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92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以重庆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楚英豪 李京 +3 位作者 王鹏 李杉 屈加豹 方宁杰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在中国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根本好转目标的背景下,重庆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实现减污降碳,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过程复杂,涉及要素众多,因而有必要明确影响CO_(2)和大... 在中国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环境根本好转目标的背景下,重庆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有责任有义务率先实现减污降碳,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CO_(2)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过程复杂,涉及要素众多,因而有必要明确影响CO_(2)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因素,为重庆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提供科学参考。本文以对数均值除法指数模型(LMDI)为基础,构建扩展的LMDI–CO_(2)模型和LMDI–AP模型,并以2011—2020年重庆市CO_(2)排放和工业SO_(2)排放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定量评估各因素对重庆市CO_(2)排放和工业SO_(2)排放变化的影响效果。同时,根据重庆市经济社会、能源环境历史发展情况挖掘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归纳协同减排的关键因子,探究重庆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机制。结果显示,2011—2020年,经济发展效应是推动重庆市CO_(2)排放增加的首要因素,贡献率达245.59%;能源强度效应对CO_(2)减排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210.51%;此外,产业结构优化为CO_(2)减排也做出了贡献。工业经济发展是推动重庆工业SO_(2)排放的主导因素,贡献率为64.47%;其他因素均为SO_(2)减排做出贡献,其中,能源强度和结构效应贡献率分别为42.65%和6.31%。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重庆市CO_(2)和污染物减排的压力将会增大,“高碳化”能源结构制约着两者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对实现“双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降低能源强度、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未来重庆市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控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大气污染 驱动因素 协同控制 LMDI模型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席梅竹 赵中秋 赵颖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9,共12页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 为探讨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当前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变化,应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分析了流域2015—2020年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变化,并借助经过精度验证的PLUS模型对2030年区域自然发展、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三种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承载力时空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5—2030年滹沱河流域山区段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整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内部空间分异明显,整体呈东南及西北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高,而东北、西南部区域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低的特点。2015—2020年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由1.0780×10^(6)bhm^(2)增加到1.0796×10^(6)bhm^(2),呈上升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和经济发展情景下区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分别为1.0783×10^(6)、1.078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下降趋势,草地向耕地的转移、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移是生态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承载力总量为1.0802×10^(6)bhm^(2),与2020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耕地向林地、草地转移是区域生态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各类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生态保护情景有益于林地、草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情景有益于耕地和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总量的增加,水域生态承载力总量在各种发展情景下变化较小。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未来生态承载力的增加,符合区域未来发展方向。严格控制草地向耕地的转变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加强区域废弃矿山生态复垦的力度,将会提高区域未来生态承载力,实现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生态足迹模型 PLUS模型 时空格局 多情景预测 滹沱河流域山区段
下载PDF
基于“源地-阻力-廊道”的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峰 朱梦娜 +7 位作者 张欣蓉 马嘉豪 周继涛 程通 郑媛元 涂又 尧文洁 马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09-4623,共15页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筑牢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耦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等方法识别不同等... 三江源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对筑牢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耦合层次分析法(AHP)与熵权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等方法识别不同等级生态源地,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并综合生态敏感性与地形位指数构建生态阻力面,基于Linkage Mapper工具识别不同类别生态廊道,构建三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生态源地约52371.30km2,占研究区总面积13.70%,多为大尺度不规则斑块,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一级生态源地面积约为48290.06km2,占生态源地总面积的92.21%,集中分布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较高的中部与东南部地区。(2)识别生态廊道共328条,廊道分布呈现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蜘蛛网状空间格局,整体呈东西向波状延伸态势。(3)识别生态夹点1796km2、生态障碍点2490km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南部的杂多县;提取生态断裂点61处,集中分布于治多县东南部。(4)构建“三区三带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以生态维育发展区、中部修复关键区、西部生态保护区为“三区”,以绿水青山维护带、生物保护关键带、河源安全建设带为“三带”,识别核心修复点为“多点”,考虑不同小区域内的生态状况,因地制宜进行生态建设。研究结果可以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地优化提供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Linkage Mapper(LM)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三江源区
