元化、开放性和互动性,同时充分利用景观设计提升空间品质,并关注环境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文章对位于古城西安开放式商业街区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创造一种既具有空间层次感又充满活力的商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沉庭院 多维业态 传播感 开放空间
下载PDF
咖啡与城市
9
作者 卢健松 《中外建筑》 202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吃喝的喜好,是人群辨析的符号。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咖啡空间已是解析城市演变规律的新视角,也是窥探都市空间特征的新渠道。咖啡空间凸显城市的魅力。连锁咖啡的品类与数量,显示着城市产业、城市经济的欣欣繁荣。本土品牌连锁的崛起,... 吃喝的喜好,是人群辨析的符号。在中国近20年的发展,咖啡空间已是解析城市演变规律的新视角,也是窥探都市空间特征的新渠道。咖啡空间凸显城市的魅力。连锁咖啡的品类与数量,显示着城市产业、城市经济的欣欣繁荣。本土品牌连锁的崛起,彰显了一座城市资本的勇敢与文化的倔强。独立小众咖啡的星罗密布,表征了城市的口味以及创新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空间 咖啡 演变规律
下载PDF
非遗文化传承的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构建——以渠县刘氏竹编为例
10
作者 邓贵艳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刘氏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但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却鲜有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刘氏竹编介入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刘氏竹编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遵循的设计原则... 刘氏竹编作为一种传统的非遗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但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却鲜有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刘氏竹编介入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刘氏竹编在川菜餐饮空间设计中遵循的设计原则,总结归纳其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构建方法,拓展川菜餐饮空间设计新路径,营造特色文化餐饮空间,不仅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延续,也探寻到餐饮空间设计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川菜 餐饮空间
下载PDF
佛教文化的导入——“莲”素食餐厅空间设计
11
作者 韩琳 《石材》 2024年第3期43-45,共3页
探索佛教文化中具有宗教代表性的设计符号,利用现代设计手法,使“莲”素食餐厅具有佛教文化氛围。通过佛教文化“禅境”渲染餐厅空间独具意境的景观。应用“莲”造型,表达素食餐厅空间的符号设计,力求营造出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气息的空间... 探索佛教文化中具有宗教代表性的设计符号,利用现代设计手法,使“莲”素食餐厅具有佛教文化氛围。通过佛教文化“禅境”渲染餐厅空间独具意境的景观。应用“莲”造型,表达素食餐厅空间的符号设计,力求营造出具有浓郁佛教文化气息的空间,是“莲”素食餐厅室内设计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食餐厅 佛教文化 设计
下载PDF
传统中的创新激活——既有高校新建食堂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子豪 邓寿朋 陈坚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8-11,共4页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高等教育理念进步和跨学科交叉交流发展,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生活、拓展学习环境,是当前高校食堂亟须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创新激活的设计理念,剖析传统校园中高校食堂的现状问题,从校园规划...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高等教育理念进步和跨学科交叉交流发展,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并提供更好的生活、拓展学习环境,是当前高校食堂亟须研究的问题。文章基于创新激活的设计理念,剖析传统校园中高校食堂的现状问题,从校园规划、功能组织、功能复合、公共界面和绿色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为未来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激活 既有高校 新建 高校食堂 设计策略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脉的商业空间设计研究——以武汉东湖磨山景区茶饮空间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颖 《城市建筑》 2024年第6期16-18,共3页
历史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风华气貌,在空间设计中需要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表现出情与景的交融。同时,城市中的商业空间在近几年也逐渐表现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趋势。文章以武汉东湖磨山景区茶饮空间为例,通过材质保留、色彩提... 历史文脉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风华气貌,在空间设计中需要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表现出情与景的交融。同时,城市中的商业空间在近几年也逐渐表现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趋势。文章以武汉东湖磨山景区茶饮空间为例,通过材质保留、色彩提取和纹样展示等手法,在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将荆楚文化与现代商业空间相结合,创造兼具时代感和地域感的设计作品,实现荆楚文化的现代性传承,为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商业空间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空间 历史文脉 室内设计 融合价值 荆楚文化
下载PDF
基于“在地性”理念下的乡村度假酒店设计研究——以南京“水一方”度假酒店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慧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5-17,共3页
随着旅游度假变得日益普适与寻常,高品质、个性化的度假酒店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对度假酒店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了解其设计内涵,然后以南京“水一方”度假酒店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空间设计手法,从“在地性”表达的视角... 随着旅游度假变得日益普适与寻常,高品质、个性化的度假酒店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文章首先通过对度假酒店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了解其设计内涵,然后以南京“水一方”度假酒店为例,分析其设计理念和空间设计手法,从“在地性”表达的视角研究乡村度假酒店的设计逻辑,以期为今后类似的设计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性 乡村 度假酒店 空间设计
下载PDF
世园会瀑布酒店电气设计要点与思考
15
作者 姚锋 张彬 董岳昕 《建筑电气》 2024年第8期23-28,共6页
