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5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硝化棉助燃的含能粘合剂爆热特征值测试研究
1
作者 卢先明 段秉蕙 +2 位作者 莫洪昌 徐明辉 刘宁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369,共6页
为了表征含能粘合剂的能量特性,开展了含能粘合剂的燃烧热、生成焓与爆热特征值的测试研究并评估了将其作为含能粘合剂能量特性量化指标的合理性,探索了利用硝化棉(NC)助燃来测试含能粘合剂爆热特征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含能粘合剂/NC... 为了表征含能粘合剂的能量特性,开展了含能粘合剂的燃烧热、生成焓与爆热特征值的测试研究并评估了将其作为含能粘合剂能量特性量化指标的合理性,探索了利用硝化棉(NC)助燃来测试含能粘合剂爆热特征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含能粘合剂/NC质量比达到1∶5时,绝大多数含能粘合剂可以充分燃烧;以硝化棉为助燃物可准确测取含能粘合剂的爆热特征值,所测聚硝酸酯基缩水甘油醚(PGN)与聚乙烯醇硝酸酯(PVN)的爆热特征值分别为3164、4713 kJ·kg^(-1),与文献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燃烧热不能准确反映含能粘合剂的能量优势,采用爆热特征值可较好地表征含能粘合剂的能量特性,避免了生成焓正负之分导致估值体系自我矛盾的缺点;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含能粘合剂能量贡献值从小到大依次为GETPE<FATPE<GAP<PBAMO<NC(12%)<PGN <PV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粘合剂 硝化棉 助燃法 爆热特征值 燃烧热 生成焓
下载PDF
200 N推力装置上肼类分解催化剂的应用性能
2
作者 徐涛 李宁 +5 位作者 贺子君 贾勐 张中柱 邢钢 赵孟超 杜宗罡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156,共9页
研究制备了一种单组元姿轨控发动机用肼类分解催化剂,采用200 N推力装置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在催化剂物化性能指标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利用200 N推力装置通过力学环境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力学环境适应性,通过双-10℃低温冷启... 研究制备了一种单组元姿轨控发动机用肼类分解催化剂,采用200 N推力装置对其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考察。在催化剂物化性能指标满足应用要求的基础上,利用200 N推力装置通过力学环境试验考察了催化剂力学环境适应性,通过双-10℃低温冷启动、低温稳态及脉冲、正负拉偏以及脉冲寿命热试考核程序考察了自制催化剂的低温冷启动性能、低温稳态性能、常温正负拉偏稳态性能以及脉冲寿命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肼催化分解效率在99%以上,机械强度高且力学环境适应性良好,具有较高的肼催化分解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在200 N推力装置上于双-10℃正常启动,顺利完成了低温稳态、常温正负拉偏和脉冲寿命等考核程序,发动机室压平稳,响应特性良好,脉冲一致性好,可满足推力装置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肼类分解催化剂 单组元姿轨控发动机 200 N推力装置 热试考核
下载PDF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剂发展现状与趋势
3
作者 鲍世国 马天举 +5 位作者 田国庆 项锴 薛薇 孙海云 方涛 张星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I0002,共23页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 随着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以及航天推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推进剂提出了绿色无毒的性能要求,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成为航天推进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硝酸羟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HAN基单组元推进剂)和二硝酰胺铵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ADN基单组元推进剂)具有绿色无污染、密度大、比冲性能可调节、饱和蒸汽压低和使用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卫星、飞船、运载火箭等飞行器的姿轨控动力系统,二者均已完成多次飞行演示验证并获得应用,受到了各国航天领域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绿色单组元液体推进系统 HA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ADN基单组元液体推进剂 姿轨控动力系统
下载PDF
面向吸热型碳氢燃料结焦抑制的冷却通道研究进展
4
作者 方文军 叶虞滢 +4 位作者 戴怿童 糜基 张一冉 邵崇坤 郭永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共12页
吸热型碳氢燃料在解决飞行器热管理问题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在高温裂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结焦,需要通过改变燃料组成、使用添加剂或处理冷却通道等结焦抑制技术来减少结焦。本文着重综述不同结构、材料组成和表面处理的冷... 吸热型碳氢燃料在解决飞行器热管理问题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在高温裂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结焦,需要通过改变燃料组成、使用添加剂或处理冷却通道等结焦抑制技术来减少结焦。本文着重综述不同结构、材料组成和表面处理的冷却通道对抑制碳氢燃料结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优化冷却通道结构,改善燃料流动状态,可以提高传热效率,减少结焦;调控基底材料组成,降低催化生焦活性,有利于结焦抑制;通过机械抛光、涂层和预氧化等表面处理方法,覆盖金属表面催化活性位点,降低焦炭前驱体与催化位点接触概率,达到抑制催化结焦的目的。同时,给出了优化结构设计、开发新型材料以及联用多种表面改性技术等方向的建议,期望为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燃料 结焦抑制 冷却通道 表面处理 综述
下载PDF
