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高窟第465窟曼荼罗八大尸陀林图像志
1
作者 李国 沙武田 王海彬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41-382,589,共43页
八大尸林作为弃尸的场所,是人类肉身由凡界死亡以后,往生净土的必经之路。八大尸林亦为修行不净观的最佳地点,也是寻求生命真谛的修施身法者所必处之地。《佛本行集经》曰:“彼处尸陀林者,四辈共同,无有简选。平等施身,福德之地。”^(①... 八大尸林作为弃尸的场所,是人类肉身由凡界死亡以后,往生净土的必经之路。八大尸林亦为修行不净观的最佳地点,也是寻求生命真谛的修施身法者所必处之地。《佛本行集经》曰:“彼处尸陀林者,四辈共同,无有简选。平等施身,福德之地。”^(①)藏传佛教强调修持“尸林怙主”法,能增加财富,添福增寿,消灾免难,死后得顺利转生,修佛者获得成佛顺缘,护持成就道果。《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六亦云:“尔时菩萨往尸陀林中,右胁枕尸累足而卧。思想世间有为生灭,如蚁循环无有穷尽,思已复坐入三摩地。”^(②)据说释迦牟尼在悟道成佛之前,就曾于尸林中苦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本行集经》 往生净土 三摩地 不净观 成佛 曼荼罗 图像志 生命真谛
原文传递
女性意识与汉唐七夕节的发展演变
2
作者 焦杰 郑伟凤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94-410,589-590,共19页
关于七夕节文化和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最早探讨牛女故事的学者当数竺可桢,他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思想与时代》第34期,1944年)中认为二星赤经的重合是牛女故事的源头,而根据岁差的计算,牛郎织女二星赤... 关于七夕节文化和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最早探讨牛女故事的学者当数竺可桢,他在《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思想与时代》第34期,1944年)中认为二星赤经的重合是牛女故事的源头,而根据岁差的计算,牛郎织女二星赤经的重合时间约为公元前3000年。^(①)这一推测为学界从天文学角度研究牛女故事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比如冯时就认为:“天鹰座的河鼓三星与天琴座的织女三星分别于赤道以北的天汉两际,遂有古人鹊桥相会的想象,这种想象是由同位于银河一侧的牛、女二宿所无法引发的。”^(②)在此基础上,牛女故事和七夕文化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二十八宿 牛郎织女 赤经 七夕文化 重合时间 研究成果 天文学
原文传递
北宋初期王延德西行路线新探索
3
作者 艾冲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445-458,591,共15页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供奉官王延德与其助手白勋^(①)奉命回访高昌回鹘地区。王延德等人的西行路线与过往不同,即未依循传统的河西走廊主干道,而是沿着横亘于河西走廊北方的一条新路径。但是,千余年来,人们对于王延德西行路线的经...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供奉官王延德与其助手白勋^(①)奉命回访高昌回鹘地区。王延德等人的西行路线与过往不同,即未依循传统的河西走廊主干道,而是沿着横亘于河西走廊北方的一条新路径。但是,千余年来,人们对于王延德西行路线的经由地始终未能探查清楚。尤其是近代以来,学界存在不同的推测与判断,并未取得一致认识。究其原因,既有其旅行路径所处自然环境偏僻荒凉,也存在王延德返回汴京后以李继迁为首的党项叛乱扩大而导致该路径阻塞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延德 太平兴国 北宋初期 高昌回鹘 李继迁 河西走廊 宋太宗 党项
原文传递
法隆寺金堂壁画、五重塔内塑像所见武周风格
4
作者 杨效俊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75-291,587,共18页