下载PDF
尊重黄河生命性提升黄河生命力:基于复杂系统管理思维 被引量:1
4
作者 盛昭瀚 陶莎 +1 位作者 曾恩钰 常河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黄河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深刻认识黄河流域的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并依据其提出治理原则对于破解当前黄河治理新阶段治理目标与路径,实现黄河流域高水平治理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生命性所引发的黄河治理的复杂... 黄河治理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深刻认识黄河流域的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并依据其提出治理原则对于破解当前黄河治理新阶段治理目标与路径,实现黄河流域高水平治理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生命性所引发的黄河治理的复杂性认知,本文对有生命的黄河与受伤的黄河等黄河流域现象实体本质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行了剖析,从有生命的黄河自然环境、有生命的黄河人类社会、有生命的黄河流域三方面阐述了黄河治理的生命性内涵,并进一步提出了黄河治理的尊重生命和平衡稳定思维原则以及共生治理实践原则.在所提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当前黄河治理的行动要点,主要包括三方面:遵循黄河生命性内在规律办事,重点发挥黄河自然恢复力,科学发掘黄河生命自然价值.本文强调黄河治理需尊重黄河生命性,提升黄河生命力的重要性,为黄河复杂系统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生命的黄河 复杂系统管理 思维原则 治理原则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芳 郝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4,共10页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 传统的“政府单核”思维和单一的属地治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回应跨界污染问题,以“多元共治、区域合作、协调对话”为主要方式的协同治理更加符合当下的治理需求。立足于长江经济带,通过对跨界污染事件报道的扎根分析,构建了协同治理动力机制模型,提炼出外源驱动、内生驱动、多元共治、赋能建设、思想引导和流程优化六个主导要素,进一步归纳为驱动力、能动力和执行力三维动力,分别作用于协同意愿、协同结构和协同过程三个阶段。利用模型对跨界污染事件进行回溯分析后发现,当前长江经济带跨界污染协同治理总体上存在驱动力失衡、能动力不足和执行力有限的问题,应结合具体实际有的放矢地予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动力机制 跨界污染 扎根理论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内涵阐释与实现方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华军 张一辰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4,共13页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应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懿函 李小敏 +3 位作者 李亚飞 赵果 詹丽雯 许亚宣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成果应用体系,推动成果广泛应用、落地见效,是保持制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系统辨识成果体系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制度建设新阶段应用要求,提出了应用体系...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实施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成果应用体系,推动成果广泛应用、落地见效,是保持制度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在系统辨识成果体系特征的基础上,立足制度建设新阶段应用要求,提出了应用体系框架,全面分析了成果应用前景;结合地方应用实践,分析了应用范围有待拓展、应用机制有待完善、成果本身有待优化、智能应用有待挖掘等不足,并提出了扩大引导宣传、完善制度保障、优化成果内容、强化平台支撑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成果特征 应用体系 应用前景 应用路径
下载PDF
“三水”统筹的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汪自书 +3 位作者 吕春英 靳明 谢丹 刘毅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3期21-28,共8页
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水’问题识别—‘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 基于“三水”(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统筹,开展流域空间精细化管控对推进新时代流域协同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三水’问题识别—‘三水’分区划定—质量目标确定—管控单元集成”的思路,构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技术方法。以白洋淀流域为实践对象,识别出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衔接现有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与政策要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及资源利用上线;明确“三水”分区域差异化生态环境管理目标与资源环境承载约束,聚类叠“三水”分区并综合划定水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单元、制定结构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水”统筹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 白洋淀流域
下载PDF
基于共享视角的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婕 古明敏 王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04,共13页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 生态补偿机制是打破黄河流域零散化环境保护,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变化,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该研究在共享视角下,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和最优控制理论,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具体情况与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引入径流增加量和泥沙治理量两个环境保护衡量指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博弈模型,探讨在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全共享无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3类情形下的最优策略,并针对共享效益系数、生态补偿系数等展开了参数影响分析。结果显示:①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以及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均可以提高政府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完全共享生态补偿机制是最优机制,不完全共享有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②区域政府的生态保护投入、环境改善效果以及流域整体的经济利益与生态保护成本系数负相关,与生态保护效果系数正相关,共享效益系数是各区域政府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博弈后的结果,实现合理的共享效益系数有利于加强长期跨界合作关系的稳定。③在预期收益对生态环境更加敏感的区域,开展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形成生态环境改善与预期收益增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最后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从发挥中央政府统筹作用、健全流域信息共享机制以及均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3个方面为构建黄河流域综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进一步推动了黄河流域的协同治理,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共享理念 微分博弈
