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4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逻辑与实践——基于“规划—设计—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虞舟鲁 徐汉梁 +3 位作者 何佑勇 林霖 沈志勤 王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6-462,共7页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厘清其规划体系的构建逻辑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实施和作用发挥至关重要。从需求层次出发,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以浙江省为例,探索建立省域国土空间生...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厘清其规划体系的构建逻辑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实施和作用发挥至关重要。从需求层次出发,阐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以浙江省为例,探索建立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在需求层面上可体现为“功能修复—韧性提升—价值实现”3个层次。(2)围绕着“整体规划—深化设计—系统治理”的逻辑,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作为专项规划的体系构建逻辑。(3)基于构建逻辑,将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梳理形成“编制—实施—支撑”3个体系。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要从需求层次变化的认识入手,以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空间价值为目标,在省域范围内通过纵向传导、横向深化及全流程支撑3个维度构建规划体系,为系统化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探索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需求层次 规划体系 构建逻辑
下载PDF
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尺度政治与正义实现:以A市绿中村改造为例
2
作者 郭炎 杜汝旭 +2 位作者 黄经南 王博然 周俊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6-1386,共11页
生态环境保护往往面临着保护责任和发展权益在整体社会与保护区局部群体间公平配置的难题。由于权益配置是不同层级政府与局部群体间博弈的结果,文章引入尺度政治与环境正义的理论框架,梳理用于解析生态环境保护中正义格局形成与演化的... 生态环境保护往往面临着保护责任和发展权益在整体社会与保护区局部群体间公平配置的难题。由于权益配置是不同层级政府与局部群体间博弈的结果,文章引入尺度政治与环境正义的理论框架,梳理用于解析生态环境保护中正义格局形成与演化的逻辑路径,并以中部某省会城市生态保护区内的村庄改造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未事先落实保护区居民发展权益的情况下,自上而下的刚性生态环境保护易造成不同尺度主体间的矛盾,表现为低尺度的居民发展权益受制于高尺度政府主体的保护要求;尺度重构成为前者寻求正义的一种非正规途径,表现为低尺度的居民寻求更高层级政府的介入,将其发展诉求的响应尺度上移,从而赋予发展与保护同等话语权,迎来环境正义实现的契机。诉诸非正规途径寻求正义本身也说明,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缺乏保障低尺度群体合理权益的正规途径。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尺度重构 尺度政治 生态保护 村庄改造
下载PDF
近40年海南岛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生态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魏伟 曾诗瑶 +3 位作者 尹力 薄立明 余侃华 夏俊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83-5101,共19页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生态服务的关联作用及主导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分析1980—2020年海南岛国土空间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综... 科学认知国土空间格局演化与生态服务的关联作用及主导影响因素,可为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采用空间转移矩阵、InVEST模型分析1980—2020年海南岛国土空间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综合生态服务指数(CESI)和国土空间转型生态贡献率评估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的生态效应,最后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演化的主导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近40年海南岛城镇空间持续扩张,农业空间不断缩减,生态空间先增后减,全域国土空间交叉转化总规模达到2717.11km^(2),其中以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的动态转换最为显著,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向城镇空间转换次之,城镇空间向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的转换最弱。(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产水量分布呈现“东北部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土壤保持、碳储量、生境质量及综合生态服务指数分布则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40年间各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呈现不同的程度的下降趋势,这是海南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恶化趋势大于改善趋势的结果,其中生态空间向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转换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恶化的重要原因。(3)海南岛生态服务功能受到自然地理、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和政策的综合作用,交通区位、社会经济以及自然地理类因素影响作用显著,政策类因素影响相对较弱,且各影响因素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呈现非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化 随机森林模型 海南岛
下载PDF
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重建模式及维持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4
作者 邢强 刘静 胡永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3,共8页
【目的】城市高架桥下低光照、高污染、强干旱的特殊生境,严重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构建高架桥“植物筛选—生境营造—可持续运维”的立体绿化体系,重建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高架桥下生境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 【目的】城市高架桥下低光照、高污染、强干旱的特殊生境,严重影响了植物健康生长。构建高架桥“植物筛选—生境营造—可持续运维”的立体绿化体系,重建城市高架桥下新自然生境,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高架桥下生境与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法】基于生境相似性原理,运用适应性、观赏性、功能性3层过滤模式筛选适生植物;制定“建筑-设施-介质”一体化策略;提出实现高架桥下立体绿化自维持运营的创新模式。【结果】筛选出了27种适宜种植于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抗性强的适生植物,丰富了高架桥下特殊生境的植物多样性,使植物单次更换周期延长至5年以上;研发出集适生植物、轻型栽培介质、叠垒式种植容器、浇灌系统、雨水收集净化设施于一体的新型立体绿化模块,支撑植物长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污染源头控制和城市雨水消纳等多重目标;在景观形式上,将平面绿化拓展到立体绿化,复合利用大量已建成的城市灰色空间来增绿、填绿,预期可为上海市增加0.3 m^(2)的人均绿化面积;创新性地提出以“绿”促“商”、以“商”养“管”的运维模式,建立了上海虹梅高架桥下立体绿化新模式示范段。【结论】通过研发城市典型的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了新型立体绿化模块,将覆盖面广、连通性强的城市狭长污染线——城市高架桥下空间转型为生命景观线、生物多样性廊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修复 特殊生境 立体绿化 土壤改良 植物筛选 雨水利用
