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274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时代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与培养研究 被引量:56
1
作者 王华树 王少爽 东方翻译 2016年第1期11-15,73,共6页
随着翻译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翻译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译员的重要特征。本文首先剖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翻译工作的技术特征,考察国内外翻译技术能力的研究与教学现状;然后重点研究了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期正本清源,走出当... 随着翻译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翻译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职业译员的重要特征。本文首先剖析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翻译工作的技术特征,考察国内外翻译技术能力的研究与教学现状;然后重点研究了翻译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期正本清源,走出当前高校翻译技术教学的种种误区;最后,探讨了翻译技术能力与传统翻译能力在高校翻译教育中的有效整合问题,呼吁构建良性、和谐的翻译人才培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时代 翻译技术能力 构成分析 传统翻译能力 有效整合
原文传递
沙博理:中国当代翻译史上一位特殊翻译家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东升 张静 东方翻译 2011年第4期44-52,共9页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文心雕龙·事类》有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他本是犹太裔美国人,名叫Sidney Shapiro,同学为他取名“沙博理”,意思是“博学明理”,“沙”是... 《礼记·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文心雕龙·事类》有言:“此全引成辞,以明理者也。”他本是犹太裔美国人,名叫Sidney Shapiro,同学为他取名“沙博理”,意思是“博学明理”,“沙”是英文姓的音译。他因50年的翻译生涯、约千万字的汉英翻译成就被授予“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家 沙博理 中国当代 翻译史 终身成就奖 文心雕龙 汉英翻译 美国人
原文传递
一心翻译梦,万古芳风流——葛浩文的翻译人生与翻译思想 被引量:19
3
作者 覃江华 刘军平 东方翻译 2012年第6期42-49,共8页
葛浩文不仅翻译成就首屈一指,而且翻译理论意识较强。他认为:文学翻译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空的阻隔,促进人类相互了解,陶冶异国读者陛情;翻译家充当着传播人、解释者和编辑等多重角色;翻译的本质是重写和折衷;考虑到读者的接... 葛浩文不仅翻译成就首屈一指,而且翻译理论意识较强。他认为:文学翻译能够跨越语言、文化和时空的阻隔,促进人类相互了解,陶冶异国读者陛情;翻译家充当着传播人、解释者和编辑等多重角色;翻译的本质是重写和折衷;考虑到读者的接受倾向和出版商的市场期待,“重新编辑”的过程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人生 风流 翻译的本质 理论意识 文学翻译 翻译家 解释者
原文传递
研制标准化外文译写规范 改善我国国际化语言环境--《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课题组组长柴明颎教授访谈 被引量:12
4
作者 柴明颎 王静 东方翻译 2017年第4期4-9,共6页
2014至2017年,《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标准(GB/T 30240)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陆续颁布。该系列国家标准及其配套出版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一本通&qu... 2014至2017年,《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标准(GB/T 30240)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陆续颁布。该系列国家标准及其配套出版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英文译写一本通"系列,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的外文译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原则,对语言文字标准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领域 标准化管理 国际化语言 课题组组长 语言文字 指导原则 标准委 教授访谈 地方标准 国家语委
原文传递
拿出“最好的中国”--朱振武访谈闵福德 被引量:13
5
作者 朱振武 闵福德 陈菲(译) 东方翻译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本文是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闵福德教授的访谈录。朱振武从翻译历程、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策略、国内MTI教学、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当下世界的意义等角度对闵福德教授进行了访谈,闵福... 本文是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闵福德教授的访谈录。朱振武从翻译历程、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的策略、国内MTI教学、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中国古典文学对于当下世界的意义等角度对闵福德教授进行了访谈,闵福德则一一详细作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翻译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 访谈录 教授 MTI
原文传递
超越文本 超越翻译——当代翻译和翻译研究三人谈 被引量:5
6
作者 谢天振 王宏志 宋炳辉 东方翻译 2015年第1期4-15,共12页
本文为2014年12月6日谢天振、王宏志、宋炳辉三位教授在上海图书馆主办的面向全市的公益性专题讲座上的发言以及答听众问的记录稿。我们觉得三位教授所谈的翻译问题与当下的许多翻译现状都有密切的关系,能带给我们诸多启迪。征得三位... 本文为2014年12月6日谢天振、王宏志、宋炳辉三位教授在上海图书馆主办的面向全市的公益性专题讲座上的发言以及答听众问的记录稿。我们觉得三位教授所谈的翻译问题与当下的许多翻译现状都有密切的关系,能带给我们诸多启迪。征得三位教授的同意,也征得上海图书馆有关部门的同意,本刊把记录稿发送给三位作者,请他们本人对记录稿进行了适当的文字梳理,但不作实质性的改动。我们则根据刊物的需要,对文字篇幅作了适当的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超越文本 上海图书馆 当代 专题讲座 翻译问题 谢天振 王宏志
