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2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氮互作下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被引量:81
1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李旭毅 郭翔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55-2063,共9页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设"淹水灌溉"(W1)、"前期湿润灌溉+孕穗期浅水灌溉+抽穗至成熟期干湿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探讨各生育期水稻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各生育期氮代谢酶活性及氮素吸收利用有显著互作作用,W2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有助于拔节至抽穗期水稻吸氮量的增加,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及稻谷生产效率,而且与施氮量为180kg hm-2耦合能达到提高氮代谢酶活性、增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为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模式;施氮量达270kg hm-2时水氮互作优势减弱,不利于3种灌水方式下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活性的提高,还会导致产量及氮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水氮互作下各氮代谢酶活性与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可将各生育期功能叶GS活性作为准确判断水稻各生育期氮素积累量的指标;并可将抽穗期剑叶中NR、GS、GOGAT及内肽酶(EP)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水稻产量及氮效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氮互作 氮代谢 酶活性 氮素利用
下载PDF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被引量:82
2
作者 陈菊芳 徐宁 +3 位作者 江天久 王艳 王朝晖 齐雨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4-129,共6页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cm.自由单细胞近圆形,具双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毛(haptonema).结合本次发生赤潮的Phaeocystis的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水温、生物地理等),认为本次赤潮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分析网箱养殖密集区(S1、S2)和近外海(S3、S4)水样的结果表明:S1、S2的叶绿素a和总磷浓度明显高于S3、S4,总氮浓度则低于后者;氮磷比浓度明显低于后者;S1站氮磷比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明显相关.氮磷比浓度与赤潮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球形棕囊藻 形态学 生态动力学 中国
下载PDF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被引量:45
3
作者 尹伊伟 王朝晖 +2 位作者 江天久 骆育敏 谢隆初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5,共4页
介绍了目前产生鱼毒素 (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鱼毒素主要包括 :麻痹性贝毒 (PSP)、短裸甲藻毒素 (BTX)、溶血性毒素 (hemolytictoxin)、细胞性毒素 (cytotoxin)和氨等。 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 1998年... 介绍了目前产生鱼毒素 (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鱼毒素主要包括 :麻痹性贝毒 (PSP)、短裸甲藻毒素 (BTX)、溶血性毒素 (hemolytictoxin)、细胞性毒素 (cytotoxin)和氨等。 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 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 (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 (Gymnodiniummikimot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鱼类 毒性 赤潮 麻痹性贝毒 短裸甲藻毒素
下载PDF
石油污染对真鲷幼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毒理效应 被引量:36
4
作者 余群 郑微云 +2 位作者 翁妍 冯涛 郑森林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9-434,共6页
研究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不同浓度可溶性0#柴油的暴露对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D酶活性对于油污染胁迫呈现出明显的剂量-诱导效应关系.在同一剂量溶度作... 研究了在实验生态条件下,不同浓度可溶性0#柴油的暴露对真鲷幼鱼内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D酶活性对于油污染胁迫呈现出明显的剂量-诱导效应关系.在同一剂量溶度作用下,延长暴油时间,能诱导鱼体内SOD酶活性,抑制Cat酶活性.当污染胁迫解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幼鱼 海洋 石油污染 SOD 毒理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素美 张经 +2 位作者 于志刚 陈洪涛 姚庆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6,共5页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 为了解不同条件下沉积物中有机物对水体无机氮的贡献,采用野外采样和现场培养法,在1997-05和1997-07莱州湾2个航次进行了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的实验研究,NO-3和NH+4的扩散通量分别为0.038—3.65mmol/(m2·d)和0.96—2.52mmol/(m2·d).培养结果说明充氮或充空气与加氯化汞或不加氯化汞对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没有明显影响.莱州湾底部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与其它地区比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水界面 溶解无机氮 扩散通量 海湾
