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1
作者 杨文建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39-141,共3页
水利风景区是集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殊地域,其景观规划设计对于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探讨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阐述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水利风景区景观... 水利风景区是集水利工程、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特殊地域,其景观规划设计对于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探讨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阐述水利工程景观设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水利风景区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规划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景观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下载PDF
景观环境工程中设计施工紧密协同的重要意义——杭州西站项目经验总结
2
作者 张书驰 《花卉》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针对交通枢纽周边景观提升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杭州西站周边景观环境综合提升项目为例,提出点线面多维度设计策略,分析亚运保障工作重难点,总结了项目推进过程和相关经验,以期为类似城市交通枢纽景观提升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交通枢纽 景观设计 高效协同
下载PDF
交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快进慢游体系的规划与研讨
3
作者 沈菲扬 苏一航 +2 位作者 王国银 季朱舜 陈玲玲 《山西建筑》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交旅融合是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推动传统交通由单一通达功能向游憩、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功能转型突破。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交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域外快进、域内慢游的“快... 交旅融合是交通运输和旅游服务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模式,推动传统交通由单一通达功能向游憩、文化、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多功能转型突破。以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交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域外快进、域内慢游的“快进慢游”城市交旅融合发展体系,对促进城市旅游业和交通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快进慢游体系 慢行绿色廊道 城市圈 交通网络
下载PDF
辽河辽宁段线性文化遗产景观体系构建
4
作者 田佳宁 王琳 《山西建筑》 2025年第3期13-16,37,共5页
辽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璀璨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辽河文化价值,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从时间、空间双维度叠合的方法入手,通过定位、定区、定点的系统思路,逐级对辽河辽宁段的... 辽河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璀璨的人文资源,深入挖掘辽河文化价值,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从时间、空间双维度叠合的方法入手,通过定位、定区、定点的系统思路,逐级对辽河辽宁段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文化遗产景观体系,并提出具体建设策略,以期为辽河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相关的线性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景观体系构建 辽河辽宁段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三生融合”理念下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策略探究——以吉林省长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亮 吴晓晗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在“三生融合”的理念下,尝试实现农高区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协调发展,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以及三者融合方式等方面对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的规划与设计展开探讨,以期实现农... 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在“三生融合”的理念下,尝试实现农高区的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协调发展,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以及三者融合方式等方面对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的规划与设计展开探讨,以期实现农高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高区 三生融合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探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景芝 周艺 晁岱全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运河文化的再生式保护和文化科普作为文旅景观活化策略,营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独特旅游的地。以大运河智慧特色小镇构建核心智慧文旅服务场景,打造符合数字化、互动式和智慧化的文旅体验。旨在通过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打造兼具创新性、影响力和个性化大运河(河北段)文旅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景观 大运河 智慧景观
下载PDF
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锐 李泽叶 《上海包装》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从数量需求转换为质量需求。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场所,其景观设计亟须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探讨了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从数量需求转换为质量需求。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场所,其景观设计亟须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探讨了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旨在解决当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人文性不足、设计形式趋于雷同等问题,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滨水空间 设计原则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中滨水景观的匠心打造——评《滨水景观设计》
8
