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3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研究
1
作者 邵申弘 汪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本文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通过分析乐器结构设计原理与技术,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一个集课程资源管理、仿真实验设计与实施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SBL教学法和APR实践体... 本文以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乐器结构设计与教学应用。通过分析乐器结构设计原理与技术,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一个集课程资源管理、仿真实验设计与实施于一体的教学平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SBL教学法和APR实践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提高音乐教育与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乐器结构设计 教学应用 SBL教学法 APR实践体系
下载PDF
从赵晓生作品《映山红》看钢琴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2
作者 林林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赵晓生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映山红》,将中国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改编后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曲的风格,又充分挖掘了钢琴的特性,将钢琴特有的音质与音响效果在旋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创作中,作曲家始... 赵晓生先生改编创作的钢琴作品《映山红》,将中国民间曲调与西方音乐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改编后的作品不仅保留了原曲的风格,又充分挖掘了钢琴的特性,将钢琴特有的音质与音响效果在旋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创作中,作曲家始终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尊重,为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钢琴音乐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以此作品为切入点,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艺术特征以及作品的审美艺术价值等方面探讨钢琴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音乐 艺术特征 民族特色 美育价值
下载PDF
视唱练耳分级教学研究——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
3
作者 于洋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教育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将视唱和听音技能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视唱练耳基础完美契合,在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效果最大化,一直是视唱练耳课程不懈追求的目标。视唱练耳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教育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将视唱和听音技能的教学过程与学生视唱练耳基础完美契合,在学生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将教学效果最大化,一直是视唱练耳课程不懈追求的目标。视唱练耳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放大的问题。本文以沈阳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现状为例,对国内部分专业音乐院校视唱练耳分级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唱练耳 分级教学 基础差异 教学标准
下载PDF
琵琶曲《十面埋伏》李廷松传谱特征研究
4
作者 田甜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音乐风格豪放质朴,演奏技巧与音乐处理吸纳诸家之长。本文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之汪派第二代传人李廷松传谱为例,从演奏技巧、段落结构、风格表达等方面将汪派各分支传谱的同异进行... 汪派琵琶是中国琵琶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其音乐风格豪放质朴,演奏技巧与音乐处理吸纳诸家之长。本文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之汪派第二代传人李廷松传谱为例,从演奏技巧、段落结构、风格表达等方面将汪派各分支传谱的同异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引发对汪派精神传承的思考,旨在给予当代琵琶工作者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继承与发展之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派琵琶 《十面埋伏》 李廷松传谱 各分支传谱
下载PDF
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的重识
5