下载PDF
原油和燃油对南海重要海水增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47
6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1 位作者 蔡文贵 甘居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3-36,32,共5页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 2 0号柴油对 3种仔虾、4种仔鱼和 4种贝类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鱼和仔虾的毒性大小顺序为 :0号柴油 >2 0号柴油 >南海原油 ;对 3种贝类 (文蛤除外 )的毒性大小顺序为 0号柴油 >南海原油。油类分散... 测定了南海原油、0号柴油和 2 0号柴油对 3种仔虾、4种仔鱼和 4种贝类的急性毒性。油类对仔鱼和仔虾的毒性大小顺序为 :0号柴油 >2 0号柴油 >南海原油 ;对 3种贝类 (文蛤除外 )的毒性大小顺序为 0号柴油 >南海原油。油类分散液的毒性大于其水溶性组分。在曝油的 3种仔虾中 ,刀额新对虾对 0号柴油和 2 0号柴油的耐受力最弱 ,而日本对虾对南海原油最为敏感。曝油仔鱼对 3种油类的耐受力顺序为 :黄鳍鲷 >前鳞鲻 >黑鲷 ,而七星鲈对 0号柴油最为敏感。贝类对 2种油类的耐受力顺序为 :文蛤 >波纹巴菲蛤 >毛蚶 >翡翠贻贝。在三类受试生物中 ,对油类的耐受力顺序为 :贝类 >鱼类 >虾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虾 仔鱼 贝类 急性毒性 原油 燃油 海水污染
下载PDF
荧蒽、菲、芘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淑红 王新红 +2 位作者 陈荣 郑微云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SOD活性的影响为一动态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诱导反应和抑制反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菲律宾蛤仔 超氧化物歧化酶 污染物
下载PDF
铜、锌、镉对锯缘青蟹仔蟹代谢酶活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汤鸿 李少菁 +1 位作者 王桂忠 翁卫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21-525,共5页
测定锯缘青蟹仔蟹(背甲宽 31.0±3.5 mm;背甲长 23.0±2.8 mm)暴露在次致死浓度的铜、锌、镉离子溶液下 24 h后肝胰腺、鳃、肌肉碱性磷酸酶(AKP)、谷雨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 测定锯缘青蟹仔蟹(背甲宽 31.0±3.5 mm;背甲长 23.0±2.8 mm)暴露在次致死浓度的铜、锌、镉离子溶液下 24 h后肝胰腺、鳃、肌肉碱性磷酸酶(AKP)、谷雨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使仔蟹酶活力提高,高浓度时又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种金属中,铜、镉对酶活力影响作用较锌显著.三种受试组织中,肝胰腺酶活力最易受重金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锯缘青蟹 仔蟹 代谢酶活性
下载PDF
丙烯酸及丙烯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朝晖 尹伊伟 +3 位作者 陈善文 付翔 颉小勇 段舜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5-80,共6页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  目的:研究了丙烯酸及3种丙烯酸酯类物质对鱼类、藻类及水生甲壳类的毒性,以探讨有毒赤潮藻类棕囊藻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环境的影响.方法:使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物质分别对不同水生生物进行半静止的96h或48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对食蚊鱼(Gambusiaaffinis)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5 30、14 56、15 61、19 88mg/L;丙烯酸对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扁藻(Platymonasellipti ca)、小球藻(Chlorellaminutissima)3种海洋微藻96h生长潜力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分别为60 34、72 41、50 73mg/L;丙烯酸对丰年虫(Artemiasalina)、网纹氵蚤(Ceriodaphniareticulata)48h半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143 50、135 41mg/L.结论:研究得出的丙烯酸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虽大于赤潮期间海水中丙烯酸的质量浓度,但远小于棕囊藻囊内质量浓度,说明棕囊藻产生的丙烯酸类物质对其他水生生物具有一定毒性,丙烯酸的产生与棕囊藻占据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绝对优势及赤潮期间鱼类的大量死亡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生物 丙烯酸 丙烯酯 急性毒性 棕囊藻 藻类毒素 赤潮 海洋生态环境
下载PDF