下载PDF
宁波都市区城市群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应对策略
5
作者 殷鲁秦 金佳莉 +5 位作者 姜莎莎 古琳 孙睿霖 陈玉飞 史依凡 杨玉坤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 2021年中欧双方联合开展了中欧绿色城镇化的城市森林应对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我国宁波都市区是长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发展极核之一,其城市群建设也是该研究项目的典型案例。文章在总结宁波都市区“小城镇点状发展-大都市主导发展-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区域尺度综合分析城市组团之间生态空间、森林质量与景观风貌、外来入侵植物、河流水系生态廊道、城乡居民生态福祉、平原村庄风貌等9个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群域区生态共建共享共治、中心区生态空间查漏补缺、核心区生态服务能力提升和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挖潜4方面的森林应对策略,以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协同、助力美丽杭州湾建设、构建宁波都市区生态安全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都市区 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应对策略
下载PDF
基于山体风貌保护视角的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控制研究
6
作者 肖健 孙昊 +1 位作者 刘丽绮 周浪浪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9-87,102,共10页
近年来青岛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原有的山水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城市与山体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项目,多维度分析青岛中心城区山体周边风貌保护的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山体保... 近年来青岛快速扩张的城市建设对中心城区原有的山水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城市与山体之间和谐的空间关系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规划》项目,多维度分析青岛中心城区山体周边风貌保护的现状特征及问题,从山体保护对象确定、山体保护分级以及山体周边建筑相关高度控制等方面入手构建青岛山体周边高度控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外部认知要素与内生需求要素,提出青岛中心城区城市高度形态控制方案,整体保护青岛城市风貌,回归青岛“城”与“景”的融洽关系,并为其他城市的高度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控制 山体保护对象 分级保护 青岛中心城区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景观演化机制及资源治理特征
7
作者 邵甬 崔家滢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4,共10页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 【目的】将以资源治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研究领域,从多学科视野阐明人居环境有形表征下普遍存在的无形社会治理过程,推动传统村落价值认知和保护方法的创新。【方法】以滇西地区云龙盐业村落为案例,采用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与适应性循环模型,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揭示云龙传统盐业村落空间景观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治理情景和特征。【结果】在前循环期,社会-生态系统以资源生产为演化驱动力,行动者在“资源开发维持”与“资源流通管理”两个行动情景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可持续的资源分配规则,产出了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而发展出“业缘-血缘-地缘”联结的盐业社会及河谷盐业村落景观、山间古道桥梁景观、山地梯田田园景观。进入以资源转化为演化驱动力的后循环期,经历“资源停滞衰败”与“资源转化更新”行动情景,针对要素关联断裂、空间景观缺乏保护的现状,通过治理策略将遗产资源转化为生态、社会、经济等资源。【结论】传统盐业村落的空间景观演化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围绕盐资源开发利用而进行的复杂治理关系。重识村落演化特征及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传统智慧、重构以资源治理为核心线索的遗产保护框架、重建以资源转化重组为驱动力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传统村落特色空间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社会-生态系统 传统盐业村落 空间景观 演化机制 资源治理 云龙 滇西地区
下载PDF
城市建筑立体复合形态演变及机制——以巴黎为例
8
作者 韩冬青 宋亚程 +2 位作者 葛欣 吴瑶 方洲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3-1065,共13页
选取3个不同时期具有立体复合特征的巴黎城市项目为样本,呈现了从集权式的大尺度整体建设逐渐转向多元主体掌控的精细化、小颗粒度协作开发的形态演变进程;通过形态与价值观念和政策制度的关联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成因机制;从建筑三维形... 选取3个不同时期具有立体复合特征的巴黎城市项目为样本,呈现了从集权式的大尺度整体建设逐渐转向多元主体掌控的精细化、小颗粒度协作开发的形态演变进程;通过形态与价值观念和政策制度的关联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成因机制;从建筑三维形体、功能立体布局、建筑与城市渗透性、建筑高度、公共空间品质等方面出发,总结了巴黎城市以立体复合利用为特征的精细化管控体系与方法.最后,通过对3个项目的回溯与总结,提出目标、制度、策略的协同共进是实现城市建筑立体复合形态的重要基础,并对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及管控提出了建立多元主体协商机制、采用三维形态管控方法、构建城市与建筑一体化管控指标、明确总师责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复合形态 形态演变 成因机制 精细化管控 巴黎城市项目
下载PDF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感知信息链构建及发展研究——基于游客感知视角
9
作者 李晓颖 牟津瑶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7,共10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是传统文化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文化景观基因感知信息链的构建及发展有助于从村落整体视角出发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以中国传统村落漆桥村为例,借助景观基因理... 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是传统文化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其文化景观基因感知信息链的构建及发展有助于从村落整体视角出发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以中国传统村落漆桥村为例,借助景观基因理论构建漆桥村文化景观基因识别指标体系以识别和提取其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游客感知,在此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模型分析梳理游客感知结果,最终构建漆桥村文化景观基因保护传承和激活发展两类感知信息廊道并完善其相应发展路径,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更明确的行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基因 感知信息链 游客感知 保护传承 激活发展
下载PDF
基于GIS-AHP的防灾避难绿地规划选址研究——以太原市为例
10
作者 高宇波 武彦杰 车宇杰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6,共9页
