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期聚焦
1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2024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翻译》的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各行各业的翻译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本刊编辑部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以更高的办刊水准回馈大家的厚爱!本期“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20周年专稿”,刊发中国... 2024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我们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翻译》的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各行各业的翻译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新年祝福!本刊编辑部将在新的一年里努力以更高的办刊水准回馈大家的厚爱!本期“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20周年专稿”,刊发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在该考试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回顾20年发展历程,并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指引,对未来翻译资格考试工作和翻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更好服务国家翻译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翻译工作者 翻译资格考试 中国翻译协会 翻译能力 中国外文局 翻译专业
原文传递
担当国家使命 培育译界英才 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作出新贡献——在翻译资格考试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
作者 杜占元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十周年座谈会暨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上翻译资格考试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共同谋划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思路举措,很有... 在2024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举办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二十周年座谈会暨专家委员会换届大会,回顾过往、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征程上翻译资格考试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共同谋划加强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的思路举措,很有意义。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向人社部及有关部委长期以来对翻译资格考试工作的领导指导、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向考试管理与实施各相关机构、高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资格考试 翻译能力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 中国翻译协会 中国外文局 展望未来 换届大会 管理与实施
原文传递
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竞赛规则
3
作者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1-192,共2页
2024年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中国翻译》杂志社、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本届竞赛设英语、法语、俄... 2024年第三十六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由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支持,《中国翻译》杂志社、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本届竞赛设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日语、朝鲜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十个语种与汉语的互译,共计二十个竞赛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翻译》 韩素音 意大利语 翻译大赛 朝鲜语 阿拉伯语 西班牙语 竞赛项目
原文传递
经传合刻·随文释义——论陈荣捷译《近思录》的以朱释朱翻译进路
4
作者 胡翠娥 崔佳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近思录》是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后世性理群书的祖本。陈荣捷贯彻以朱释朱的原则,不仅翻译了语录正文,而且从浩瀚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以及其他评注家中摘取相关评注,作为... 《近思录》是北宋理学之大纲,更是朱子哲学之轮廓,在普及和推广理学思想上起了很大作用,是后世性理群书的祖本。陈荣捷贯彻以朱释朱的原则,不仅翻译了语录正文,而且从浩瀚的《朱子语类》《朱子全书》以及其他评注家中摘取相关评注,作为帮助解读和理解语录的重要辅助,并采用传统的经传合刻文本形态,随文释义,为朱子学立言立解。作为中国哲学外译的整体原则,陈荣捷不避讳西方哲学名词,承认人类普遍经验和问题之“同”;同时遵循以朱释朱原则,肯定中国哲学对普遍问题的独特回应之“异”,做到了哲学翻译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思录》 以朱释朱 经传合刻 随文释义 哲学翻译
原文传递
谈许渊冲韵体译诗的文化自觉
5
