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实施要点——以某地古籍馆为例
1
作者 王昊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24年第2期122-127,共6页
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建筑功能性及保护性的要求日益增加,安防作为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技防手段,合理的设置安防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地古籍馆为例,详细阐述该项目的安全防范系统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安全防范 风险部位 风险等级 防护手段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海上危化品运输安全演变机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建民 齐迹 郑中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712,共6页
为研究不确定因素对运输系统的影响,基于耗散理论提出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系统安全演变机理,从能量观点建立系统势能函数模型,在研究系统安全过程中同时考虑系统的熵和能量。利用熵原理推导出系统安全熵变化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安全等级划... 为研究不确定因素对运输系统的影响,基于耗散理论提出海上危险化学品运输系统安全演变机理,从能量观点建立系统势能函数模型,在研究系统安全过程中同时考虑系统的熵和能量。利用熵原理推导出系统安全熵变化曲线,并对曲线进行安全等级划分。数值算例验证了熵与能量结合能够定量描述不确定因素对运输系统的影响,有利于系统安全路径的选择。结果表明,熵和能量与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安全演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危化品运输系统 耗散机理 系统安全演变 演变机理 势能函数 安全路径选择 不确定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下荆江调弦口治理方案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卢金友 何广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调弦口1959年建闸控制后,闸前淤积严重,冬春季节,已无法从长江直接引水,其下游华容河的河道功能丧失,水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调弦口所在的调关弯道过度弯曲,调关矶头十分突出,挑流作用强烈,泄洪不畅,对船... 调弦口1959年建闸控制后,闸前淤积严重,冬春季节,已无法从长江直接引水,其下游华容河的河道功能丧失,水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调弦口所在的调关弯道过度弯曲,调关矶头十分突出,挑流作用强烈,泄洪不畅,对船舶航行也极为不利。针对调弦口及调关弯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关弯道裁弯与双闸控制和调关矶头削矶改造与单闸控制2类治理方案,这2类方案各有优缺点,基本上都能达到调弦口的治理目标。裁弯与双闸控制方案实施后,可根本上改变调关弯道河势条件恶劣、防洪形势严峻的局面,改善航运条件,但调关镇现有的码头等设施需要迁建,上下游河道将发生一定的冲淤变化;调关矶头削矶改造与单闸控制方案实施后,基本上可解决调关矶头突出、险情严重的问题,不改变现有总体河势,对上下游河道的河势没有影响,但调关弯道过度弯曲和泄洪不畅的局面没有改变,调关镇需要部分迁建。这2类方案可作为调弦口和华容河及调关弯道治理规划的基本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治理 防洪 河势 调弦口 调关弯道
下载PDF
黄河下游畸形河势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万强 李军华 +2 位作者 夏修杰 董其华 张向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3,57,共4页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 黄河下游在长期小水作用下产生一些畸形河势,通过分析原型以及黄河下游2017年洪水预报模型试验畸形河势演化发展情况,系统研究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4处畸形河段不同流量条件下河势变化特点及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形成的4处典型畸形河势发育尚不充分,在中常洪水下发生自然裁弯的概率较小;开仪、裴峪河段4 000 m^3/s流量释放2 d左右可以使该河段畸形河势得到初步改善,但畸形河势完全消除需要的洪水量级较大,依靠目前小浪底水库泄放中常洪水的水动力改善畸形河势并不现实,可采用挖河疏浚-泥沙资源利用-河道整治工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归顺河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河势 实体模型 洪水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改善石牌急弯段通航水流条件的河道整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红民 夏修宝 +1 位作者 曹光春 蔡黎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88,95,共4页
为改善三峡大坝至葛洲坝间石牌急弯段的通航条件,结合石牌急弯段的现状,提出了筑坝、填槽、炸礁三种整治方案。建立两坝间河段的数学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模型计算结果表... 为改善三峡大坝至葛洲坝间石牌急弯段的通航条件,结合石牌急弯段的现状,提出了筑坝、填槽、炸礁三种整治方案。建立两坝间河段的数学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比较各方案的优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可降低横向表面流速,减少局部比降,改善通航水流条件,尤其炸礁方案还可降低最大表面流速,在最大通航流量45 000m3/s时的通航水流条件基本满足万吨船队的通航要求,该方案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牌 急弯 通航 整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河下游畸形河湾形态及裁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林忠 江恩惠 +1 位作者 曹永涛 万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1-42,45,共3页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下游畸形河湾的形态、成因以及危害,研究了畸形河湾裁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畸形河湾充分发育的河段,在河湾的最窄处裁弯,裁弯比按3~7控制,裁弯成功的几率大,工程效益较高,在这类...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黄河下游畸形河湾的形态、成因以及危害,研究了畸形河湾裁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畸形河湾充分发育的河段,在河湾的最窄处裁弯,裁弯比按3~7控制,裁弯成功的几率大,工程效益较高,在这类河段实施“引河法”裁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 河湾形态 畸形河湾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林忠 乔景顺 +1 位作者 赵新建 顾霜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共3页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裁弯比研究现状以及黄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裁弯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裁弯比是引河能否顺利冲开并达到分流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裁弯比愈大,引河过... 