作者 蒋粤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不仅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而且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如何匠心打造滨水景观,使之既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又能充分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参阅《滨水景...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不仅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而且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如何匠心打造滨水景观,使之既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又能充分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参阅《滨水景观设计》一书,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滨水景观的匠心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滨水景观 城市形象 展示窗口 多重功能 匠心 打造
下载PDF
城市蓄滞洪区生态水景公园概念规划及景观节点详细设计: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园为例
9
作者 王慧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8-232,共5页
宋庄蓄滞洪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通州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至关重要。为了使蓄滞洪区既满足汛期防洪调蓄的作用,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满足市民非汛期生态休闲目的,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 宋庄蓄滞洪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通州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洪功能至关重要。为了使蓄滞洪区既满足汛期防洪调蓄的作用,降低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满足市民非汛期生态休闲目的,以宋庄蓄洪生态水景公园为例,结合现状条件和洪水的启示,打破原有水绿界限,提出全新的设计理念,重视前期规划设计,通过融合多种功能、塑造立体空间、打造技术亮点等方法与水系串联、土方平衡、湿地净化、绿化种植等措施相结合,构建绿色、生态、健康的开放式生态水景公园——宋庄沁园,实现宋庄蓄洪区的综合利用。以生态水景的形态与东郊森林公园、温榆河河堤自然串联为一个整体,保障副中心的防洪安全,提高蓄洪调度能力,有效降低洪水风险,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满足市民观景、休闲、健身等活动需求,充分展示水生态、水文化、水技术等科普知识,成为副中心“通州堰”生态水景观体系的点睛之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庄 蓄滞洪区 生态水景公园 规划设计
下载PDF
基于文化体验的天津景区公共设施设计策略研究
10
作者 谭巍 安泽宇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基于文化需求的旅游过程,是文化的体验和享受。通过研究文化旅游中景区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及基于用户需求的景区设施特色设计,探求更加全面与便捷的景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策略。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中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与供给,提高游客在... 基于文化需求的旅游过程,是文化的体验和享受。通过研究文化旅游中景区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及基于用户需求的景区设施特色设计,探求更加全面与便捷的景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策略。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中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与供给,提高游客在文化旅游中的舒适度、满足感,进而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细化并完善景区公共设施配置、文化元素及深度文化体验的细节,扩展公共设施与所在环境的互生互动关系,为文化旅游扩展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天津景区公共设施 文化元素 用户体验
下载PDF
基于PSPL调研法的长春南溪湿地公园滨水公共空间优化研究
11
作者 金莹 张洺瑞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32-235,共4页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模型,基于得出的四大要素提出最佳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公共空间 PSPL调研法 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2
作者 王慧 王春艳 +2 位作者 汤健 李宝元 汪丽丽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区河湖滨水空间整体环境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为提升滨水空间的环境质量、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休闲体验、科学管理等综合功能为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设计的界定范围及策略,并运用工程... 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区河湖滨水空间整体环境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为提升滨水空间的环境质量、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休闲体验、科学管理等综合功能为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设计的界定范围及策略,并运用工程实例分析和论证,总结北京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从而为市居提供优美舒适的亲水空间,并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视角、设计策略、实践应用及综合价值方面具有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滨水空间 景观规划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基于诗词文本分析的民国时期南岳衡山风景意象研究
13
作者 宋亚琪 沈守云 王薇薇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独秀的自然风景,也是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研究衡山景观意象特征,有利于再现衡山民国时期景观风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古迹。以1912—1949年南岳衡山古诗词为研究对... 南岳衡山是我国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拥有独秀的自然风景,也是文明奥区、宗教圣地、抗战名山。研究衡山景观意象特征,有利于再现衡山民国时期景观风貌,更好地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古迹。以1912—1949年南岳衡山古诗词为研究对象,探究民国时期衡山的风景意象,共搜集到诗词文本379首,利用Python语言jieba分词、ROST CM6等相关软件进行文本词频统计、共线分析、情感分析等,感知大众心中衡山的景观形象,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可将衡山划分为梵音古刹、烟霞胜境、暮色山林、曲径通幽、云影飞瀑五大景观类型,祝融峰、天柱峰、上封寺、磨镜台是民国时期衡山核心景点;天景、生景等自然景观感知度高于人文景观;文本情感虽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仍占有一定比例;“高耸”“青翠”“幽深”“巍峨”是衡山主要特征。研究表明,秀美的自然山水与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诗意形成的基础,受时代背景影响,文人多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豪情壮志。基于古诗词的文本挖掘能够强化对民国时期衡山景观价值的提炼,为地域性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意象 南岳衡山 民国 诗词 文本挖掘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滨湖公园“暴雨花园”设计探索
14
作者 袁丰 仝小凡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期214-216,226,共4页