作者 张保红 曹金芳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从翻译诗学视角看,译者可以顺应时代诗学规范,也可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不同诗学规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在中西文学翻译实践中都可找到经典的案例。许渊冲选择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他的翻译实践是清一色的韵体,且深深地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与... 从翻译诗学视角看,译者可以顺应时代诗学规范,也可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不同诗学规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在中西文学翻译实践中都可找到经典的案例。许渊冲选择沿袭传统诗学规范,他的翻译实践是清一色的韵体,且深深地打上了中华传统文化与文学经验的烙印。他的翻译理论承继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和传统译论,其理论与实践演绎出在承继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的路径。本文从印象式批评、整体批评、文化传统和换位思考等方面与《课堂讨论中汉诗英译的方方面面》一文进行商榷,以求改变当前人们对韵体译诗认知的偏差,重新评估许渊冲韵体英译古典汉诗的文学、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渊冲 韵体译诗 文化自觉 再思考
原文传递
中国翻译史上的“口译笔述”模式:必然、实然、应然
6
作者 许文胜 刘巧玲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4,190,共8页
“口译笔述”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文化、思想、科技引进过程中的主流翻译模式。本文从政治、历史、文化维度回顾该模式滋萌与沿用的历程,揭示其何以成为必然之举、分析其实然之困、探讨其应然之为。研究发现,该模式是外来文化植入和... “口译笔述”是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文化、思想、科技引进过程中的主流翻译模式。本文从政治、历史、文化维度回顾该模式滋萌与沿用的历程,揭示其何以成为必然之举、分析其实然之困、探讨其应然之为。研究发现,该模式是外来文化植入和本土政治诉求调和下的必然产物,它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才匮乏的无奈,隐藏着中西译者双方地位失衡的本质。该模式可以在文化对视中提升翻译成效,能够在条件所限时增添历史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笔述 翻译史 译者 翻译模式
原文传递
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 提升翻译教材的科学性——柴明颎教授访谈录
7
作者 李澜 姚红梅 柴明颎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翻译专业发展至今,教材建设已取得一定规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柴明颎教授基于自身多年深耕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翻译教学平台建构的经验,指出翻译教材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好非职业与职业的分类与接续。本科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翻译... 翻译专业发展至今,教材建设已取得一定规模,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柴明颎教授基于自身多年深耕翻译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翻译教学平台建构的经验,指出翻译教材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做好非职业与职业的分类与接续。本科阶段应以培养学生翻译意识为主,实现向专业训练的有效过渡;MTI阶段完成理念、分解训练、模拟实践、真实实践四大模块训练,教材可采用“平面教材+信息平台”的模式。最后,柴教授强调了翻译教师职业化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职业性、熟悉多样教学方法、反复打磨素材并知晓呈现方式的教师才能编好、用好翻译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教材建设 翻译人才培养 教师职业化
原文传递
谈译者的“杂学”知识及其运用
8
作者 曹明伦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77,共4页
吕叔湘曾指出,“要做好翻译工作……必得对于原文有彻底的了解,同时对于运用本国语文有充分的把握……这两个条件的比重,该是前者七而后者三”(吕叔湘,1951:7)。吕先生之所以如此看重对原文的了解(理解),是因为他觉得理解原文须过三道... 吕叔湘曾指出,“要做好翻译工作……必得对于原文有彻底的了解,同时对于运用本国语文有充分的把握……这两个条件的比重,该是前者七而后者三”(吕叔湘,1951:7)。吕先生之所以如此看重对原文的了解(理解),是因为他觉得理解原文须过三道难关。第一关是对原文要有“足够的词汇和文法知识”;第二关是要了解原文的“熟语”;但较之第三关,这前两关还只能算是“陪衬”,因为第三关“是字典不能帮忙的那些个东西: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风俗,俚语方言,历史上的事件,小说里的人物,五花八门,无以名之,名之曰‘杂学'”(同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叔湘 人情风俗 杂学 熟语 语文 知识
原文传递
知识翻译学的学科基质
9
作者 杜世洪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6,189,190,共12页
知识翻译学需要夯实学科基质建设。学科基质是什么?知识翻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亟待深究。在知识翻译学既有论断的基础上,根据康德关于知识判断的四大范畴与十二小范畴来建立知识判断的标准,论证了知识翻译学的学科基质的组成要素:形上... 知识翻译学需要夯实学科基质建设。学科基质是什么?知识翻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亟待深究。在知识翻译学既有论断的基础上,根据康德关于知识判断的四大范畴与十二小范畴来建立知识判断的标准,论证了知识翻译学的学科基质的组成要素:形上思想、理论概括、价值标准和实践范例。基于此,以“不可译性”问题作为学科基质的实践范例,探讨知识翻译学解决翻译难题的理论指向与实践路向。从理论指向看,知识翻译的实质是从地方知识出发,到达世界知识的系列加工过程;从实践路向看,知识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即两种生活形式之间地方知识的互借、互明、互鉴、互惠和互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学科基质 地方知识 知识翻译 不可译性
原文传递
新时期文学翻译批评的焦点问题与认知转向
10
作者 谭业升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7,190,共11页
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翻译实践者进行的非理性批评,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不利于提出有关对外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新时期的文学翻译批评场域,存在与译者主体性认识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即全球化... 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对翻译实践者进行的非理性批评,不利于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不利于提出有关对外文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的真知灼见。具体到新时期的文学翻译批评场域,存在与译者主体性认识密切相关的焦点问题,即全球化语境下的翻译共性主义、归化与异化以及汉学家译者的翻译改写问题。本文对当前文学翻译批评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梳理,明确现有认识的不足,并探讨翻译批评认知转向可能带来的突破。本文强调了提升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和加强翻译认知批评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文学翻译 “走出去” 认知转向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论翻译批评效应研究的三重视域
