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石化从业人群OCPs皮肤暴露评估
1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1 位作者 曾艳红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86-5292,共7页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发现,10种OCP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1.7%~57%),其中六六六(HCH)的平均检出率(35%)明显高于滴滴涕(DDT)(5.3%).所有样品的OCPs浓度范围为n.d.~3050ng/m^(2),不同皮肤部位的OCPs浓度差异显著(P<0.0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皮肤暴露剂量(DAD_(derm))和手-口接触暴露剂量(DAD_(oral))的范围分别为n.d.~13和n.d.~0.24ng/(kg·d),两者均以HCH的贡献为主(>60%).头颈部是DAD_(derm)贡献率最高的皮肤部位(87%).尽管女性的DAD_(derm)和DAD_(oral)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皮肤及手-口接触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10^(-4)),但女性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从业人群 有机氯农药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下载PDF
纳米塑料和酮康唑对霍甫水丝蚓肠道的影响
2
作者 陆光华 喻叶庭 +1 位作者 薛琪 刘建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9-1686,共8页
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原始及不同官能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Ps)和环境相关浓度酮康唑(KCZ)共暴露条件下霍甫水丝蚓的生物累积、组织病理学及肠道微生物响应.结果表明,共暴露7d,3种NPs均能被水丝蚓吸收并累积在体内,氨基修饰... 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原始及不同官能团修饰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NPs)和环境相关浓度酮康唑(KCZ)共暴露条件下霍甫水丝蚓的生物累积、组织病理学及肠道微生物响应.结果表明,共暴露7d,3种NPs均能被水丝蚓吸收并累积在体内,氨基修饰NPs的累积水平最低(2.78ng/mg),羧基修饰NPs的累积水平最高(22.85ng/mg).共存NPs显著减少了KCZ的生物累积,抑制率在第7d达到最高(88.9%~94.8%).KCZ单独及与NPs共暴露诱导了霍甫水丝蚓的肠道损伤,出现表皮和肠细胞退化、表皮和肠细胞增生、表皮表面不规则和产氯组织变性等病理变化.3种NPs的共存都显著降低了KCZ对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而氨基修饰NPs的共存使D乳酸盐含量显著下降,羧基修饰NPs的共存使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KCZ单独暴露显著增加了水丝蚓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官能团修饰NPs的共存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并改变了门水平的丰度和优势菌属,尤其是氨基修饰NPs共存时优势菌属均为致病菌,增加了水丝蚓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酮康唑 霍甫水丝蚓 肠道损伤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某电子企业职业人群有机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3
作者 王丹璐 郭溪香 +6 位作者 王梦晨 朱婷婷 赵秀阁 申芝芝 胡蓉 齐秀娟 刘怡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企业各工位所检测的有机物浓度均低于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但乙醛、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均大于1,仍会产生较高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喷码、丝印、封装和浸锡等工位污染物的危害指数在2.52~129.14之间,导致其从业人员健康风险水平较高.③受到污染物浓度和危害等级的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④不同评估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研究显示:电子企业部分有机污染物低浓度可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加强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应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实施高效的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有机物 职业人群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外源Ca^(2+)对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效应
4
