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唐兰先生的“声化象意字”
1
作者 陈英杰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205-219,共15页
“声化象意字”是唐兰文字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唐氏在探讨形声字发生机制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根据其相关论述及所举象意字声化实例,对其声化理论进行了细致分析,讨论了陈梦家的研究对唐兰形声字发生理论的发展,并评析... “声化象意字”是唐兰文字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唐氏在探讨形声字发生机制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根据其相关论述及所举象意字声化实例,对其声化理论进行了细致分析,讨论了陈梦家的研究对唐兰形声字发生理论的发展,并评析了学界对唐兰“声化象意字”(或象意字声化)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正确理解和评价唐兰“象意字声化论”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兰 陈梦家 声化象意字 形声字的发生 形指字
原文传递
说“褺”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李发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88-195,共8页
文字学上“褺”与“墊”二字有别,但常被混用,尤其是今重庆市合川区的古地名“褺江”常被误作“墊江”,与重庆市的另一县名“墊江”同名。清人段玉裁在为《说文》“褺”字作注时已指出其误,但段氏之后的文献仍将二地名张冠李戴,且在今... 文字学上“褺”与“墊”二字有别,但常被混用,尤其是今重庆市合川区的古地名“褺江”常被误作“墊江”,与重庆市的另一县名“墊江”同名。清人段玉裁在为《说文》“褺”字作注时已指出其误,但段氏之后的文献仍将二地名张冠李戴,且在今天广泛使用的《汉书》《后汉书》《水经》,以及《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仍沿袭旧误。因此,十分有必要指出这一问题,并从文字学上厘清“褺”“墊”诸字关系,希望不再谬种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褺江 墊江 褻(亵)
原文传递
《说文》若干单音节互训词在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考
3
作者 叶玉英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82,共11页
单音节互训词是指《说文》中两个单音节词互训的现象。利用出土文献资料时代性、地域性明确的特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厘清A、B两个互训词的词义引申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可断定它们产生字词关系对应以及组合成同义复音词的时代和地域。经... 单音节互训词是指《说文》中两个单音节词互训的现象。利用出土文献资料时代性、地域性明确的特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厘清A、B两个互训词的词义引申发展脉络,另一方面也可断定它们产生字词关系对应以及组合成同义复音词的时代和地域。经考察,《说文》A、B两个互训词在出土文献中的字词关系表现为以下五种情况:a.两个互训词出现的时代不同,但都是雅言词;b.两个词出现的时代不同,其中一个是方言词;c.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都是雅言词;d.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其中一个是雅言词,另一个是方言词;e.两个出现词出现的时代相同,分别来自不同的方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互训 字词关系 雅言词 方言词
原文传递
齐金文卦名蠡测
4
作者 张振谦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71-79,共9页
《周易》是五经之一,于先秦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近四十余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面世,使得《周易》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前人对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献中的易卦研究基础上,对齐国金文中是否存在别卦名做出初步的发掘和猜... 《周易》是五经之一,于先秦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近四十余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面世,使得《周易》研究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在前人对甲骨文、金文、简帛文献中的易卦研究基础上,对齐国金文中是否存在别卦名做出初步的发掘和猜测,是一项重要的探索。国差■的“徹”、陈簋盖的“■”、陈曼簠的“■”,可分别释为别卦中的泰卦、夬卦和蛊卦,其卦象与铭文中的事件占卜或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金文 别卦 泰卦 夬卦 蛊卦
原文传递
战国“琮”字初文构形补说
5
作者 石小力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战国楚简中有一个与“从、簪、谗”对应之字,陈剑先生认为来源于甲骨金文“■”字简体“■”,系“琮”的表意初文,楚简诸字隶定为“■”。本文结合清华简《四告》“懿”字,认为楚简诸字下部所从的“止”形并非后加,而是由“■”形下部... 战国楚简中有一个与“从、簪、谗”对应之字,陈剑先生认为来源于甲骨金文“■”字简体“■”,系“琮”的表意初文,楚简诸字隶定为“■”。本文结合清华简《四告》“懿”字,认为楚简诸字下部所从的“止”形并非后加,而是由“■”形下部的“△”形或“丄”形演变而来,楚简之字可以直接隶定为“■”。文章还对战国文字中从“■”形之字发生讹混的字例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字 清华简 形体讹混
原文传递
基于语义演变的现代汉语传承语素研究
6
作者 徐福坤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228-238,共11页
语义演变和现代汉语传承语素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能够发现语素相关义项发展的历时脉络。本文根据现代、共时存在的意义和分布,构拟传承语素“出”的历时演变过程。“出”的本义为“由内到外”,“出”的不同义项都和运动事件的概念要素紧密... 语义演变和现代汉语传承语素相结合的研究范式能够发现语素相关义项发展的历时脉络。本文根据现代、共时存在的意义和分布,构拟传承语素“出”的历时演变过程。“出”的本义为“由内到外”,“出”的不同义项都和运动事件的概念要素紧密相关。传承语素意义的引申、分化和虚化是造成现代汉语多义语素的重要动因,隐喻、转喻、主观化是现代汉语传承语素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语素 语义演变 形成机制 国际汉语词汇教学