前言位于日本古都奈良的法隆寺中保留着天平十九年(747)制作的寺院财产目录——《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账》,记载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二人为用明天皇等丁卯年(607)创建法隆寺。^(①)《日本书纪》天智天皇九年(670)条记载法隆寺被烧... 前言位于日本古都奈良的法隆寺中保留着天平十九年(747)制作的寺院财产目录——《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账》,记载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二人为用明天皇等丁卯年(607)创建法隆寺。^(①)《日本书纪》天智天皇九年(670)条记载法隆寺被烧。《法隆寺伽蓝缘起并流记资财账》中记述法隆寺西院伽蓝的正面中门两侧的金刚力士立像的造像时间是和铜四年(711),推测亦是中门建成时间。^(②)傅熹年引用铃木嘉吉的观点,^(③)认为自发掘若草伽蓝遗址后,现法隆寺西院为毁后再建之说在日本学术界已成定论。“法隆寺为607年日本圣德太子创建,670年毁,680年以后在原址西北方再建,约在710年完成,即现在的法隆寺西院建筑群,包括金堂、五重塔、中门和回廊四部分。尽管是重建的,但日本学术界公认其风格仍属于飞鸟时代。”^(④)五重塔解体时发现塔内部和金堂相同构图的小壁面壁画绘在相同方位。^(⑤)久野健认为五重塔与金堂的壁画为同时期,五重塔初层四壁和金堂内阵八小壁使用了同样的底稿。^(⑥)由此推测金堂壁画的制作不晚于和铜四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德太子 《日本书纪》 法隆寺 立像 天智天皇 日本学术界 中门 五重塔
原文传递
试论“经量部”思想在龟兹的流行
5
作者 李瑞哲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2-46,581-582,共17页
2世纪后,最晚的一个派别“经量部”从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中分化出来,说一切有部中的持经师(sūtrantika)、譬喻师(dārṣṭāntika),摆脱“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立场,对有部阿毗达磨进行批判,依附于十八部中的说经部(Sautrānti... 2世纪后,最晚的一个派别“经量部”从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in)中分化出来,说一切有部中的持经师(sūtrantika)、譬喻师(dārṣṭāntika),摆脱“三世实有,法体恒有”的立场,对有部阿毗达磨进行批判,依附于十八部中的说经部(Sautrāntika),自称经部或譬喻师。该部与说一切有部重视阿毗达磨(“论藏”)不同,视“经典”为正量,重视“经藏”的研究,故称为经量部(Sautrāntika)。经量部的开创者是鸠摩罗多(Kumāralāta),汉译童受,主要活动在犍陀罗一带,擅长以譬喻的方式来解释经典,后来出现了一批以犍陀罗为中心的“譬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毗达磨 说一切有部 经量部 经藏 犍陀罗 经部 譬喻师
原文传递
《邠州石室录》校注札记
6
作者 陈磊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564-580,594,共18页
开展《邠州石室录》校注工作是基于该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邠州石室录》校注包括对该书文字的识读、标点和注释,以及对所征引古籍文献、碑刻题名等内容的出处查询、原文校勘。现对该书内容及校注情况从以下五个方面做扼... 开展《邠州石室录》校注工作是基于该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邠州石室录》校注包括对该书文字的识读、标点和注释,以及对所征引古籍文献、碑刻题名等内容的出处查询、原文校勘。现对该书内容及校注情况从以下五个方面做扼要说明。一《邠州石室录》及叶昌炽《邠州石室录》一函三卷二册,民国4年(1915)刻本。该书由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编撰,江南著名藏书家刘承幹校刊;寄由黄冈擅长临摹各类书体的“刻书圣手”饶星舫写样,交由有“天下第一好手”“精妙不弱于东邻”之誉的黄冈陶子麟雕版印制。^(①)1929年,《邠州石室录》及重刻蜀大字本《史记》参与国际图书馆会议展览。^(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邠州 国际图书馆 叶昌炽 清末民初 会议展览 史学价值 金石学家 文献价值
原文传递
青石寺水陆画的内容及地域特征
7
作者 薛艳丽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555-563,593,共10页
青石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上社镇窄门只村北口,坐北朝南,有正殿、东西配殿和东西耳房,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正殿保存有水陆壁画约20平方米。学界对青石寺水陆壁画关注不多,《盂县古代壁画录》最早公布了青石寺水陆画的图版并... 青石寺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上社镇窄门只村北口,坐北朝南,有正殿、东西配殿和东西耳房,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正殿保存有水陆壁画约20平方米。学界对青石寺水陆壁画关注不多,《盂县古代壁画录》最早公布了青石寺水陆画的图版并做简要介绍,^(①)罗巍先生对青石寺水陆画的内容及艺术特征进行了概要说明,^(②)刘栋、侯慧明先生对青石寺水陆画的内容及艺术特征进行了讨论。^(③)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之上再对青石寺水陆画的相关情况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陆画 水陆壁画 古代壁画 山西省阳泉市 概要说明 地域特征 研究成果 盂县
