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2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智慧养老侵权法律问题及完善 被引量:1
1
作者 裴兆斌 胡雅妮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新兴的智慧养老模式成为了缓解老龄化矛盾的主要焦点之一。这种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关注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侵权责任承担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老年人在参与智慧养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新兴的智慧养老模式成为了缓解老龄化矛盾的主要焦点之一。这种模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关注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健全、侵权责任承担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老年人在参与智慧养老中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问题,提出健全智慧养老法律机制、加强老年人信息问责机制、明确侵权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健全侵权责任承担机制这几方面的观点,希望在此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法律责任承担机制,构建高效透明的数据平台并完善老年人的相关权益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人口老龄化 法律问题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时代意蕴
2
作者 杨帆 杜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当前,乡村文化治理愈发成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三农”
下载PDF
人类文明基本理论问题刍议
3
作者 张胜旺 郭玲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从空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内涵、缘起、特征、分类等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应景性的现实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下载PDF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解读
4
作者 岳文婷 康月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兼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为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注入了全新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其中兼具创造性和引领性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为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注入了全新的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时也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法治观。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指导下,我国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极大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时期需要进一步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的实施,必须坚持进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法治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坚持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初心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法治理念
下载PDF
论新时代厚植新闻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5
作者 向专 班惠英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118,共7页
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切入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工作要求。在新闻工作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适应新闻舆论工作定位新变化、新闻传播生态新变化和新闻工作者队... 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新切入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理论和工作要求。在新闻工作者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是适应新闻舆论工作定位新变化、新闻传播生态新变化和新闻工作者队伍新变化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中强化知国之理,在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中深化爱国之情,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砥砺强国之志,在坚持正确新闻志向中实践报国之行,不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 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
6
作者 薛慧锋 白雪枫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山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实施与当时革命战情、农村实情相结合的冬学运动,并以文化教育为主要实施媒介,以群众斗争的普遍发动为核心策略,全面开展对山西乡村民众的文化识字、政治思想、科学卫生及文化娱乐等教育工作,促进了山西乡村社会的深刻变迁与现代化转型。冬学运动对乡村社会变迁的推动效应,主要体现为培养新型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政治秩序、树立新的劳动观念和进步生产方式、确立全新社会风气、创设进步文化生活等五个方面,再现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社会如何以冬学运动为抓手,实现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与发展的历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革命根据地 冬学运动 乡村社会变迁
下载PDF
主持人语
7
作者 张克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18,F0002,共2页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早期以数字经济本身为主,后来开始转向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当前,数字经济领域研究热点开始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实际...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早期以数字经济本身为主,后来开始转向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等。当前,数字经济领域研究热点开始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研究。本刊创设“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专栏,发表优秀学者们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新见,敬请学界同仁关注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研究 数字化转型 学界同仁 实体经济 主持人 经济发展模式 实际应用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PDF