目的:2014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修订了城市道路、绿化、排水等专业的10项标准规范,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重点关注城市湖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能控制雨水峰值流量... 目的:2014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修订了城市道路、绿化、排水等专业的10项标准规范,发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文章重点关注城市湖泊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能控制雨水峰值流量、削弱水体污染的“暴雨花园”形式展开研究。办法:文章分析济南市的气候和水文条件,分析大明湖公园的湖水、驳岸和周边植物景观等的现状。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与湖水净化系统,改造自然驳岸、叠石驳岸、生态石笼驳岸、松木桩驳岸等“暴雨花园”驳岸,设计集水树池、曝气跌水景墙、梯田式生态蓄水池等“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区分植被缓冲区与滨水滞留区,构建起以城中湖为中心的滨湖公园多层次雨水消纳体系。结果:力求增强城市储蓄利用雨水的能力,减少暴雨对公园本身的影响,降低大明湖及其周边城市道路的内涝风险,结合“暴雨花园”技术设施增强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并确保流入湖中的地表径流的水质清洁,提升湖水水质。结论:文章以济南市大明湖为例,将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相结合,设计“暴雨花园”驳岸、“暴雨花园”设施与“暴雨花园”植物组合模块,是对海绵城市理念实施的一次探索,能为将来海绵城市与滨湖公园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雨洪管理 滨湖公园
下载PDF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以黄石市富水水库滨水景观为例
15
作者 王刚 王智杰 邱裕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2期63-65,共3页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绿色休憩空间,提升城市吸引力,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滨水互动景观相关概念、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手法,并基于...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绿色休憩空间,提升城市吸引力,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滨水互动景观相关概念、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手法,并基于富水水库滨水景观设计实践,探讨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类似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景观 互动景观 景观设计
下载PDF
垃圾场封场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探讨——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北山垃圾场为例
16
作者 张晓红 李调莲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期78-80,共3页
从2021年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出台到2023年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发布,存量生活垃圾填埋成为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因此,在垃圾场填埋及封场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是垃圾... 从2021年存量生活垃圾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出台到2023年存量填埋设施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发布,存量生活垃圾填埋成为当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因此,在垃圾场填埋及封场过程中,如何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是垃圾场封场后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景观设计 垃圾场 封场 生态修复 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填埋
下载PDF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17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隐秘之地: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金门海岛聚落
18
作者 张燕来 陈敏靖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2期146-151,共6页
海岛聚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共同遗产”海洋的重要部分。该文以曾经的“隐秘之地”金门岛作为研究对象,从遗产类型、空间分布、保护与利用方式、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金门海岛聚落进行剖析,阐释海洋背景下金门海岛聚落的演化... 海岛聚落是海洋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人类共同遗产”海洋的重要部分。该文以曾经的“隐秘之地”金门岛作为研究对象,从遗产类型、空间分布、保护与利用方式、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金门海岛聚落进行剖析,阐释海洋背景下金门海岛聚落的演化范式和动因,并借助GIS模拟评价海岛聚落分布形态。探讨遗产保护视角下的金门海岛聚落的本质特征与利用现状,为建全海岛聚落遗产的保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保护 海岛聚落 金门 空间演变
下载PDF
从地理到风景:海岛聚落介入环境的适宜性演变——以平潭地区为例
19
作者 张燕来 吴怡萱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234-236,共3页
海岛,因其隔绝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景观资源,在当下休闲旅游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旅游要素的介入推动海岛聚落从依赖地理环境的实用导向,向追求风景的方向转型加速。文章以平潭地区为例,分析并总结海岛聚落演... 海岛,因其隔绝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独特的景观资源,在当下休闲旅游市场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旅游要素的介入推动海岛聚落从依赖地理环境的实用导向,向追求风景的方向转型加速。文章以平潭地区为例,分析并总结海岛聚落演变的环境驱动因素,揭示聚落边界、空间结构与建筑单体介入环境的适宜性演变规律,并探索其适宜性发展途径,以期为未来海岛聚落空间的更新提供参考,进而推进海岛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聚落 环境驱动 空间演变 适宜性途径
下载PDF
辽南海岛型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20
作者 汝军红 李松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要辽南长山群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其四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导致其村落的生产、生活功能紧密依附自然环境,并在此发展着独特的人居模式。作为一种自诞生就与大陆相隔的生态系统,其空间上的功能组成与结构特征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 要辽南长山群岛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其四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导致其村落的生产、生活功能紧密依附自然环境,并在此发展着独特的人居模式。作为一种自诞生就与大陆相隔的生态系统,其空间上的功能组成与结构特征与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海岛型村落则是特殊自然环境下体现人地关系的代表性人居场所。该文结构上采用“宏观—中观—微观”的思维逻辑,对辽南长山群岛整体进行调查研究,并以“人地关系”为出发点,采用一系列图底关系的研究方式对村落各类型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结构特征,为海岛型村落未来的保护与更新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海岛型村落 自然环境 空间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