作者 于婷婷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面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日趋单一的现实,我们理应继续追随先贤的脚步,学习他们包容、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虚怀若谷的态度和思维,学习他们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重新挖掘艺术歌曲的价值,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使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更加多元... 面对中国艺术歌曲音乐风格日趋单一的现实,我们理应继续追随先贤的脚步,学习他们包容、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虚怀若谷的态度和思维,学习他们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重新挖掘艺术歌曲的价值,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使中国艺术歌曲发展更加多元、系统。作为歌者也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在二度创作中准确、完美地诠释和表现中国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这样才能使中国艺术歌曲复归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更加成熟,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歌曲 音乐风格 多元化 德奥艺术歌曲
下载PDF
“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新时代迈向人民的广西壮族民歌
6
作者 蒋燮 班富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也始终是广西壮族民歌深沉的情感依托与深邃的精神归宿。从地方、国家到全球,不同身份的民众以自己的主体音乐实践,在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变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广西壮族民歌既是“艺术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艺术”,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迈向人民将是一条光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壮族民歌 文化复兴
下载PDF
笔墨书戏音——《沈阳菊史》述评
7
作者 张若琦 商树利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在清代地方戏曲史的研究成果中,对东北地区的戏曲活动概况进行专门研究与论述的较少,在将范围缩小至沈阳后,可见的研究成果更如凤毛麟角一般。而《沈阳菊史》一书少见地记录了清末民初沈阳地区的戏曲活动概况,成为清末地方戏曲史研究中... 在清代地方戏曲史的研究成果中,对东北地区的戏曲活动概况进行专门研究与论述的较少,在将范围缩小至沈阳后,可见的研究成果更如凤毛麟角一般。而《沈阳菊史》一书少见地记录了清末民初沈阳地区的戏曲活动概况,成为清末地方戏曲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存在。然而,时至今日,仍未见有学人对此书抑或此书背后隐匿的清末民初沈阳戏曲活动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本文遂浅说书籍本体、执笔者身份、著作价值与局限,以期探微而知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菊史》 版本 作者考证 价值与局限
下载PDF
山西民间歌曲的现代发展及诠释新法探析
8
作者 薛睿 赵毅超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山西民间歌曲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故而,文章拟基于对山西民间歌曲活态传承现状的分析,挖掘山西民间歌曲的代表性创编案例,分析其音乐素材在新音乐创编中的运用,进而结合具体的... 山西民间歌曲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作为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发展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故而,文章拟基于对山西民间歌曲活态传承现状的分析,挖掘山西民间歌曲的代表性创编案例,分析其音乐素材在新音乐创编中的运用,进而结合具体的当代作品对山西民间歌曲的创编及发展传承提出一些建议,试图为山西民间歌曲的传承发展寻找一条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民间歌曲 创编案例 新法探索
下载PDF
征稿启事
9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音乐与舞蹈理论学术季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遵循“双百”方针,致力于为海内外广大音乐学者、专家及音乐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刊载民族音乐、音乐史学、...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乐府新声》是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音乐与舞蹈理论学术季刊。本刊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遵循“双百”方针,致力于为海内外广大音乐学者、专家及音乐院校、科研院所的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本刊刊载民族音乐、音乐史学、音乐美学、作曲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评论、舞蹈艺术等学术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季刊 学术交流平台 音乐评论 音乐学者 音乐史学 音乐院校 音乐美学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下载PDF
德辅博物馆馆藏史前“骨龠”与“骨簧”的实材复制及音响初解
10
作者 刘正国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2,共10页
“骨龠”与“骨簧”是当代音乐考古新发现的两种骨类音乐文物,其对于中国史前音乐文明的探赜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办的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馆藏的这两种远古骨类乐器进行实验音乐考古式的实材复制和演奏音响的初步探... “骨龠”与“骨簧”是当代音乐考古新发现的两种骨类音乐文物,其对于中国史前音乐文明的探赜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办的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馆藏的这两种远古骨类乐器进行实验音乐考古式的实材复制和演奏音响的初步探微,揭示两种乐器可能存在的音响奥秘和目前尚不为人知的奇特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龠 骨簧 兴隆洼文化 夏家店文化 鹰尺骨 实材复制
