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1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腧穴理论和实践初探
1
作者 冯俊涛 尹磊淼 +6 位作者 牛瑞超 胡新月 蒋媛媛 罗丽莎 唐欢 王宇 李晓照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0-23,共4页
针灸学理论认为,腧穴位于体表,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基于临床,发现“气管隆脊”具有与体表腧穴相似的诊断与治疗的双重作用;因此提出“腔内腧穴”与“腔内(介入)针灸学”的概念。该假说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与理论构建。
关键词 腧穴 腔内腧穴 针灸 腔内(介入)针灸学 临床应用 创新理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在中医四诊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崔骥 许家佗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普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技术逐渐客观化、标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器械等关键要素,提升中医四诊融... 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其在中医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普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医诊断学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技术逐渐客观化、标准化、信息化与智能化。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医疗器械等关键要素,提升中医四诊融合及诊断水平,并为中医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医诊断学尤其是四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梳理了近年来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智能化发展及四诊融合概况,以期为中医诊断学及中医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 四诊融合 人工智能 中医现代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失眠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
3
作者 王津翔 方磊 +28 位作者 葛龙 于心同 于少泓 王瑞辉 石文英 刘兰英 刘世蒙 刘成勇 刘再高 刘忠第 汪艳娟 张静 李慧 张聪 周华 周晶 周鹏 赵宇昊 谈太鹏 陶吉明 赖靖慧 蔡荣林 朱冉冉 潘蓓 赖鸿皓 涂小敏 阿丽马 罗紫繁 白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失眠(症)是指在足够睡眠机会的前提下,反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及睡眠质量呈低中水平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已被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1版(ICD-11)视为一项独立的疾病[1]。我国普通人群的失眠症发病率达到了15%[2]。未及时接受有效... 失眠(症)是指在足够睡眠机会的前提下,反复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及睡眠质量呈低中水平的一种或多种症状,已被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1版(ICD-11)视为一项独立的疾病[1]。我国普通人群的失眠症发病率达到了15%[2]。未及时接受有效干预的患者会出现长期睡眠障碍、日间疲劳乏力、心肺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易怒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中西医结合 康复 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陈皮在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胡洁 郑秦 +5 位作者 姜一陵 步金洋 吴志豪 石岭 张瑞峰 罗梅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目的为探讨陈皮在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ACD)中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异功散中陈皮与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治疗ACD的不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行动物实验明确陈皮活性成分在异功散治疗AC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中... 目的为探讨陈皮在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ACD)中的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异功散中陈皮与四君子汤活性成分治疗ACD的不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进行动物实验明确陈皮活性成分在异功散治疗AC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网络药理学研究: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草药成分目录平台(HIT)获取异功散方的组分,符合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或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药代动力学(SwissADME)数据库筛选,符合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标准的为最终获取的异功散活性成分。通过TCMSP、化合物靶点预测(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再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t)获取ACD的疾病靶点。借助韦恩(Venny)2.1在线平台获得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运用蛋白互作关系数据库平台(STRING)和Cytoscape v3.9.1软件构建蛋白质网络,通过Cytoscape中MCC算法筛选前30位的核心靶点,核心靶点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终通过Cytoscape构建“异功散活性成分-ACD-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②分子对接验证:比较陈皮区别于异功散方中其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③动物实验验证:建立ACD小鼠模型,进行药物干预,干预1周后检测比较各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脾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中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MEK/ME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ERK(1/2)]、磷酸化逆转录病毒癌蛋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逆转录病毒癌蛋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p-P65/P65)蛋白表达,验证陈皮活性成分对AC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异功散活性成分为135种,作用于1006个靶点,ACD疾病靶点1474个,与异功散活性成分共同靶点为235个,计算筛选前30位核心靶点,构建得到“异功散活性成分-ACD-核心靶点”网络和“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发现陈皮的活性成分柚皮素及其作用靶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及其作用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核因子-κB[MEK-ERK(1/2)-NF-κB]通路可能在异功散治疗ACD中发挥重要作用。