高燃烧效率含卤氧化剂包覆硼粉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刘睿 杨丹锋 +2 位作者 张云龙 聂洪奇 严启龙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8-1079,共12页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 为了提升硼粉的点火燃烧性能,采用高能球磨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4种微纳米B-Fe-Bi_(2)O_(3)@AP/PVDF复合物,根据其高热值和高燃烧效率的特点将四种复合物命名为μBHH_(c)、μBHC_(e)、nBHH_(c)及nBHC_(e),并对其形貌结构、热反应性、点火延迟、质量燃速和凝聚相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μBHH_(c)和μ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7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6.2%;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6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3.3%,空气中氧化峰温在750~760℃之间。n BHH_(c)和n BHC_(e)复合物在氩气中最大热值达9.9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68.9%;在氧气中最大热值达14.8 k J·g^(-1),最高燃烧效率达97.2%,空气中氧化峰温在595~600℃之间。各类复合物的最高燃烧温度达1954~2011℃,其中n BHH_(c)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短(26 ms),且质量燃速最高(1.84 g·s^(-1));μBHC_(e)复合物的点火延迟最长(39 ms),质量燃速也最低(0.80 g·s^(-1))。各类复合物燃烧产物主要由B_(2)O_(3)、B_(4)C及少量未完全燃烧的硼组成,形貌包含5~10μm的球体及10~20μm的片状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硼粉 表界面修饰 氧化剂/燃料一体化设计 点火燃烧性能
下载PDF
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流变性能研究
6
作者 孙晓涵 宋隆 +3 位作者 左向春 孙海云 刘江强 童坤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1,共7页
流变性能研究是凝胶推进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可为推进剂的雾化、燃烧等性能研究提供基础。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内部以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作为支点,形成网状结构,其流变性能与胶凝剂含量和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 流变性能研究是凝胶推进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结果可为推进剂的雾化、燃烧等性能研究提供基础。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内部以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作为支点,形成网状结构,其流变性能与胶凝剂含量和温度条件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胶凝剂含量越高,体系越稳定。胶凝剂质量分数为1.2%时,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可在得到最高的能量性能的同时保证稳定性。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形成凝胶网络结构的氢键作用力会变弱,对分子的限制作用也会减弱。体现在流变性能上,就是随着温度的增加,体系黏度和剪切应力降低;在达到50℃时,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已处于凝胶-溶液转变的临界点。超分子甲基肼凝胶燃料还具有剪切恢复性,在经历10次剪切过程后,黏度仅有少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甲基肼 凝胶推进剂 非共价相互作用力 流变性能
下载PDF
添加剂对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Ⅰ) 被引量:7
7
作者 庞爱民 吴京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采用单向拉伸法和化学溶胀法研究和剖析了添加剂对 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单向拉伸实验表明 ,添加剂加入推进剂后 ,可以显著提高 NEPE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化学溶胀法分析表明 ,加入添加剂使推进剂的凝胶含量和化学交联密度稍有... 采用单向拉伸法和化学溶胀法研究和剖析了添加剂对 NEPE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单向拉伸实验表明 ,添加剂加入推进剂后 ,可以显著提高 NEPE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化学溶胀法分析表明 ,加入添加剂使推进剂的凝胶含量和化学交联密度稍有降低 ;通过进一步数据处理表明 ,添加剂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推进剂的物理交联密度而几乎不影响填料 /基体的相互作用。因此综合分析认为 ,加入添加剂可提高推进剂的物理交联密度 ,从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 基体 数据处理 添加剂 凝胶含量 力学性能 溶胀 单向拉伸 物理交联 化学交联
下载PDF
键合剂结构对AlH_(3)推进剂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菅晓霞 谢五喜 +3 位作者 张亮亮 李雅津 安琦 张翔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4年第6期39-43,55,共6页
针对三氢化铝(AlH_(3))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问题,采用自制和市售的不同结构键合剂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并浇注制备了AlH_(3)基固体推进剂。对比了不同键合剂对推进剂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聚多... 针对三氢化铝(AlH_(3))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问题,采用自制和市售的不同结构键合剂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并浇注制备了AlH_(3)基固体推进剂。对比了不同键合剂对推进剂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断面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聚多巴胺键合剂使推进剂浇注浆料的黏度增大,却提高了推进剂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从0.62 MPa提高到1.87 MPa,断裂伸长率从17.50%提高到18.56%;自制聚氨酯键合剂显著降低了推进剂浇注浆料的黏度,在20 s^(–1)的剪切速率下,黏度从0.68 Pa·s降到0.002 Pa·s,而推进剂的拉伸强度保持在0.45 MPa,断裂伸长率保持在4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氢化铝 键合剂 流变性能 力学性能 推进剂
