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飞 闫炜琪 +2 位作者 马强 刘亦斌 杨智斌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2022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治疗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5月—2022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足踝外科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6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6 cm~32 cm×10 cm,无效腔或深部组织裸露面积为7 cm×4 cm~10 cm×7 cm。3例患者桡动脉缺损,长度为4~7 cm;2例患者尺动脉缺损,长度为5~8 cm;4例患者尺、桡动脉均缺损,长度为3~7 cm;2例患者尺、桡动脉及肱动脉均缺损,长度为4~8 cm。设计并切取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切取皮瓣面积为22 cm×7 cm~32 cm×11 cm、嵌合肌瓣面积为7 cm×4 cm~10 cm×7 cm,“T”形血管蒂中桥接血管的长度为4~8 cm。移植皮瓣时,将血管蒂近端同受区血管近端吻合、血管蒂远端同前臂远端较正常的血管吻合,利用肌瓣填塞无效腔。对组织瓣供区创面采用直接闭合或移植皮片处理。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远端肢体成活情况、移植皮片成活情况。术后2~4周,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吻合动脉近远端的通畅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质地、供区创面愈合情况。结果1例患者(前臂完全离断)于术后第5天出现肢体远端血运障碍,CTA检查提示桥接的动脉和皮瓣远端吻合口动脉均栓塞,急诊探查显示远端肢体肌肉及皮肤软组织坏死较多,遂行截肢术;其余10例患者皮瓣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且全部成活,远端肢体全部成活,供区移植皮片成活良好。术后2~4周,吻合的动脉近远端通畅情况良好。随访11~37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所有供区创面愈合良好。结论运用股前外侧血流桥接嵌合穿支皮瓣修复伴主干动脉缺损的上肢复合组织缺损可提高保肢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手术 穿支皮瓣 上肢 股前外侧皮瓣 血流桥接皮瓣 嵌合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测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全 巴特 +4 位作者 曹胜军 李芳 闫增强 侯智慧 王凌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0-7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检测(CCT)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2月—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电烧伤患者和...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检测(CCT)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2月—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电烧伤患者和118例热力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4例、女22例,年龄(38±14)岁。按照伤情将患者分成电烧伤组(128例)与热力烧伤组(11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8 h内的TIC发生情况、CCT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TEG检测指标(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固角、最大血栓振幅、综合凝血指数、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的一致性。绘制CCT、TEG及TEG联合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约登指数及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入院8 h内,电烧伤组患者确诊TIC的比例为19.5%(25/128),显著高于热力烧伤组的10.2%(12/118),χ^(2)=4.21,P<0.05。与热力烧伤组相比,电烧伤组患者入院8 h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t=-2.32,P<0.05),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2.11、-4.16,t=4.69,P<0.05),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t=-2.51,P<0.05),最大血栓振幅显著增大(t=2.50,P<0.05),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显著升高(t=2.10,P<0.05);2组患者其余CCT指标和TE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3,P<0.05)。TEG联合CCT、TEG、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AUC分别为0.92、0.84、0.77(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0.97、0.71~0.97、0.71~0.97),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86、0.57、0.65,此时的特异度分别为93.7%、83.2%、88.2%,敏感度分别为92.3%、87.5%、76.5%。结论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处于凝血系统高凝和纤维溶解系统亢进状态,TEG联合CCT可提高电烧伤患者TIC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检测 创伤性凝血病
原文传递
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飞亚 张弦 +4 位作者 蔡乐益 陈明明 陶振宇 朱旭伟 高伟阳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的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12月—2022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3~62岁。清创后,创面均伴肌腱、骨、血管、神经外露,创面面积为4.0 cm×3.0 cm~8.0 cm×3.5 cm。术前对患者双下肢行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精准定位股前外侧穿支情况。切取皮瓣(面积为6.0 cm×3.0 cm~11.0 cm×4.0 cm)时,对皮瓣进行削薄处理。将皮瓣的动静脉穿支分别与指动脉及掌背静脉吻合,如受区存在撕脱伤、感染或烧伤,则将皮瓣携带的主干动静脉血管与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进行吻合;将皮瓣携带的股外侧皮神经与指神经的残端吻合。术中观察患者皮瓣内旋股外侧动脉穿支类型,并与术前血管定位情况进行比对。术后,密切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不良反应。随访时,观察皮瓣色泽、质地及外形,观察供区创面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量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患指的功能进行评价,观察患指关节活动情况;记录患者主诉皮瓣切取对下肢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结果术中观察到11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2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2例患者皮瓣的穿支为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均与术前血管定位情况相符。