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雷汉云 代冰鑫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的实验,研究分析该政策对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如下:该试点政策的推行对绿色高质量... 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熵值法构建出绿色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将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推行视作准自然的实验,研究分析该政策对我国绿色高质量发展产生的政策效应。研究结论如下:该试点政策的推行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助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在该项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程度、碳排放水平越高的省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这一研究结论既是对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证支撑,也是对推动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绿色高质量发展 双重差分法 熵值法
下载PDF
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因素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康得军 张芳 +3 位作者 宋广清 刘勇丽 刘希平 夏训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8-1514,共7页
概述了人工湿地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湿地类型、基质种类、进水C/N、植物种类及溶解氧浓度等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人工湿地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对人工湿... 概述了人工湿地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其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湿地类型、基质种类、进水C/N、植物种类及溶解氧浓度等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人工湿地温室气体减排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对人工湿地温室气体减排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影响因素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减排措施
下载PDF
湿地与人类福祉
3
作者 齐艳娟 刘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湿地与人类福祉紧密相连。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淡水和粮食,还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极端气象灾害、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暖以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遭受了严重破坏,流失速度越... 湿地与人类福祉紧密相连。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淡水和粮食,还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抵御极端气象灾害、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受气候变暖以及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湿地遭受了严重破坏,流失速度越来越快。湿地遭破坏后,其原有的涵养水源、调节局地气候和径流功能大幅削弱甚至消失,同时还会释放大量封存的碳,加速全球变暖。在遭受湿地破坏的惩罚后,近年来各国都采取了多项湿地保护修复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在湿地保护法律、行政监管、修复标准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我国湿地生态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滨海湿地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4
作者 朱秋华 谢桂芳 +6 位作者 蓝晓聪 蓝选庆 许辉标 杨鸿翔 赖隆辉 卫晓锋 曹文佳 《矿产勘查》 2024年第1期141-149,共9页
露天采矿对区域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保障生产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以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为对象,应用松散堆渣边坡土壤改良、岩质边坡原位固化阻隔、立体... 露天采矿对区域生态环境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是保障生产型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以福建紫金山高硫型铜金矿采矿境界面为对象,应用松散堆渣边坡土壤改良、岩质边坡原位固化阻隔、立体近自然植被群落恢复3种生态修复技术,使得修复区浅表土壤pH值自2.78~5.05上升至8.21~8.6,由酸性转为弱碱性,有效抑制了土壤酸化,同时磷(P)、钾(K)、钙(Ca)、镁(Mg)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明显增加。紫金矿业采用矿山环境治理和景观资源融合的生态修复模式,打造了一个集矿业开发、森林景观、科普研学为一体的近郊型国家矿山公园。研究成果为有色金属矿山采矿境界面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境界面 土壤改良 原位固化阻隔 植被群落恢复 紫金山
下载PDF
中国陆上风电开发土地需求的定量研究
5
作者 张力小 陈云钊 +3 位作者 张鹏鹏 李雨芩 武子凡 杨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7,共12页
随着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大规模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其中,陆上风电以其技术成熟、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风能资源具有能量密度低、不稳定和空间分散等... 随着气候变化、能源短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大规模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其中,陆上风电以其技术成熟、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风能资源具有能量密度低、不稳定和空间分散等特点,大规模开发陆上风电需要大量土地资源支撑。为保障碳中和目标下风电发展的土地资源需求,该研究对中国陆上风电的土地占用情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以排他性为界定标准,从时空维度重新划分了风电场土地占用类型。其次,融合样本参数法和α形状算法,分类核算了中国现有陆上风电场的占地面积。最后,综合考虑风电技术发展趋势,系统模拟预测了碳中和目标下不同发展情景的中国风电用地需求。结果表明:①基于排他性原则,风电场总占地面积在空间维度上可分为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两部分;直接影响区域在时间维度上可分为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两部分。②2022年中国陆上风电场风机基础占地、永久用地、临时用地和直接影响区域占地面积分别达到48.28 km^(2)、352.08 km^(2)、1234.86 km^(2)和1638.81 km^(2)。③2022年中国陆上风电场间接影响区域占地面积和总占地面积分别达到了9.81×10^(4)km^(2)和9.99×10^(4)km^(2),总占地面积几乎与全国城镇总用地面积相当。④与当前技术水平情景相比,技术进步与风机换代情景下,2060年中国风电各类用地需求均有大幅下降,且用地需求在2050年前后达到峰值,风电机组的大型化替代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潜力巨大。因此,完善风电建设用地标准、提升风电开发用地效率、统筹推进海上风电建设,是协同风能资源开发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排他性 用地强度 面积核算 土地需求