大连湾和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李洪 付宇众 +1 位作者 周传光 徐恒振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 本文研究了大连湾、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BHC、DDT和PC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湾沿岸入海排污口附近BHC、DDT和PCB含量较高,其来源主要是沿岸工农业污水。锦州湾五里河口附近BHC、DDT含量较高,主要是锦州地区农业和卫生事业用药随河流流入所致。3种污染物在两湾的分布特征是:总BHC和总DDT锦州湾高于大连湾;PCB大连湾高于锦州湾。其含量均落在世界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内,属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有机氯 农药 多氯联苯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厦门港表层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祖麟 洪华生 +3 位作者 哈里德 周俊良 陈伟琪 徐立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8-51,共4页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 利用GC -ECD对厦门西港 1998年 7月取得的 9个站位表层水体中的 18种有机氯农药 (HCHs ,DDTs等 )和 12种多氯联苯 (PCBs)进行分析。其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范围 6 .6 0~ 32 .6ng/L(其中HCHs:3.5 1~ 2 7.8ng/L ,均值 8.5 7ng/L ;DDTs:0 .95~ 2 .2 5ng/L ,均值 1.45ng/L) ,多氯联苯的浓度为 0 .0 8~ 1.6 9ng/L ,同国内外其他港口海区相比较 ,其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同时 ,对有机氯污染的分析表明 ,发现近年来仍有有机氯的污染输入 ,其农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六六六和滴滴涕上 ;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厦门西港有着相似的分布及来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港 有机氯农药 表层水体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三维溢油动态预报模式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存智 窦振兴 +1 位作者 韩康 吴冠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2-39,共18页
基于“油粒子”概念建立了模拟海上溢油行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运用确定性方法模拟平流过程,采用随机性方法模拟湍流扩散过程。“粒子扩散”方法避开了“平流—扩散”传统数值方法所导致的伪扩散效应,同时将油由于自身特性的扩展与... 基于“油粒子”概念建立了模拟海上溢油行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型运用确定性方法模拟平流过程,采用随机性方法模拟湍流扩散过程。“粒子扩散”方法避开了“平流—扩散”传统数值方法所导致的伪扩散效应,同时将油由于自身特性的扩展与受环境动力作用的被动扩展融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油膜的扩散和破裂问题。通过模拟结果与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的比较表明,模拟的溢油漂移方向误差不超过20°,厚油区的分布面积与卫片资料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粒子模型 预报 海洋污染 漏油 模式
下载PDF
生物载体除藻剂去除海洋赤潮藻 被引量:24
13
作者 梁想 尹平河 +2 位作者 赵玲 杨培慧 谢隆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7,共3页
模拟研究了海带、洋栖菜、甲壳素、壳聚糖等生物载体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后对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生物载体投放到水体后,载体缓慢释放出铜离子而杀灭赤潮藻,延长了有效期,增强了杀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海带不仅适用于生物吸附去除... 模拟研究了海带、洋栖菜、甲壳素、壳聚糖等生物载体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后对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生物载体投放到水体后,载体缓慢释放出铜离子而杀灭赤潮藻,延长了有效期,增强了杀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海带不仅适用于生物吸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铜,同时其作为载体适用于吸附Cu2+后杀灭赤潮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载体 赤潮治理 生物 除藻剂 杀藻能力
下载PDF
缓释铜离子法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尹平河 赵玲 +3 位作者 李坤平 齐雨藻 冯德雄 白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赤潮灾害日趋严重 ,用硫酸铜去除赤潮是国际上仍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但直接使用硫酸铜易对渔业造成危害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硫酸铜和可溶玻璃粉去除赤潮藻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可溶玻璃载体缓释 Cu2 +的方法去除赤潮藻 ,并对其... 赤潮灾害日趋严重 ,用硫酸铜去除赤潮是国际上仍在使用的最有效方法 .但直接使用硫酸铜易对渔业造成危害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硫酸铜和可溶玻璃粉去除赤潮藻的基础上 ,提出并研究了可溶玻璃载体缓释 Cu2 +的方法去除赤潮藻 ,并对其凝聚和 Cu2 +除藻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可溶玻璃为载体的含铜除藻剂 TB对海洋原甲藻 ( Prorocentrum micans)有明显的去除效果 ,可以极大地减少除藻剂的用量 .含铜越高 ,除藻能力越大 .当含 Cu SO41 5%的 TB用量为 3.5mg/ L时 ,藻细胞去除率在 1 2 h内可达到 96.2 %.由于其缓释 Cu2 +的作用 ,能维持 7d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 .TB较硫酸铜减轻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 Cu2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湖治理 缓释除藻 海洋原甲藻 海洋污染
下载PDF