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且未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且外形佳,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为7~11 mm,患指功能评定为优者6例、良者6例、可者3例,患指关节屈伸功能均未受影响;2例患者主诉切取皮瓣后大腿外侧有麻木感,13例患者主诉皮瓣切取对下肢无不良影响。结论利用CT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精准定位股前外侧区穿支,术前精准定位穿支情况可减轻术中切取皮瓣时对供区的损伤,对移植皮瓣进行削薄处理并重建手指感觉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指外形和功能,因此采用微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等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开胸术后继发伴人工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诊疗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昆 张正奎 温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542,共7页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继发伴人工植入物(以下简称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诊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6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开胸术后继发伴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患者,其中男...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继发伴人工植入物(以下简称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诊疗方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6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开胸术后继发伴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21~74岁。对患者感染创面进行多次彻底清创及负压伤口疗法,直至感染得到控制,并在每次清创术后采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术中观察到单纯纵隔深部起搏导线外露者5例、纵隔深部起搏导线外露合并心包补片外露者1例、单纯心包补片外露者5例、单纯人工血管外露者3例、人工血管外露合并心包补片外露者2例。清创过程中去除部分或彻底去除植入物,将术中彻底去除植入物的8例患者纳入植入物完全去除组,然后根据胸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缺损情况,应用单侧或双侧胸大肌肌瓣进行修复;将其余无法完全去除植入物的8例患者纳入植入物部分去除组,应用大网膜瓣覆盖植入物并填充纵隔缺损,2周后在大网膜瓣表面行大腿中厚皮片移植。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6 cm~35 cm×10 cm;胸大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5 cm×8 cm~20 cm×10 cm,大网膜瓣切取面积为30 cm×15 cm~40 cm×25 cm。统计所有患者第1次清创术中创面组织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果。统计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及手术次数,并对2组患者的前述指标进行比较。随访时,观察患者创面复发情况。结果患者第1次清创术中创面组织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比为14/16,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果的阳性比为16/16,患者感染最多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1例患者(为植入物部分去除组患者)外,其余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6±5)d、CRP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为(18.9±2.2)d、手术次数为(4.5±0.5)次。与植入物部分去除组相比,植入物完全去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CRP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显著缩短(t值分别为3.12、3.12,P<0.05)、手术次数显著减少(t=3.38,P<0.05)。15例存活患者的随访时间均超过6个月,未见纵隔炎复发。结论开胸术后伴植入物外露的复杂纵隔感染的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对于在清创术中不能完全去除植入物的创面,应用增强MRI检查等联合大网膜瓣、胸大肌肌瓣等组织瓣移植的方法可以达到很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切开术 纵隔炎 假体和植入物 核磁共振 生物分子 负压伤口疗法
原文传递
细胞治疗与创面修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琰 刘欣盈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9,共9页
细胞治疗包括以活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手段和以细胞外囊泡及生物活性分子为主的细胞衍生物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作为近年研究热点,是解决难愈创面修复这一临床难题的潜在可行策略。材料科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拉开了细胞治疗的新序幕,同... 细胞治疗包括以活细胞为基础的治疗手段和以细胞外囊泡及生物活性分子为主的细胞衍生物治疗方法。细胞治疗作为近年研究热点,是解决难愈创面修复这一临床难题的潜在可行策略。材料科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拉开了细胞治疗的新序幕,同时也提出了如何进一步优化细胞治疗并将其应用于创面修复的新命题。该文回顾了用于创面治疗的细胞类型,汇总了基于细胞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梳理了现有细胞治疗临床应用的困境,并展望了创面修复中细胞治疗的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创新性细胞治疗体系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创面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 胞外囊泡 细胞治疗 创面修复 细胞递送
原文传递
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大力促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小兵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由于各地区和各医院的情况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一段时间以内,各种形式的创面修复专科或专科联盟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起到强力的推动... 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过程。由于各地区和各医院的情况不同,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在一段时间以内,各种形式的创面修复专科或专科联盟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起到强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文介绍近几年出现的几种创面修复专科或区域性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建设模式,他们取得的阶段性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创面修复 学科 建设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患者创缘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7