【目的】防灾避难绿地的建设是城市安全工程的重要工作。为增强对未来灾害的应对能力,太原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然存在防灾避难绿地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选址缺乏科学量化的依据等问题。【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对... 【目的】防灾避难绿地的建设是城市安全工程的重要工作。为增强对未来灾害的应对能力,太原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然存在防灾避难绿地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选址缺乏科学量化的依据等问题。【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太原市防灾避难绿地现状问题及选址规划进行研究,筛选出防灾避难绿地的影响因素,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用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得出科学的选址结果。最后以太原市迎泽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具体的选址建议。【结果】该方法可以为太原市防灾避难绿地的选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提升城市防灾避难能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出专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址研究 防灾避难绿地 GIS 层次分析法 太原市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作者 戴林琳 罗杰 Karine Dupre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11,共9页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明晰规划减排目标与技术路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高度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农学,研究热点都包括农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思路上都逐渐注重多尺度... 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乡村碳排放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为明晰规划减排目标与技术路径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均高度集中于环境科学与农学,研究热点都包括农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思路上都逐渐注重多尺度机制探究和综合要素分析,研究进展聚焦在乡村碳排放核算和预测、影响因素和减排路径。未来应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框架,拓展研究尺度和基础技术途径,强化乡村主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温室气体排放 碳中和 可视化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基因图谱构建及特征解析——以扎尕那村为例
12
作者 杜森 秦雨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5,共9页
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有赖于对其空间特征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文章以扎尕那村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建立空间基因图谱,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村落三生空间基因特征。研究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基因描述具有区别于单一... 传统村落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有赖于对其空间特征及其内在结构的认识。文章以扎尕那村为例,从三生空间的视角建立空间基因图谱,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村落三生空间基因特征。研究表明:(1)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基因描述具有区别于单一空间基因的新维度;(2)运用参数化方法进行空间基因识别提取具有可操作性;(3)借助“三生空间关系”图形及“地理信息要素分类”编码的形式实现空间基因图谱表达可更好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4)基于空间基因图谱识别出的扎尕那三生空间特征明显,生态空间由9种景观类型组成,裸岩与林地是景观的基质;生活空间建设用地破碎度较高,呈自由式带状布局;生产空间形成农林牧垂直经济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基因 传统村落 基因图谱 三生空间
下载PDF
北运河(廊坊段)遗产廊道蓝绿空间的传承与重塑设计
13
作者 王剑 施菁菁 +1 位作者 刘华 马浩然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北运河(廊坊段)联系京津两地运河、承上启下,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河流蓝绿空间为主线的遗产廊道,其涉及了水利、生态、文化、水运、旅游等多种构成要素。面向复杂空间的统筹、整合与重塑,针对河流蓝绿空间的生态修复、运... 北运河(廊坊段)联系京津两地运河、承上启下,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河流蓝绿空间为主线的遗产廊道,其涉及了水利、生态、文化、水运、旅游等多种构成要素。面向复杂空间的统筹、整合与重塑,针对河流蓝绿空间的生态修复、运河文化魅力的保护传承、城乡文旅休闲的特色发展,文章分别从生态保护与风景重塑、文化传承与场所重塑、游览休闲与功能重塑3个方面提出北运河遗产廊道蓝绿空间重塑的一系列设计策略,以促进运河遗产廊道生态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旅游价值、游憩价值的综合提升与复兴。最后,从治理、设计、管理的维度对运河遗产廊道传承与重塑的模式提出思考,即保护为主、适当利用的弹性治理,风景统筹、专业协同的设计集成,规划支撑、运营带动的持续发展,为运河遗产廊道蓝绿空间的传承与复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遗产廊道 空间重塑 价值复兴
下载PDF
国土空间背景下的朝阳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14
作者 付士磊 罗重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全域生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弥补现有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不足。以朝阳市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基于景观联通性理论、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电路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提取生态源地、生态阻力...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全域生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弥补现有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的不足。以朝阳市为例,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基于景观联通性理论、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及电路理论等相关理论模型提取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构建了朝阳市“一轴两带、东西两屏、五心多点”总体生态安全格局。通过对朝阳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突出了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同类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 生态规划 朝阳市
下载PDF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 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编制概况及重点内容解读
15
作者 刘冬梅 王忠杰 吴岩 《工程建设标准化》 2024年第5期57-58,共2页
2021年4月9日,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实施。《规范》第2章“基本规定”中第“2.1规模布局”一节,对城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绿道网络和公园绿地面积指... 2021年4月9日,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55014-2021(以下简称《规范》)发布,并于2022年1月1日实施。《规范》第2章“基本规定”中第“2.1规模布局”一节,对城市绿地系统、公园体系、绿道网络和公园绿地面积指标提出6条强制性底线要求。从该《规范》第11章109条的总篇幅看,6条篇幅并不大、字数也不多,但是,如何恰如其分地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相关要求纳入到《规范》中,却费了相当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工程 面积指标 公园绿地 公园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 绿道网络 《规范》 内容解读