原文传递
荣宝斋木版水印“溥心畬砖文笺”校释
7
作者 刘刚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66-171,共6页
荣宝斋印制的木版水印花笺中有一种“溥心畬瓦当笺”,共八幅。所收实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溥儒摹写其所藏的七幅砖文和一幅陶文,应更名为“溥心畬砖文笺”。“砖文笺”每幅皆有溥氏题跋,讨论了砖文的内容、时代以及藏品来源等情况,其中偶... 荣宝斋印制的木版水印花笺中有一种“溥心畬瓦当笺”,共八幅。所收实为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溥儒摹写其所藏的七幅砖文和一幅陶文,应更名为“溥心畬砖文笺”。“砖文笺”每幅皆有溥氏题跋,讨论了砖文的内容、时代以及藏品来源等情况,其中偶有对砖文误解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文 溥儒 题跋 校释
原文传递
利用出土文献校释《荀子》四题
8
作者 王磊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52-156,共5页
《荀子》一书,较早有唐代杨倞为之作注。清代以来,系统校释此书或择要训释者众,不过仍有难以通读之处。本文利用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出土文献材料,校正《荀子》中四处较早产生的文字错讹,分别是:《非相篇》“善于后世”的“善”当作“垂”... 《荀子》一书,较早有唐代杨倞为之作注。清代以来,系统校释此书或择要训释者众,不过仍有难以通读之处。本文利用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出土文献材料,校正《荀子》中四处较早产生的文字错讹,分别是:《非相篇》“善于后世”的“善”当作“垂”;《儒效篇》“蚤正以代之”的“蚤”当作“布”;《王制篇》“并阅之”的“并”当作“巽”,读为“选”;《王霸篇》中“罕举力役”的“举”当作“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出土文献 校读
原文传递
浅谈老河口安岗楚简文字的书写特点
9
作者 程燕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与其他楚简文字的字形对比,老河口安岗楚简在文字书写方面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喜用上下结构;故意避重,一字多形现象多见;部分字形具有明显的简省和增繁的特点;有些字形变化还呈现出与隶变相类的特点。
关键词 安岗简 文字 书写特点
原文传递
《中国大百科全书》“林义光”等三词条拟写稿补说
10
作者 林志强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96-204,共9页
本文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增条目“林义光”“《文始》”和修订条目“《说文古籀补》”的有关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提供具体证据和理由,以资学术史研究者参考。主要涉及林义光之生平经历和学术研究,《文始》《说文古籀补》的内容... 本文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新增条目“林义光”“《文始》”和修订条目“《说文古籀补》”的有关问题进行补充说明,提供具体证据和理由,以资学术史研究者参考。主要涉及林义光之生平经历和学术研究,《文始》《说文古籀补》的内容、性质与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义光 《文始》 《说文古籀补》
原文传递
唐代墓志残字例释
11
作者 梁春胜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唐代墓志中的残字,有不少不识或被误释。文章选取22例残字试做考释。
关键词 唐代 墓志 残字
原文传递
读虎溪山汉简字词札记
12
作者 魏宜辉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44-151,共8页
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虎溪山汉简《阎昭》《食方》篇中的“辱”“湿”“绁出”“阳”“靡”“燸”“尊”七例字词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虎溪山汉简 《阎昭》 《食方》
原文传递
西周早期金文“繭”字补释
13
作者 徐宝贵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50-54,共5页
西周早期金文父戊罍、繭甗的“繭”字是个从“丝”,“庚”声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繭”字其一形体与之相合可证。战国晚期睡虎地秦简和《说文》的“繭”字则变为从“虫”,从“■”,“■”亦声之字。楚简、《说文》古文... 西周早期金文父戊罍、繭甗的“繭”字是个从“丝”,“庚”声之字,《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繭”字其一形体与之相合可证。战国晚期睡虎地秦简和《说文》的“繭”字则变为从“虫”,从“■”,“■”亦声之字。楚简、《说文》古文均作“■”,“见”声,也是个形声字。可见西周、战国时期的“繭”字都是形声字。西周早期金文“繭”字在铭文中用为人名或族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繭”字 形声字 人名或族名
原文传递
读《铭图三》札记二则
14
作者 蒋伟男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80-86,共7页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1215号楚王■盘中的■,即今湖北竹山县附近的庸国。此盘的绝对年代应在庸国灭亡(前611年)之前,楚王■应即庸国灭亡之前的某位楚王。翏子厚铜器中的疑难字为“■”之异体,读为“辝”,在“择×吉金...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编》1215号楚王■盘中的■,即今湖北竹山县附近的庸国。此盘的绝对年代应在庸国灭亡(前611年)之前,楚王■应即庸国灭亡之前的某位楚王。翏子厚铜器中的疑难字为“■”之异体,读为“辝”,在“择×吉金”句式中用法与“其”“厥”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庸国 楚王■ 蓼国
原文传递
说安大简《诗经》中的“戚”字及其相关字
15
作者 徐文龙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27-134,共8页