作者 阮琼芳 章思语 +4 位作者 席毛毛 阮晶晶 刘淑华 李炳辉 谢卫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2-771,共10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创缘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科2021年8月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3岁)和该院手外科2021年9月收...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创缘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Fb)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创面修复科2021年8月收治的1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3岁)和该院手外科2021年9月收治的1例急性足外伤患者(男,50岁)创缘皮肤组织,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Fb亚群中趋化因子配体和KC亚群中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收集常规培养和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7 d的人包皮Fb(HFF)的上清液,分别作为正常条件培养基(CM)和高糖CM。取HaCaT细胞,分为用正常CM培养的正常CM组和用高糖CM培养的高糖CM组,进行划痕试验,并计算划痕后24、48 h细胞迁移率(样本数为3)。利用液相悬浮芯片检测2种CM中细胞因子含量(样本数为5)。取HFF,分为常规培养的正常组和用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高糖组,培养7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CXC趋化因子配体1(CXCL1)、CXCL2、CXCL8和CXCL12的mRNA表达(样本数为6)。取正常CM组和高糖CM组HaCaT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48 h细胞中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蛋白表达(样本数为3)。取HaCaT细胞,分为正常CM组、高糖CM组、正常CM+CXCL12组、高糖CM+CXCL12组,前2组细胞处理同前,后2组细胞分别采用含重组人CXCL12的正常CM和高糖CM培养,行划痕试验并计算划痕后24、48 h细胞迁移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培养48 h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结果相较于急性足外伤创缘皮肤组织,糖尿病足创缘皮肤组织Fb亚群中的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2、CXCL3、CXCL8、CXCL12)和KC亚群中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和CXCR4)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划痕后24、48 h,高糖CM组HaCaT细胞迁移率均明显低于正常CM组(t值分别为23.50、15.65,P<0.05)。相较于正常CM,高糖CM中的CXCL1含量明显增多(P<0.05),CXCL12含量明显减少(P<0.05)。培养7 d,相较于正常组,高糖组HFF中CXCL1、CXCL2和CXCL8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4.25、4.98、10.04,P<0.05),CXCL12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t=4.10,P<0.05)。培养48 h,高糖CM组HaCaT细胞中CXCR4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CM组(t=5.13,P<0.05)。划痕后24、48 h,高糖CM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正常CM组和高糖CM+CXCL12组明显降低(P值均<0.05);划痕后24 h,正常CM+CXCL12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正常CM组明显降低(P<0.05);划痕后48 h,正常CM+CXCL12组HaCaT细胞迁移率较高糖CM+CXCL12组明显升高(P<0.05)。培养48 h,高糖CM+CXCL12组HaCaT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为0.446±0.050,明显高于高糖CM组的0.247±0.010(P<0.05),与正常CM+CXCL12组的0.522±0.082相近(P>0.05);正常CM组HaCaT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为0.509±0.055,明显高于高糖CM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创缘皮肤组织Fb亚群中的趋化因子配体和KC亚群中的趋化因子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减弱。高糖抑制HFF分泌CXCL12,其细胞培养上清液刺激导致HaCaT细胞迁移能力减弱、CXCR4表达降低。给予外源性CXCL12蛋白可增加HaCaT细胞中CXCR4的蛋白表达,增强细胞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通讯 趋化因子 CXC 受体 趋化因子 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迁移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县区级医院创面修复学科建设探索
8
作者 丁伟 马涛 +1 位作者 谢加兵 杨民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1-784,共4页
县区级医院创面修复学科建设作为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借鉴的成熟建设经验和模式。该文以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理论为基础,结合皖南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建设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在县区... 县区级医院创面修复学科建设作为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尚缺乏可借鉴的成熟建设经验和模式。该文以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学科体系建设理论为基础,结合皖南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建设实践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在县区级医院开展创面修复学科建设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医院科室 创面修复学科 学科建设 县区级医院 皖南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原文传递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雪莲 刘琰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995,共5页