②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柚皮素组小鼠的外周血WBC、SF明显降低(P<0.05),Hb、RBC、SI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柚皮素组脾组织p-MEK/MEK、p-ERK(1/2)/ERK(1/2)、p-P65/P65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提示,柚皮素组脾组织坏死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在异功散方中,陈皮的有效成分柚皮素通过减少MAPK3蛋白活化来下调MEK-ERK(1/2)-NF-κB通路,降低ACD小鼠炎症状态,恢复RBC稳态,调节铁代谢,改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贫血 异功散 陈皮 柚皮素 网络药理学 中药研究
下载PDF
肉豆蔻活性成分去氢二异丁香酚调控MDM2/p53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的药效及机制
5
作者 艾方彬 高瑞阳 +5 位作者 王子怡 刘东徽 张蓓蓓 岳备 王峥涛 窦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目的探讨去氢二异丁香酚(DDIE)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DIE的靶点,利用人类基因(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疾病靶... 目的探讨去氢二异丁香酚(DDIE)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DDIE的靶点,利用人类基因(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内置插件计算节点拓扑参数值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并采用体内外实验对富集到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进行验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DDIE对小鼠结直肠癌细胞CT26、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DDIE对HCT11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Hoechst染色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DDIE对CT26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DIE对CT26、HCT116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利用SPF级雄性Balb/c小鼠构建CT26结直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小鼠分为模型组、伊立替康(CPT11)组(60 mg/kg,腹腔注射)、DDIE低剂量(25 mg/kg,灌胃)组、DDIE高剂量组(50 mg/kg,灌胃),记录小鼠体质量、肿瘤大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DDIE对结直肠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肿瘤蛋白p53(p53)和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DDIE抗结直肠癌作用与p53信号通路相关。CCK-8结果显示DDIE可抑制结直肠癌CT26、HCT116细胞活力,其IC50分别为53.56μmol/L、63.36μmol/L,而对正常上皮细胞NCM460的活力影响较小,其IC50>100μmol/L。划痕实验结果显示,10μmol/L、20μmol/L DDIE呈剂量依赖性抑制HCT116细胞迁移能力(P<0.001)。Hoechst染色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50μmol/L DDIE能明显增加CT26和HCT116细胞凋亡率(P<0.05,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5μmol/L和50μmol/L DDIE能明显增加HCT116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P<0.05,P<0.01,P<0.001),以及CT26细胞中Bax的表达水平(P<0.05,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DIE能明显抑制小鼠肿瘤质量和肿瘤体积(P<0.05,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DIE能明显降低CT26、HCT116细胞中MDM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增加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P<0.001),并能明显降低小鼠肿瘤组织MDM2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p53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DDIE具有抗结直肠癌作用,其机制与上调p53蛋白表达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去氢二异丁香酚 肉豆蔻 抗肿瘤 网络药理学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阴火、君火及相火探析张振贤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伴负性情绪经验
6
作者 王靖涵 唐暐 +3 位作者 崔孔蛟 史佳宁 葛文金 张振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6-40,共5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属于中医学“虚劳”“郁病”范畴。负性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等状态,为CFS的重要伴随症状,也是促使CFS发生不良转归的重要因素。张振贤教授认为,CFS的病机根源为脾胃气虚,病机核心为君火受扰。气虚日久清阳下陷,...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属于中医学“虚劳”“郁病”范畴。负性情绪主要包括焦虑、抑郁等状态,为CFS的重要伴随症状,也是促使CFS发生不良转归的重要因素。张振贤教授认为,CFS的病机根源为脾胃气虚,病机核心为君火受扰。气虚日久清阳下陷,纵容下焦阴火以下犯上,侵扰君火;同时气虚日久转为气郁,气郁化火则相火妄动,向下煎熬真阴,向上扰动君火,造成CFS伴随负性情绪的产生并促进CFS病程的不良转归。从阴火、君火及相火角度,探析张振贤教授辨治CFS伴负性情绪的临床经验,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负性情绪 抑郁 焦虑 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经典名方防己黄芪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考证