下载PDF
推进系统完全封闭管路内压力爬升速率的量化研究
9
作者 高永 宇文雷 +2 位作者 丁凤林 王渊 翟阔阔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42-45,共4页
为了量化评估推进系统完全封闭管路中的压力爬升速率,搭建了无水肼管路地面模拟试验系统,将试验结果与基于状态方程的理论方法和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状态方程的理论方法能够准确表征不同温度下管路压... 为了量化评估推进系统完全封闭管路中的压力爬升速率,搭建了无水肼管路地面模拟试验系统,将试验结果与基于状态方程的理论方法和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状态方程的理论方法能够准确表征不同温度下管路压力爬升速率的变化趋势,但在绝对值上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基于试验数据的经验方法在压力爬升速率的绝对值上与地面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但不能反映不同温度下压力爬升速率变化趋势上的差异。通过修正基于状态方程的理论方法中的常数项,提出了一种半经验性的改进算法,更符合试验结果。改进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在10~40℃,完全封闭管路内无水肼的压力爬升速率为1.701~1.93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元推进系统 无水肼 状态方程 管路 体积膨胀系数
下载PDF
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研究进展
10
作者 罗运军 安梦婧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4,共12页
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具有高能量、力学性能优异、可循环利用、可回收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固体推进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总结了常见的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论述了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在高能、高燃速、钝感、低特征信号和富燃料... 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具有高能量、力学性能优异、可循环利用、可回收等优点,近年来成为固体推进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总结了常见的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论述了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在高能、高燃速、钝感、低特征信号和富燃料推进剂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压延成型、模压成型、螺压成型和熔铸成型四种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的制备工艺;综述了含能热塑性弹性体推进剂的重复加工性能和回收利用工艺;指出了目前该类推进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含能粘合剂 固体推进剂 制备工艺 回收利用
下载PDF
炭黑对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宋桂贤 吴雄岗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采用燃烧–靶线法分析了炭黑的种类、含量及粒径对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强为1~8MPa时,添加炭黑可以提高推进剂的燃速,Y1炭黑可以有效减小推进剂配方的压强指数;当Y1炭黑在推进剂配方中含量较低时,推... 采用燃烧–靶线法分析了炭黑的种类、含量及粒径对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强为1~8MPa时,添加炭黑可以提高推进剂的燃速,Y1炭黑可以有效减小推进剂配方的压强指数;当Y1炭黑在推进剂配方中含量较低时,推进剂样品在压强为3~8MPa时具有平台燃烧特性,小粒径的Y1炭黑有利于推进剂配方压强指数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CMDB推进剂 燃烧性能 压强指数
下载PDF
粘接模式对温度载荷发动机药柱力学响应影响仿真分析
12
作者 张云 杜韩东 +3 位作者 谢兰川 王竟成 滕玉凤 张浩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17-27,共11页
目的仿真分析温度载荷环境下固体发动机药柱的力学响应,为药柱与壳体粘接模式方案优选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瞬态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考虑药柱黏弹性本构性的缩比件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试验验证,将验证后的模拟方法应用于全尺寸装药结... 目的仿真分析温度载荷环境下固体发动机药柱的力学响应,为药柱与壳体粘接模式方案优选提供指导。方法利用瞬态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考虑药柱黏弹性本构性的缩比件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试验验证,将验证后的模拟方法应用于全尺寸装药结构力学响应数值计算,分析不同药柱与壳体粘接模式装药结构在不同温度载荷环境下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尺寸缩比件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值的误差均小于8%,且试验前后探伤未发现药柱异常,试验与计算结果吻合。侧面加底部粘接模式的全尺寸装药结构的药柱在3种温度载荷环境下,von Mises应力、应变极值均大于底部粘接模式的药柱。结论采用底部粘接模式比侧面加底部粘接模式对药柱结构完整性的安全系数有显著提高,其中低温冲击试验中底部粘接模式优势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药柱 温度载荷 黏弹性 粘接模式 仿真分析 应力 应变
下载PDF