文章学视域下翻译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
8
作者 张鑫 张思洁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7-132,共6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翻译是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观、世界观乃至文明观之间的互学互鉴。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传统翻译研究与实践与文章学之间具有理论系统方面的同构性、学术共...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旨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翻译是不同文化中的语言观、世界观乃至文明观之间的互学互鉴。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传统翻译研究与实践与文章学之间具有理论系统方面的同构性、学术共同体方面相当程度的可通约性。文章学中的作文之法及其文化价值,恰是翻译教学课程思政的思政要素之自然内容。将文章学中的真知灼见与翻译研究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价值体系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翻译研究 文章学 同构性 可通约性
下载PDF
呼应“五四”的《劳工之爱情》:底层浪漫、上海想象与影业拓展
9
作者 张春 孙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1922年,由明星公司出品的《劳工之爱情》是我国现存可以观看的最早电影。重温这部百年前的电影短片,可以感受到明星公司顺应时势,在电影制作方面呼应“五四”,不断强化“劳工+爱情”的故事表达,隐喻阶层固化和传统礼俗的逐渐坍塌。上海... 1922年,由明星公司出品的《劳工之爱情》是我国现存可以观看的最早电影。重温这部百年前的电影短片,可以感受到明星公司顺应时势,在电影制作方面呼应“五四”,不断强化“劳工+爱情”的故事表达,隐喻阶层固化和传统礼俗的逐渐坍塌。上海作为早期电影的主要故事场所,也被传播成为“十里洋场”繁华与蛮荒共存的合成符号。明星公司的商业探索,还突出地表现在精准服务大众,注重雅俗共赏,而这也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电影创作提供了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之爱情》 明星公司 五四运动 底层突围 商业探索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小说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宿命
10
作者 陈珍 陈海红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95,共5页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 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许多低层中产阶级知识女性介入了家庭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社会地位卑微的家庭女教师以其鲜明的职业特征和游离于主仆之间的微妙身份,经常卷入错综复杂的情感风波,演绎出许多充满波折的婚姻故事,成为当时小说书写的一个主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家庭女教师的历史语境、身份处境、婚姻诉求与婚姻归宿四个层面探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中家庭女教师的婚姻命运和人生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英国小说 家庭女教师 历史语境 身份处境 婚姻宿命
下载PDF
工科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防护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徐鹏 韩云山 程志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北大学建筑与土...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北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紧密结合教育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建立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防护工程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完成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从国家安全、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科研素质、大国工匠、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深度有效融合,加强了研究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使专业基础课与思政课程形成了协同育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工程学 研究生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山西晋语区新老派方言词汇分布范围的差异比较
12
作者 王利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17,共9页
文章以山西晋语区内9个地级市为调查点,对31类共1972个词条所对应的新老派方言词语在山西晋语区9个地级市方言的分布范围分别作了考察,从各个不同点共用词汇分布范围差异的情况来讨论新老派方言词汇的差异和变化。文章认为山西晋语区各... 文章以山西晋语区内9个地级市为调查点,对31类共1972个词条所对应的新老派方言词语在山西晋语区9个地级市方言的分布范围分别作了考察,从各个不同点共用词汇分布范围差异的情况来讨论新老派方言词汇的差异和变化。文章认为山西晋语区各地新派方言词汇在保留各自方言词语本土特征的基础上,都表现出逐渐趋于一致的发展态势,而这一趋势的最大动因,文章认为与普通话的强势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新老派方言 词汇 分布范围
下载PDF
“画圆”与“破圆”--鲁迅小说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
13
作者 廖高会 武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0-27,共8页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 鲁迅循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尼采永恒轮回哲学理论、进化论思想以及现实生命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鲁迅采用了时间的虚指化或模糊化、空间的典型化或象征化、人名的类型化或特征化等让故事时间非历史化的修辞策略,以此凸显循环时空的强大与顽固。鲁迅充分调动循环轮回与线性进化两种充满张力的时间结构元素,巧妙地借助循环时间或传记时间以“画圆”,借助线性时间或传奇时间以“破圆”,并以现代时间意识和美学观念改造了传统循环叙事,使循环观念转化成了叙事的结构方法和增强艺术效果的修辞手段,同时赋予了循环时空结构鲜明的反思批判功能和意识形态性质,开创了全新的现代循环叙事模式,完成了循环叙事的现代性转化,从而把循环叙事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循环叙事 时空结构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5G时代民间小戏保护与传承的数字记忆建构研究——以山西临猗锣鼓杂戏为例
14