原文传递
回鹘诸文字之渊源
8
作者 木再帕尔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429-444,591,共17页
一文字及其物理来源文字是人类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它不仅能记录和传达当前的信息,还能使远距离或不同时期的交流变为可能。文字是文明发展的结果和先决条件,其发明虽不以文学娱乐为目的,但使文学创作变为可能。文字对人类文明的... 一文字及其物理来源文字是人类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它不仅能记录和传达当前的信息,还能使远距离或不同时期的交流变为可能。文字是文明发展的结果和先决条件,其发明虽不以文学娱乐为目的,但使文学创作变为可能。文字对人类文明的演变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现在很难想象无文字的世界。文字是表达语言的一种载体。就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来讲,语言是主要的,文字是次要的。所有的语言都是被人说出来的,但只有其中的一部分用文字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书写 人类文明 语言和文字 文学创作 先决条件
原文传递
三身索勋像所见归义军史事
9
作者 巩彦芬(译) 杨富学(译)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20-331,588,共13页
前言敦煌石窟中有很多供养人像,描绘的是归义军节度使及其家族成员等。归义军统治敦煌是在9世纪后期到11世纪初期,约150年。彼时莫高窟、榆林窟供养人像绘制之风盛行,仅见于莫高窟的供养人像就近4000身之多。^(①)尤有甚者,彼时的归义... 前言敦煌石窟中有很多供养人像,描绘的是归义军节度使及其家族成员等。归义军统治敦煌是在9世纪后期到11世纪初期,约150年。彼时莫高窟、榆林窟供养人像绘制之风盛行,仅见于莫高窟的供养人像就近4000身之多。^(①)尤有甚者,彼时的归义军统治者为夸耀权势,热衷于将自己的画像绘于石窟中。^(②)这些画像,可反映供养人的宗教信仰状况,而且有助于考察供养人的政治地位、人物彼此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史料。敦煌归义军节度使及其家属的供养人像,很难说已经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养人像 敦煌石窟 归义军 索勋 榆林窟 莫高窟 节度使 画像
原文传递
吐鲁番新发现三枚双面回鹘文钱币研究
10
作者 芦韬 李刚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422-428,590,共8页
2016年至2020年,为配合吐鲁番吐峪沟石窟抢险加固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吐峪沟石窟西崖区域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三枚双面回鹘文钱币。它们的钱径和孔内径基本相同,均为圆形方孔,面有内外郭,当为重轮钱,^(①)钱径2.5厘米,内径0.7厘米,厚0.... 2016年至2020年,为配合吐鲁番吐峪沟石窟抢险加固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吐峪沟石窟西崖区域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三枚双面回鹘文钱币。它们的钱径和孔内径基本相同,均为圆形方孔,面有内外郭,当为重轮钱,^(①)钱径2.5厘米,内径0.7厘米,厚0.1厘米。相对于吉木萨尔出土直径为2.3厘米、孔内径0.7厘米、厚0.15厘米的回鹘文钱币而言,^(②)这三枚发现于吐峪沟西崖的钱币直径略大,厚度略薄。经释读研究发现,这三枚钱币的正反面内容完全相同,其中一枚钱币双面回鹘文字清晰可读(图1,1),两枚钱币背面字迹模糊(图1,2;图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回鹘文 吐峪沟石窟 吉木萨尔 区域考古 抢险加固 钱币 吐鲁番
原文传递
叶尼塞河—鄂毕河流域出土楚式镜及其研究
11