掺铜可溶玻璃微粒去除海洋原甲藻赤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玲 尹平河 +3 位作者 李坤平 YU Qiming 谢隆初 黄长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 和可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 ,对于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micans)体系 ,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 O ,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 的... 在研究高岭土、蒙脱土、CuSO4 和可溶玻璃粉的基础上提出并研究了掺铜和铜银混合可溶玻璃微粒对赤潮生物的去除。结果表明 ,对于海洋原甲藻 (Prorocentrummicans)体系 ,在含铜可溶玻璃中引入一定量的Ag2 O ,可以减少除藻材料中CuSO4 的用量。由于其具有同时缓释Cu2 + 、Ag+ 的作用 ,用量为 2 .0mg/L时 ,藻细胞的去除率在 12h内可达到 96 .8% ,并维持 7d以上时间藻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增加。掺铜可溶玻璃除藻剂较CuSO4 避免了投药过程中易造成局部Cu2 + 浓度过高而伤害鱼类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治理 掺铜 可溶玻璃 除藻剂 海洋原甲藻
下载PDF
热带海洋环境中BHC和DDT的行为特征研究Ⅰ.中国珠江口区旱季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 被引量:23
16
作者 蔡福龙 林志锋 +4 位作者 陈英 杨加东 陈淑美 蔡锋 钱鲁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4,共6页
本文于1994年11月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旱季珠江口区环境中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187μg/L,DDT为0.080μg/L;底层海水BHC为0.117μg/L,DDT为0.506μg/L。沉积物BHC为11.15×10-9(干),DDT为... 本文于1994年11月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旱季珠江口区环境中BHC和DDT的含量与分布。结果表明,表层海水BHC含量为0.187μg/L,DDT为0.080μg/L;底层海水BHC为0.117μg/L,DDT为0.506μg/L。沉积物BHC为11.15×10-9(干),DDT为33.46×10-9(干)。海水中的盐度、D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HC DDT 珠江口 迁移规律 海洋污染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有机锡污染物在海洋沉积物中的迁移和转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全燮 陈硕 +2 位作者 薛大明 赵雅芝 杨凤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26,共6页
有机锡是普遍存在于港口海域中的毒性化合物,沉积物是其重要的栖息地。本文综述了有机锡在部分海域沉积物中的分布,介绍了可能存在的吸附和转化机理,以及影响吸附和转化的因素。
关键词 有机锡 沉积物 吸附 转化 海洋污染 污染物
下载PDF
我国赤潮新记录种——Peridinium quinquecorne Abe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菊芳 齐雨藻 +2 位作者 肖咏之 徐宁 李锦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23,共4页
1999年 5月在广东省惠阳大亚湾发生一起Peridinium quinquecorne赤潮。利用光镜和电镜对赤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赤潮期间 ,赤潮生物最高密度可达 11.8× 10 6L-1,随着气温骤降 ,赤潮消退。P .quin quecorne是一喜生活在富营养化... 1999年 5月在广东省惠阳大亚湾发生一起Peridinium quinquecorne赤潮。利用光镜和电镜对赤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赤潮期间 ,赤潮生物最高密度可达 11.8× 10 6L-1,随着气温骤降 ,赤潮消退。P .quin quecorne是一喜生活在富营养化的浅湾内兼具附着、浮游习性的种类 ,针对赤潮发生区域的营养盐与该种赤潮发生的关系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形态学 种群动态 中国 海洋污染 甲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19
作者 康跃惠 麦碧娴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沉积物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水体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余氯排放对邻近海域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张穗 黄洪辉 +4 位作者 陈浩如 彭云辉 王肇鼎 方正信 高红莲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8,共5页
对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排放口及邻近海域海水中余氯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余氯的含量为<0 0 1~ 0 0 4mg·L- 1 ,各季节平均水平为 0 0 1~ 0 0 2mg·L- 1 ,冬季较高。余氯在海水中的形态为化合态。选择若... 对大亚湾核电站冷却水排放口及邻近海域海水中余氯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余氯的含量为<0 0 1~ 0 0 4mg·L- 1 ,各季节平均水平为 0 0 1~ 0 0 2mg·L- 1 ,冬季较高。余氯在海水中的形态为化合态。选择若干养殖经济动物进行了余氯毒性胁迫试验。以 0 5为安全因子 ,余氯胁迫作用时间不超过 30min时 ,游离余氯对平鲷、黑鲷仔鱼的安全容许浓度约为 0 1 0mg·L- 1 ,对斑节对虾幼苗为 0 86mg·L- 1 ;余氯胁迫作用不超过 60min时 ,化合态余氯对平鲷、黑鲷仔鱼的安全容许浓度约为 0 30mg·L- 1 ,对斑节对虾幼苗约为 2 86mg·L- 1 。两种形态的余氯对合浦珠母贝受精卵卵裂都有抑制作用 ,游离态余氯的抑制作用比化合态强。由于核电站邻近水域余氯含量水平较低 ,尚不致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余氯 毒性试验 海洋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