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12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水杉的未尽事宜》一文的几点看法
1
作者 王希群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4-665,共2页
关键词 分子植物学 云南植物研究 静生生物调查所 森林培育学 植物结构 文献引证 文献目录 保香 中国科技史料 发现过程
下载PDF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 被引量:1309
2
作者 吴征镒 周浙昆 +2 位作者 李德铢 彭华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57,共13页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 分布区类型是指植物类群的分布图式基本一致地再现。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是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国种子植物的 3116个属被划分为 15个类型和 37个变型 ,用固定的格式代表各种分布区。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对世界所有种子植物的科进行了分析整理 ,提出了世界种子植物科分布区类型的划分方案。将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划分为 18个大分布区类型 ,并沿用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表现方式 ,用数字 1~ 18代表不同的分布区类型 ,其中1~ 15与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完全一致 ,16~ 18是中国没有分布的科。除 1,11,(16 ) ,(17) ,(18)外 ,均有或多或少的变型 ,共 74个。本文还提供了世界种子植物各科的分布区类型表。这种划分对理解世界被子植物区系的形成发展有一定帮助 ,并为陆地植物分区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分布区类型 世界 植物地理
下载PDF
滇重楼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7
3
作者 何俊 张舒 +2 位作者 王红 陈昌祥 陈少风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6,共6页
滇重楼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道地药材,具有抗肿瘤、止血、免疫调节和镇静镇痛等药用价值。然而,对滇重楼的系统位置,分类学者各持不同意见,而且多年来人们对滇重楼过度地采挖,使各地野生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滇重楼... 滇重楼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道地药材,具有抗肿瘤、止血、免疫调节和镇静镇痛等药用价值。然而,对滇重楼的系统位置,分类学者各持不同意见,而且多年来人们对滇重楼过度地采挖,使各地野生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滇重楼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分类与系统、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繁殖生物学以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将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滇重楼优质种质引种驯化,实现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合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重楼 研究现状 保护 展望
下载PDF
温度、光照和盐分对外来植物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任艳萍 古松 +2 位作者 江莎 王永周 郑书馨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7-484,共8页
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种子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从温度、光照、NaCl胁迫及浸种等方面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喜高温,35℃下种子萌发迅速,且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光照对种子... 对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种子的表面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从温度、光照、NaCl胁迫及浸种等方面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喜高温,35℃下种子萌发迅速,且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最高;光照对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大,但随光照时间延长,种子发芽高峰推迟且峰值下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随NaCl浓度升高,种子发芽高峰推迟且峰值变小,发芽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低NaCl浓度(0.01mol/L和0.05mol/L)胁迫下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且促进了种子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提高及胚根的伸长,结合天津地区黄顶菊生境中土壤的含盐量的分析表明,黄顶菊具有相当强的耐盐性;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也很大。因此,黄顶菊成为潜在入侵种与其种子极高的萌发率及耐受高温和盐碱等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外来植物 温度 光照 盐分 浸种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和分化 被引量:154
5