下载PDF
无调性、引用、即兴、无声——从《时间组歌》看卢卡斯·福斯中期的创作特点(上)
11
作者 郭赟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56,共12页
《时间组歌》是美国作曲家卢卡斯·福斯的一部重要的转型作品。作曲家首次尝试无调性写作,并在创作中对引用技术、无声演奏、即兴风格进行初探,继而成为其中期创作的重要特征。该作品无调性与潜调性的写作方式预示着福斯中期创作中... 《时间组歌》是美国作曲家卢卡斯·福斯的一部重要的转型作品。作曲家首次尝试无调性写作,并在创作中对引用技术、无声演奏、即兴风格进行初探,继而成为其中期创作的重要特征。该作品无调性与潜调性的写作方式预示着福斯中期创作中新的表现意义与结构方式;无声演奏的雏形推动着福斯对新技术的探索;对马勒音乐的引用体现出对历史的敬意;独立于四首歌曲的即兴间奏曲预示着中期带有即兴思维的不确定性风格。这些创作特点对福斯探索调性与无调性、过去与现在、古典与先锋、控制与自由、有声与无声等二元性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调性 潜调性 引用 马勒 即兴 无声
下载PDF
兴隆洼文化骨龠的复刻与吹奏初探
12
作者 于东波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通过3D数字化技术扫描修复复刻,馆藏于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骨笛”应为“骨龠”,具有无吹孔的特征,它与同时期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龠”南北遥相呼应并采取同样的斜吹演奏方法。经过测试,基础音阶为... 通过3D数字化技术扫描修复复刻,馆藏于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的距今8000年左右的兴隆洼文化“骨笛”应为“骨龠”,具有无吹孔的特征,它与同时期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龠”南北遥相呼应并采取同样的斜吹演奏方法。经过测试,基础音阶为五声角调式音阶,通过气息和组合指法控制可演奏完整的七声音阶;音区范围为两个八度加一个纯四度,为人类杰出的史前吹管乐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隆洼文化 骨龠 骨笛 斜吹 3D复刻
下载PDF
以表达为中心的音乐修辞研究
13
作者 邱国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5,共9页
本文以音乐修辞学中最根本的目的“表达”为基点,根据修辞的属性与特质、音乐意义的传递与表达,将音乐修辞分为以文学修辞格相观照的一般音乐修辞和具有技术表达中心指向的特殊音乐修辞两个方面,并讨论了一般与特殊音乐修辞间的关系,为... 本文以音乐修辞学中最根本的目的“表达”为基点,根据修辞的属性与特质、音乐意义的传递与表达,将音乐修辞分为以文学修辞格相观照的一般音乐修辞和具有技术表达中心指向的特殊音乐修辞两个方面,并讨论了一般与特殊音乐修辞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提供有效的路径和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修辞 表达 一般与特殊 中心性 指向性与目的性
下载PDF
夜叹诉怨——东北民歌《月牙五更》研究
14
作者 施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东北民间小调《月牙五更》以20世纪中叶“土地改革”为界,分为“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翻身五更》)两个阶段。其曲调来源于【叠落金钱】之【北叠落】流传中《进兰房》《铺地锦》等变体,为“闯关东”时流入关外。其在东三省的同宗传... 东北民间小调《月牙五更》以20世纪中叶“土地改革”为界,分为“传统民歌”与“新民歌”(《翻身五更》)两个阶段。其曲调来源于【叠落金钱】之【北叠落】流传中《进兰房》《铺地锦》等变体,为“闯关东”时流入关外。其在东三省的同宗传播中,在唱词的段式、句式以及曲调等方面,多大同小异,体现了“五更调”创作中的规示性与变通性的统一。该民歌还被运用于相关题材的歌剧、舞剧、影视音乐以及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得以创新性传承与发展。这首既抒发个体夜叹诉怨、又饱含家国情怀的《月牙五更》,也成为最具黑土地风情的“关东小夜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歌 《月牙五更》 五更调 《翻身五更》 同宗民歌
下载PDF
歌谣中的大众记忆:东北民歌的叙事功能探微
15
作者 田语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民间歌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生活与集体记忆,是民间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当代的东北民歌创作中,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一方面,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被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存在着民歌的叙事内容与更广泛的劳动生活... 民间歌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众生活与集体记忆,是民间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当代的东北民歌创作中,随着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加入,一方面,东北民歌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被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存在着民歌的叙事内容与更广泛的劳动生活脱节的潜在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东北民歌的内容构成,尝试探索东北民歌在当代的叙事策略。总体而言,传统东北民歌记述了东北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承载了珍贵的历史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传唱民歌就是传承历史记忆,而创新民歌就是创造新的历史现场,以音乐的方式参与到历史的书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歌 叙事策略 传播与接受 民歌创新
下载PDF
采“花”成“蜜”——论《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的风格维度
16
作者 吕陶陶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4,共7页