作者 张弛 昌迪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10,581,共11页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是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基础。自公元前3千纪初期,青铜冶制、战车制造、麦作农业以及马、牛、羊的驯养技术等就通过“史前丝绸之路”向东传播,而彩陶艺术与粟、黍栽培技术等则沿此路线西去。^(①)丝绸之路沿线出土各类遗... 史前东西文化交流是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基础。自公元前3千纪初期,青铜冶制、战车制造、麦作农业以及马、牛、羊的驯养技术等就通过“史前丝绸之路”向东传播,而彩陶艺术与粟、黍栽培技术等则沿此路线西去。^(①)丝绸之路沿线出土各类遗物,一直是学界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点对象。关于中国境内早期域外文物,研究著述汗牛充栋,成果斐然。张骞“凿空”之前华夏文化在欧亚草原的传播,学界虽格外关注,但整体研究略显单薄。域外所见中国早期文物以丝绸、漆器、铜镜等最引人注目,但著述寥寥无几。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苏联学界在南西伯利亚地区长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中国金属镜。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影响,上述材料一直秘而不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尼塞河 欧亚草原 东西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中外文化交流 彩陶艺术 华夏文化 西伯利亚地区
原文传递
犍陀罗美术涅槃图的构造分析——以释迦的卧法为中心
12
作者 李茹(译)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47-66,582,共21页
引言犍陀罗涅槃图的浮雕遗存中(图1)刻画了入灭的释迦在拘尸那揭罗的娑罗林双树间床座上右胁朝下、累足而卧的姿态,这个形象是人们对释迦入灭即大般涅槃的一个普遍共识。然而,对术语“涅槃”(梵文nibbāna,nirvāna)或者“般涅槃”(pari... 引言犍陀罗涅槃图的浮雕遗存中(图1)刻画了入灭的释迦在拘尸那揭罗的娑罗林双树间床座上右胁朝下、累足而卧的姿态,这个形象是人们对释迦入灭即大般涅槃的一个普遍共识。然而,对术语“涅槃”(梵文nibbāna,nirvāna)或者“般涅槃”(parinirvāna)一词的解释曾有许多异议,另外,对于犍陀罗佛教徒(在家和出家)如何具体地理解“涅槃”或者“般涅槃”并完全没有明确透露。因此,作为可能解读犍陀罗涅槃图的图像学典籍之一的梵本《大般涅槃经》(Mahāprinirvānasūtra)被认为是一个形象的据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 拘尸那揭罗 涅槃图 梵本 图像学 犍陀罗 普遍共识 构造分析
原文传递
略论深圳望野博物馆收藏的嚈哒石盘
13
作者 付承章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99-108,583,共11页
深圳望野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研究、展示古代文物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于2009年2月由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报国家文物局备案设立,2012年10月21日正式开馆。^(①)馆内现收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其中包括一件狩猎纹石盘。它从质地上看应属滑石器... 深圳望野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研究、展示古代文物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于2009年2月由广东省文化厅批准,报国家文物局备案设立,2012年10月21日正式开馆。^(①)馆内现收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其中包括一件狩猎纹石盘。它从质地上看应属滑石器,色泽发灰,间有杂色斑点,且条纹依稀可见。据说,此盘早年出自安阳北部地区(旧为邺城范围),^(②)其他背景信息不详。结合造型及纹样特征观察,这应该是一件带有波斯萨珊风格的嚈哒制品,可作为东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重要文物。兹就该狩猎纹石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略做考证,以就教于海内外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物局 文化交流史 古代文物 狩猎纹 广东省文化厅 纹样特征 背景信息 博物馆
原文传递
莫高窟第249窟四披内容新解——兼谈南北朝佛经经文中手扪日月佛教人物形象
14
作者 杨敬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45-257,586,共14页