持续炎症反应和反复组织损伤形成慢性炎性状态,是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重要病理特征,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多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触发或诱导持续炎症反应,导致组织修复失调。该综述将... 持续炎症反应和反复组织损伤形成慢性炎性状态,是慢性难愈合创面的重要病理特征,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致病作用。多种类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可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触发或诱导持续炎症反应,导致组织修复失调。该综述将从产生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角度,概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中的已知作用,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作用及其机制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炎症 慢性难愈合创面 程序性细胞死亡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原文传递
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
10
作者 陈艳 谢斌 +1 位作者 刘远俊 吴健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977,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5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指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63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 目的探讨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1年5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1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拇指创面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63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1 cm×1.2 cm~5.5 cm×3.5 cm。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切取面积为2.4 cm×1.5 cm~5.5 cm×3.5 cm)修复拇指创面,然后经同一切口切取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切取面积为2.7 cm×1.6 cm~5.7 cm×3.6 cm)修复示指供区创面,将手背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手背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患者手背供区创面情况,皮瓣颜色、外观、质地,术后并发症情况,恢复工作及对治疗效果满意度情况。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拇指及示指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手背供区创面均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饱满、质地柔软,无瘢痕触痛或瘢痕挛缩等并发症。患者拇指及示指感觉正常,均恢复正常工作,且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末次随访时,拇指及示指功能评定为优者9例、良者5例。结论采用第2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接力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不损伤主要血管,术后手背供区创面仅遗留线性瘢痕,皮瓣外观及示指、拇指功能较好,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外科皮瓣 拇指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第2掌背动脉
原文传递
脓毒症分型:精准治疗之基石
11
作者 姚咏明 张卉 董宁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5-919,共5页
脓毒症是异质性较大的临床综合征。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分型,是提高脓毒症临床处置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脓毒症精准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基因组学等数据对患者进行分型。该文简要分析... 脓毒症是异质性较大的临床综合征。对脓毒症患者进行分型,是提高脓毒症临床处置效率的前提,也是实现脓毒症精准治疗的基础。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根据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基因组学等数据对患者进行分型。该文简要分析了目前认可度较高的几种脓毒症分型方式,以期为构建脓毒症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体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内表型 外表型 精准治疗
原文传递
脂肪因子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鲁珽 刘啊敏 +1 位作者 金启辉 张玲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且该病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脂肪因子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进程。不同的... 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且该病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脂肪因子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进程。不同的脂肪因子或抑制血管病变的发生,或促进其发生,机制复杂且尚存在许多争议。脂肪因子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新靶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文主要对一些常见的脂肪因子和新型脂肪因子与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外周血管疾病 脂肪因子类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13
作者 夏成德 杨阳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5,共7页
放射性皮肤溃疡是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也是皮肤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溃疡。溃疡周围组织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自我更新能力差,进而导致溃疡迁延不愈,继而出现持续的体液丢失、感染等症状,严重者可危... 放射性皮肤溃疡是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也是皮肤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溃疡。溃疡周围组织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自我更新能力差,进而导致溃疡迁延不愈,继而出现持续的体液丢失、感染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皮肤溃疡部位由于血供受损或坏死,即使治愈后也易复发,是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目前,尚缺乏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特效药物及精确给药指南,临床中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该文基于作者团队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目前的相关文献,提出了针对不同时期放射性皮肤溃疡的药物治疗、高压氧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及早期预防策略,以期为其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疡 化学 药物 高压氧 外科手术 辐射损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4