下载PDF
情境优化、结构重塑与行为纠偏:农村生态河道长效管护的路径突破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春林 涂安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0,共9页
加强农村河湖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然而,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反思既有研究从单一维度分析农村生态河道管护的局限性,在对P镇生态... 加强农村河湖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下,各级政府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然而,农村生态河道管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反思既有研究从单一维度分析农村生态河道管护的局限性,在对P镇生态河道管护的运行逻辑及长效机制分析基础上发现农村生态河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效管护,必须构建集保障、组织、运行于一体的管护体系,并从情境优化、结构重塑、行动纠偏等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河道管护 多重维度 运作逻辑 长效机制
下载PDF
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形式主义?——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国 徐艳 刘传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7,共13页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 基于20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csQCA),透视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行为的多种组态,以解释地方生态环境治理何以发生与再生产形式主义。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无法构成形式主义问题产生的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实为“多重复杂并发因果”;六条路径、三类条件组态构成了地方环境治理形式主义产生的主要驱动机制,即“经济约束”驱动型,“注意力兑现悬浮”驱动型与“避责思维”驱动型,各因素的有效结合以“殊途同归”的方式引发形式主义的发生与再生产等。为了防范地方生态环境治理形式主义的产生,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福祉,当前亟需在推动产业转型以促进“经济”“环保”目标的平衡、内外协同以兑现政府环境注意力,以及精准问责以疏解官员“避责”情结等方面下大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地方生态环境治理 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宏春 杨涵晞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6期11-17,共7页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中央深改委、中央财经委等重要会议精神为基本遵循,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总结了2023年的工作,部署了2024年的任务,阐明了施政方略,回应了各方关切。在生态文明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央经济工作、中央深改委、中央财经委等重要会议精神为基本遵循,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总结了2023年的工作,部署了2024年的任务,阐明了施政方略,回应了各方关切。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总结了2023年的成绩、面临的新形势及其挑战,部署了2024年的三项重点任务,并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政策、技术和重大工程安排之中。本文总结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基于政府工作报告和现实情况总结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的进展与挑战,梳理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任务、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保护 新质生产力 解读
下载PDF
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实践及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博 杨思雨 王思齐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0,22,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 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不协调、技术研发与标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加快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建设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标准化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标准体系 碳排放 温室气体
下载PDF
温室气体管控纳入化工园区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探索和实证研究
14
作者 许亚宣 李小敏 +4 位作者 李亚飞 詹丽雯 赵果 姚懿函 李林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6-1640,共15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产业园区是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增量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减污降碳源头防控的重要抓手。该研究重点围绕协同减污降碳优化规划方案这一关键问题,探索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温室气体评价的技术方法,并以某石化园区为例开展了实践探索。为了在环评中科学、合理地分析和评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从两方面探索评价技术方法:一是温室气体与大气耦合评价方法,开展温室气体评价重点排放设施能效分析,结合大气评价中空气质量目标改善要求和初步模拟预测结果,联合提出淘汰高耗低效热源设施、分阶段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的规划调整建议;二是研究创新温室气体评价和循环经济分析紧密结合的环评方法,遵循化工园区协同、合作、共享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以资源循环降碳、能效提升降碳为目标,充分发挥化工园区碳固定、碳消纳的天然优势,促进园区内产业链协同。实证研究表明:①通过全面识别园区减污和降碳的关键环节,以“提效-控煤”为主线,温室气体评价与大气评价联合提出热源点整合方案;聚焦园区CO_(2)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推动两家企业6套装置实施CO_(2)回收,并实施聚碳酸酯、碳酸乙烯酯等CO_(2)产业链利用项目,将零散企业余热资源统一纳网,实现余热余压利用,很好地验证了前述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温室气体评价对能源规划方案和产业循环经济方案的优化调整作用。②基于现行产业园区环评的评价技术流程,采用全过程纳入模式,提出了温室气体全过程评价技术框架,即现状评价“挖潜力”、规划分析“融理念”、影响识别“定目标”、影响评价“评趋势”、方案论证“明措施”、调整建议“优方案”。此外,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一是增强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的协同性,二是关注难以量化的新排放源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三是结合不同园区面临的能源转型和环境目标压力,形成差异化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该研究提出的技术框架和评价方法为优化化工园区环评源头管控作用起到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环境影响评价 产业园区 减污降碳 技术路径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视域中的水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云飞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1期35-47,F0002,156,共15页