原文传递
国家翻译实践的功利性特征——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重译历程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任东升 李江华 东方翻译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列宁发表于1905年、论述俄国革命特殊时期报刊与建党关系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中国的译介诠释史经历了“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圣经”,作为中共的纲领性文献广为引用,很多... 列宁发表于1905年、论述俄国革命特殊时期报刊与建党关系的文章《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在中国的译介诠释史经历了“政党”、“政权”和“国家”三个阶段,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艺圣经”,作为中共的纲领性文献广为引用,很多观点被引诸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影响到之后40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文艺政策,对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起到极大制约作用。该文被十次翻译成中文,其中九次存在“误译”,最后一次重译才纠正之前的误译。探究该文反复重译的历史背景,可揭示其“误译”的必然性和国家翻译实践的政治功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 误释 重译 国家翻译实践 政治功利性
原文传递
新时代文学翻译的使命--“浙江大学文学翻译名家高峰论坛”纪要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钧 谢天振 东方翻译 2018年第5期4-11,共8页
如今,多元文化碰撞,暗潮涌动。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命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翻译面临怎样的挑战?文学翻译家担负怎样的使命?文学翻译应该恪守怎样的原则?针对上述问题,201... 如今,多元文化碰撞,暗潮涌动。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重要命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文学翻译面临怎样的挑战?文学翻译家担负怎样的使命?文学翻译应该恪守怎样的原则?针对上述问题,2018年6月16日,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举办了"新时代文学翻译的使命——文学翻译名家高峰论坛",特邀11位国内著名的作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相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畅谈各自的文学翻译理念与感悟。讨论分上下两场,上半场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许钧教授主持,他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先生、中国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哈利·波特》系列译者马爱农女士、文学翻译出版家王理行先生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翻译。下半场由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主持,讨论"你怎么看待翻译"这一话题,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浙江日报》高级记者文敏女士、浙江大学吴笛教授、浙江大学郭国良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家 高峰论坛 浙江大学 文化“走出去” 纪要 名家 国际影响力 文化碰撞
原文传递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翻译的实践和探索——马克·本德尔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9
作者 马晶晶 穆雷 东方翻译 2017年第5期47-51,67,共6页
马克·本德尔教授是一位成果较为丰硕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西方译者。他在访谈中结合自己的翻译经历,讲述了对翻译原文本的选择、对文化内容的处理方式、与少数民族诗人合作的翻译模式,以及自己"体验式"翻译的理念和实践;提... 马克·本德尔教授是一位成果较为丰硕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西方译者。他在访谈中结合自己的翻译经历,讲述了对翻译原文本的选择、对文化内容的处理方式、与少数民族诗人合作的翻译模式,以及自己"体验式"翻译的理念和实践;提倡在翻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时,译者一定要亲身去民间体验民族生活和民间活动,以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并获得和原诗创作时同样的意境和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 马克 民族民间文学 翻译模式 民族文化内涵 民间活动 原诗 体验式 合作翻译 意境
原文传递
翻译社会学核心概念:“资本”的提出及其效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邢杰 张其帆 东方翻译 2015年第3期27-31,72,共6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社会学的研究途径渐趋成为翻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翻译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对翻译社会学所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就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布迪厄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资本”的定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社会学的研究途径渐趋成为翻译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翻译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对翻译社会学所使用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度解读就尤为重要.本文讨论了布迪厄社会学的核心概念“资本”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社会行动者的影响作用,并进一步指出在翻译场域中,资本既是译者行动的出发点,亦是译者行动的原动力与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社会学 布迪厄 资本