作者 邸桂俐 高艳玲 +7 位作者 张抒 韩树鑫 王鹏 林长水 高超 王建丽 邢星 范国权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镉(20mg/L)胁迫,通过对玉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2+)(0、2、5、8mmol/L),研究Ca^(2+)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 本试验以玉米为研究材料,对玉米幼苗进行一定浓度的镉(20mg/L)胁迫,通过对玉米幼苗施加不同浓度的Ca^(2+)(0、2、5、8mmol/L),研究Ca^(2+)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POD活性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外源Ca^(2+)显著增加了镉胁迫下南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P<0.05),而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P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对可溶性蛋白的缓解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以5mmol/LCa^(2+)的缓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幼苗 镉胁迫 CA^(2+)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双酚G对斑马鱼神经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再腾 罗麟洁 +4 位作者 王天彩 汪星宇 邱静 穆希岩 姜敬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2741,共9页
使用双酚G(BPG)慢性染毒成年斑马鱼,以评估其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0μg/L BPG染毒组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移动距离和上下水层切换频率,在底部累积时间增加了22.7%,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异常;5和50μg/L染毒导致社交距离分别增加了126... 使用双酚G(BPG)慢性染毒成年斑马鱼,以评估其毒性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50μg/L BPG染毒组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移动距离和上下水层切换频率,在底部累积时间增加了22.7%,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异常;5和50μg/L染毒导致社交距离分别增加了126.8%和151.2%,社交累积时间分别减少了80.1%和73.7%,表现出显著的社交障碍.切片染色显示脑结构和肠道绒毛受损以及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粘液分泌增加,表明潜在的肠道炎症以及神经疾病的发生.进一步的靶向代谢组学显示肠脑神经递质水平紊乱,色氨酸、GABA、谷氨酰胺、去甲肾上腺素、胆碱和组胺等水平显著改变;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及苯丙氨酸代谢是主要受影响通路且存在性别差异,这些通路通过干扰神经递质转运和稳态,调控斑马鱼行为.BPG染毒,斑马鱼表现出显著的神经行为毒性效应和肠脑神经递质代谢紊乱,肠脑调节可能参与介导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类污染物 双酚G 神经毒性 肠道代谢 神经行为影响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室内固体燃料导致的脑卒中疾病负担 被引量:1
6
作者 石宇婧 薛源 +2 位作者 李萌 程晓鸥 邓启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4-1100,共7页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ARIMA)预测未来五年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6.56和-6.53(P<0.05).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为7.41/10万和163.08/10万,85~89岁的年龄区间内疾病负担达到峰值,其中男性比女性的疾病负担更重.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2020~2024)中国归因于HAPSF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仍呈下降趋势.尽管过去30年以及预计未来5年我国由HAPSF引发的脑卒中疾病负担有所减轻,但男性和老年人依然是高风险人群,建议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干预策略,进一步降低HAPSF诱发的脑卒中造成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家庭空气污染 脑卒中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中国
下载PDF
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凡殊 曹妍 +7 位作者 张林丰 师伟萌 宋浩然 王浩骏 杨艳琳 赵群 李杰 李曼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481,共8页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力-表面积等温线(π-A)的内缩.与LS接触后,微塑料的表面形貌和Zeta电位也发生了变化,PVC和PE的Zeta电位绝对值分别降低了5.61和5.20mV,进一步影响了微塑料的分散状态和沉降能力.因此,当微塑料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环境时,其不仅能造成LS界面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其自身性质也受到影响,可能诱导更严重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肺表面活性物质 界面性质 肺健康
