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9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9
1
作者 戴志龙 芦中庆 +4 位作者 侯建明 吴瑾 陈鸿轩 葛明涛 刘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07-80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0例,可疑诊断6例,螺旋CT均予以诊断。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行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后处理技术 胫骨平台骨折 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影像后处理 平片 综合分析 损伤情况 行扫描 临床 立体形态 检查 骨折患者 骨折移位 准确性 关节面 工作站 MPR 塌陷
下载PDF
布地奈德分别联合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两种吸入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92
2
作者 侯艳 李继东 +3 位作者 薛庆亮 刘卫 陈卫强 王炜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23-125,138,共4页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56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在同时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56例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在同时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B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连用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功能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各项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组(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组(A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或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均能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但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布地奈德 异丙托溴铵 沙丁胺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匹多莫德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55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凌新 杨晓松 +4 位作者 张德洁 王妍 王艳君 李超刚 刘朝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82-984,共3页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人,对照组35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监测IL-16、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病程...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5人,对照组35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监测IL-16、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急性病程天数、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急性发作期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较缓解期显著下降,CD8+细胞明显升高,免疫球蛋白轻度降低,IL-16明显增高,匹多莫德治疗后三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除IgG、IgM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多莫德 防治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分析 clinical efficacy 治疗组 淋巴细胞亚群 对照组 统计学意义 免疫球蛋白 下呼吸道感染 急性发作期 IL-16 CD4+/CD8+ 哮喘患儿 三项指标 疗效显著 缓解期 随机 升高
下载PDF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蒲秀红 郭晓清 +4 位作者 安涛 李茜 邱萌 吴琼 谭焱兰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779-781,共3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 方法测定7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对61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 目的 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 方法测定7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观察组)及4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对61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有无心肌受损表现.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磷酸肌酸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测定其急性期及恢复期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和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均符合国内健康新生儿标准,未出现心肌受损的临床表现.观察组新生儿应用磷酸肌酸1g/d治疗3~5 d 后复查CK、CK-MB、cTnI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而未应用磷酸肌酸而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3 d 后复查CK、CK-MB、cTnI值,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具有一定损害,但并不严重;有条件时可进行营养心肌治疗,以帮助患儿心肌损害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健康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心肌酶 肌钙蛋白 检测结果分析 治疗组 磷酸肌酸 对照组 心肌受损 超声心动图检查 血清总胆红素 心电图 患儿 血清胆红素 统计学意义 CK-MB 照射治疗 心肌治疗 心肌损害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平片及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5
作者 孙刚 赵英男 +4 位作者 李冬 邢杰 冯秉华 孙文阁 张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8-350,365,共4页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组)42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组)55例... 目的比较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术、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Bassini组)42例,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组)55例,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Millikan组)53例,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assini组与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llikan组与Bassini组比较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P<0.05),但住院费用较高(P<0.01)。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简单易行,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传统疝修补术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环填充无张力疝修补术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73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元凯 冯德元 +5 位作者 张东 吴辉 刘江伟 刘兴国 张雷华 郑文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16-91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10(75.7±33.5)min,住院时间5~11(7.8±1.7)d.术后...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胆囊息肉患者行腹腔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10(75.7±33.5)min,住院时间5~11(7.8±1.7)d.术后无出血、胆瘘、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者.门诊随访6~12个月,获得随访64例,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息肉术治疗胆囊息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息肉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息肉 术治疗 继发性胆总管结石 急性胆囊炎 回顾性分析 住院时间 应用价值 门诊随访 手术时间 临床资料 复发率低 胰腺炎 死亡者 创伤小 并发症 术后 结果 恢复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7
7
作者 槐永军 张绍敏 +1 位作者 马壮 陈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43-94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预后因素 影响因素探讨 respiratory DISTRESS influencing factors Research 下呼吸道感染 确诊时间 患者 APACHEⅡ评分 单因素分析 ARDS 诱发因素 死亡 基础疾病 机械通气 显著性 发病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在脓毒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琴 曹军皓 +3 位作者 丁进亚 洪纯 周杉 孙丽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血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2例,其中脓毒血症30例,SIRS 42例,动态监测其血清PCT、I...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血症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2例,其中脓毒血症30例,SIRS 42例,动态监测其血清PCT、IL-6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脓毒血症患者血清CRP、PCT和IL-6的水平与SIRS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在进入ICU后的最初24h内PCT水平<2μg/L,可排除脓毒血症(阴性预期值97%)。反之,PCT水平>10μg/L,很可能为细菌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阳性预期值91%)。诊断正确率(DOR)提示:PCT能更准确地鉴别诊断SIRS与脓毒血症。结论在脓毒血症和SIRS鉴别诊断时PCT优于CRP和IL-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不同量表评估全麻后老年病人早期认知功能意义的比较 被引量:34
9
作者 汪惠文 杨丽芳 +2 位作者 熊利泽 候立朝 王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59-46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行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策略并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142例,全麻方式为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选用包括简易...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行全麻下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评估策略并比较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择期非心脏手术且年龄≥65岁的老年病人142例,全麻方式为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选用包括简易智力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循迹连线测验和理解记忆等5项测验的一系列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为MMSE和全套量表测试两组:MMSE测试组于术前及术后1、3、5、7 d单独应用MMSE,全套量表测试组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全套量表评估。结果 MMSE评分随测验次数的增多而升高,所诊断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次下降,在术后第7天时明显低于全套量表评估所得发生率。全凭静脉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略低于静吸复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套量表较MMSE更适于评估老年病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病人 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管定国 王莹莹 +1 位作者 廖圣芳 黄金楷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预后 颅脑损伤患者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对照组 治疗组 晚期并发症 营养指标 鼻饲管 胃肠内营养 统计学处理 临床观察 改善预后 延迟性 结果 方法