原文传递
翻译职业与专业教育: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柴明颎 江帆 东方翻译 2016年第1期4-10,共7页
目前高校翻译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因为教学自身存在不足,另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翻译的职业环境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行业规范程度较弱、存在恶性竞争、社会认同度较低、从业人员自身理念亟待改进,等等。因此,我们在关注教学自身问... 目前高校翻译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除了因为教学自身存在不足,另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翻译的职业环境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如行业规范程度较弱、存在恶性竞争、社会认同度较低、从业人员自身理念亟待改进,等等。因此,我们在关注教学自身问题、讨论翻译专业教学如何适应翻译行业需要的同时,有必要对翻译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思考和观察,发现翻译行业在职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教学自身的不足和行业的不足,以推动真正意义上的产学联动,最终实现翻译产业和翻译教学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人才培养 专业教育 职业 人才培养过程 专业学位 专业人才 本科专业 外语专业
原文传递
翻译职业化带来翻译专业化教育——“第三届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年会"引出的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柴明颎 张爱玲 东方翻译 2013年第4期4-8,共5页
2013年4月22日至24日,由联合国总部大会及会议管理部(Department of General Assembly and Conference Management,简称DGACM)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年会(The Third UN-MoU Univer... 2013年4月22日至24日,由联合国总部大会及会议管理部(Department of General Assembly and Conference Management,简称DGACM)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联合国合作备忘录签约高校年会(The Third UN-MoU Universities Conference,简称MoU年会)④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举行,这是一次难得的翻译职业界和教育界、学术界三界代表齐集一堂的盛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备忘录 联合国 职业化 专业化教育 翻译 年会 高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原文传递
关于翻译研究的学术对话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明伦 谢天振 东方翻译 2015年第2期4-14,共11页
2014年10月30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室,曹明伦教授与应邀来访的谢天振教授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公开学术对话。两位资深教授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谈起,就中西译论的关系、翻译研究的根本、译介学的学科地位、翻译研究者的... 2014年10月30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会议室,曹明伦教授与应邀来访的谢天振教授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公开学术对话。两位资深教授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谈起,就中西译论的关系、翻译研究的根本、译介学的学科地位、翻译研究者的条件、翻译批评的现状,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厘清了概念,消除了误解,并在诸多问题上求同存畀,达成了基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学术对话 翻译理论与实践 外国语学院 四川大学 翻译批评 中国文化 基本共识
原文传递
蓝诗玲英译《马桥词典》的翻译风格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家海 李正林 东方翻译 2013年第4期51-55,60,共6页
蓝诗玲所翻译的韩少功寻根小说《马桥词典》的英译本深受国内外翻译界的推崇。本文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探讨蓝译的翻译策略及其文体特征,追溯了译者同作者的互动模式,认为其有助于缓和... 蓝诗玲所翻译的韩少功寻根小说《马桥词典》的英译本深受国内外翻译界的推崇。本文从文体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社会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从词汇和句法层面探讨蓝译的翻译策略及其文体特征,追溯了译者同作者的互动模式,认为其有助于缓和译者和作者之间的矛盾,并评价了译者的这种翻译模式对推动中国文学翻译和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桥词典》 翻译风格 英译本 文化人类学 社会语言学 寻根小说 文体特征
原文传递
杜博妮的翻译人生与翻译思想——兼论西方当代中国文学的译者和读者 被引量:6
15
作者 覃江华 刘军平 东方翻译 2012年第2期49-58,共10页
在2011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上,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不无忧虑地表示,全国能胜任中译外定稿的译者不超过200人。此言一出,现场哗然。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G6ranMalmqvist)也曾经指出,“中国的好作家好作... 在2011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中译外”高层论坛上,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先生不无忧虑地表示,全国能胜任中译外定稿的译者不超过200人。此言一出,现场哗然。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G6ranMalmqvist)也曾经指出,“中国的好作家好作品多的是,但好的翻译太少了”(王洁明,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学 翻译思想 译者 读者 西方 人生 高层论坛 中译外