下载PDF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性能现场对比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明航 吴宗臻 +2 位作者 马蒙 王文斌 张胜龙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196,共9页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 为研究随机列车荷载作用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steel spring floating slab track,简称SSFST)上线运营后的减振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同一区间、同一曲线段内的普通无砟轨道及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典型测试断面,在同一天内开展了现场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的线上评估结果与列车、轨道的实际运营状态直接相关;在不同列车的随机激励作用下,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ΔVL_(Z,max))相差超过10 dB,且部分测试样本无法满足特殊减振的设计需求;为获得保守的评价结果,应选择轮、轨平顺状态良好的运营区段开展对比测试;通过合理的养护维修,使运营列车及轨道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减振轨道区段满足振动控制需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 减振效果 列车振动 地铁
下载PDF
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畸形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
9
作者 蔡晓旭 于永利 +9 位作者 齐澈力木格 穆瑞 成曼溶 包姝姝 常旭 尤欢 张学富 康桂英 杨景峰 董武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7,共10页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 福美双(tetramethyl thiram disulfide,thiram)是一种二硫代甲氨基甲酸盐类(dimethyldithiocarbamate,DTCs)农药,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因其高残留性引起广泛重视。本研究使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作为动物模型,探讨了福美双造成斑马鱼胚胎脊索弯曲及其与甲状腺素的关联。将受精后3 h(3 hours post-fertilization,3 hpf)斑马鱼胚胎分别短期(10和30 min)暴露或持续暴露于0.0024、0.024和0.24 mg/L的低质量浓度福美双中,并在24,48,72和96 hpf分别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HPLC检测结果显示,斑马鱼体内可检测的福美双含量为0.13 mg/kg(暴露从3 hpf至72 hpf)。形态学结果显示,即使短期(30 min)福美双暴露,也会引起斑马鱼胚胎死亡率的升高、孵化延迟,并造成脊索弯曲。福美双暴露会降低甲状腺素关联基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基因(TPO)的表达。激素水平检测也发现福美双可造成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含量的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短期福美双暴露仍对斑马鱼胚胎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作用也许与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关联,试验也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农药的生物监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美双 斑马鱼胚胎 发育毒性 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PFOS及其三种替代品对蚯蚓的毒性效应及比较
10
作者 李登昙 卢成波 +6 位作者 王晓乐 杜仲坤 李冰 王金花 王军 张静文 朱鲁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0-1637,共8页
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3个方面研究了PFOS、6:2FTSA、PFHxS和PFBS以相同浓度(0.2mg/kg)暴露28d后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 S和PFBS均诱导ROS含量上升,并导致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此外,PFOS... 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3个方面研究了PFOS、6:2FTSA、PFHxS和PFBS以相同浓度(0.2mg/kg)暴露28d后对赤子爱胜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 S和PFBS均诱导ROS含量上升,并导致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此外,PFOS及其3种替代品还诱导与氧化应激、生殖和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诱导氧化应激并引发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结果表明,PFOS、6:2FTSA、PFHxS和PFBS的IBR数值分别为36.4, 22.2, 34.1, 24.3.4种物质对蚯蚓的综合毒性大小依次为:PFOS>PFHxS>PFBS>6:2FTSA,表明3种替代品的综合毒性低于PFOS.本研究结果为6:2FTSA、PFHxS和PFBS作为PFOS替代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替代品 赤子爱胜蚓 氧化应激 发育毒性 毒性比较
下载PDF