11
作者 李金树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189,共9页
翻译批评效应是指翻译批评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研究本质上是对翻译批评价值的发现。译界对翻译价值关注甚多,但对翻译批评效应的系统研究重视不够。本文结合翻译批评实践案例,以探究和描写性的研究方式,考察翻译批评效应的三... 翻译批评效应是指翻译批评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研究本质上是对翻译批评价值的发现。译界对翻译价值关注甚多,但对翻译批评效应的系统研究重视不够。本文结合翻译批评实践案例,以探究和描写性的研究方式,考察翻译批评效应的三个维度,即文本效应、政策效应和文化效应。翻译批评效应研究有助于有效揭示批评活动对促进翻译质量提高、翻译理论优化、翻译学科繁荣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发现批评活动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深化对翻译批评的价值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翻译批评效应 文本效应 政策效应 文化效应
原文传递
德语译家顾彬的翻译阐释观
12
作者 周奕珺 贺爱军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顾彬汉学家、翻译家兼作家的多重身份,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而翻译阐释观则构成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蕴涵。他的翻译阐释观,既蕴含对整个翻译理解和阐释过程的哲学思考,又富于与翻译实践密切关联的阐释策略。本文围绕顾彬探讨翻译的... 顾彬汉学家、翻译家兼作家的多重身份,促使其形成了独特的翻译思想,而翻译阐释观则构成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蕴涵。他的翻译阐释观,既蕴含对整个翻译理解和阐释过程的哲学思考,又富于与翻译实践密切关联的阐释策略。本文围绕顾彬探讨翻译的公开著述,从翻译的本质、时空距离与视域融合、阐释的开放性与“误解”、译者主体性及其规约四个方面阐明顾彬对于翻译阐释的理解及其提出的创见。顾彬的翻译阐释观体现出深切的时代关怀,充满着对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翻译的深度思考,对于中国文学作品外译、中西文明互鉴、世界翻译文学共同体的构建和全人类集体文化记忆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彬 翻译阐释观 双向阐释 “误解” 译者主体性
原文传递
从“视觉形象”到“精确定义”——庞德《诗经》英译中的两种表意解读
13
作者 王坤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1,共7页
表意文字法是庞德翻译的一大特色,在《诗经》英译中大量使用。本文对《诗经》译本中的表意文字法做整体性研究,揭示了其诗学和儒学两种取向。诗学表意解读以实现“形诗”为目的,注重“视觉形象”的呈现,译文偏离汉字原义的自由度较大。... 表意文字法是庞德翻译的一大特色,在《诗经》英译中大量使用。本文对《诗经》译本中的表意文字法做整体性研究,揭示了其诗学和儒学两种取向。诗学表意解读以实现“形诗”为目的,注重“视觉形象”的呈现,译文偏离汉字原义的自由度较大。儒学表意解读以凸显儒学义理为目的,注重词语的“精确定义”,译文考究词源意义,与汉字原义偏离较小。诗学表意解读多见于《风》与《小雅》,儒学表意解读多见于《大雅》与《颂》。此外,相较于前者,后者表现出更强的互文性。两种表意解读相互映衬,构成了典籍英译的一个独特案例,可以为典籍翻译实践和中国文化传播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意文字法 庞德 《诗经》 典籍英译
原文传递
知识翻译学的理论命题探究
14
作者 刘军平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6,189,共12页
知识翻译学的系列理论命题的提出,体现了翻译学知识与知识论之间整合的内在必然性。它将翻译研究推向了跨学科的理论维度,进行了复杂系统的整合研究。由此,翻译研究可夯实理论基础,更新范式,进一步增强学科的求真意识、求善意识、求美... 知识翻译学的系列理论命题的提出,体现了翻译学知识与知识论之间整合的内在必然性。它将翻译研究推向了跨学科的理论维度,进行了复杂系统的整合研究。由此,翻译研究可夯实理论基础,更新范式,进一步增强学科的求真意识、求善意识、求美意识和理论自觉意识。将知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所形成的跨学科越界,构成了新的翻译研究命题和问题意识,加深了我们对翻译现象的认知,弥补了现存的翻译理论知识之不足。知识翻译学方法论上进行的创新尝试,带来的是新概念、新范畴和新的翻译知识。这种跨学科贯通路径,体现了自主知识创新的价值,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聚焦“词与物、词与事、词与人的知识存在”的命题,进而从解释学角度,阐发知识翻译学“以真求知、以善立义、以美行文”的陈述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理论命题 三位一体 解释学
原文传递
概念整合理论下的《民法典》特色法律术语翻译
15
作者 张法连 贾小兰 汤文华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在《民法典》翻译中,在目标语语境中确切整合和传递概念内涵是我国法律域外传播的关键。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人大官网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英译本为语料,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术语,探讨由语境信息与背景知... 在《民法典》翻译中,在目标语语境中确切整合和传递概念内涵是我国法律域外传播的关键。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人大官网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英译本为语料,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术语,探讨由语境信息与背景知识共同作用下,特色法律术语在目标语语境中概念整合和传递的路径与效应。研究发现,在《民法典》特色法律术语翻译中,概念整合理论能够有效减少因术语概念不对等而引发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术语 概念整合理论 《民法典》 翻译对等
原文传递
透彻“品味”、顺畅“调味”——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俄汉互译评析(2023)
16
作者 温玉霞 马晓迪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4,共5页
