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出版的文集《男人的烦恼》(The Trouble With Men)的序言中,编辑菲尔·鲍里、安·戴维斯和布鲁斯·巴宾顿写道:“动作片中的硬汉形象已经消失,伤痕累累的孤胆英雄也已不复存在。[……]银幕上的男性形象与十年前相比...在2004年出版的文集《男人的烦恼》(The Trouble With Men)的序言中,编辑菲尔·鲍里、安·戴维斯和布鲁斯·巴宾顿写道:“动作片中的硬汉形象已经消失,伤痕累累的孤胆英雄也已不复存在。[……]银幕上的男性形象与十年前相比,似乎显得更加脆弱、更加‘受损’、更加颓败。”1尽管日益增多的研究银幕男性形象的批评文献里存在着多元的研究方法,但该领域仍然主要以西方为中心,以明星为焦点,并集中于对特定类型影片的研究。展开更多
隐喻书写:形象与思想在戈达尔(Godard)的影片《小兵》(Le Petit Soldat,1963)的一个场景中,一个摇摄镜头展示了一组散布张贴在墙上的有关战争的图片、广告和软色情图片。与此同时,主角布鲁诺·福雷斯特顿(Bruno Forrestier)说道:“...隐喻书写:形象与思想在戈达尔(Godard)的影片《小兵》(Le Petit Soldat,1963)的一个场景中,一个摇摄镜头展示了一组散布张贴在墙上的有关战争的图片、广告和软色情图片。与此同时,主角布鲁诺·福雷斯特顿(Bruno Forrestier)说道:“早上7点。一组从世界各地拍摄的快照像噩梦一样从我身边掠过。巴拿马……罗马……亚历山大港……布达佩斯……巴黎……”这些快照对于福雷斯特顿来说似乎是一个梦境,因为它们涉及一种梦境的意识模式,其中现象的多样性是以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呈现的。展开更多
引言:框架解析尽管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 a d Max:Fury Road,2015)、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的《索拉里斯》(Sola ris,2002)和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星...引言:框架解析尽管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 a d Max:Fury Road,2015)、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的《索拉里斯》(Sola ris,2002)和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所描述的银河系地缘政治环境各有不同,尽管这篇文章也将同时包含论及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本体论变体的某些发展的海量观点(Nayar 2014,13),但本文试图识别出一组根植于身份、移民和无根性等当代观念中的主题的共性特征,尽可能地在批判性的后人类主义框架下,对这三部电影呈现的内容加以联系与概括。展开更多
在《生命之卵》(Egg of Life,安迪·阿米内奇导演,2003)1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愤怒的兄弟为了一块农田袭击了他的同胞。当对方对他的威胁不屑一顾时,他便拔出砍刀,朝其背部砍去。然而,砍刀并未触及对方身体,想必是担心意外伤到演员。可...在《生命之卵》(Egg of Life,安迪·阿米内奇导演,2003)1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愤怒的兄弟为了一块农田袭击了他的同胞。当对方对他的威胁不屑一顾时,他便拔出砍刀,朝其背部砍去。然而,砍刀并未触及对方身体,想必是担心意外伤到演员。可是,受害者对此一击的反应就像被砍中一样,而观众被认为应该“理解”砍刀造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电影创作以表演为主,然而此处的重点不在于表演,而在于电影制作者没有试图掩盖这种非现实的表演。展开更多
文摘在2004年出版的文集《男人的烦恼》(The Trouble With Men)的序言中,编辑菲尔·鲍里、安·戴维斯和布鲁斯·巴宾顿写道:“动作片中的硬汉形象已经消失,伤痕累累的孤胆英雄也已不复存在。[……]银幕上的男性形象与十年前相比,似乎显得更加脆弱、更加‘受损’、更加颓败。”1尽管日益增多的研究银幕男性形象的批评文献里存在着多元的研究方法,但该领域仍然主要以西方为中心,以明星为焦点,并集中于对特定类型影片的研究。
文摘隐喻书写:形象与思想在戈达尔(Godard)的影片《小兵》(Le Petit Soldat,1963)的一个场景中,一个摇摄镜头展示了一组散布张贴在墙上的有关战争的图片、广告和软色情图片。与此同时,主角布鲁诺·福雷斯特顿(Bruno Forrestier)说道:“早上7点。一组从世界各地拍摄的快照像噩梦一样从我身边掠过。巴拿马……罗马……亚历山大港……布达佩斯……巴黎……”这些快照对于福雷斯特顿来说似乎是一个梦境,因为它们涉及一种梦境的意识模式,其中现象的多样性是以一种碎片化的状态呈现的。
文摘引言:框架解析尽管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的《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 a d Max:Fury Road,2015)、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的《索拉里斯》(Sola ris,2002)和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所描述的银河系地缘政治环境各有不同,尽管这篇文章也将同时包含论及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本体论变体的某些发展的海量观点(Nayar 2014,13),但本文试图识别出一组根植于身份、移民和无根性等当代观念中的主题的共性特征,尽可能地在批判性的后人类主义框架下,对这三部电影呈现的内容加以联系与概括。
文摘在《生命之卵》(Egg of Life,安迪·阿米内奇导演,2003)1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愤怒的兄弟为了一块农田袭击了他的同胞。当对方对他的威胁不屑一顾时,他便拔出砍刀,朝其背部砍去。然而,砍刀并未触及对方身体,想必是担心意外伤到演员。可是,受害者对此一击的反应就像被砍中一样,而观众被认为应该“理解”砍刀造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电影创作以表演为主,然而此处的重点不在于表演,而在于电影制作者没有试图掩盖这种非现实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