稀土铽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曾露雪 边子俊 +2 位作者 宁周神 陈明 董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稀土离子铽(Terbium,Tb)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置含Tb浓度分别为2.0、20.0、40.0 mg/L 3个组,分别对斑马鱼3个组织(头部、肌肉、内脏)的过氧化氢...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鱼种,采用半静态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稀土离子铽(Terbium,Tb)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设置含Tb浓度分别为2.0、20.0、40.0 mg/L 3个组,分别对斑马鱼3个组织(头部、肌肉、内脏)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以此来研究Tb对斑马鱼的毒理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Tb会对斑马鱼产生较大的毒性,Tb对斑马鱼的48 h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1.39 mg/L和79.03 mg/L,安全浓度(CS)为7.90 mg/L;Tb^(3+)对斑马鱼各部位CAT活性均有不同影响。随着Tb^(3+)浓度升高,CAT活力逐渐减弱,肌肉和内脏的CAT活性也随暴露时间的增加,在呈现前期被显著诱导后又被显著抑制,但40.0 mg/L浓度组内脏的CAT活力在净化期内始终未恢复。斑马鱼内脏MDA含量受Tb^(3+)胁迫,呈现诱导-抑制反复变化,肌肉MDA含量在胁迫期间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在暴露的第14天时达到峰值为57.13%;40.0 mg/L浓度组内脏MDA含量在进入净化阶段仍被显著诱导,最高诱导率达28.99%。研究探究了Tb^(3+)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氧化应激毒性,对防止和减少稀土离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急性毒性 过氧化氢酶(CAT) 丙二醛(MDA)
下载PDF
不同种类微塑料与纳米ZnO对锦鲫复合生物效应
12
作者 杨珺亦 杨程夫 +2 位作者 王静 王晓琳 尹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6,共7页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Zeta电位、Zn^(2+)释放、Zn在锦鲫体内累积分布及锦鲫肝脏氧化损伤测定,探究MPs与纳米ZnO复合前后赋存状态及生物效应。结果表明:MPs表面元素含量和比例不同,主要为C和O。PMMA MPs单一与复合溶液体系不稳定,颗粒水合粒径最大。纳米ZnO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颗粒物更易团聚,与MPs复合后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大,溶液稳定性增强。MPs复合促进纳米ZnO释放Zn^(2+),PS MPs复合体系中Zn^(2+)含量最高,锦鲫的眼部、鳃部、鱼肉中Zn富集相应增加。复合暴露增强对锦鲫氧化损伤。PS MPs分子极性大、表面静电作用强、体系稳定性差,与纳米ZnO复合易促进Zn^(2+)释放、增强复合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ZNO 赋存形态 复合效应
下载PDF
水生生态系统中高氯酸盐与铬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模拟
13
作者 李婉文 杜宁宁 +3 位作者 周娟娟 秦俊豪 黎华寿 陈桂葵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 【目的】探究ClO_(4)^(−)和Cr^(6+)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效应。【方法】构建水生生态系统,分别放入生长状况一致的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使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ClO_(4)^(−)和Cr^(6+)及其复合污染的水体中,研究ClO_(4)^(−)和Cr^(6+)在单一和复合条件下对水葫芦、隆线溞和福寿螺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随着暴露时间增加,隆线溞的种群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0.02 mg·L^(−1)的Cr^(6+)可促进隆线溞生长,200 mg·L^(−1)的ClO_(4)^(−)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隆线溞生长起抑制作用。0.02 mg·L^(−1)的Cr^(6+)对福寿螺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单一的ClO_(4)^(−)(20和200 mg·L^(−1))和0.20 mg·L^(−1)的Cr^(6+)及复合污染处理均对福寿螺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水葫芦各器官中的ClO_(4)^(−)和Cr^(6+)含量相应增加;相同浓度水平下,水葫芦各器官中ClO_(4)^(−)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茎>根,Cr^(6+)含量的顺序为:根>茎>叶。与水葫芦相比,隆线溞和福寿螺体内的ClO_(4)^(−)含量较低。【结论】ClO_(4)^(−)与Cr^(6+)的单一和复合污染均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了毒害作用。水葫芦对ClO_(4)^(−)和Cr^(6+)均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富集ClO_(4)^(−)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富集Cr^(6+)的主要器官是根部,隆线溞和福寿螺对ClO_(4)^(−)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能力弱于水葫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盐 六价铬 复合污染 水生生态系统 水葫芦 隆线溞 福寿螺
下载PDF
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
14