有关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松本荣一早在1937年就认为窟顶西披主题展现的是须弥四洲图,西披中心的天人为阿修罗;^(①)段文杰、贺世哲提出该窟窟顶四披展现的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场面,西披主神是阿修罗,但对此画面没有... 有关敦煌莫高窟第249窟窟顶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松本荣一早在1937年就认为窟顶西披主题展现的是须弥四洲图,西披中心的天人为阿修罗;^(①)段文杰、贺世哲提出该窟窟顶四披展现的是佛道思想融合的场面,西披主神是阿修罗,但对此画面没有做过多深入解释;^(②)何重华首次提出第249窟西披展现的是维摩诘经的道场,^(③)张元林也举证肯定了这个观点;^(④)宿白认为此披是依据《观佛三昧海经》卷1“阿修罗攻帝释”故事绘制,目的是突出帝释天王形象;^(⑤)后来马兆民、赵燕林通过考证窟顶四披画面,认为整个窟顶展现的应该是《大方等陀罗尼经》。^(⑥)大多数对第249窟以及类似构图的研究成果,^(⑦)对阿修罗的形象持肯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佛三昧海经 维摩诘经 段文杰 贺世哲 宿白 敦煌莫高窟 佛道思想 窟顶四披
原文传递
晋唐时期弥勒信仰在敦煌、高昌传布考
15
作者 张重洲 闫丽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81-98,583,共19页
弥勒信仰是指世俗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和对弥勒净土的向往,通常包括弥勒菩萨信仰、弥勒佛信仰、弥勒净土信仰三种。弥勒经典又可分为“上生”“下生”“本愿”三个系统。弥勒信仰既包括了对弥勒菩萨本身的崇拜,也包括对弥勒经典的崇拜,两... 弥勒信仰是指世俗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和对弥勒净土的向往,通常包括弥勒菩萨信仰、弥勒佛信仰、弥勒净土信仰三种。弥勒经典又可分为“上生”“下生”“本愿”三个系统。弥勒信仰既包括了对弥勒菩萨本身的崇拜,也包括对弥勒经典的崇拜,两种信仰互相融摄。而弥勒净土也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弥勒未来成佛的人间净土,二是弥勒说法所居的兜率净土。弥勒信仰在中原的传布始于西晋,南北朝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勒信仰 弥勒净土 人间净土 弥勒经典 成佛 弥勒菩萨 南北朝时期 晋唐时期
原文传递
海上丝绸之路与前现代贸易体系——波斯湾沿岸典型城发展与中古中国交往研究
16
作者 韩中义 飞龙 韩紫芸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476-525,592,共51页
波斯湾是西亚著名的水域,也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十分显要的角色,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撒那威(Sīrāf)^(①)和霍尔木兹为典型沿海城市,结合相关文献,试图说明波斯湾在前现代时期与中国... 波斯湾是西亚著名的水域,也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十分显要的角色,历来为学者所重视。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撒那威(Sīrāf)^(①)和霍尔木兹为典型沿海城市,结合相关文献,试图说明波斯湾在前现代时期与中国的关系密切,由此体现两地之间的友好交往。以下对撒那威与霍尔木兹进行考察,来展现曾经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也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一相关学术研究简要回顾波斯湾自古就是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的研究数不胜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中古中国 批评指正 贸易体系 霍尔木兹 友好交往 那威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征稿启事
17
作者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编辑部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595-595,共1页