原文传递
场域及资本视角下《红高粱家族》和《蛙》英译本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杰 刘聪 张其帆 东方翻译 2018年第1期19-25,共7页
1993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和2015年出版的《蛙》英译本原作者同为莫言,译者同为葛浩文,但翻译策略上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此前,学界主要关注葛浩文的具体翻译策略,而疏于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其在不同译作中翻译方法的调整... 1993年出版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和2015年出版的《蛙》英译本原作者同为莫言,译者同为葛浩文,但翻译策略上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此前,学界主要关注葛浩文的具体翻译策略,而疏于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分析其在不同译作中翻译方法的调整,并解释背后成因。近年来,翻译社会学的兴起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为广博的视角,本文以社会学家布迪厄的理论为框架,从场域及资本角度对比不同时期葛译作品,探索场域及资本对翻译行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蛙》 布迪厄社会学 场域 资本
原文传递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实习模块的设计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莹 柴明颎 姚锦清 东方翻译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实习方面的改革为例,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该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该学位的实习模块,本文就实习目标的设置、实习单位的选择与协调、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与培训、实习反馈... 本文以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实习方面的改革为例,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该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该学位的实习模块,本文就实习目标的设置、实习单位的选择与协调、对实习学生的管理与培训、实习反馈单和实习报告书的设计等环节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实习 模块化教学
原文传递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穆雷 杨冬敏 邹兵 东方翻译 2011年第6期29-36,共8页
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基本上不适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学位论文的格式与要求。因此,本文在提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四种写作模式及模板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针对不同写作模式及模板的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即... 现有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基本上不适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和学位论文的格式与要求。因此,本文在提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四种写作模式及模板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针对不同写作模式及模板的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即学位论文开题评审、开题答辩评审、学位论文评审、学位论文答辩评审等四个评价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学位论文 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 被引量:54
19
作者 李宇明 东方翻译 2016年第4期4-8,共5页
语言服务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语言服务是体系的,由语言服务提供者、语言服务内容、语言服务方式和语言服务接受者构成。接受语言服务就是进行语言消费,接受无偿的语... 语言服务是利用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知识、语言技术及语言的所有衍生品来满足语言生活的各种需要。语言服务是体系的,由语言服务提供者、语言服务内容、语言服务方式和语言服务接受者构成。接受语言服务就是进行语言消费,接受无偿的语言服务业就是获取"语言福利"。当前中国以翻译为主的语言服务业已经实现了政产学研的联动,获取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超千亿的经济规模。在继续推进翻译业发展之时,应制定全面发展语言产业的政策与规划,提倡社会的语言消费意识,促进国家语言事业发展,最大限度获取"语言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服务 产业 社会效益 消费意识 服务提供者 语言知识 语言生活 语言技术
原文传递
《小城春秋》沙博理译本中的语篇重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东升 吕明 东方翻译 2017年第2期46-53,共8页
长篇小说《小城春秋》(1956)是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中的红色小说之一,制度化译者沙博理的译本Annals of a Provincial Town是该小说迄今为止唯一的英译本。本文从汉英小说规范的差异入手,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沙博理对原文的大量删减、拆合与... 长篇小说《小城春秋》(1956)是新中国十七年文学中的红色小说之一,制度化译者沙博理的译本Annals of a Provincial Town是该小说迄今为止唯一的英译本。本文从汉英小说规范的差异入手,通过定量分析,发现沙博理对原文的大量删减、拆合与重构是依照英文小说自然段规范,照顾读者阅读习惯作出的调适,认为沙博理的调适行为展示了他的小说翻译艺术,同时与其在国家翻译实践中的角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春秋》 沙博理译本 语篇重构 调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