固体发动机药柱低温点火开裂失效的跨尺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贵军 周涛 +2 位作者 吴艳青 侯晓 黄风雷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为了准确预测推进剂装药在低温点火过程中是否发生开裂,提出了一种全局⁃局部单向收缩耦合的跨尺度分析方法。针对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开展低温中应变率单轴拉伸试验,获取了推进剂的典型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发展的推进... 为了准确预测推进剂装药在低温点火过程中是否发生开裂,提出了一种全局⁃局部单向收缩耦合的跨尺度分析方法。针对高能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开展低温中应变率单轴拉伸试验,获取了推进剂的典型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基于发展的推进剂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实现了固体发动机药柱低温点火的宏观结构分析,获取了推进剂药柱结构危险点的位置;同时建立了考虑颗粒与基体界面脱湿和颗粒断裂的细观颗粒填充模型,进一步将宏观结构分析结果作用于相应的细观代表性体积单元(RVE)上。最后,建立推进剂细观失效准则,表明在低温点火条件下药柱结构完整性满足要求。收缩跨尺度分析方法可作为预测药柱在低温点火过程中开裂行为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酯增塑聚醚(NEPE)推进剂 低温点火 跨尺度分析 颗粒与基体界面脱湿 药柱开裂
下载PDF
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晏嘉伟 屈炜宸 +6 位作者 杜芳 李磊 孙新零 林励云 李毅恒 汪慧思 陶博文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8,I0006,共9页
以AP和铝粉为原料,采用“AP预处理+表面沉积”两步法工艺制备了以铝粉为“壳”的铝基核壳材料AP/Al;采用SEM-EDS、粒度分析、密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AP/Al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粒度分布和密度等物理特性,对比测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 以AP和铝粉为原料,采用“AP预处理+表面沉积”两步法工艺制备了以铝粉为“壳”的铝基核壳材料AP/Al;采用SEM-EDS、粒度分析、密度测试等方法表征了AP/Al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粒度分布和密度等物理特性,对比测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感度性能、热分解性能、爆热及残渣活性铝含量并与AP/Al物理混合物进行了对比;运用Flynn-Wall-Ozawa方程计算了AP/Al物理混合物及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分解活化能,并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铝基核壳材料AP/Al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铝基核壳材料AP/Al是以AP为“核芯”、铝粉为“壳”,密度为2.0485 g/cm^(3)的类球形颗粒;相比于物理混合物,铝基核壳材料AP/Al静电火光感度由27.94 mJ提高至102.88 mJ,AP低温分解和高温分解活化能分别提升10.9和9.0 kJ/mol,爆热值未出现明显降低(物理混合物为9298.4 J/g,铝基核壳材料AP/Al为9260.6 J/g),但铝基核壳材料AP/Al残渣中活性铝质量分数降低90%以上;有别于传统铝粉燃烧的拖拽火焰,铝基核壳材料AP/Al燃烧时,铝液滴溅射大量细颗粒铝珠,且燃烧火焰更加均匀、明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核壳材料 AP/Al 微纳复合材料 燃烧性能
下载PDF
丁羟三组元推进剂的增材制造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鑫科 石柯 +4 位作者 史钰 罗聪 王鼎程 李伟 任全彬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9,I0003,共9页
针对传统浇注成型与直写式3D打印对固体推进剂药浆工艺性能要求相冲突的问题,为实现小型药柱的3D打印,采用添加少量定型助剂(YJ)的方法对丁羟三组元推进剂配方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推进剂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和能量性能进行... 针对传统浇注成型与直写式3D打印对固体推进剂药浆工艺性能要求相冲突的问题,为实现小型药柱的3D打印,采用添加少量定型助剂(YJ)的方法对丁羟三组元推进剂配方进行改性,对改性前后推进剂的工艺性能、力学性能、燃烧性能和能量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探究了YJ对推进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推进剂药浆具备可控挤出和室温堆积的流变特性;YJ的加入使得推进剂在20、70℃下的最大抗拉强度分别降低0.1和0.15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了12.7%和9.9%,表明YJ对其力学性能影响显著;此外,实验及理论计算表明,YJ对推进剂的燃烧性能和能量性能影响甚微,燃速最大降低0.24 mm/s,能量变化幅度均在1%以内;表明定型助剂(YJ)的加入不仅使药浆满足3D打印要求,而且对原始推进剂的整体性能没有显著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固体推进剂 丁羟三组元推进剂 增材制造 力学性能 流变特性 燃烧性能 3D打印
下载PDF
智能弹药用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旭 付小龙 +1 位作者 胡少青 赵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304,共18页
针对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重复启停、难以实现推力可控等需求,结合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优点,国内外研究机构探究了一种具有重复点火与熄火、燃烧速度可调、输出能量可控的电控固体推进剂。系统介绍了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领域的国内外... 针对当前固体火箭发动机无法重复启停、难以实现推力可控等需求,结合固体火箭和液体火箭的优点,国内外研究机构探究了一种具有重复点火与熄火、燃烧速度可调、输出能量可控的电控固体推进剂。系统介绍了新型电控固体推进剂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各类电控固体推进剂(硝酸铵基、硝酸羟胺基、高氯酸锂基)的发展,以及在微推、炮弹点火器和固体发动机方面的应用情况;其次,概述了配方组分、电压、电流、外界环境温度和压强等因素对电控固体推进剂的燃速、点火延迟时间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然后,分析了电控固体推进剂的启停机理,介绍了硝酸铵羟胺和高氯酸锂基电控固体推进剂的反应机理;最后,对电控固体推进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未来仍需重点研究的方向:加强电控固体推进剂制备工艺放大研究;设计新型电敏氧化剂,解决高压下无法可控燃烧的问题;开展大尺寸电控固体发动机试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揭示电能与推进剂燃烧耦合效应。附参考文献6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电控固体推进剂 ECSP 启停机理 智能弹药
下载PDF