下载PDF
“人-地-业”协同语境下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以湖南为例
16
作者 雷文韬 孙为民 +2 位作者 黄昕怡 游经纬 汪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6-20,25,共6页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集合,对其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农村资源要素协调重组。基于“人-地-业”协同语境,在充分认识农村居民点地域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剖析农村“人口-空间-产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前湖南...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集合,对其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农村资源要素协调重组。基于“人-地-业”协同语境,在充分认识农村居民点地域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剖析农村“人口-空间-产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前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发展特征,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发展策略,助力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乡村地域系统 策略研究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探讨
17
作者 刘玲 曾益海 +1 位作者 彭佳捷 李霞 《中外建筑》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面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是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分析了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状特征方面,城镇空间体系逐步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但面临省会城市核心带动能力不足、人口老... 面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是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分析了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征与趋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状特征方面,城镇空间体系逐步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但面临省会城市核心带动能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净流出、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发展趋势方面,城镇化水平增速将放缓,城镇结构将从点轴发散走向多点成网,人口结构变化引发新诉求,县城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人口流动呈近域化;(3)在战略要求、问题挑战、趋势驱动三种力量下,提出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形成更有效率的城镇化格局,实施精细化的高水平治理,建成面向未来的现代城市,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质量发展 城镇空间格局 湖南省 发展路径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路径述要
18
作者 彭泽军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7期36-39,共4页
青藏高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既具有自然地理、现实基础等优势条件,也面临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建设投入经济约束大、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困境,需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筑... 青藏高原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既具有自然地理、现实基础等优势条件,也面临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建设投入经济约束大、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困境,需以生态保护为首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保障,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高原绿色经济体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路径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轨道交通TOD导向下传统交通型基建企业参与城市更新模式探讨
19
作者 刘景华 向思怡 姚苑平 《交通企业管理》 2024年第5期92-94,共3页
轨道交通作为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的方式,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倡导紧凑、集约、混合的用地开发模式,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轨道交通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上海、北京、深圳、武汉、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都非常重视。与其他... 轨道交通作为改善城市客运交通的方式,对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倡导紧凑、集约、混合的用地开发模式,提高城市土地开发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轨道交通建设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发展,上海、北京、深圳、武汉、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都非常重视。与其他类型的城市更新相比,依托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更新更多是通过交通设施布局对所在区域进行结构性功能优化,并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开发利用区域的地下空间。依托轨道交通建设进行城市更新,使城市片区更新周期明显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TOD 城市更新 基建企业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裕民 田光明 仝德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作出的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工作部署。如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理念,扬弃传统“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建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机制,积极稳步推动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同步发展,增加区位合适、职住平衡的高品质有效住房供应,联动促进城中村区域空间品质提升、新市民住有所居、产业结构升级等多领域系统优化,是新时期城中村高质量更新改造面临的巨大挑战。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3秋季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跨界研讨会”,目的在于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画像”,探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中村改造理论。本期特此开设以“中国式现代化与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为主题的沙龙栏目,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旨在促进对该议题的广泛交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 特大城市 城中村改造 稳步推进 更新改造 住有所居 排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