作者 任占文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5G时代,民间小戏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均已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主导的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数字记忆理论为山西临猗锣鼓杂戏等民间小戏保护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可将资源数字化转换作为起点,... 5G时代,民间小戏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均已发生结构性变化,政府、高校与研究机构主导的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数字记忆理论为山西临猗锣鼓杂戏等民间小戏保护提供新的机遇与可能,可将资源数字化转换作为起点,研究数字化转向作为动力,新媒体传播矩阵建设作为关键,数字资源开发作为终点,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与高校共同参与的协同机制,搭建各类民间小戏资源数据库,打造基于移动终端的民间小戏新媒体传播矩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间小戏保护与传承新模式等措施,构建属于民间小戏的数字记忆、开辟民间小戏保护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代 民间小戏 保护与传承 数字记忆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数字化实践
15
作者 卫才华 徐照智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8,共7页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 数字化实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深化。在信息化时代,非遗数据具有文化资源存储功能上的优势,有助于非遗保护实践的具体实施。数据存储与输出是非遗数字化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数据能够为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提供海量信息分析的视角;另一方面,层级化保护的数字化实践中,不同数据主体存在着交互性联系。数据的利用需要统筹信息存储的科学性,更要注重潜在的文化逻辑,保持自身独有的“数据”特征和文化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实践 非遗数据 系统性保护
下载PDF
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路径选择
16
作者 冀慧珍 弓晓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与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共通之处为彼此联动互嵌奠定了的坚实基础。中...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灵魂与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共通之处为彼此联动互嵌奠定了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五大特性不仅成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延续和发展了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牢不可破的强力支撑和精神基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彰显文明创造主体的文化自信自觉、建设遵循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时积极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代文明叙事话语,塑造中华民族形象,促进中华各民族群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使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晋南后稷文化建构研究
17
作者 高忠严 高若玉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晋南后稷文化遗存丰富,在历史延续中通过口头叙事、地方风物、庙宇、庙会与地方社会产生深远的联系,后稷因此成为兼具农神、祖先神双重神格的形象。从历史发展看,官方与民间社会对后稷形象的建构都偏重后稷的“自然属性”,即农业神的符... 晋南后稷文化遗存丰富,在历史延续中通过口头叙事、地方风物、庙宇、庙会与地方社会产生深远的联系,后稷因此成为兼具农神、祖先神双重神格的形象。从历史发展看,官方与民间社会对后稷形象的建构都偏重后稷的“自然属性”,即农业神的符号特征。后稷文化的建构,是对民众形成的社会知识、身份认同和集体记忆的反映,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农耕文化最深刻最真实以及最独特的部分。深入探讨晋南后稷文化的建构,对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稷文化 祖先神 农神 晋南
下载PDF
“粹然一正”与郝经的“风雅”诗学——从《遗山墓铭》对元好问诗作的评价说起
18
作者 侯文宜 王雅丽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粹然一正”是元代批评家郝经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是对元好问诗作的一种评价,也潜含于郝经其他诸篇诗论中,与风雅、雅正相关联,共同构成其对“风雅”诗学的传承与弘扬。面对金元战乱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断裂,文化救世是当时士人群体... “粹然一正”是元代批评家郝经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是对元好问诗作的一种评价,也潜含于郝经其他诸篇诗论中,与风雅、雅正相关联,共同构成其对“风雅”诗学的传承与弘扬。面对金元战乱冲击和传统文化的断裂,文化救世是当时士人群体的选择,郝经以宗经为本力倡“性情风雅”说,批评萎坠浮艳“尽有作为之工”的诗风,突出体现了元初北方之学以及诗文审美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粹然一正” 郝经 “风雅”诗学 元好问诗作
下载PDF
传统孝亲情感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调适——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上海为个案
19
作者 艾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传统的宗法观念拥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影响深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拥有“国际都市”头衔、以开放著称的上海,也可以看到孝亲情感的长期影响力,做寿之风盛行,丧葬改革步履维艰。即使在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包裹之下,宗法观念、孝亲... 传统的宗法观念拥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影响深远。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拥有“国际都市”头衔、以开放著称的上海,也可以看到孝亲情感的长期影响力,做寿之风盛行,丧葬改革步履维艰。即使在工业文明和现代都市的包裹之下,宗法观念、孝亲情感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以现代性为标识的政府进行社会改革的重点所在。政府应该审慎对待传统宗法孝亲观念,辩证地看待其民族性与世界性,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观念 孝亲情感 现代性 上海
下载PDF
汉魏六朝碑刻中构件“⺈”“■”“爫”的变异研究
20
作者 姜同绚 郑博元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汉魏六朝时期,异体字盛行。本文以形体相似的三种构件“爫”“ ■”“⺈”为例进行变异研究,从构件与构件的关系出发,把构件讹变分为独体讹变和被动讹变。在讹变的基础上,构件“爫”与构件“■ ”“⺈”产生讹混的结果,构件“爫”与“⺈”... 汉魏六朝时期,异体字盛行。本文以形体相似的三种构件“爫”“ ■”“⺈”为例进行变异研究,从构件与构件的关系出发,把构件讹变分为独体讹变和被动讹变。在讹变的基础上,构件“爫”与构件“■ ”“⺈”产生讹混的结果,构件“爫”与“⺈”有相同间接构件与构件“爫”构成直接构件时,二者有着相互讹混趋势,构件“爫与”“■ ”的相互讹混趋势更为稳定且无条件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 构件 变异 讹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