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甄雪克 田宏 +3 位作者 许骏 徐晓利 张黎 于炎冰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常的。依据CP的运动障碍性质,进一步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DCP)、共济失调型等类型,其中DCP占所有CP的10%~15%,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临床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震颤等,其治疗方法乏善可陈,药物疗效常不理想[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植入大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的电极产生的电脉冲对核团进行电刺激而达到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种可控、可逆的神经调控方法[4]。传统DBS是依靠有框架的立体定向装置将电极植入[5]。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凭借其无需框架、高效、微创等诸多优点,在DBS手术中的使用频率逐年增高[6]。虽然DBS治疗DCP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国外的报道多为个案病例,而国内的报道更为少见,使用机器人辅助DBS治疗DCP的报道尤为罕见。本文报道了2例由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的DCP-DBS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 手术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
原文传递
老年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研究
2
作者 周章明 余水 梁张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06-11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老年患者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眶上外侧入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 目的探讨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夹闭老年患者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眶上外侧入路、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切口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部分患者行Pain's点或改良Pain's点穿刺侧脑室额角,行脑内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统计动脉瘤夹闭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来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89个动脉瘤,其中87个(74例)夹闭完全,夹闭成功率97.75%。术后并发症:脑水肿31例(38.75%),经脱水对症治疗好转;血管痉挛38例(47.50%),经扩血管治疗好转;脑积水24例(30.00%),行脑室-腹腔分流术9例,脑积水消失,余15例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6个月,1例患者失访,余79例患者中预后不良(mRS 3~6分)10例,预后良好(mRS 0~2分)69例,预后良好率87.34%。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技术清除脑内血肿和夹闭动脉瘤的方法对于老年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破裂 老年患者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电生理监测学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 +13 位作者 乔慧 熊南翔 程宏伟 沈磊 杨静怡 岳楚乔 吴吉 李六一 潘智勇 熊文平 吴静 彭启珍 胡琴 万蕾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65-72,共8页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但手术操作可引起血流灌注异常,进而导致术后新发脑缺血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评估搭桥完成后脑血流...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技术,但手术操作可引起血流灌注异常,进而导致术后新发脑缺血与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还能评估搭桥完成后脑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相关规范或共识。本团队在回顾国内外临床证据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此专家共识,内容包括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意义、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中IONM的方法、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不同疾病的搭桥手术IONM监测策略和结果判读、其他注意事项,并根据GRADE证据等级标准,给出了8条相应的推荐意见,以期为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IONM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复杂动脉瘤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PEA3和EPHA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在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
4
作者 麦麦提依明·托合提 柳叶 +4 位作者 张诚 阿卜杜喀迪尔·牙森 高峰 王继超 吴永刚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增强活化子3(PEA3)及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2(EPHA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构建脑胶质瘤U87细胞基因转染模型,将细胞系分为5组:空白组、PEA3干扰组、PEA3干扰空载组、EP...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增强活化子3(PEA3)及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2(EPHA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构建脑胶质瘤U87细胞基因转染模型,将细胞系分为5组:空白组、PEA3干扰组、PEA3干扰空载组、EPHA2干扰组、EPHA2干扰空载组,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EPHA2、PEA3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力检测(CCK-8)实验检测PEA3、EPHA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实验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转录因子4(TCF-4)、淋巴细胞增强结合因子1(LEF1)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EPHA2在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降低,PEA3在PEA3干扰组和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细胞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EA3干扰组和EPHA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TCF-4、LEF1基因在PEA3干扰组、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PEA3和EPHA2基因可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但PEA3和EPHA2是否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瘤病毒增强活化子3 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2 胶质母细胞瘤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不同基底动脉弯曲度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治疗的影响
5