水生态文明是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形式。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理念维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本体论、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和全球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 水生态文明是实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形式。水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理念维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本体论、发展观、价值观、方法论、治理观和全球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遵循。在生态维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能源、水灾害防减等方面的治理构成的整体,要求确保国家水安全和人民水权益。在社会维度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水生态文明建设看作是由水工程、水经济、水制度、水文化、水社会等方面构成的整体,要求为实现人水和谐提供社会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思想观念、生态构成、社会建制等方面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安全 水权益 人水和谐
下载PDF
中国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研究
16
作者 谭玉菲 王宗爽 +3 位作者 赵国华 李艳萍 江梅 武雪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0-1345,1371,共7页
中国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以减污治污为核心,与降碳联系不紧密,支撑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排放和监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指南等标准缺乏,难以有效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此,在分析国际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协同管... 中国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以减污治污为核心,与降碳联系不紧密,支撑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排放和监测、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技术指南等标准缺乏,难以有效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为此,在分析国际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协同管控政策标准基础上,结合中国减污降碳管理需求,采用分类层次结构及综合标准化法,构建了支撑“市场+行政”温室气体管理模式的减污降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建议提前对计划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制定配额核算核查等相关碳排放权交易标准,对其他行业研究制定协同控制温室气体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制定相关配套标准支撑全链条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应对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标准体系 框架结构
下载PDF
LID设施布局对城市径流与污染负荷影响评估
17
作者 窦明 闫佳佳 +3 位作者 王偲 关健 李桂秋 侯进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 关于低影响开发(LID)空间布局对水量水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针对上述问题,以郑州市中原区为对象,基于SWMM模型原理构建布设LID设施的研究区城市水量水质模型。所提模型依据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的经验值以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中原区划分为城市建筑高、中、低密集区,并在研究区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不同比例的LID设施(S1~S5),计算不同雨量级别下不同空间格局下的LID设施对水量水质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随着雨量级别的增大,LID方案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流量削减率和TSS负荷削减率不断减小。在降雨级别为暴雨、大雨和中雨时,在高、中、低密集子汇水区布设占比分别为35%、35%和30%的LID方案(S5),其径流总量削减率超过80%,峰值流量削减率超过70%,且TSS负荷削减率超过50%。从各事件下水量与水质综合指标评估来看,该方案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MM模型 LID设施空间布局 径流总量削减率 管段超载 TSS负荷削减率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格局的驱动特征
18
作者 杨青 郭露 +1 位作者 刘星星 赵坤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1184,共14页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空间分布,演化出少核心—多半核心—边缘新格局,碳转移路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惰性与时间惯性以及区域集中性;经纪属性在推动跨区域交通协同减排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生网络的互惠性、连通性、集聚性对交通碳排放网络形成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行为者属性中发出、接收、抑制、互惠的驱动关系明显,外部网络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规律特征.由此提出短期重大项目驱动,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联动;中期提升协同水平,加强跨区域交通碳减排协调机制;长期顶层零碳设计,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面协同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模体结构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要素
下载PDF
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评估
19
作者 王秋平 李浩 王肇飞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71-3678,共8页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 为促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化发展,以接驳地铁站的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量化共享单车在接驳地铁站时替代其他交通方式所降低的碳排放量,构建共享单车碳减排量时空矩阵,根据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识别共享单车碳减排情景,从多情景层面分析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全天层面,共享单车单次接驳的碳减排量为62.75 g;在多情景层面,共享单车碳减排效益存在时空差异;在时间上,各情景中碳减排量在不同时段达到峰值,早晚高峰期间的碳减排量占全天碳减排总量的45.26%;在空间上,各情景中均有明显的碳减排量高密度区域和次高密度区域,且不同情景之间这些区域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城市交通减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碳减排效益 共享单车 接驳地铁站 非负矩阵分解
下载PDF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策略与实践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姗姗 《低碳世界》 2024年第6期61-63,共3页
深入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策略及其实际应用。界定生态城市的概念,详细阐述在城市规划中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多种节能减排措施,包括优化交通系统、推广绿色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及废物管理与循环利用等,并通过案例分析... 深入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策略及其实际应用。界定生态城市的概念,详细阐述在城市规划中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多种节能减排措施,包括优化交通系统、推广绿色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及废物管理与循环利用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节能减排 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