结合酒店管理公司、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要求,对成都世园会瀑布酒店项目的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等设计要点进行探讨,总结该类项目电气设计注意事项。指出该类型项目设计中应特别关注的地方:柴油发电机组的供电范... 结合酒店管理公司、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要求,对成都世园会瀑布酒店项目的变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等设计要点进行探讨,总结该类项目电气设计注意事项。指出该类型项目设计中应特别关注的地方:柴油发电机组的供电范围、储油量的要求;特殊场所的电气设计要求;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级酒店 变配电系统 负荷分级 低压配电系统 自备电源 电力配电系统 宴会厅配电 消防与生命安全系统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轨迹的中庭式酒店COVID-19感染概率研究
16
作者 杨梦 庞佳 +1 位作者 杨柳 王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中庭式酒店建筑因中庭空间人员密集、气流波动大,属呼吸道传染疾病高感染概率区域,建筑高大公共空间的传染概率有待研究.以某中庭式酒店为研究对象,基于该酒店人流状况、行为轨迹的实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该酒店人流密度的分布规律;运用... 中庭式酒店建筑因中庭空间人员密集、气流波动大,属呼吸道传染疾病高感染概率区域,建筑高大公共空间的传染概率有待研究.以某中庭式酒店为研究对象,基于该酒店人流状况、行为轨迹的实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该酒店人流密度的分布规律;运用Anylogic软件,结合Wells-Riley感染概率计算模型,对不同类型人员感染后的酒店人群感染概率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可知,住宿人群、就餐人群、商务会议三类人群中单一人群感染时,感染概率分别为29.3%,17.9%,36.4%;当三类人员及后勤人员共同耦合感染时,感染概率增加至42.6%.通过对污染物颗粒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三层、标准层污染物颗粒较多;人员交叉与感染概率呈正相关;流线交叉较多的就餐空间、滞留时间较长休闲空间、竖向交通空间等应重点考虑设计措施以降低其感染概率;该研究为人员行为轨迹下的酒店空间的布局优化提供研究思路,为疫情背景下寒冷地区中庭式酒店平疫结合酒店空间布局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庭公共空间 行为轨迹 Wells-Riley模型 人流密度 感染概率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白瓷艺术山谷民宿设计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红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4期35-38,共4页
该研究阐述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分析当下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品牌化路线对民宿特色化差异化要求,而场所精神与民宿设计目标以及游客追求的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通过龙门山宿集·... 该研究阐述了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分析当下乡村旅游发展民宿品牌化路线对民宿特色化差异化要求,而场所精神与民宿设计目标以及游客追求的传统文化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契合。通过龙门山宿集·白瓷艺术山谷民宿设计案例,研究基于“场所精神”的理念在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构成、景观塑造等方面与地域文化历史融合,通过营造空间氛围形成人与场所互动等方面提升游客沉浸体验感,获得对场所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设计 场所精神 地域文化 宋代美学 空间氛围 沉浸体验 归宿感
下载PDF
环渤海地区院落式酒店建筑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18
作者 庞佳 刘加平 +1 位作者 何文芳 杨梦 《新建筑》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针对环渤海地区气候特征,研究院落式酒店建筑空间布局低能耗设计的有效流程与途径。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的方法,选取典型院落4个设计参数,即院落长宽比、院落宽高比、院落朝向与窗台高度,通过模拟设计参数与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 针对环渤海地区气候特征,研究院落式酒店建筑空间布局低能耗设计的有效流程与途径。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的方法,选取典型院落4个设计参数,即院落长宽比、院落宽高比、院落朝向与窗台高度,通过模拟设计参数与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酒店建筑院落布局的气候适应设计策略。然后,基于不同性能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对4种空间层级布局类型进行能耗模拟和结果对比,确立了包围式和嵌入式缓冲空间与普通性能空间的层级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性设计 酒店建筑 院落 风环境 建筑能耗 空间布局
下载PDF
浅析疗愈空间在康养酒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强 王嵩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从疗愈性的角度去分析现今的康养酒店设计,总结归纳出康养酒店中具有疗愈性质的特色空间,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归纳寒地地区的康养酒店,总结疗愈性在康养酒店中的应用,并从气候、适应性、游客的舒适体验感出发,提出寒地地区康养酒店所... 从疗愈性的角度去分析现今的康养酒店设计,总结归纳出康养酒店中具有疗愈性质的特色空间,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归纳寒地地区的康养酒店,总结疗愈性在康养酒店中的应用,并从气候、适应性、游客的舒适体验感出发,提出寒地地区康养酒店所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愈环境 疗愈空间 北方寒地 康养酒店 应用
下载PDF
陆谦受在青岛中国银行设计中的地域性空间设计解读
20
作者 张赟 沈源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92-194,共3页
1930年前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与发展并存的时代,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用作品探索中国新建筑的设计。陆谦受先生以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的身份,在中国各地设计了大量的银行类公共建筑。其设计以中国青岛银行为代表,显示出了与同时代建筑师... 1930年前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与发展并存的时代,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用作品探索中国新建筑的设计。陆谦受先生以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的身份,在中国各地设计了大量的银行类公共建筑。其设计以中国青岛银行为代表,显示出了与同时代建筑师的不同:拒绝仅从装饰与构图出发进行设计,而是试图以地域主义的方式探索中国新建筑的设计理念,从而创造新的建筑语言,以此来诠释中国建筑的传承性。这种特殊的思考逻辑,使得陆谦受在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中独树一帜,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设计 城市肌理 空间体验 地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