作者 吴征镒 孙航 +2 位作者 周浙昆 彭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7-604,共28页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 对中国植物区系中的239个特有属,分属67个科,进行了分析研究,列出了这些特有属在种子植物各个科的分布,现代地理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含特有属在10个以上的有5个科即Gesneriaceae,Compositae,Labiatae,Cruiciferae,Umbelliferae;其中以Gesneriaceae居榜首(27属),Compositae位居第二(20属),Labiatae有12属,居第三。含2属的科有15个,含1属的科有30个;其中Ginkgaceae,Davidiaceae,Eucommiaceae,Acanthochlamydaceae组成了中国植物区系最具古老性、特有性和代表性的4个单型科。在此基础上,从特有属在被子植物八纲系统各个纲的分布特点,以及在各个科组成和系统关系及已有地质、化石历史和系统学,形态,分子证据论述了这些特有属的起源、系统关系及在植物地理上的关系。在裸子植物中,特有属最为丰富,几乎皆是地质历史上北极-第三纪成分的残遗,起源时间较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或更早。被子植物中,中国特有属存在于八纲被子植物的所有纲中,几乎在现代被子植物各个演化阶段均有古老残遗的特有类群存在,同时也不乏新特有类群尤其是在演化的高级阶段的类群。从起源上看,被子植物的古特有属主要发生于晚白垩纪和早第三纪,地质历史上大都占有广阔的分布区;新特有属多发生在新第三纪以后。其源头主要是北极第三纪、古热带第三纪(冈瓦纳第三纪)和古地中海第三纪的奇妙结合,不少类群是就地起源的;特有性是在第三纪中晚期以后北半球气候变迁,迁移途径(如北大西洋陆桥和白令陆桥)中断后形成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特有属形成发展的起始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植物区系 特有性 起源 进化
下载PDF
氯化钙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作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丹生 李娘辉 +2 位作者 王精明 丁有雄 王小菁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5-348,共4页
以 1 0mg ml的CaCl2 溶液作为保鲜液 ,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试验 ,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 ,结果表明 :用CaCl2 溶液瓶插非洲菊切花可以增强花枝的吸水能力 ,增加花枝的鲜重 ,保持切花的水分平衡 ,减少溶质外渗 ,维持膜结构的... 以 1 0mg ml的CaCl2 溶液作为保鲜液 ,对非洲菊切花进行瓶插试验 ,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 ,结果表明 :用CaCl2 溶液瓶插非洲菊切花可以增强花枝的吸水能力 ,增加花枝的鲜重 ,保持切花的水分平衡 ,减少溶质外渗 ,维持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从而使切花的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 3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钙 非洲菊 切花 保鲜 水分平衡 膜结构
下载PDF
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玉媛 司马永康 +3 位作者 方波 郭立群 蒋宏 赵文书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报道了云南省于 1997年 5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我省 9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的资源调查结果 ,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的 73种 ,国家I级保护植物 2 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 5 1种 ,其他保护植物 17种。云南... 报道了云南省于 1997年 5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我省 90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的资源调查结果 ,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第一批 )》的 73种 ,国家I级保护植物 2 2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 5 1种 ,其他保护植物 17种。云南记录有分布而在本次调查中未找到的物种 3种。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看出 ,云南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种类几乎为全国的一半 ;但资源数量偏少 ,有 4 6种的占有面积不足 5km2 ;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所占的比例大 ,极危物种 4 8种 ,濒危物种 37种 ;物种在各个地州间分布不均匀 ,绝大多数分布于滇东南和滇南 ,其中红河州 38种 ,文山州 36种 ;从海拔分布上看 ,主要分布于 10 0 0~ 2 0 0 0m之间。此外 ,由于物种分布的地点不同 ,物种受到保护的程度不同 ,人为影响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云南省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特点及受到威胁的情况 ,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强化植物资源管理 ,积极开展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繁育技术的研究以及集约栽培、综合利用及可持续经营牛式的研究 ,加强法制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 现状 资源调查 资源评价 开发利用 可持续经营 法制建设
下载PDF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被引量:43
8