借助实测资料及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国内外裁弯比研究现状以及黄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裁弯比,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黄河下游裁弯比对引河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裁弯比是引河能否顺利冲开并达到分流要求的关键因素之一,裁弯比愈大,引河过流愈大,发展愈快,最终分流效果愈好;黄河下游宽河道的裁弯比可按3.0~7.0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河 裁弯比 分流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弯曲分汊河段江心洲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付中敏 郑惊涛 +2 位作者 王平义 刘怀汉 韩婷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江心洲的稳定完整是保障长江航道畅通、解决浅滩碍航问题的重要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弯曲分汊河段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3种洲滩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水深越小,... 江心洲的稳定完整是保障长江航道畅通、解决浅滩碍航问题的重要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中游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弯曲分汊河段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3种洲滩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一定,水深越小,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水深一定时,流量越大,洲头冲刷越严重,洲头向左岸移动幅度越大。洲尾则主要是处于淤积状态,流量一定,水深减小则洲尾淤积越严重;水深一定,随着流量的增加,洲尾淤积越严重。3种洲滩形式下,江心洲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右汊为主、左汊为主、左右汊平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心洲 模型试验 长江 航道
下载PDF
2003年汛期东垆湾裁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秀芝 张翠萍 +1 位作者 侯素珍 张超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7-38,共2页
论述了2003年汛期三门峡水库入库水沙条件和运用情况,分析了东垆湾裁弯的初步效果,认为:①裁弯缩短了流路,调整了河势;②增大了上游附近河段的冲淤量;③明显降低了上游附近断面的平均河底高程;④明显减小了弯道进、出口水位差;⑤对降低... 论述了2003年汛期三门峡水库入库水沙条件和运用情况,分析了东垆湾裁弯的初步效果,认为:①裁弯缩短了流路,调整了河势;②增大了上游附近河段的冲淤量;③明显降低了上游附近断面的平均河底高程;④明显减小了弯道进、出口水位差;⑤对降低潼关高程产生了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果 裁弯 东垆湾 汛期 潼关高程 2003年
下载PDF
下荆江人工裁弯30年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庆燊 《人民长江》 E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29,共3页
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已 30年。工程实践表明,下荆江裁弯工程是按照蜿蜒性河段演变规律改造下荆江的治本工程,取得了预期工程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些原来认识不足的问题。裁弯工程是动态工程,要深入认识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还要... 下荆江裁弯工程实施已 30年。工程实践表明,下荆江裁弯工程是按照蜿蜒性河段演变规律改造下荆江的治本工程,取得了预期工程效益,但也出现了一些原来认识不足的问题。裁弯工程是动态工程,要深入认识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还要加强河道演变与工程效果观测分析,及时修改设计,更好发挥工程效益。引河工程是裁弯工程成败的关键,新河及其上下游河势控制工程则是保持和发挥裁弯工程长期效益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工程 河势控制 河道整治 蜿蜒性河段 下荆江
下载PDF
裁弯对河床调整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勇 林秀芝 +1 位作者 王平 姜乃迁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第1期68-70,共3页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推导,讨论了裁弯工程实施前后裁弯上游河段纵比降调整以及水流挟沙能力的变化,分析了近似水沙条件下裁弯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并用两种方法估算了裁弯作用潼关高程的下降值。
关键词 裁弯 潼关高程 河床演变
下载PDF
长江中游裁弯工程的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向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18,共5页
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实施已30多年。裁弯工程竣工后,对新河发展和老河淤积过程,裁弯段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演变及水位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裁弯后新河按预期目标发展,老河相应淤积,老河同期淤积量... 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实施已30多年。裁弯工程竣工后,对新河发展和老河淤积过程,裁弯段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演变及水位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裁弯后新河按预期目标发展,老河相应淤积,老河同期淤积量大于新河冲刷量;裁弯后裁弯河段上游河道比降加大,河床冲刷,同流量的水位较裁弯前降低,其降低值自下游往上游减小,枯水期大于汛期;裁弯段以下至城陵矶河段未发生淤积,且略有冲刷,同流量的水位没有抬高,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在裁弯后至80年代中期曾发生淤积;裁弯后逐步实施新河及其上下游河段的护岸工程,目前下荆江河势总体稳定,裁弯工程效益得以长期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裁弯 工程效果 长江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过渡性河段整治前的裁弯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一三 肖文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0-32,共3页