考虑细观损伤的推进剂粘弹性多尺度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乌布力艾散·麦麦提图尔荪 周涛 +2 位作者 吴艳青 侯晓 周程哲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固体推进剂细观损伤行为及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223~333 K温度下对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NEPE)推进剂开展了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松弛模量主曲线。在有限变形下开发了考虑细观损伤的非... 为了深入研究固体推进剂细观损伤行为及对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在223~333 K温度下对硝酸酯增塑聚醚推进剂(NEPE)推进剂开展了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试验,获得了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松弛模量主曲线。在有限变形下开发了考虑细观损伤的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该模型通过将微空洞演化与温度、应变率、围压及循环加载损伤等因素关联实现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多尺度分析。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进行了二次开发,并基于试验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之后将模型应用于预测推进剂在不同加载下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推进剂在宽温(223~333 K)和加载速率(1~200 mm·min^(-1))下的单轴拉伸响应,并且适用于循环加载、围压试验和双轴加载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有效性。该模型所需参数较少且易于嵌入商用软件,可为发动机推装药结构完整性的多尺度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细观损伤 多尺度本构模型 非线性粘弹性 围压 双轴拉伸
下载PDF
A brand new green coating technology for realizing the regulation of spherical propellant energy release process
18
作者 Wenhao Fan Yajun Ding Zhongliang Xia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8-94,共17页
To achieve the controllable release of energy of nitrocellulose-based propellants,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ellulose-based nanocomposites aqueous coating(Surelease®-NC)with fluidized bed coating equipment to succe... To achieve the controllable release of energy of nitrocellulose-based propellants,this paper combines the cellulose-based nanocomposites aqueous coating(Surelease®-NC)with fluidized bed coating equipment to successfully prepare the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for the first time.The effects of fluidized bed coating temperature,air velocity,flow speed and atomization pressure on the adhesion rate,coating integrity and coating uniformity of the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preparation of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with homogeneous size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was achiev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chemical structure,water vapor adsorption behavior,combustion performance,and ageing resistance property of the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y,Fourier transforms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Micro confocal raman spectrometer,fiel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dynamic vapor adsorption techniques,and closed bomb test,confirming the surface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the tightly bonded interfacial structure of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Meanwhile,the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has good hygroscopic,excellent progressive burning and long storage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s aqueous coating Fluidized bed coating equipment Coated spherical propellant Controllable release of energy Long storage stability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urface geometry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P/HTPB propellant under rapid depressurization
19