作者 杜凡 杨宇明 +1 位作者 李俊清 尹五元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508,共4页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未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Burm.f.)B.L.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假泽兰属 假泽兰 薇甘菊 外来入侵种
下载PDF
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被引量:30
9
作者 彭映辉 简永兴 +2 位作者 倪乐意 王建波 陈家宽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研究了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长期变化 ,并探讨了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及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 :(1)长湖现有水生植物 98种 ,多度最大的是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maackianus)、密齿苦草 (Vallisner... 研究了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长期变化 ,并探讨了多样性丧失的机理及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主要结论 :(1)长湖现有水生植物 98种 ,多度最大的是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maackianus)、密齿苦草 (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野菱(Trapaincisa)、双角菱 (T bispinosa)、菹草 (Potamogetoncrispus)、紫萍 (Spirodelapolyrhiza)、穗花狐尾藻 (Myriophyllumspicatum)、轮叶黑藻 (Hydrillaverticillata)、满江红 (Azollaimbrica ta)。 (2 )长湖现有水生植物群丛类型 14个 ,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芡实 +野菱 +双角菱群丛 (Euryaleferox +Trapaincisa +T bispinosaAss .) ,其次为轮叶黑藻 +密齿苦草 +大茨藻群丛 (Hydrillaverticillata +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 +NajasmarioaAss .)与竹叶眼子菜 +穗花狐尾藻群丛 (Potamogetonmalaianus+MyriophyllumspicatumAss .)。 (3) 2 0年来 ,已有 6种水生植物和 7个水生植物群丛类型从长湖消失 ,植被覆盖率下降了 5 4 85 % ,全湖平均单位面积生物量下降了 6 9 78%。 (4)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养殖、过度打草和耙捞作业 ,以及由此导致的湖水透明度的大幅度下降。 (5 )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是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与经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长湖 水生植物 多样性 现状 变化 恢复 保护 湖泊
下载PDF
淫羊藿分株种群特征及其与箭叶淫羊藿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钱宝英 黎云祥 +3 位作者 廖咏梅 张亚爽 杨子松 冯图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9-488,共10页
对四川省南充市金城山3个不同海拔梯度(560 m、653 m、774 m)上的淫羊藿分株种群特征以及用聚块性指标(m*/m)、聚集指数、Cassie指标、扩散系数和点格局分析法,分别对淫羊藿基株种群与海拔771 m处箭叶淫羊藿基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 对四川省南充市金城山3个不同海拔梯度(560 m、653 m、774 m)上的淫羊藿分株种群特征以及用聚块性指标(m*/m)、聚集指数、Cassie指标、扩散系数和点格局分析法,分别对淫羊藿基株种群与海拔771 m处箭叶淫羊藿基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海拔梯度560 m处淫羊藿分株种群密度达到最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淫羊藿分株种群密度显著减小.不同海拔高度下,淫羊藿分钻种群根冠比在774 m处最高.3种海拔梯度上,淫羊藿基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箭叶淫羊藿基株种群在尺度(t)0~0.01之间呈随机分布,在0.01~0.5之间呈集群分布.最后,结合保护淫羊藿和箭叶淫羊藿的药用资源以及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研究草本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中的优越性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点格局
下载PDF
雪茶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41
11
作者 姜北 赵勤实 +2 位作者 彭丽艳 林中文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30,共6页
由管枝衣科地茶属植物雪茶 (Thamnoliavermicularis)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成分 ,通过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等方法 ,最终确定其中的 9个化合物分别为 :Thamnolin(1) ,鳞片衣酸 (2 ) ,坝巴酸 (3) ,羊角衣酸 (4) ,3β 羟基 5α ,8... 由管枝衣科地茶属植物雪茶 (Thamnoliavermicularis)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成分 ,通过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等方法 ,最终确定其中的 9个化合物分别为 :Thamnolin(1) ,鳞片衣酸 (2 ) ,坝巴酸 (3) ,羊角衣酸 (4) ,3β 羟基 5α ,8α 桥二氧麦角甾 6 ,2 2 二烯(5 ) ,3β 羟基 5α ,8α 桥二氧麦角甾 6 ,9,2 2 三烯 (6 ) ,麦角甾烷 7,2 2 二烯 3 醇 (7) ,麦角甾烷 5 ,8,2 2 三烯 3 醇 (8) ,亚油酸 (9)。其中 ,化合物 1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 3和 6~9系首次由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云南中甸地区产雪茶为主要含有坝巴酸 (3)和羊角衣酸 (4)等酚性成分 ,而非主含地茶酸等酚性成分的植物品种类型 ,这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茶 化学成分 地衣 酚性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 Thamnolin