下载PDF
山区“铁路工程-水土流失”系统关键要素识别
6
作者 鲍学英 张程皓 +3 位作者 贺振霞 李亚娟 沈杜华 陈慧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6,72,共10页
建立了一种识别山区铁路工程水土流失关键要素的模型。首先确定易引发水土流失的铁路重点专业,分析“铁路工程-水土流失”的交互影响关系,识别“铁路工程-水土流失”要素,并构建其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熵权法、层次分析... 建立了一种识别山区铁路工程水土流失关键要素的模型。首先确定易引发水土流失的铁路重点专业,分析“铁路工程-水土流失”的交互影响关系,识别“铁路工程-水土流失”要素,并构建其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结合熵权法、层次分析法(IGAHP)法、DWNodeRank算法构建一种多层网络关键要素识别模型。最后以山区某铁路工程为例,该山区铁路工程关键要素有弃渣处置、路基边坡防护、路基截排水沟布设等,水土保持性能关键要素有大型临时土地扰动、渣土弃置等,水土流失关键要素有水文、地表植被、流失物质。在山区铁路工程水土流失控制时需重点针对以上关键要素进行水土保持措施和工程结构的设计,以期有效地控制区域水土流失,改善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水土流失 复杂网络 关键要素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
7
作者 刘荣昆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历史时期基诺族在生态、物质层面对森林的利用程度较高,然而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诺山到20世纪50年代末仍然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是其森林保持状态较好的重要原因。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在技术层... 历史时期基诺族在生态、物质层面对森林的利用程度较高,然而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诺山到20世纪50年代末仍然有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是其森林保持状态较好的重要原因。基诺族森林利用与保护的二元一体思想在技术层面主要包括错位、适时、适用及防火,精神层面为敬先用后,制度层面主要包括权属明确、滥伐则罚。森林利用与保护表现出较强的整体性,形成以护林为轴心的“用林—护林—用林”双向循环运转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林人共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林 护林 二元一体 基诺族
下载PDF
云南省沼泽湿地资源现状、问题与建议
8
作者 吴富勤 李玲芬 +3 位作者 刘茜 秦燕 董磊 蒋丽华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沼泽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沼泽湿地面积共40578.94hm^(2),主要分布于迪庆州、丽江市、昭通市,3个州市合计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77.33%。长江流域是云南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占全省沼泽湿地总... 沼泽湿地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省沼泽湿地面积共40578.94hm^(2),主要分布于迪庆州、丽江市、昭通市,3个州市合计占全省沼泽湿地面积的77.33%。长江流域是云南沼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占全省沼泽湿地总面积的79.06%。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山亚高山沼泽湿地占全省沼泽湿地总面积的74.48%。云南省沼泽湿地资源保护率达70.85%,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相对脆弱,面临着重要性认识不足、系统性修复不强以及管理协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从沼泽湿地保护、修复、科研监测和管护等方面加强云南省沼泽湿地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沼泽湿地 保护 管理
下载PDF
楚雄州湿地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9
作者 罗春 冯燕 阮进生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湿地监测是获取湿地资源及其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连续、长期的湿地监测,可以预测湿地内植物种群或群落未来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能够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可以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从湿... 湿地监测是获取湿地资源及其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连续、长期的湿地监测,可以预测湿地内植物种群或群落未来的变化趋势,其结果能够提供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核心信息,可以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从湿地监测的目的、楚雄州湿地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监测 目的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城市小微湿地生态修复——以九江市十里河小微湿地为例
10
作者 朱江 张守法 +1 位作者 张珺 包万隆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80-83,共4页
利用小微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修复九江市十里河河段历史河流湿地环境。文中通过实施微地形设计、土壤处理、黏土坝和溢洪道设计和植被群落设计等工程措施,增加湿地水量、净化水体,提高河道土壤湿度饱和度,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提高城市... 利用小微湿地生态恢复技术修复九江市十里河河段历史河流湿地环境。文中通过实施微地形设计、土壤处理、黏土坝和溢洪道设计和植被群落设计等工程措施,增加湿地水量、净化水体,提高河道土壤湿度饱和度,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城市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旨在为我国其他城市小微湿地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生态修复 工程设计
下载PDF
2010-2022年西南山区贵州册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邓冬冬 湛国毅 +1 位作者 罗德洪 杨译 《环保科技》 2024年第4期6-15,共10页
为了研究册亨县城镇化过程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一步揭示册亨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基于2010-2013、2013-2016、2016-2019、2019-2022年4个时间段册亨县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ArcGIS 10.2进行分析与计算,总结、分... 为了研究册亨县城镇化过程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一步揭示册亨县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基于2010-2013、2013-2016、2016-2019、2019-2022年4个时间段册亨县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ArcGIS 10.2进行分析与计算,总结、分析和探讨研究时间段内城镇化过程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以及其相互转变和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册亨县2010-2022年间城镇化人口大幅度增长,耕地、草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园地和林地面积增加。城镇化进程、政策因素、人口变化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对册亨县城镇化驱动下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展开研究和分析,可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发展和利用册亨县各类土地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变化特征 驱动因素 册亨县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湿地公园效益模糊综合评价