作者 刘毅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 创面感染是宿主对病原微生物的炎症反应,它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可表现为迅速发生的急性创面感染和迁延的慢性创面感染。感染性创面指发生了感染的急性或慢性创面,它的诊治涉及诸多环节,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治疗失败。该文就如何提高感染性创面诊治水平,提出细菌生物膜与耐药菌、新材料与新型敷料、特殊类型感染性创面以及各种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等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引起广大同行的重视。与此同时,倡导充分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断涌现出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感染性创面的诊治中,造福广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感染 生物膜 抗药性 细菌 感染性创面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光生物调节在创伤修复和医学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姚敏 张逸秋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7-313,共7页
近年来,随着对光生物调节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光生物调节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为各类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光热治疗,光生物调节具有疗效好、几乎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临床疗效日益显著。该... 近年来,随着对光生物调节作用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深入,光生物调节已被逐步应用于临床,为各类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光热治疗,光生物调节具有疗效好、几乎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临床疗效日益显著。该文就光生物调节的机制及其在创伤修复、医学美容等领域中的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疗法 激光 美容技术 创伤修复
原文传递
单细胞RNA测序解析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CD34^(+)细胞的类型与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佳 王婧薷 +5 位作者 甘文军 李桂强 信琪 林泽鹏 阮树斌 陈晓东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9,共10页
目的单细胞RNA测序解析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CD34^(+)细胞的类型与功能。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构建CD34^(+)细胞谱系追踪小鼠,实现CD34^(+)细胞在荧光条件下可视化。取6只7~8周龄雄性CD34^(+)细胞谱系追踪小鼠(设... 目的单细胞RNA测序解析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CD34^(+)细胞的类型与功能。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构建CD34^(+)细胞谱系追踪小鼠,实现CD34^(+)细胞在荧光条件下可视化。取6只7~8周龄雄性CD34^(+)细胞谱系追踪小鼠(设为糖尿病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于小鼠13周龄时在其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另取6只13周龄雄性CD34^(+)细胞谱系追踪小鼠(设为对照组),在其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4 d,分别收集对照组3只小鼠和糖尿病组2只小鼠创面组织,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法筛选出CD34^(+)细胞后进行单细胞RNA测序,采用R语言的Seurat 4.0.2程序通过降维可视化和细胞聚类分析CD34^(+)细胞类型并筛选注释各CD34^(+)细胞亚群的标记基因,对2组小鼠创面组织间CD34^(+)成纤维细胞(Fb)、平滑肌细胞、角质形成细胞(KC)、类软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探索细胞功能。结果伤后4 d,2组小鼠创面组织中CD34^(+)细胞均包含7种细胞类型,具体为内皮细胞、Fb、KC、巨噬细胞、T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其中Fb细分为5个亚群。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创面组织中的CD34^(+)内皮细胞、Fb亚群1、Fb亚群4、KC、类软骨细胞占比升高,CD34^(+)Fb亚群2、Fb亚群3和平滑肌细胞占比下降。注释CD34^(+)类软骨细胞、内皮细胞、Fb亚群1、Fb亚群2、Fb亚群3、Fb亚群4、Fb亚群5、KC、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T细胞的标记基因分别为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脂肪酸结合蛋白4、Gremlin 1、补体成分4B、H19印记母源表达转录本、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剂2、纤维调节蛋白、角蛋白5、CD74分子、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5、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KEGG和GO富集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伤后4 d创面组织中CD34^(+)Fb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ECM)组装、细胞增殖调控、衰老相关条目(P值均<0.05),CD34^(+)平滑肌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细胞迁移、凋亡过程、转录的正调控、吞噬体等条目(P值均<0.05),CD34^(+)KC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线粒体功能、转录、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条目(P值均<0.05),CD34^(+)类软骨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于节律调控、ECM、病毒感染等相关条目(P值均<0.05)。结论CD34^(+)细胞在普通小鼠和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均存在高异质性,2种小鼠创面间CD34^(+)细胞亚群差异表达显著的DEG显著富集的相关功能与创面愈合过程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皮肤 CD34 单细胞RNA测序 细胞亚群 标记基因 细胞异质性 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艳 石文 +6 位作者 邵阳 刘新庄 宫红敏 曹国辉 高聪 辛乃军 宋国栋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8-357,共10页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即早期手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7岁住院深度烧伤患儿278例。