7
作者 孟庆鸿 张林 +4 位作者 李文飞 谭茹琪 黄悦 赵京博 曾凤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通过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从处方溯源与历史发展、方名与异名、基原与炮制、剂量与剂型、主治与功效、现代临床应用6个方面,对防己黄芪汤的历史沿革与关键信息进行考证与分析,为经典名方防己黄芪汤的研发提供文献与科学双重依据。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经典名方 《金匮要略》 文献考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黄芪免疫调节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展
8
作者 曾雯 周胜强 +3 位作者 黄佳 谭玲娟 李枝鑫 刘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免疫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目前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治疗过度、治疗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免疫调节活性显著,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治疗... 免疫性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目前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治疗过度、治疗不足、毒副作用大等问题。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免疫调节活性显著,具有双向调节免疫、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治疗肿瘤、重症肌无力、炎症性肠病、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免疫性疾病方面疗效突出。黄芪可多途径、多靶点防治免疫性疾病,现综述黄芪及其活性成分(黄芪皂苷Ⅲ、黄芪皂苷Ⅳ、环黄芪醇及黄酮类化合物)调节免疫的作用及机制,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免疫调节 药理作用 活性成分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潘昊 刘特 +5 位作者 张祯 吕星航 刘逸舟 王明哲 段继峰 费智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66-71,94,共7页
目的探索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采取转基因法繁育的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VAChT-Cre小鼠(AR2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6只同批次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 目的探索健脾补肾方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采取转基因法繁育的保留部分运动功能的ADAR2flox/flox/VAChT-Cre小鼠(AR2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6只同批次野生型(WT)小鼠为对照组。治疗组小鼠灌胃给予健脾补肾方[30 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2 mL氯化钠溶液(9 g/L),每日1次,连续干预8周。每周观察小鼠活动状况、体质量以及抓力、抗疲劳能力(滚轮测试)等行为学功能。第24周后取样,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脊髓前角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中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2(ADAR2)、转录反应DNA结合蛋白-43(TDP-43)的蛋白表达量,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脊髓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随周龄逐渐增长;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体质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与治疗组小鼠抗疲劳程度均有所下降,但是治疗组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下降相对模型组有所延缓。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抓力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抓力下降相对减缓。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DP-43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TDP-4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DAR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ADAR2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严重,神经元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减少。透射电镜下,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凋亡、髓鞘脱散现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部分髓鞘脱散、线粒体肿胀,相对于模型组,存在肿胀凋亡现象的神经细胞数量有所减少。结论健脾补肾方能延缓ALS模型小鼠运动功能的减退,减少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和损伤,阻止散发性ALS(sALS)病理异常标志物TDP-43的生成,保护脊髓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与线粒体,有效延缓ALS小鼠疾病的进展与功能的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健脾补肾方 作用机制 小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肌少-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干预进展
10
作者 刘晏东 张彦军 +4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中锋 彭冉东 陈博 郭铁峰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肌少-骨质疏松症(OS)是一种以肌肉的质量、功能以及骨骼密度、强度同步衰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在O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LRP3炎症小体的持续活跃可通过多种机制... 肌少-骨质疏松症(OS)是一种以肌肉的质量、功能以及骨骼密度、强度同步衰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NOD样受体家族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在OS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LRP3炎症小体的持续活跃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肌、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发生肌骨共减。通过综述NLRP3炎症小体在OS中的作用及中药单体对其干预的研究进展,揭示OS的发病机制,为中医药防治OS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骨质疏松症 肌肉减少症 骨质疏松症 炎症 中药研究