作者 陈雪梅 潘晓虎 +5 位作者 杨明刚 刘邦勇 曹月洲 贾振宇 赵林波 刘圣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底动脉弯曲度(BL)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取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ABA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DSA图像上基底动脉... 目的探讨不同基底动脉弯曲度(BL)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患者取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盱眙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ABA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DSA图像上基底动脉的BL,将110例患者分为非重度弯曲组(0~2级,60例)和重度弯曲组(3级,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取栓治疗及预后情况,分析基底动脉重度弯曲对取栓治疗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中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术中使用中间导管、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基底动脉下段闭塞、取栓结合血管成形术占比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再通成功(mTICI 2b~3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底动脉BL(OR=1.315,95%CI:1.017~1.700,P=0.037)、取栓次数(OR=3.167,95%CI:1.626~6.168,P=0.001)是ABAO取栓治疗再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重度弯曲对ABAO取栓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病死率、90 d良好预后无影响,但可能导致ABAO取栓治疗再通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基底动脉弯曲度 机械取栓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在颅颈大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6
作者 高振轩 谢晨 +6 位作者 曹绍东 甘中伟 周倍 罗朝川 王子齐 葛煜彤 张伟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介入治疗是颅颈大动脉狭窄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精确地评估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具有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和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介入治疗是颅颈大动脉狭窄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精确地评估未来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和预判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患者获益。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具有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和无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介入诊疗活动中。本文围绕HR-MRI在介入治疗颅颈大动脉狭窄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狭窄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 介入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周围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7
作者 汤天津 于炎冰 张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周围神经电刺激(PNS)是一种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来调节神经传导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近年来,PNS在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疼痛管理方面,PNS已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例... 周围神经电刺激(PNS)是一种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来调节神经传导达到治疗和缓解症状的目的。近年来,PNS在临床应用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疼痛管理方面,PNS已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例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对药物的依赖;PNS也被应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偏头痛、昏迷患者的促醒和周围神经损伤。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PNS在改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围绕PNS在上述疾病治疗方面的机制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电刺激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偏头痛 促醒
原文传递
超早期经脑沟裂入路与经脑回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董西朝 王林林 +1 位作者 袁致海 高文文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比较超早期经脑沟裂入路与经脑回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 h进行手术,并根... 目的比较超早期经脑沟裂入路与经脑回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 h进行手术,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其中脑沟裂入路组68例,脑回皮质入路组5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7 d血清NE和5-HT水平,术前、术后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以及术后30 d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清5-HT、NE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脑沟裂入路组高于脑回皮质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SS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脑沟裂入路组NIHSS评分低于脑回皮质入路组,SSS评分高于脑回皮质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沟裂入路组的预后良好率(94.12%)高于脑回皮质入路组(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经脑沟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优于经脑回皮质入路显微手术,可减轻对5-HT、NE的抑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脑沟裂入路 经脑回皮质入路 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脑出血 5-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国内外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
9
作者 李瑞雨 王新亮 +2 位作者 徐丛丛 刘严泽 张雪竹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数据,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临床试验注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检索ICTRP、C... 目的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ICTR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Trials.gov)数据,对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临床试验注册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检索ICTRP、ChiCTR及ClinicalTrials.gov平台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12月31日VCI的临床试验资料。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从纳入试验的注册概况、研究设计、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77项VCI相关临床试验,整体注册情况呈波动式增长趋势,ChiCTR(67项)和ClinicalTrials.gov(87项)是其主要注册平台,中国(110项)在申请VCI相关临床试验中占主要地位,北京(38项)、上海(11项)、湖北(8项)及台湾地区(8项)为我国VCI研究主要热点省市;该领域研究以干预性研究为主(132项),随机、盲法运用较普遍,设计模式以随机平行对照(110项)为主,各研究间样本量差异较大,且大多研究未注明临床试验阶段(81项),干预措施以药物疗法对比安慰剂为主,非药物疗法研究占比较少,观察指标主要采用认知能力量表及日常生活质量测评量表。结论目前VCI研究处于上升发展阶段,非痴呆型VCI、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研究及非药物疗法研究待拓展空间较大,国际及国内地区间应加强合作以产出更多VCI研究高质量循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临床试验注册 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
原文传递