12
作者 李春晓 贾致雯 +2 位作者 方芳 郭桃桃 郝清婷 《现代园艺》 2024年第9期48-51,共4页
国家湿地保护体系中,湿地公园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管理,其具体措施就是发展和建设湿地公园,这对湿地面积保护和扩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以湿地公园的效益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 国家湿地保护体系中,湿地公园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家湿地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管理,其具体措施就是发展和建设湿地公园,这对湿地面积保护和扩大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以湿地公园的效益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进一步促进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资源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湿地公园 效益
下载PDF
1973—2020年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小岚 谭程月 +1 位作者 柯樱海 周德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 明晰滨海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和驱动因素,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盐沼湿地修复策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沼湿地为例,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获取1973—2020年共十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得出盐沼湿地时空变化及其与周边土地利用/覆被的相互转化;利用改进的景观格局状态与演化识别模型(SEDMS),分析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空间分异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73—2020年,盐沼湿地面积减少了252.35 km^(2),空间范围总体向外海迁移且趋于集中。盐沼湿地转出类型主要为草地、养殖池/盐田和耕地,转入类型主要为滩涂未利用地和水体。(2)盐沼湿地景观格局演化模式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73—1995年为动荡期,演化模式以消失和破碎为主导;1995—2010为过渡期,格局演化模式逐渐由消失和破碎为主导转变为扩张为主导;2010年后为稳定期,格局发生演化的区域较少,总体以新增和扩张为主。(3)36%的盐沼湿地出现了多次格局演变模式的转变,滩涂未利用地、耕地对于景观格局演化频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人工表面、养殖池/盐田和道路堤坝的建设导致了盐沼湿地的破碎和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 遥感 黄河三角洲 景观格局演化模式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河南省森林固碳量与碳汇价值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鲁冀 张亚慧 +2 位作者 樊雷 王莉 刘莹莹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为了解当前黄河中下游森林固碳量及碳汇价值现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森林清查和国土调查数据,以河南省为例,结合蓄积量转换法原理运用改进后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来测算森林固碳量动态变化和碳汇价值。结... 为了解当前黄河中下游森林固碳量及碳汇价值现状,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于全国森林清查和国土调查数据,以河南省为例,结合蓄积量转换法原理运用改进后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来测算森林固碳量动态变化和碳汇价值。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固碳量由2008年的1.76×10^(8)t上升至2018年的2.78×10^(8)t,年固碳量较高的森林类型为阔叶混和栎类,固碳量按龄级分布状况为幼龄林最大、过熟林最小,森林固碳量的空间格局表现为“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分布在南阳、洛阳和三门峡;森林碳汇价值由2008年的492.47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778.68亿元,年均增长28.62亿元,2018年阔叶混、栎类和杨树的碳汇价值占碳汇总价值的79.93%。针对当前河南省森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和推动森林碳汇价值实现的建议,可为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固碳量 碳密度 碳汇价值 蓄积量 空间分布 价值评估
下载PDF
湿地恢复费缴纳和使用管理
15
作者 王晔平(整理)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7期30-31,共2页
湿地是湿地上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的增加,湿地... 湿地是湿地上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的增加,湿地的消失速度是森林的三倍,保护和恢复湿地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生态系统 地球之肾 湿地恢复 土地需求 贮存库 保护和恢复 自然资源 调节器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林君 陈慧鑫 +2 位作者 鲍学英 王起才 李亚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3-1623,共11页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估山区铁路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衡量隧道设计的绿色程度,提出一种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以隧道设计参数为驱动力指标、资源环境状况为状态指标、隧道设计措施为响应指标,构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分级标准;其次,运用一种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能力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进行评估;再次,以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及叠加效应的敏感性分析法,甄别对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隧道设计因素;最后,以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得到该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值为4.7157,对应等级为较好,表明该隧道工程绿色设计水平较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较合理、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可为其他类似工况隧道工程的绿色设计提供借鉴。