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破宗教藩篱和伦理困境的霹雳--瓦拉赫诗歌的女性主义倾向
1
作者 于健 赵沛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 约拿·瓦拉赫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特拉维夫诗派"的主要成员。她的人生经历坎坷多难,折射出以色列建国前后一代青年女性投身社会变革的足迹;她的诗歌创作在现代希伯来诗歌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追求。在诗歌内容上,她大胆突破传统的宗教教义(无论是犹太教还是其他宗教)和伦理信条,具有振聋发聩的表现力度。同时,她对创作方法的大力开拓也表现出对形式的功能有着深刻理解。从赓续传统的意义看,她的诗所包含的终极关怀依稀透露出古老的犹太经典的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拉赫 诗歌 女性主义 宗教 伦理
下载PDF
简牍媒介时代的“文”学
2
作者 孙易君 孟庆雷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1,共8页
在简牍媒介普及应用之后,汉字的象形功能开始大幅减退,其抽象意义则进一步提升。如果从“文”的审美效果看,文字本身直观的审美价值开始减弱,而线条所具有的美感及文字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则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简牍媒介时代,“文... 在简牍媒介普及应用之后,汉字的象形功能开始大幅减退,其抽象意义则进一步提升。如果从“文”的审美效果看,文字本身直观的审美价值开始减弱,而线条所具有的美感及文字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则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简牍媒介时代,“文”已经开始摆脱早期的符号象征意义,也不再以更广泛的文明、文化为内涵。尽管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文”的独立价值,但已经在潜意识层面将其限制在书面文章、典籍等方面,“文”已经不再是内容宽泛的文化符号,而是由文字组织而成的书面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媒介 文学 符号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