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清创保守去痂后外覆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即早期手术治疗小儿深度烧伤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1~7岁住院深度烧伤患儿278例。根据治疗过程不同,将行早期手术+常规换药治疗的134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组[男77例、女57例,年龄1(1,2)岁],将仅行常规换药治疗的144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组[男90例、女54例,年龄1(1,2)岁]。将去痂+换药组中无Ⅲ度烧伤的51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1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1(1,2)岁],将该组存在Ⅲ度烧伤的83例患儿中未在早期手术的同期行自体皮移植(称为早期植皮)的57例患儿纳入去痂+换药2组[男37例、女20例,年龄1(1,2)岁]。将单纯换药组中无Ⅲ度烧伤的76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1组[男51例、女25例,年龄1(1,3)岁],将该组存在Ⅲ度烧伤的68例患儿纳入单纯换药2组[男39例、女29例,年龄1(1,2)岁]。针对去痂+换药组深Ⅱ度和较小面积Ⅲ度烧伤创面,以保留薄层变性真皮从而保全创基健康组织为基准进行去痂,去痂后创面均外敷ADM;针对该组较大面积Ⅲ度烧伤创面,尤其是位于关节功能部位的创面,则去痂至有生机组织平面并行早期植皮。当患儿较浅创面已愈合或趋于愈合后评估残余创面情况,若其难以在14 d内治愈则行择期自体皮移植。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以及去痂+换药1组、单纯换药1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手术/换药次数、干预手术/换药次数。末次随访(随访期设为7~12个月)时,统计去痂+换药组54例、单纯换药组48例患儿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最严重区域的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患儿全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手术/换药次数,以及去痂+换药2组、单纯换药2组患儿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及手术/换药次数。统计去痂+换药组、单纯换药组患儿创面愈合期间创面感染、脓毒症、发热及烧伤5 d后发热发生情况。结果与单纯换药组相比,去痂+换药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和干预手术/换药次数均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11.00、-11.33、-12.64、-11.65,P<0.05)。与单纯换药1组相比,去痂+换药1组患儿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干预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和干预手术/换药次数均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6.57、6.46、8.04、6.57,P<0.05)。末次随访时,去痂+换药组54例患儿深Ⅱ度烧伤愈合创面瘢痕增生最严重区域的mVSS评分为4.00(3.00,5.00)分,明显低于单纯换药组48例患儿的6.50(5.00,7.00)分(Z=-4.67,P<0.05)。与单纯换药组相比,去痂+换药组患儿全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5.20、-6.34,P值均<0.05);与单纯换药2组相比,去痂+换药2组患儿Ⅲ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换药次数明显减少(Z值分别为-5.22、-5.73,P值均<0.05)。创面愈合期间,去痂+换药组患儿发热、烧伤5 d后发热概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换药组(χ^(2)值分别为4.13、3.91,P<0.05),仅单纯换药组1例患儿发生脓毒症,2组患儿创面感染发生率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深度烧伤创面行早期手术并根据需要行早期植皮或择期自体皮移植术,其近远期效果优于不行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儿童 清创术 深Ⅱ度烧伤 Ⅲ度烧伤 去痂术 脱细胞真皮基质
原文传递
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覛韬 屈展 +8 位作者 梁鹏飞 刘蔚东 何志友 崔旭 郭乐 陈杰 李梦娟 黄晓元 张丕红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6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本外科收治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其年龄为65~70...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6月—2022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基本外科收治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低位直肠癌男性患者,其年龄为65~70岁,肛周皮肤溃疡大小为5 cm×4 cm~11 cm×9 cm,皆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中会阴部继发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 cm×6 cm~14 cm×12 cm(盆底无效腔深度为10~15 cm),均经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肌皮瓣的皮肤面积为9 cm×7 cm~16 cm×12 cm、肌肉体积为18 cm×10 cm×5 cm~20 cm×12 cm×5 cm、血管蒂长18~20 cm。术中保留大部分腹直肌前鞘,将皮瓣通过腹腔转移至受区,将供区残留的两侧腹直肌前鞘反复多次对折缝合,将腹横筋膜的游离缘与腹直肌前鞘缝合,再将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移植肌皮瓣成活情况,记录术后2周内会阴部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会阴部受区及腹部供区恢复情况,记录腹部供区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术后,5例患者移植的肌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术后2 d会阴部受区切口裂开,经间断换药及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7 d后愈合;另外4例患者会阴部受区术后2周内均未发生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显示,会阴部受区皮肤色泽、质地与弹性良好,外观不臃肿;会阴部受区及腹部供区均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腹部供区未发生切口裂开与感染、肠粘连、肠梗阻、腹壁力量减弱等并发症,腹部外形良好,未见局部隆起或腹壁疝形成;患者均无局部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论采用改良垂直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式相对简单,术后供受区外观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直肠肿瘤 垂直腹直肌肌皮瓣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宏宇 巴特 +3 位作者 周彪 闫增强 王睿甲 刘玲英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2,共9页