下载PDF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严金燕 贾氢 +3 位作者 罗书练 李晓莉 严红艳 王艳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中占首位 ,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为术后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出院病历和专家手术记录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  7年来 ,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 4 6 % ,病人的年... 目的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在外科系统医院感染中占首位 ,对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为术后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出院病历和专家手术记录为依据进行分析。结果  7年来 ,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 4 6 % ,病人的年龄、手术大小、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及病人术后抗生素使用种类等是造成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只要能注意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超 彭宗生 +4 位作者 魏芳 王芳芳 韩大兴 李楠 刘品敬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89-1090,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对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川芎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受伤第1天开始使用丹参...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对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川芎嗪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2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受伤第1天开始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第14天结束;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照组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作用,可能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防股骨骨折保守治疗深静脉血栓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保守治疗 低分子肝素钙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安涛 郭晓清 +4 位作者 蒲秀红 李茜 吴琼 谭焱兰 李鸿雁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儿童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的测定,另有10名临床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儿童作为对照组,也进行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测定。TNF-α、IL-6应用ELISA法检测。NSE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TNF-α、IL-6、NSE水平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脑脊液中TNF-α、IL-6、NSE水平与血清中TNF-α、IL-6、NSE水平呈正相关[r(TNF-α)=0.338,P<0.01;r(IL-6)=0.256,P<0.01;r(NSE)=0.374,P<0.01];病毒性脑炎组血清及脑脊液中IL-6与NSE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s)=0.108,P>0.05;r(csf)=0.145,P>0.05],TNF-α与NSE水平有直线相关性[r(s)=0.387,P<0.01;r(csf)=0.401,P<0.01]。结论脑脊液和血清中NSE可作为判断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组织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TNF-α、IL-6参与了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IL-6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廖泽飞 陈一杰 +5 位作者 吴淼 张诚华 姚清勇 张少波 董少良 林荣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 目的分析腹腔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探讨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对本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收治的1522例普外科腹部手术病例,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脾切除术、胃溃疡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手术切口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以及电刀使用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切口缝合技术、早期进食、术后避免剧烈咳嗽、关腹前切口清创、缩短手术时间、尽量避免开腹时使用电刀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原因 预防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与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38
15
作者 尹晓萍 张德元 +1 位作者 伍智红 谭海群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94-97,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 ,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疼痛机制与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点、压应力对神经产生的机械效应以及生物化学物质和神经肽在疼痛感受中所起的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 ,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疼痛机制与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点、压应力对神经产生的机械效应以及生物化学物质和神经肽在疼痛感受中所起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也与神经根受压水肿产生的炎性反应、粘连和纤维化刺激神经引起疼痛有关。其治疗对策主要以局部物理康复治疗为主 ,辅以对症处理及药物、针灸治疗。85 %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非手术治疗 椎间盘退行性变 物理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鸣鸿 唐守建 +2 位作者 李新民 马江 朱炯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714-715,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根据腰穿测压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1例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腹...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对69例确诊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根据腰穿测压选择合适的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术后2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1例并发分流管梗阻,1例急性硬膜外血肿,腹痛19例,均治愈。无直接手术死亡者。结论分流装置的阻塞及术后腹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前者主要与分流管泵阀压力选择不当有关,后者与分流管和脑脊液对腹膜的刺激有关。分流管阻塞者经及时调整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 脑积水 侧脑室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并发症 防治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分流管 急性硬膜外血肿 术后腹痛 阻塞 治愈 预防方法 选择不当 患者 分流装置 死亡者 脑脊液 压力 手术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林伟文 赖茂松 +4 位作者 熊浩 凌华军 罗鹏刚 夏雄超 吴增志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21-523,5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顺分析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35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顺分析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获随访9~24个月,平均15个月,35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正中矢状径恢复良好,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SA评分改善,疼痛缓解良好。无一例发生椎间隙过度撑开、内固定松动断裂,后凸畸形改变,18例术后12~18个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随访6个月未见明显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置钉可使椎体骨折复位良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可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植骨 置钉
下载PDF
早期心肺复苏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耀建 曾岚 +2 位作者 徐明霞 杨建涛 邱明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肺复苏失败的因素 ,提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我院急诊室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记录完整的 6 6例病历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早期心肺复苏失败主要与病因、院前急救不规范、CPR技术不标准以及急诊外科...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肺复苏失败的因素 ,提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相应对策。方法 对我院急诊室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记录完整的 6 6例病历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早期心肺复苏失败主要与病因、院前急救不规范、CPR技术不标准以及急诊外科空白等有密切关系。结论 普及院前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跳骤停 肾上腺素 除颤 呼吸骤停 手术失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食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志强 罗莉漫 +3 位作者 赵林 宋佳 罗超 曾晓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878-879,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 食管异物 检查方法 组织结构 及时治疗 假阴性 假阳性 并发症 胸透 位置 扫描 患者 关系 MSCT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20
作者 严四军 邓波荣 +3 位作者 刘燕 曹祥 黄洁健 乔德成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163例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充分液体复苏(常规)组(84例)、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79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1mmHg=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163例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随机分成充分液体复苏(常规)组(84例)、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79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中心静脉压(CVP)≥5cmH2O(1cmH2O=0.098kPa);限制组在止血前限制液体输入,维持收缩压在80~90mmHg,平均动脉压(MAP)在50~60mmHg,CVP在2~5cmH2O。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输液量、病死率及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平均输液量常规组为(2650±525)ml,限制组为(1780±3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死亡20例(23.81%),限制组死亡9例(11.39%),常规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限制组(P<0.05)。且常规组存活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均高于限制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肺挫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并降低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