作者 Kaixuan Chen Zhenwei Ye +1 位作者 Xiaochun Xue Yonggang 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46-558,共13页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 The 2D sandwich model serves as a potent tool in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geometry on the combustion attributes of Ammonium perchlorate/Hydroxyl-terminated polybutadiene(AP/HTPB)propellant under rapid pressure decay.The thickness of the sandwich propellant is derived from slicing the 3D random particle packing,an approach that enables a more effective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flame structure.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edicted burning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experimental studie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a reasonable agreement,thereby validating the precision and soundness of the model.Based on the typical rapid depressurization environment of solid rocket motor(initial combustion pressure is 3 MPa and the maximum depressurization rate is 1000 MPa/s).A-type(a flatter surface),B-type(AP recess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and C-type(AP protrudes from the combustion surface)propellant combustion processe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Upon comparison of the evolution of gas-phase flame between 0.1 and 1 ms,it is discerned that the flame strength and form created by the three sandwich models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the beginning stage of depressurization,with the flame structures gradually becoming harmonized over time.Conclusions are drawn by comparison extinction times:the surface geometry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with AP protrusion favoring combustion the m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HTPB propellant BDP model Rapid pressure decay Burning surface geometry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oscillation on the physical stability and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lid-liquid mixed fuel
20
作者 Chi Zhang Ge Song +2 位作者 Hui Guo Jiafan Ren Chunhua Ba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91-198,共8页
The stratification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lid-liquid components seriously affect the final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fuel under the action of osci... The stratification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differences i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lid-liquid components seriously affect the final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fuel under the action of oscillation.The effects of oscillation on the physical stability of mixed fuel with two solid-liquid ratios and three liquid component distribution ratio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self-designed experimental system at oscillation frequencies of 60-300 r/min.The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fuel before and after oscillation are gained from a 20 L spherical explosion container system.When the mass ratio of liquid components is controlled at 66.9%,64.7%,62.6%the final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table,with a maximum difference of only 0.71%.The volume of liquid fuel precipita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scillation frequency when the mass ratio of liquid components reaches 71.7%,69.6%,67.7%.The fuel explosion overpressure after oscilla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liquid precipitation volume,and the repeatability is poor,with a maximum standard deviation of 82.736,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ratio without stratification.Properly controlling the mass ratio of liquid components of the mixed fuel can effectively combat the impact of oscillation on the physical state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final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liquid mixed fuel Physical stability Explos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