作者 李瑞瑞 周宁 +3 位作者 吴梦琪 徐文平 陶黎明 张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 氯氟醚菊酯是目前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卫生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其环境安全风险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斑马鱼为试验模型,评价了氯氟醚菊酯急性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心脏发育的毒性及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72 h-LC_(50)值为0.756μg/mL,属高毒。经氯氟醚菊酯不同剂量(0、0.2、0.4、0.8μg/mL)暴露72 h后发现:0.4和0.8μg/mL剂量处理组的仔鱼出现脊柱和尾部弯曲、心包和卵黄囊水肿等畸形特征,且心率和孵化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不完整(体长变短、头部和眼睛面积缩小);0.2、0.4和0.8μg/m L的氯氟醚菊酯还能够诱导仔鱼心房心室分化,心脏功能相关基因myl7、myh6、vmhc的表达水平下调,并引起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使仔鱼心脏处堆积活性氧(ROS)。本研究结果表明,氯氟醚菊酯暴露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发育具有显著毒性,且与氧化损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杀虫剂 氯氟醚菊酯 环境风险 斑马鱼 发育毒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环境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令楠 李艳博 郭彩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4-1143,共10页
基于文献报道,首先着眼于大气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进入人类呼吸系统的证据,重点介绍大气微塑料的丰度、成分、形状和大小等分布特征;其次归纳总结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重视并完善微塑料或更小尺... 基于文献报道,首先着眼于大气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进入人类呼吸系统的证据,重点介绍大气微塑料的丰度、成分、形状和大小等分布特征;其次归纳总结微塑料呼吸道暴露对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最后对今后研究中需重视并完善微塑料或更小尺寸纳塑料的潜在危害、进一步加强大气微塑料的呼吸道暴露特征分析、健康风险评估、毒性机理研究等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毒性效应 呼吸道暴露 分布特征 健康危害
下载PDF
双酚AF对海水青鳉仔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性效应
16
作者 周天洋 陈月碧 +3 位作者 高佳豪 王中铎 郭昱嵩 董忠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4-2732,共9页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探究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82.91μg/L BPAF暴露显著降低了仔鱼的存活率;7.96和82.91μg/L BPAF暴露均显著抑制了仔鱼的生长、游泳行为和心率,恢复7d后仔鱼的生长得以恢复,但游泳行为和心率仍被抑制;在分子水平上,7.96μg/LBPAF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基因ache、心血管统基因tbx2b和抗氧化系统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47%和56%,恢复后对ache和cat的抑制效应消失,而82.91μg/L BPAF暴露则显著下调了神经系统基因syn2a(80%)、shha(58%)、xdh(59%)、gap43(47%)、elav13(54%),心血管统基因,atp2a1(44%)、crhr1(84%)、tbx2b(60%)、arnt2(32%)、tbx6(68%)的表达水平,恢复7d后elav13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而gap43的表达则显著上调,抗氧化系统基因cat、sod、cox和gpx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61%、71%、51%和53%.本研究为BPAF的海洋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和水质基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BPAF 仔鱼 行为 发育毒性
下载PDF
PAEs和APs在水生生物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
17
作者 刘银娥 罗孝俊 +2 位作者 黄晨晨 王璐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74-4682,共9页
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0~974ng/g ww和264~370n... 探究了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和13种新型增塑剂(APs)在广东清远某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中的累积与食物链传递特征.结果表明,废弃电子垃圾拆解区水生生物和北江段淡水鱼体内PAEs总浓度分别为20~974ng/g ww和264~370ng/g ww,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为主要污染物;APs总浓度分别为1.25~181ng/g ww和27~62ng/g ww,以对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为首要污染物.电子垃圾拆解区各水生生物中PAEs和APs的浓度和组成差异显著,与其食性、生长阶段和代谢能力紧密相关.北江段鲮鱼和罗非鱼间无明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其具有相似的栖息环境、摄食行为和脂肪含量有关.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湿重浓度和脂重浓度均与氮稳定同位素值(δ^(15)N)呈显著正相关,其营养级放大因子(TMF)分别为1.65和1.88.此外,邻苯二甲酸二苯酯的脂重浓度与δ^(15)N呈显著正相关,TMF为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新型增塑剂 水生生物 生物积累 食物链传递
下载PDF
红霉素对蔬菜萌发的胁迫效应及土壤环境风险表征
18
作者 石礼虎 田书磊 +5 位作者 吴宗儒 周睫雅 吴骞 王嵯 周秀艳 吴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2-2031,共10页