下载PDF
珙桐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李尤 苏智先 +3 位作者 张素兰 胡进耀 郭晓萍 朱利君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5-630,共6页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珙桐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珙桐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 采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群落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讨论了不同竞争强度下珙桐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珙桐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珙桐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间的竞争剧烈;在群体水平上,珙桐种内与种间竞争强度顺序为珙桐种内>汶川钓樟>野核桃>灯台树>光叶珙桐>白楠>总状山矾>五裂槭>稠李>蛮青冈;竞争强度和对象木胸径的关系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当珙桐的胸径达到30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所得的模型能很好的预测珙桐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强度;不同竞争强度下,珙桐主干各层的逐级分枝率(R12)、分枝角度、平均枝长和当年生枝条长都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下层的分枝角度、平均枝长和当年生枝条长对邻体竞争表现出极强的可塑性。说明珙桐通过自身形态变化,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了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珙桐群落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竞争强度
下载PDF
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结构与绿原酸含量变化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耿世磊 宁熙平 +3 位作者 吴鸿 林皇权 赵晟 徐鸿华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利用HPLC测定了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观察了花器官中绿原酸的分布部位及其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探讨绿原酸含量变化与花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绿原酸主要分布于萼筒和... 利用HPLC测定了山银花不同发育阶段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制片法观察了花器官中绿原酸的分布部位及其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探讨绿原酸含量变化与花结构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绿原酸主要分布于萼筒和花冠筒的内、外表皮细胞及外表皮下的几层细胞中;在花发育过程中,当花蕾外观上呈绿色时含绿原酸细胞处于分化之中,而呈白色时则分化成熟,至花开放呈白色和黄色时则趋于衰亡;花中绿原酸含量在细胞分化早期较高,在细胞分化接近成熟时则开始急剧减少,至细胞趋于衰老时,绿原酸含量最低。这些结果说明,花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化与花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推测可能是花发育过程中的叶绿体变化直接影响了淀粉合成,进而对绿原酸含量积累产生了影响;本研靠结果为制定金银花药材的合理采收期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银花 花结构 发育 绿原酸含量 采收期
下载PDF
发根农杆菌对短叶红豆杉的转化及毛状根中紫杉醇的产生 被引量:59
14
作者 黄遵锡 慕跃林 +5 位作者 周玉敏 陈文久 许坤一 余尊祥 卞云萍 杨桂仙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ATCC31789)感染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芽外植体,30~35d后可诱导出毛状根,40d后转化率可达30%,毛状根经农杆碱...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A4(ATCC31789)感染短叶红豆杉(Taxusbrevifoli-a)芽外植体,30~35d后可诱导出毛状根,40d后转化率可达30%,毛状根经农杆碱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分析,证明已被转化。毛状根生长速度较快,5株毛状根在无激素的B5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20d,生物量平均增加约9倍,是同等条件下短叶红豆杉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培养的2.9倍。经紫杉醇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反应检测,毛状根中含有紫杉醇,其含量为短叶红豆杉愈伤组织的1.3~8.0倍,悬浮培养过程中,毛状根也向培养液中分泌0.01~0.03mg/L的紫杉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叶红豆杉 紫杉醇 发根农杆菌 毛状根培养