下载PDF
莪连颗粒调控JAK2/STAT3通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11
作者 贾庆玲 易志荣 +3 位作者 蒋凯林 顾志坚 蔡淦 凌江红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72-79,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探讨莪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揭示莪连颗粒治疗CAG的机制。方法1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莪连颗粒组。... 目的通过转录组测序探讨莪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的影响,揭示莪连颗粒治疗CAG的机制。方法18只6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莪连颗粒组。除正常组外,模型组、莪连颗粒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综合法构建CAG大鼠模型,莪连颗粒组予莪连颗粒水溶液灌胃(剂量3.24 g/kg),干预周期均为40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组织病理;转录组学法进行建库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组织JAK2、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STAT3、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结构完整,腺体形态规则,排列整齐规律;模型组大鼠胃黏膜腺体萎缩,排列紊乱;莪连颗粒组大鼠胃黏膜腺体形态尚完整,排列尚规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差异基因3595个,其中上调1203个,下调2392个;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差异基因561个,其中上调174个,下调387个。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莪连颗粒干预CAG作用机制可能与趋化因子信号传导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密切相关。Western blot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SOCS3、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莪连颗粒组大鼠胃窦组织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SOCS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MNNG综合法成功复制CAG大鼠模型,借助转录组测序发现并经验证表明莪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治疗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莪连颗粒 作用机制 大鼠模型 中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海派伤科发展历程探索“同中存异”流派传承新模式的构建
12
作者 笪巍伟 薛纯纯 +3 位作者 张树瑛 马勇 李晓锋 施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4-27,32,共5页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地区特定的多因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色彩和内涵的医药文化现象,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不同的传承模式决定着流派的盛与衰。通过回顾海派伤科的发展历程... 海派中医是在近代上海地区特定的多因素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地域色彩和内涵的医药文化现象,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而不同的传承模式决定着流派的盛与衰。通过回顾海派伤科的发展历程,总结石氏伤科的传承经验,拟将海派各家伤科流派汇聚于诊疗中心,充分发扬各家特色优势,同时该中心融名中医师承、名中医工作室、人才研修项目及研究生教育等多种模式为一体,采用“一带多”与“多带一”相结合的流派师承模式,以探索一种“同中存异”的伤科流派传承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术流派 海派伤科 中医骨伤 传承模式 诊疗中心
下载PDF
张立平从脾胃论治难治性痤疮的经验
13
作者 崔丽玉 张欢 +2 位作者 赵玉清 马丽娜·阿新拜 张立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33-35,40,共4页
介绍张立平教授从脾胃论治难治性痤疮的经验。张教授临证中发现难治性痤疮患者的病因多见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司,升清降浊不足,在外则肌肤失养,腠理闭阻,在内则阴火内生,上炎于表,而生痤疮,为里虚表实之证;治疗当补脾气虚之不足,清在表... 介绍张立平教授从脾胃论治难治性痤疮的经验。张教授临证中发现难治性痤疮患者的病因多见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司,升清降浊不足,在外则肌肤失养,腠理闭阻,在内则阴火内生,上炎于表,而生痤疮,为里虚表实之证;治疗当补脾气虚之不足,清在表之伏阳;在补脾调气的基础上清泻在表之实邪,中病即止,后继以顾护脾胃收功,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皮肤病 中医药疗法 补气清表 专家经验
下载PDF
“肾为后宫列女”探析
14
作者 屈宏德 杜振华 李应存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将肾取象比类为“后宫列女”,认为肾主精为肾行“后宫列女”之职提供物质来源,肾藏志是“后宫列女”的功能基础,肾藏精是“后宫列女”的作用表现,肾主水是“肾为后宫列女”的隐喻体现;认为肾脏不同官职之间存...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将肾取象比类为“后宫列女”,认为肾主精为肾行“后宫列女”之职提供物质来源,肾藏志是“后宫列女”的功能基础,肾藏精是“后宫列女”的作用表现,肾主水是“肾为后宫列女”的隐喻体现;认为肾脏不同官职之间存在相同含义,基于“后宫列女”可认为“作强之官”体现了肾藏精与藏志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强之官 后宫列女 中医理论 敦煌遗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段文帅 鄢卫平 +3 位作者 张会 张维平 李景周 李振军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控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神经再生等过程。综述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调控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神经再生等过程。综述VEGF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就中医药干预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医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例如中药和针灸治疗能通过调节VEGF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再生和损伤修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验证,以期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发微