头针联合辣椒素治疗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徐金 龙耀斌 郑继青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头针(SA)联合辣椒素治疗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慢性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辣椒素组、SA组及SA联合辣椒素组... 目的探讨头针(SA)联合辣椒素治疗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慢性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辣椒素组、SA组及SA联合辣椒素组,每组30例,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化床边吞咽功能检查(SSA)、进食评估工具-10(EAT-10)、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评估,判断干预后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WST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且3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SSA、EAT-10和V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SA联合辣椒素组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辣椒素组、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辣椒素或SA比较,使用SA联合辣椒素对脑卒中后慢性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辣椒素 头针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潘晓帆 徐勤义 +3 位作者 陆瑨 王丹 刘路路 董万利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介入术后并发脑疝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介入术治疗的3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建立预测介入术后并发脑疝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介入术治疗的39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脑疝并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并发组与未并发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风险的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内部验证列线图模型,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98例患者中有48例术后发生脑疝(并发组),脑疝并发率为12.06%,余350例纳入未并发组。并发组高血压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入院时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入院时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分级Ⅲ~Ⅴ级、手术时间>2 h、脑积水、脑水肿、宽颈动脉瘤及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占比均高于未并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Ⅳ~Ⅴ级、入院时CT Fisher分级Ⅲ~Ⅳ级、入院时WFNS分级Ⅲ~Ⅴ级、手术时间>2 h、宽颈动脉瘤、脑水肿、动脉瘤再次破裂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0.841,ROC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85~0.879,P<0.001),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5.93%。结论高血压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入院时CT Fisher分级、入院时WFNS分级、手术时间、宽颈动脉瘤、脑水肿、动脉瘤再次破裂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并发脑疝的风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且预测效能较高,可为临床早期个体化预测脑疝并发风险、识别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脑疝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脑出血继发吉兰-巴雷综合征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鲁悦 李伟 +3 位作者 庄宗 王娟 赵鹏来 杭春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C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外周神经炎症性疾病,常继发于感染,空肠弯曲菌是最常见的感染病原。CBS常以对称性肢体肌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重者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本研究总结了2例重症脑...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CBS)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外周神经炎症性疾病,常继发于感染,空肠弯曲菌是最常见的感染病原。CBS常以对称性肢体肌力下降为首发症状,重者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本研究总结了2例重症脑出血继发GBS合并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的诊治经验,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分析重症脑出血继发CB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的可行性和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吉兰-巴雷综合征 早期诊断 神经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13
作者 胡贤瑞 伍振国 何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21-36,共16页
目的系统评价高压氧治疗(HBOT)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和知网数据库,搜集有关HBOT治疗TB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 目的系统评价高压氧治疗(HBOT)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和知网数据库,搜集有关HBOT治疗TBI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9月9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7项随机对照研究,包括4321例TB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HBOT组GCS评分(MD=2.22,95%CI:1.91~2.53,P<0.001)、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D=2.62,95%CI:1.72~3.52,P<0.001)、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D=3.31,95%CI:0.86~5.76,P<0.05)、巴氏量表(MD=13.36,95%CI:9.56~17.15,P<0.001)、改良巴氏量表(MD=9.91,95%CI:4.33~15.48,P<0.001)、功能独立性测试(MD=15.76,95%CI:7.83~23.68,P<0.001)得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HBOT有助于提升TBI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治疗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治疗方式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14
作者 陈立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VS)有多种治疗策略,包括显微外科手术(MS)、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和随访观察(CT),其在肿瘤控制和面神经功能方面的结果相似,在疾病控制和并发症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区别在于对听力的保护。目前关于中小... 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VS)有多种治疗策略,包括显微外科手术(MS)、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和随访观察(CT),其在肿瘤控制和面神经功能方面的结果相似,在疾病控制和并发症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区别在于对听力的保护。目前关于中小型VS最佳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听力正常的年轻患者治疗的必要性和听力保护的最佳时机也存有争议,临床上需在个体化地、合理的选择治疗模式。本文对中小型VS的3种治疗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实现长期功能保存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随访观察 听力保护
原文传递
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建立食蟹猴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15