目的探讨通过创面局部涂抹、创缘皮下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外泌体治疗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探究应用hUCMSC外泌体治疗创面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从3名25~35岁于内蒙古包钢医院妇产科正... 目的探讨通过创面局部涂抹、创缘皮下注射和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外泌体治疗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效果,探究应用hUCMSC外泌体治疗创面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从3名25~35岁于内蒙古包钢医院妇产科正常分娩产妇弃用脐带组织中提取hUCMSC外泌体并成功鉴定。选用12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于其背部制备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给药处理)、创面局部涂抹组、创缘皮下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30只小鼠),分别通过创面局部涂抹、创缘皮下注射、尾静脉注射给予后3组小鼠0.2 mL含200μg hUCMSC外泌体的磷酸盐缓冲液。伤后7、14、21 d,观察创面的大体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采集创面组织,分别通过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观测病理学变化和胶原纤维情况,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新生微血管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各组各时间点样本数均为10。结果伤后7、14、21 d,4组小鼠创面均逐步愈合,其中创缘皮下注射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最佳;3个给药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及尾静脉注射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创面局部涂抹组(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小鼠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组(P<0.05)。伤后7、14、21 d,与对照组比较,3个给药组小鼠创面组织生长、上皮化的速度显著加快,创面胶原纤维生成数量更多且排列更整齐。伤后7、14、21 d,在每200倍视野下,创面局部涂抹组小鼠创面组织新生微血管数量分别为(24.1±2.5)、(50.7±4.1)、(44.2±2.3)根,创缘皮下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新生微血管数量分别为(32.2±2.9)、(67.5±4.9)、(53.6±3.7)根,尾静脉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新生微血管数量分别为(27.8±2.4)、(59.1±3.7)、(49.6±2.6)根,均显著多于对照组的(20.6±1.7)、(46.7±3.4)、(40.9±2.8)根(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及尾静脉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新生微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创面局部涂抹组(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新生微血管数量均显著多于尾静脉注射组(P<0.05)。伤后7、14、21 d,3个给药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及尾静脉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少于创面局部涂抹组(P<0.05),创缘皮下注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和IL-6的含量均显著少于尾静脉注射组(P<0.05)。结论创面局部涂抹、创缘皮下注射及尾静脉注射hUCMSC外泌体均可通过减轻过度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发挥促进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中,创缘皮下注射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即创缘皮下注射是采用hUCMSC外泌体治疗创面的最佳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皮肤 间质干细胞 外泌体 炎症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创面修复 给药途径
原文传递
保留钛网清创后移植皮瓣/肌皮瓣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林 王瑞 +5 位作者 朱婵 余学元 何佑成 周林 张卓 舒茂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80,共8页
目的探讨在保留钛网的情况下,清创后行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2月—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颅骨成形术后... 目的探讨在保留钛网的情况下,清创后行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2月—2022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收治2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患者,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19~68岁。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抗感染、换药等处理,待创面改善后,行手术彻底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8.0 cm。根据创面大小、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及周围组织情况,选择采用局部皮瓣、扩张皮瓣或者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或肌皮瓣面积为5.5 cm×4.0 cm~18.0 cm×15.0 cm。将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头部刃厚皮片修复。记录采用的创面修复方式。观察术后皮瓣或肌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2周创面愈合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钛网植入区域有无再次感染或钛网外露情况发生,观察患者头部外形、手术切口瘢痕形成情况及秃发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结果11例患者创面采用局部皮瓣修复,5例患者创面采用扩张皮瓣修复,6例患者创面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所有皮瓣或肌皮瓣术后均完全成活,术后2周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48个月,仅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余再次出现钛网植入区域感染,经治疗无效后取出钛网。除1例去除钛网的患者头部局部凹陷外,其余患者头部外形饱满。除6例患者肌皮瓣移植区域及1例行局部皮瓣移植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无头发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秃发。所有患者手术切口瘢痕隐蔽。末次随访时,对治疗效果满意者19例、基本满意者2例、不满意者1例。患者住院期间总治疗费用为11764~36452(22304±6955)元。结论对于颅骨成形术后钛网外露,在充分术前准备和彻底清创的前提下,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能保留全部或部分钛网,术后创面愈合良好,钛网植入区域再次发生感染或钛网外露情况少,头部外形良好,手术次数减少,治疗费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肌皮瓣 感染 颅骨成形术 钛网外露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