16
作者 范春香 李鹏帆 郁东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28-32,共5页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乃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余年“治未病”工作积淀,“五辨”理论乃治未病的核心特征,即在“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辨体、辨症、辨病、辨变”。辨证论治,总体指导,辨明轻重缓急、真假主次;辨体论治,首辨... 中医治未病“五辨”理论乃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余年“治未病”工作积淀,“五辨”理论乃治未病的核心特征,即在“辨证”理论指导下进行“辨体、辨症、辨病、辨变”。辨证论治,总体指导,辨明轻重缓急、真假主次;辨体论治,首辨体质,再辨男女、长幼、习性;辨症论治,注重宏观、中观、微观之三观并重;辨病论治,参合古今、辨明标本先后及病程新久;辨变论治,明辨病位、病性、病势之变。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辨证 辨体 辨症 辨病 辨变 中医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4)收录证书
17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基于筋骨理论对青少年颈痛的临床新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才 元唯安 +8 位作者 焦海铭 杜国庆 沈知彼 熊轶喆 王玉鹏 王翔 石瑛 陈东煜 詹红生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 青少年颈痛症状类似于成人颈椎病,但其病理改变并不完全符合颈椎椎间盘退变。因此,应积极探索更符合其临床特点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理论,实现临床对青少年颈痛的有效诊断与治疗。在石氏伤科百年治伤临床经验和最新科学研究认识的基础上,探讨青少年颈痛的诊断名称和基于“筋骨合和”理论的病因病机,并针对颈部“筋出槽、骨错缝”核心病机建立“四以相和”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青少年颈痛 中医手法 筋出槽 骨错缝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学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瑞 张振贤 +1 位作者 史佳宁 蒋天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观察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受精后5 d(5 d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咖啡因300μmol/L)、褪黑素组(10μmol/L)、益神宁心方低剂量组(100 mg/L)、益神宁心方中... 目的观察益神宁心方对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行为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受精后5 d(5 d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咖啡因300μmol/L)、褪黑素组(10μmol/L)、益神宁心方低剂量组(100 mg/L)、益神宁心方中剂量组(300 mg/L)和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900 mg/L),咖啡因诱导建立斑马鱼睡眠剥夺模型。应用行为追踪系统定量监测自主活动1 h,明暗交替下连续测定斑马鱼的趋触性行为15 mi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和褪黑素(M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斑马鱼组织GABA A型受体a1亚单位基因(gabra1)、γ2亚单位基因(gabrg2)和5-HT受体1A类亚型基因(htr1aa)、1D类亚型基因(htr1bd)及MT受体1A类亚型基因(mtnr1aa)、1B类亚型基因(mtnr1ba)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运动状态覆盖距离、运动状态持续时间及中运动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静止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及中心区域距离百分比均显著减少(P<0.05);GABA、MT含量及gabra1、gabrg2、mtnr1aa、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5-HT含量及htr1aa、htr1b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神宁心方高、中剂量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中运动时间减少(P<0.05),静息时间增加(P<0.05);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及中心区域距离百分比增加(P<0.05);益神宁心方高剂量组GABA、MT含量和gabra1、mtnr1aa、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5-HT含量和htr1aa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益神宁心方中剂量组gabrg2、mtnr1b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5-HT含量和htr1bd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益神宁心方可以改善咖啡因造模斑马鱼的睡眠剥夺状态,改善焦虑行为,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A、5-HT、MT相关紊乱的基因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益神宁心方 斑马鱼 Γ-氨基丁酸 5-羟色胺 褪黑素 中药研究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中医穴位定位技术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芳杰 高明 +1 位作者 杨玉真 温军玲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7-22,共6页
穴位的智能识别与定位是针灸推拿类中医智能医疗装备的核心技术。国内外研究表明,借助活动形状模型、模板匹配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将中医针灸推拿经络穴位学说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中医特色针灸推拿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通过... 穴位的智能识别与定位是针灸推拿类中医智能医疗装备的核心技术。国内外研究表明,借助活动形状模型、模板匹配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将中医针灸推拿经络穴位学说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中医特色针灸推拿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对现有的穴位自动化智能定位方法以及穴位定位在针灸机器人、推拿按摩机器人和中医穴位定位仿真系统等方面应用的梳理,探析人工智能在中医穴位定位技术中的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和解决思路,为中医穴位智能定位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腧穴 针灸 推拿 机器人 虚拟现实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