此外,分析结果显示,注浆加固效果是导致该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变化最敏感的因素,其次为清污分流比例,可着重从这2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的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及明确隧道工程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 资源环境影响效应 “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信 聂闻 +11 位作者 王运敏 张绍轩 曾霞 芮玥纪 王玉莲 代碧波 王星 谢伟 倪天华 范廷玉 王兴明 徐良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优先级下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从中选取最优发展模式。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整体上由轻度失调区间上升至中级协调区间,且耦合协调度值上游<中游<下游。分省来看,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云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南、上海、重庆、江苏、四川、浙江、湖北。除了湖北、浙江、四川三省位于良好协调区间外,其余8省市均位于中级协调区间。同时,“经济优先”仅适用于短期发展,“环境优先”更适合长期发展。故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应坚持以环境保护为重心的发展战略,个体上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省市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评价体系
下载PDF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同构与路径选择
18
作者 李巍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7期92-96,共5页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实践。厘清蓝碳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及价值特征,是研究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实现模式的逻辑基础。从当前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来看,面临着立法支撑不足、蓝碳... 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的重要实践。厘清蓝碳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及价值特征,是研究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实现模式的逻辑基础。从当前我国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来看,面临着立法支撑不足、蓝碳产品权属不清、交易监管机制不完善以及核算监测体系不健全的现实困境。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需要在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指导下,从蓝碳法律制度体系、产权制度体系、交易与监管机制、蓝碳核算监测机制等制度机制方面进行完善,加快建立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措施,促进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和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制度保障
下载PDF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19
作者 杨洋 《生态与资源》 2024年第1期0062-0064,共3页
文章旨在深入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前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文章揭示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环境恶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研究表明,通过综合管理、科技创... 文章旨在深入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前状况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探讨有效的对策。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分析,文章揭示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与环境恶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研究表明,通过综合管理、科技创新和政策调整,可以有效平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对策分析
下载PDF
不同养分添加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鹏 韦鎔宜 +6 位作者 王芳萍 姚步青 赵之重 胡碧霞 宋词 杨萍 王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53,共16页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是退化湿地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评判指标,但在高寒退化湿地修复过程中,养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养分添加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黄河源区退... 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是退化湿地修复过程中的重要评判指标,但在高寒退化湿地修复过程中,养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仍不明确。为探究不同养分添加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湿地进行了氮、磷添加和有机掺混肥添加处理,采用常规实验室分析法和Biolog-Eco法,分析了不同养分添加处理对湿地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可以显著提高中度退化阶段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磷添加和有机掺混肥添加后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不同养分添加处理可以影响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种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氮添加和有机掺混肥添加可以提高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脂类和醇类碳源的利用占比,降低酸类碳源的利用占比。不同养分添加下退化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总体碳源利用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微生物对酯类、醇类和胺类碳源的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退化高寒湿地氮添加和有机掺混肥添加都可以通过提升植被地上生物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但有机掺混肥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提升作用受土壤水分含量降低的限制。该结果可为高寒退化湿地修复技术研发和退化高寒湿地修复效果评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高寒湿地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