为促进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本刊办刊质量,《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热忱欢迎学术界同行的支持。本刊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任务是借同道之力,深入挖掘丝路... 为促进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本刊办刊质量,《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热忱欢迎学术界同行的支持。本刊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任务是借同道之力,深入挖掘丝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语言、文字、考古、艺术等问题的新材料,尤其关注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美术考古、艺术考古等图像的相关研究,倡导“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试图透过历史文物,探索丝路上“人”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 丝绸之路 陕西师范大学 艺术考古 美术考古 历史文化学院 学术交流
原文传递
麦积山石窟第126窟调查与研究
18
作者 孙晓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206-230,585,共26页
麦积山第126窟为中小型平面方形窟,其形制在麦积山北魏晚期窟龛中极具代表性,特别是窟内主尊胁侍造像组合中表现出的非对称性现象,以及一铺五身组合样式,同时期大量再修痕迹等,对于认识和了解麦积山石窟北魏晚期至西魏初年佛教造像艺术... 麦积山第126窟为中小型平面方形窟,其形制在麦积山北魏晚期窟龛中极具代表性,特别是窟内主尊胁侍造像组合中表现出的非对称性现象,以及一铺五身组合样式,同时期大量再修痕迹等,对于认识和了解麦积山石窟北魏晚期至西魏初年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规律及其渊源,以及同时期窟龛年代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拟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敬请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北魏 发展演变规律 窟龛 西魏 调查与研究 造像组合 非对称性
原文传递
景教“十字莲花”图案再讨论
19
作者 乔飞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55-173,584,共20页
“十字莲花”即指十字架以莲花为承托的组合图案,是中国景教的标志性符号。关于景教“十字莲花”图案的形成原因学者之间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围绕有无受到佛教影响展开讨论。其一,佛教影响说。以学者克林凯特(H.J.Klimkeit)、牛汝极和姚... “十字莲花”即指十字架以莲花为承托的组合图案,是中国景教的标志性符号。关于景教“十字莲花”图案的形成原因学者之间一直存在争议,主要围绕有无受到佛教影响展开讨论。其一,佛教影响说。以学者克林凯特(H.J.Klimkeit)、牛汝极和姚崇新为代表。克林凯特认为“十字架在莲花座之上的构图是基督教和佛教甚至道教艺术形式的结合”。^(①)牛汝极也赞同这一观点,在其著作中写道:“十字架和莲花的结合象征着西方基督教与中国佛教文化交融的状况。”^(②)而姚崇新则从莲花的功能性出发,由于帕米尔以西的地区为十字架设座并不普遍,所以认为“十字莲花”的形成是受到佛教造像中为“尊者设座”和“圣物设座”的观念影响,进而以佛教造像中最为流行的莲花座为十字架设座。^(③)其二,无佛教影响说。以学者陈剑光、穆宏燕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影响 中国佛教文化 西方基督教 佛教造像 牛汝极 景教 莲花座 标志性符号
原文传递
净土选择与现世救渡——莫高窟第172窟营建理念探析
20
作者 焦树峰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305-319,587-588,共17页
莫高窟第17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按照樊锦诗、刘玉权等学者的研究,属于盛唐第四期,其上限早不过天宝元年(742),下限当晚不过沙州陷蕃的建中二年(781)。^(①)这一时期,唐代佛教处于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发展“成熟”,通壁... 莫高窟第172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按照樊锦诗、刘玉权等学者的研究,属于盛唐第四期,其上限早不过天宝元年(742),下限当晚不过沙州陷蕃的建中二年(781)。^(①)这一时期,唐代佛教处于发展的繁荣时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发展“成熟”,通壁宏幅的观无量寿经变出现在莫高窟洞窟之中,第172窟便是其中的代表性洞窟。第172窟因其“原创性”受到学界关注,杨明芬从净土礼忏的角度出发,认为第172窟属于净土礼忏的道场,从窟内空间到图像布局,皆可举行净土礼忏活动。^(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无量寿经变 唐代佛教 天宝元年 礼忏 樊锦诗 莫高窟 救渡 图像布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