安大简《诗经》中的“戚”字新见字形为战国文字中“戚”字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主要通过安大简中的“戚”字新见字形梳理了战国文字中“戚”字的发展流变,并重申了安大简等战国文字中与“戚”字关系密切的“■(椒)”字构形... 安大简《诗经》中的“戚”字新见字形为战国文字中“戚”字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主要通过安大简中的“戚”字新见字形梳理了战国文字中“戚”字的发展流变,并重申了安大简等战国文字中与“戚”字关系密切的“■(椒)”字构形及其释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战国文字 “戚”字 “■(椒)”字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字学会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
16
作者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239-240,共2页
2021年11月28—29日,按照章程要求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国文字学会线上举行了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教育部语信司刘宏副司长出席会议,吴振武副会长主持。28日,学会召开第十一届会员大会,黄德宽会长向大会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张... 2021年11月28—29日,按照章程要求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中国文字学会线上举行了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大会。教育部语信司刘宏副司长出席会议,吴振武副会长主持。28日,学会召开第十一届会员大会,黄德宽会长向大会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张涌泉副会长兼秘书长做秘书处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并就学会章程修改做了说明,大会审议通过了各项报告,并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章程。黄德宽会长做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产生过程的说明,经投票选举产生了中国文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字学会 秘书处工作 吴振武 张涌泉 财务报告 换届大会 第五届理事会
原文传递
在中国文字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7
作者 黄德宽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2021年11月9日晚8:30腾讯会议)尊敬的刘宏副司长、各位理事、各位同仁:首先,感谢各位的信任,选出我们作为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持续提升了学会的学术影响力,扩... (2021年11月9日晚8:30腾讯会议)尊敬的刘宏副司长、各位理事、各位同仁:首先,感谢各位的信任,选出我们作为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成员。在全体会员的支持下,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持续提升了学会的学术影响力,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我相信,新成立的第五届理事会,在过去的基础上,一定会开创学会发展的新局面。对学会今后的工作,我谈几点意见,以与大家共勉。第一,我们要善于把握历史机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文字学者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字学会 全体会员 学术影响力 历史机遇 第五届理事会 几点意见 持续提升
原文传递
安徽大学藏《诗经》简复原蠡测与相关问题初探
18
作者 李鹏辉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10-126,共17页
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是目前所发现时代最早、存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诗经》文本,是先秦儒家核心文献。本文在整理小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红外图版、竹简字数、竹简尺寸、竹节位置、简背划痕和编绳位置等信息,对现存的九十三... 安徽大学藏战国《诗经》简是目前所发现时代最早、存诗最多、保存最完整的《诗经》文本,是先秦儒家核心文献。本文在整理小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红外图版、竹简字数、竹简尺寸、竹节位置、简背划痕和编绳位置等信息,对现存的九十三支竹简进行复原。力求复原安大《诗经》简的基本面貌,尝试探讨《诗经》简在形制和书写中的一些新见现象,并依据传世本《诗经》内容对缺失的竹简内容进行蠡测。推测简本《诗经》的文本性质,有以下几种可能:一、简本《诗经》是“国风”的摘抄本,只摘抄了其中七国的“国风”,简本内容留有摘抄者的个人喜好和分类原则,这也正是诗序和个别国风的内容有别于传世本《诗经》的原因;二、简本是《诗经》的全本,现在所存的简本的内容是从全本《诗经》中拿出前面这些“国风”用来陪葬;三、简本就是《诗经》“国风”部分的全貌,可能是其早期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复原 蠡测 性质
原文传递
说西周铜器铭文中的“憃”
19
作者 张飞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55-63,共9页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一个“憃”字,学者多有讨论,但亦有未安。文章根据古音通假知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材料,认为毛公鼎铭“憃于小大政”之“憃”可读为“总”,训为“总领”,“总于小大政”意为总领大小政事;“憃敷命于外”之“憃”可读... 西周铜器铭文中有一个“憃”字,学者多有讨论,但亦有未安。文章根据古音通假知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材料,认为毛公鼎铭“憃于小大政”之“憃”可读为“总”,训为“总领”,“总于小大政”意为总领大小政事;“憃敷命于外”之“憃”可读为“纵”,训为“乱”或“随便”,“纵敷命于外”意为对外胡乱公布命令或对外随便公布命令。班簋铭“不敢憃”之“憃”可读为“纵”,训为“放纵”或“乱”,“不敢纵”意为不敢放纵或不敢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铜器铭文
原文传递
“达殷㽙民”试解
20
作者 李靓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64-67,共4页
《史墙盘》“达殷㽙民”一语,训读多异。本文从金文所及辞例出发,结合新出清华简《四告》篇和《诗经》《尚书》《逸周书》《史记》等相关传世文献综合分析探讨,认为“达殷㽙民”可释读为“通殷之俊民”,即“咨诹于殷之贤人”之意。
关键词 金文 《四告》 达殷 㽙民 俊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