本文以作曲家姜万通创作的《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为例,揭示在这一宏大的体裁框架下钢琴作为主奏乐器,在与西方管弦乐队的交响、合奏、竞奏中所展露出来的中国审美意趣和创作构想,以及作曲家在这一体裁的总体把握上呈现出的独属于中国... 本文以作曲家姜万通创作的《一杯美酒主题随想曲》为例,揭示在这一宏大的体裁框架下钢琴作为主奏乐器,在与西方管弦乐队的交响、合奏、竞奏中所展露出来的中国审美意趣和创作构想,以及作曲家在这一体裁的总体把握上呈现出的独属于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的辨识度等,让作品的原创性与出新性得到合理呈现,并期望以这样一种研究角度能对当下中国音乐作品创作起到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奏曲 交响性 创作意识 民族风情
下载PDF
歌唱颤音(Vibrato)辨正
17
作者 邹爱舒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歌唱颤音”是由意大利语“Vibrato”翻译而来,特指美声学派演唱时声音的自然波动。尽管该词被译介到中国至少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翻译等原因,造成了该词的含混不清,使人们对该词的含义与声音形态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因此,有必要... “歌唱颤音”是由意大利语“Vibrato”翻译而来,特指美声学派演唱时声音的自然波动。尽管该词被译介到中国至少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翻译等原因,造成了该词的含混不清,使人们对该词的含义与声音形态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因此,有必要将“歌唱颤音”(Vibrato)的名与实做辨析。本文通过对“Vibrato”一词的含义解析,说明“歌唱颤音”是科学发声的“附属品”,其本质与装饰性“颤音”属于不同的范畴,与“震音”“摇晃”等更是天壤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颤音 装饰性颤音 概念混淆 声音形态混淆
下载PDF
跨越中西的藩篱,实现对生命的感性体悟——陈其钢《道情Ⅱ》的创作研究
18
作者 李佳胤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旅法作曲家陈其钢的音乐创作充盈着情感与技术的交融。一方面,纯熟的西方音乐技巧是其“理性”创作的源泉和手段;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基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母语文化的熏陶,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感性体悟。他于1997年创作的《道情Ⅱ》就是这样... 旅法作曲家陈其钢的音乐创作充盈着情感与技术的交融。一方面,纯熟的西方音乐技巧是其“理性”创作的源泉和手段;另一方面,他的作品基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母语文化的熏陶,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感性体悟。他于1997年创作的《道情Ⅱ》就是这样一部代表作。作品运用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的旋律材料,以动机发展和主题再现的手法,在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逻辑中,展开了一场跨越藩篱的中西对话和交融,进而用音乐实现对生命的感性体悟这样一个哲学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情Ⅱ》 陈其钢 感性体悟
下载PDF
聚焦当下 独具慧眼——从《中国当代音乐分析》谈李吉提先生的中国当代音乐研究思路及贡献
19
作者 史若凡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本文主要从《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两个研究视角和两个分析维度出发,总结李吉提先生对当代音乐分析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展望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分析领域的未来发展。从研究视角上看,李吉提先生从历史发展和音乐学分析两个角度来审视中... 本文主要从《中国当代音乐分析》的两个研究视角和两个分析维度出发,总结李吉提先生对当代音乐分析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展望我国当代音乐创作和分析领域的未来发展。从研究视角上看,李吉提先生从历史发展和音乐学分析两个角度来审视中国当代音乐,既关注音乐作品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又深入到音乐结构和技法的层面,展现了中西方音乐的融合性和独立性。从研究维度上看,李吉提先生对当代音乐作品的实例分析体现了对当代音乐作品分析的广度和深度的调查,突出了作品的中国化特征和现代意识。李吉提先生的《中国当代音乐分析》不仅给当代研究者和创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启迪和灵感,也鼓励了更多的音乐学者、作曲家、表演者和音乐爱好者加入到中国当代音乐的研究、创作、演奏和欣赏中来,为中国当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提 《中国当代音乐分析》 中国当代音乐研究
下载PDF
晚期风格中的保守与回望——理查·施特劳斯《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研究
20
作者 文闻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重要的德奥作曲家之一,曾以歌剧和标题交响诗的创作突破性地引领了浪漫主义晚期的艺术潮流。然而,他的晚期创作不仅在作品体裁上转向对更多类型器乐曲的尝试,还在风格上呈现出对18世纪古典音... 理查·施特劳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重要的德奥作曲家之一,曾以歌剧和标题交响诗的创作突破性地引领了浪漫主义晚期的艺术潮流。然而,他的晚期创作不仅在作品体裁上转向对更多类型器乐曲的尝试,还在风格上呈现出对18世纪古典音乐传统的回望。《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是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双簧管协奏曲作品,充分体现了其晚期风格特征,如室内化的配器倾向、保守的曲式与调性设计、纯器乐的乐思设计与发展逻辑等,展现了作曲家暮年阶段的创作方法与艺术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施特劳斯 《D大调双簧管协奏曲》 晚期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