作者 初晨宇 徐强 +1 位作者 饶军华 李岳锋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方法建立食蟹猴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评价模型制作效果。方法4只普通级实验猴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3只实验猴经左侧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开颅,显露并电凝切断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部,建立MCAO模型;对照组1只... 目的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方法建立食蟹猴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评价模型制作效果。方法4只普通级实验猴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3只实验猴经左侧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开颅,显露并电凝切断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部,建立MCAO模型;对照组1只实验猴经左侧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开颅,仅显露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起始部,不电凝切断,作为阴性对照。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28 d对所有实验猴行非人灵长类动物卒中量表(NHPSS)评分,于术后7 d对所有实验猴行头颅MRI轴位T2加权扫描。结果所有实验猴术后无死亡,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实验周期内均存活良好。手术组实验猴术后24 h、3 d、7 d、14 d、28 d的NHPSS评分分别为(19.67±1.15)、(22.00±1.00)、(19.33±1.15)、(18.67±1.53)、(18.00±1.00)分。对照组实验猴术后24 h、3 d、7 d、14 d、28 d的NHPSS评分均为0分。头颅MRI轴位T2WI提示:手术组实验猴左侧大脑中动脉支配区域脑组织均出现梗死灶,分布于左侧额叶、顶叶、颞叶及基底节区的部分区域,伴有轻度脑水肿;对照组实验猴脑内无梗死灶及脑水肿形成。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方法造模具备微创优势,模型效果可靠,重复性好,适合进行食蟹猴MCAO模型的批量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眶上 锁孔入路 食蟹猴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运动皮层电刺激治疗中枢性卒中后疼痛四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符锋 蒋显锋 +2 位作者 赵明亮 云晨 汤锋武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运动皮层电刺激(MCS)治疗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PSP)的经验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MCS治疗的4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6和12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 目的分析总结运动皮层电刺激(MCS)治疗中枢性卒中后疼痛(CPSP)的经验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MCS治疗的4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6和12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及疼痛缓解率。结果4例患者术后测试调控阶段NRS 2~3分,缓解74%;术后2~6个月NRS 3~5分,缓解50%;调节刺激参数后疼痛再次得到缓解,术后6~12个月NRS 1~3分,缓解76%。4例患者四肢肌力与术前相同,术后均未发生硬膜下积液、血肿、偏瘫、癫痫、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CS是治疗药物难治性CPSP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MCS的疗效取决于患者的正确选择、电极的准确定位和参数的优化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卒中后疼痛 运动皮层电刺激 止痛机制 技术要点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下脑室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周军 赵志明 +5 位作者 刘运锋 唐兆伟 宋常华 刘杰 李浩然 吴绍光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86-92,共7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IV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与穿刺组,每组21例。内镜组予以神经内镜下脑室...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与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内出血(IV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42例IV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与穿刺组,每组21例。内镜组予以神经内镜下脑室血肿清除术治疗,穿刺组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8 h颅脑CT的Graeb评分、尿激酶注射次数、置管时间、术后并发症(颅内感染、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GOS评分)。结果内镜组患者术后8 h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穿刺组,Graeb评分低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尿激酶注射次数、置管时间均少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29%)低于穿刺组(38.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高于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IVH安全可行,是一种潜在的有效手术方式,需要更多临床试验数据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神经内镜 脑室外引流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陶栎 张月辉 王相明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56-60,共5页
随着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和优化,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率明显提高,但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院前延误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长、血管再通率低的最主要原因。认识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有助于减少院前延误、... 随着我国卒中中心的建设和优化,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率明显提高,但较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院前延误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时间长、血管再通率低的最主要原因。认识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体系有助于减少院前延误、提高溶栓率及改善预后。本文围绕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急救现状、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急救 院前延误 移动卒中单元
原文传递
经非责任动脉瘤侧翼点入路开颅一期夹闭双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19
作者 陈军 许明伟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一侧开颅夹闭双侧中动脉动脉瘤在国内已广泛开展,经验证其安全有效,其原则为选择责任动脉瘤侧开颅先处理责任动脉瘤,而对侧未破裂动脉瘤根据术中情况决定,若无法安全有效显露需适时放弃夹闭。而当责任动脉...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一侧开颅夹闭双侧中动脉动脉瘤在国内已广泛开展,经验证其安全有效,其原则为选择责任动脉瘤侧开颅先处理责任动脉瘤,而对侧未破裂动脉瘤根据术中情况决定,若无法安全有效显露需适时放弃夹闭。而当责任动脉瘤侧较简单易夹闭,而非责任动脉瘤侧相对复杂时,有经验的术者可选择从非责任动脉瘤侧开颅进行双侧动脉瘤夹闭。本文分析了1例双侧中动脉动脉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因其责任动脉瘤为常规囊状动脉瘤,而非责任动脉瘤为大型宽颈动脉瘤,为一期夹闭双侧动脉瘤采用了非责任动脉瘤侧开颅,最后成功夹闭双侧动脉瘤,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开颅夹闭
原文传递
脑震荡:从“一刀切”到精准靶向治疗
20
作者 周良辅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脑震荡,又称轻度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大脑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患者意识丧失的时长通常小于30s,甚至无意识丧失;(2)患者伤后30s内GCS评分为13~15分;(3)患者伤... 脑震荡,又称轻度颅脑外伤(traumatic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的大脑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患者意识丧失的时长通常小于30s,甚至无意识丧失;(2)患者伤后30s内GCS评分为13~15分;(3)患者伤后出现顺行或逆行性遗忘;(4)其他神经功能短暂异常,不超过24h。脑震荡的年发生率高于6/1000人,约占整个TBI的70%~9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5岁、15~24岁、≥7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诊断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