本文以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俄译汉、汉译俄参赛译文为分析案例,旨在阐明没有透彻的理解,就没有顺畅的表达。理解原文语境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透彻“品味”的效果,并以表达为目的和结果,达到顺畅“调味”... 本文以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俄译汉、汉译俄参赛译文为分析案例,旨在阐明没有透彻的理解,就没有顺畅的表达。理解原文语境是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达到透彻“品味”的效果,并以表达为目的和结果,达到顺畅“调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透彻 表达顺畅 俄译汉 汉译俄
原文传递
铁路知识术语在近代中国的译介与地方化研究
17
作者 滕梅 王一平 王小雨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2,共8页
晚清民国时期,大量西方科技知识通过翻译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产生冲击,促进了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梳理铁路知识术语译介及其演变轨迹,考察了铁路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地方化历程。研究发现,铁路知识在中国近代的建构... 晚清民国时期,大量西方科技知识通过翻译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产生冲击,促进了现代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梳理铁路知识术语译介及其演变轨迹,考察了铁路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地方化历程。研究发现,铁路知识在中国近代的建构经历了引入、普及和应用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和中国知识分子对铁路概念术语的译介是国民认识铁路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期刊对铁路知识的译介促进了铁路知识体系在中国的建立和普及;清末民初对术语译词的统一与规范则推进了铁路知识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加速了铁路知识在中国的地方性生成。这些发现有助于认识翻译的知识功能,揭示翻译在人类知识形成历史中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知识 术语 译介 地方化
原文传递
交际术语学视域下的中医术语外译研究
18
作者 蒋继彪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中医术语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基本理论、临床治疗和中药方剂等三部分构成。中医术语在语符表征、概念认知和语境交际等方面具有语符简练、概念复杂、语境多样等多重特质,对其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是推动中医药文化... 中医术语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基本理论、临床治疗和中药方剂等三部分构成。中医术语在语符表征、概念认知和语境交际等方面具有语符简练、概念复杂、语境多样等多重特质,对其进行恰当、得体的翻译,是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本文以交际术语学理论为视角,尝试提出中医术语翻译应遵守的系统性原则、语境化原则和有效性原则,并从语符层面、概念层面和语境层面阐释了具体的翻译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医术语外译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术语学 中医术语 翻译原则 翻译方法
原文传递
求真与务实:译者的责任与艺术——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汉互译评析(2023)
19
作者 曹韦 常福良 段志灵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1,共7页
本文立足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汉语对参赛译文的典型误译,从词汇、语法、修辞等多个层面解析参考译文及相关误译的缘由。相关分析旨在从求真于原文和务实于读者的视角,提出译文质量提升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寻找如何在新时代背景... 本文立足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汉语对参赛译文的典型误译,从词汇、语法、修辞等多个层面解析参考译文及相关误译的缘由。相关分析旨在从求真于原文和务实于读者的视角,提出译文质量提升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寻找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翻译工作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 西译汉 汉译西 求真与务实
原文传递
高校MTI创译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文体与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
20
作者 余静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行业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这对传统翻译实践和高校翻译硕士(MTI)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文体与翻译”课程五年的教学改革为案例,探讨了创译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可行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行业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这对传统翻译实践和高校翻译硕士(MTI)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文体与翻译”课程五年的教学改革为案例,探讨了创译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可行路径。创译能力是人类译者独有的、人工智能所无法企及的关键技能,能够显著提升翻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附加值,拓展其职业边界和前景。文章详细阐述了创译人才培养的理念、途径和方式,探讨了如何在现有的培养框架内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并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模式和个性化培养方面提供了具体改革措施。本文的研究不仅为当前MTI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也为创译教学的深化和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硕士 教学改革 创译 人工智能翻译 个性化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