黄河下游高村至陶城铺间属过渡性河道,长165km,堤距1.4~8.5km,河道比降1.15,曲折系数1.33。河床由河槽和滩地组成,河槽宽0.7~3.7km,滩槽高差0.3~0.6m。由于泥沙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滩地高于堤防背河地面,成为“悬河”。该河段在整治前。
关键词 黄河 河道整治 裁弯
下载PDF
切滩导流在黄河中下游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建林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8-81,共4页
为顺应黄河河道的演变趋势,在河环狭颈处实施人工裁弯措施,不仅可以加速河道由弯趋直的转化过程,还可以避免随机性的自然裁弯造成河势无控制的不利影响。裁弯后河道流程缩短,比降增大,河道阻力减小且水流平顺,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这样既... 为顺应黄河河道的演变趋势,在河环狭颈处实施人工裁弯措施,不仅可以加速河道由弯趋直的转化过程,还可以避免随机性的自然裁弯造成河势无控制的不利影响。裁弯后河道流程缩短,比降增大,河道阻力减小且水流平顺,提高了水流挟沙力。这样既可减轻大河对防洪工程的不利影响,同时又利于航运,刷深河道,加大河流泄洪能力,降低洪水位,从而改善河道防洪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滩导流 裁弯 可行性 黄河下游 黄河中游
下载PDF
黄河下游切滩导流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红旗 梁建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7,37,共3页
结合黄河下游王庵切滩导流工程实测资料,对切滩导流过程中引河比降变化、分流比、引河过水断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引河河势随着引河分流比的加大而变化,引河通过最大流量时对应的分流比为73.3%,引河初始断面与引河最终断面之比小于1/4... 结合黄河下游王庵切滩导流工程实测资料,对切滩导流过程中引河比降变化、分流比、引河过水断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引河河势随着引河分流比的加大而变化,引河通过最大流量时对应的分流比为73.3%,引河初始断面与引河最终断面之比小于1/4,原大河河势的变化与引河河势弯化密不可分;初期引河过流流量比较小,大河流量较大,深泓线还在原河道,引河进出口上下游大河河道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引河进口上游大河河道人工扰动的影响和引河流量的加大,大河流量减小,深泓线由大河河道逐步移向引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切滩导流 引河 效果分析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河道裁弯取直流场计算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海阳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5年第2期37-38,共2页
以某河道裁弯取直入库并拟新建节制工程为计算背景,采用2D水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河道引水和洪水工况,通过对河道计算,分析河道裁弯取直并新建工程对整体河道水流流态的影响,重点对河道裁弯取直段拟建节制工程区域进行分析,... 以某河道裁弯取直入库并拟新建节制工程为计算背景,采用2D水流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河道引水和洪水工况,通过对河道计算,分析河道裁弯取直并新建工程对整体河道水流流态的影响,重点对河道裁弯取直段拟建节制工程区域进行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裁弯取直 流场 不冲流速 护砌
下载PDF
成都市府河段裁弯取直对河道防洪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杨中 《吉林水利》 2012年第3期27-31,34,共6页
河道"裁弯取直"可提高裁弯段上游保护对象的防洪能力,也可能加重裁弯段下游的防洪风险,结合成都市府河某段河道的裁弯取直工程,利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工程前后水位、流速的变化,通过实际的工程得出了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 裁弯取直 防洪影响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大宫至王庵河段裁弯方案与效果分析
18
作者 樊万辉 务新超 李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19,21,共3页
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裁弯比、入流角度、水沙条件、断面尺寸等,在黄河下游实施裁弯时,建议引河断面比取1/5~1/10,裁弯比按3~7来控制,引河入流角度按5°~25°来控制。黄河下游大宫至王庵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 影响河流裁弯取直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裁弯比、入流角度、水沙条件、断面尺寸等,在黄河下游实施裁弯时,建议引河断面比取1/5~1/10,裁弯比按3~7来控制,引河入流角度按5°~25°来控制。黄河下游大宫至王庵河段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2005年畸形河势发展为倒Ω形,危及王庵控导工程,因此在分析裁弯效果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合理的裁弯方案,成功实施了裁弯取直工程,改变了危及王庵控导工程的不利河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取直 裁弯比 大宫至王庵河段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山东治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19
作者 吴家茂 葛丽荣 尼旭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8年第S1期120-123,共4页
着重分析了目前山东治黄事业存在的建设资金短缺、黄河频繁断流和淤区生产环境恶化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构成制约山东治黄事业和两岸经济发展的三大因素,探讨了实施山东治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对策。
关键词 黄河治理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黄河大禹渡至稠桑河段裁弯流路及工程布置研究
20
作者 贾新平 苏宝军 《地下水》 2005年第6期506-508,共3页
黄河三门峡库区大禹渡至稠桑河段2002年发生自然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9km,为防止该河段再次形成“Ω”形河湾,维持或扩大自然裁弯的效果,减缓潼关高程的抬升,拟尽快开展河道治理,实施裁弯工程。本文详细介绍了裁弯工程流路及治导线规划... 黄河三门峡库区大禹渡至稠桑河段2002年发生自然裁弯后,河道长度缩短9km,为防止该河段再次形成“Ω”形河湾,维持或扩大自然裁弯的效果,减缓潼关高程的抬升,拟尽快开展河道治理,实施裁弯工程。本文详细介绍了裁弯工程流路及治导线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弯 流路 治导线 工程布置 潼关高程 大禹渡至稠桑河段 黄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