为健全红霉素的陆生生物毒性数据并对红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表征,本研究选用生菜、油菜、油麦菜和白菜为供试蔬菜进行红霉素不同浓度下的水培试验和盆栽实验,探究了红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和机制,通过ECOTOX数据库搜集... 为健全红霉素的陆生生物毒性数据并对红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风险进行表征,本研究选用生菜、油菜、油麦菜和白菜为供试蔬菜进行红霉素不同浓度下的水培试验和盆栽实验,探究了红霉素对蔬菜种子萌发的胁迫效应和机制,通过ECOTOX数据库搜集相关数据,得出红霉素在淡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中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并根据盆栽实验结果对红霉素进入土壤后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红霉素胁迫下,供试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明显变化,根长均受到显著抑制;红霉素胁迫抑制了蔬菜种子的相对吸水量,促进了膜渗透性和幼苗体内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供试4种蔬菜对红霉素的敏感程度为油菜>生菜>油麦菜>白菜,半抑制浓度依次为29.387、64.075、69.255 mg·L^(-1)和127.681 mg·L^(-1),红霉素在淡水和土壤中的PNEC分别为0.2μg·L^(-1)和0.11 mg·kg^(-1),当盆栽土壤中的红霉素含量超过250 mg·kg^(-1)时土壤环境风险较高。研究表明,根长可作为红霉素的毒性敏感指标,油菜可作为红霉素毒性指示作物,红霉素影响蔬菜种子萌发的主要机制为渗透胁迫,红霉素菌渣肥料化产物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最高红霉素含量应控制在250 mg·kg^(-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蔬菜 胁迫效应 影响机制 风险表征
下载PDF
微塑料对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累积及生长生理的影响
19
作者 侯晨丽 于晟乾 +3 位作者 于越 于玲红 樊才睿 李卫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0,共9页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 为探明微塑料(MPs)对双酚A(BPA)在鱼类肠道中累积特征及鱼类生长生理的影响,本研究以黄河鲤鱼为模型生物,分析了0.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与BPA联合作用下鲤鱼肠道中微塑料及BPA的累积特征、鲤鱼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联合处理下鲤鱼肠道中的PS-MPs含量随时间呈线性增加,且随投加的微塑料浓度增加而增加,而PS-MPs累积速率随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在BPA+PS(L)处理(1 mg·L^(-1)BPA+20μg·L^(-1)PS-MPs)下,0.25 d时鲤鱼肠道中PS-MPs累积速率达到峰值(373.81μg·g^(-1)·d^(-1)),BPA+PS(H)处理(1 mg·L^(-1)BPA+100μg·L^(-1)PS-MPs)下,则是在0.125 d达到最高(644.00μg·g^(-1)·d^(-1))。与单一BPA暴露相比,联合暴露下鲤鱼肠道中BPA累积量增加,与BPA(1 mg·L^(-1)BPA)处理相比,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肠道中BPA含量分别提高了6.13%和9.74%,BPA累积速率分别增加了190.01%、373.80%。相较于对照处理,BPA处理和MPs与BPA联合处理均引起鲤鱼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使体质量下降幅度减缓,其中BPA、BPA+PS(L)和BPA+PS(H)处理下鲤鱼体质量(21 d)较对照处理分别下降1.22%、3.90%、4.33%。当微塑料投加量达到100μg·m L^(-1)时,联合处理会增加鲤鱼肠道中SOD活性、CAT活性和GSH含量,抑制MDA产生,从而缓解MPs和BPA联合作用对鲤鱼造成的氧化损伤,并且减缓鲤鱼体质量下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存在会增加双酚A在鲤鱼肠道中的累积,且两者联合作用对鲤鱼产生了协同毒理效应,导致鲤鱼生长速率减缓,体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双酚A 肠组织 抗氧化酶活性 生物标志物响应
下载PDF
生物体内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迁移转化及毒性
20
作者 韩淼 李泽楷 +6 位作者 许淋 李昭燕 文欣雨 侍卿 胡小婕 秦超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8-1647,共10页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 总结了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来源,综述了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38年PFASs的毒性研究进行了热点分析.结果表明PFASs的结构、生物组织中的酶活性、蛋白含量以及环境中的有机质含量与PFASs在生物体内的迁移和富集能力密切相关.PFASs毒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环境介质和器官的毒性效应差异,研究方向由对动植物的毒性评价转变为人体健康风险预测.在此基础上,从个体、器官、生化和分子水平总结了PFASs毒性效应,提出关于PFASs的多层级毒性效应研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利用定量构效关系阐明生物毒性的层级效应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之一.展望了未来有关PFASs研究的发展方向,为阐明新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开展相关毒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迁移转化 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