下载PDF
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黄骥 裴盛基 +2 位作者 张明宇 毛钧 杨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5-266,共12页
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云南黄连 (CoptisteetaWall.)的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 (lifecycle)等主要生物学特性 ;生境要求、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以及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研究发现 :云南黄连兼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在自然条件... 本文系统调查研究了云南黄连 (CoptisteetaWall.)的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 (lifecycle)等主要生物学特性 ;生境要求、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以及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研究发现 :云南黄连兼具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 ,在自然条件下 ,居群数量增长以发达的地下营养繁殖体 (称为“觅养枝”)行无性繁殖为主 :高黎贡山西坡居群 ,特别是野生居群的一些个体 ,能以有性生殖方式繁育实生苗 ,另外一些个体和东坡居群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以营养繁殖方式繁育无性系小株。该物种每一个体开花、结实虽然正常 ,但种子有长达半年的胚后熟过程 ,加上较低的种子传播效率 ,实生苗在居群中只有很少的比例。成年植株的花芽在 7月开始分化 ,次年 1~ 2月开花 ,5月种子成熟 ,完成生活史 ,个体生命周期则长达 1 0多年。本种以小居群规模分布在狭小、呈片断化的特殊生境中 ,生态位极其狭窄 ,基本限于在温凉湿润的常绿阔叶林下陡坡生长。土壤和群落小气候因子对其自然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南黄连为中国 -喜马拉雅特有种 ,野生居群已极为罕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黄连 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 地理分布 繁殖 生命周期
下载PDF
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悬浮培养的胀果甘草细胞合成甘草总黄酮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英 郑辉 +2 位作者 何峰 季家兴 余龙江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6-592,共7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胀果甘草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黄酮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影响甘草黄酮合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2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对胀果甘草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能够促进甘草总黄酮产量的...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胀果甘草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和黄酮合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影响甘草黄酮合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10~200μmol/L)的茉莉酸甲酯对胀果甘草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能够促进甘草总黄酮产量的增加。此外,茉莉酸甲酯的添加导致细胞中过氧化氢含量升高,引起细胞中苯丙氨酸裂解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强和丙二醛含量升高,说明茉莉酸甲酯能够引起细胞产生防御反应,并提高防御反应的关键酶的活性,同时细胞膜在一定程度上仍发生过氧化,但最终促进了甘草总黄酮的合成,其最大产量达到对照的3.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胀果甘草 悬浮培养 甘草总黄酮 防御反应
下载PDF
中国大型高等真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培贵 王向华 +2 位作者 于富强 郑焕娣 陈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5-296,共12页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有必要对其进行筛选和确定。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参照植物和动物关键类群的划分原理及方法 ,结合高等真菌的特点将大型高等真菌划... 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类群在科学研究、社会经济及生态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有必要对其进行筛选和确定。在多年的野外考察和有关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参照植物和动物关键类群的划分原理及方法 ,结合高等真菌的特点将大型高等真菌划分为 3种类型 :濒危类群、重大科学价值类群和重要经济类群。其中 ,濒危类群指在近年的考察和报告中发现的数量急剧减少或由于过度的采集资源明显受到威胁的种类 ,其中有虫草属 (Cordyceps)的中华虫草 (C sinensis)、块菌属 (Tuber)的中华块菌 (T sinense)、假下陷块菌 (T pseu doexcavatum)、喜马拉雅块菌 (T himalayense)、革菌属 (Thelephora)的干巴菌 (T ganbajun)、口蘑属的松茸 (Tricholomamatsutake)及其近缘种和蒙古口蘑 (T mongolicum) ;重大科学价值类群指在真菌系统演化或与动、植物和其它真菌协同进化中的一些重要类群 ,或在应用研究领域具重要价值的类群 ,如鸡菌属 (Termitomyces)、鹅膏属 (Amanita)、腹菌与伞菌的过渡类型如地红菇属 (Macowanites)、粉褶包属 (Richoniella)、轴腹菌属 (Hydnangium)、腹牛肝菌属 (Gastroboletus)等、牛肝菌类中的一些特殊单种属和寡种属如圆花孢牛肝菌属 (Heimiel la)、圆孔牛肝菌属 (Gyroporus)等 ;重要经济类群指广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等真菌 濒危类群 重大科学价值类群 重要经济类群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肾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71
18
作者 赵爱华 赵勤实 +1 位作者 李蓉涛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从肾茶 (Clerodendranthusspicatus)的地上部分共分离了 19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5 羟基 7,3′ ,4′ 三甲氧基黄酮 (1) ,鼠尾草素 (2 ) ,5 羟基 6 ,7,3′ ,4′ 四甲氧基黄酮 (3) ,泽兰黄素 (4 ) ,3′ 羟基 5 ,7,8,4′ 四甲氧基黄... 从肾茶 (Clerodendranthusspicatus)的地上部分共分离了 19个化合物 ,分别被鉴定为 5 羟基 7,3′ ,4′ 三甲氧基黄酮 (1) ,鼠尾草素 (2 ) ,5 羟基 6 ,7,3′ ,4′ 四甲氧基黄酮 (3) ,泽兰黄素 (4 ) ,3′ 羟基 5 ,7,8,4′ 四甲氧基黄酮 (5 ) ,异橙黄酮 (6 ) ,黄芪苷 (7) ,异槲皮素 (8) ,咖啡酸 (9) ,对 -羟基苯甲醛 (10 ) ,对 -羟基苯甲酸 (11) ,原儿茶醛 (12 ) ,原儿茶酸 (13) ,3,4 二羟基苯酰甲醇 (14 ) ,迷迭香酸 (15 ) ,迷迭香酸乙酯 (16 ) ,秦皮乙素(17) ,neoorthosipholA (18)和β 谷甾醇 (19)。迷迭香酸和其它酚性化合物可能与该植物的抗菌、消炎的药效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茶 唇形科 酚类成分 鼠尾草素 异橙黄酮
下载PDF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rbcL基因序列变异和系统发育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云武 龙火生 +3 位作者 范源洪 姚永刚 蔡青 张亚平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9-36,共8页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在分类关系上非常复杂 ,存在不少混乱。目前关于它们的分类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和同工酶水平 ,而基因水平上的报道很少。我们对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部分rbcL基因片段 (1137bp)进行了测序比较 ,以期探讨rbcL基因...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在分类关系上非常复杂 ,存在不少混乱。目前关于它们的分类学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学和同工酶水平 ,而基因水平上的报道很少。我们对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部分rbcL基因片段 (1137bp)进行了测序比较 ,以期探讨rbcL基因能否用于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序列比较显示rbcL基因在甘蔗属和近缘属种间的变异极低 ,一些来自不同属的个体序列完全一致 ,而某些同属内不同种个体却略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rbcL基因在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之间的进化速率缓慢而不稳定 ,难以用于系统发育研究。不过 ,不同聚类方法都将斑茅与其它属种分开 ,放在玉米与甘蔗属和其它近缘属种分枝的外部 ,提示斑茅不应列入甘蔗属或蔗茅属 ,而应独立为一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L 进化 甘蔗属 蔗茅属 斑茅 近缘属种 基因序列变异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云南药用野生稻自然生态群的新发现及其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程在全 黄兴奇 +6 位作者 钱君 张义正 吴成军 王丹青 唐志敏 王玲仙 周英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野生稻包括云南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 .exWatt.,染色体组CC ,染色体数2n =2 4 )是宝贵的基因资源库 ,自然分布急剧减少。 2 0 0 1年 ,在云南耿马孟定遮甸新发现了1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 ,该地药用野生稻植株高度可塑性大 ,可... 野生稻包括云南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 .exWatt.,染色体组CC ,染色体数2n =2 4 )是宝贵的基因资源库 ,自然分布急剧减少。 2 0 0 1年 ,在云南耿马孟定遮甸新发现了1个药用野生稻分布点 ,该地药用野生稻植株高度可塑性大 ,可以根据密度和荫蔽情况自动大幅度调节株高 ;比其它生态群的结实率高 ;而其自然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抗稻瘟病能力中等偏上 ,抗白叶枯病害能力强 ,抗螟虫和稻飞虱能力也很强。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居群药用野生稻蛋白质含量比其它野生稻的高 ,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 ,说明品质较好。本发现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药用野生稻原生地保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药用野生稻 生态群 白叶枯病 野生稻 基因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