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011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环境下住区设计中的次级地面策略研究
1
作者 倪阳 蒋武扬 住区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在高密度环境下,借助空中连廊、空中平台来创造公共空间是近期住宅设计中频繁出现的设计策略,又被称为次级地面策略。通过梳理次级地面从乌托邦设想发展至实践策略的历程,分析得出次级地面需要面对的“本体性问题”和“城市性问题”。... 在高密度环境下,借助空中连廊、空中平台来创造公共空间是近期住宅设计中频繁出现的设计策略,又被称为次级地面策略。通过梳理次级地面从乌托邦设想发展至实践策略的历程,分析得出次级地面需要面对的“本体性问题”和“城市性问题”。进一步讨论了次级地面实践案例中对两个问题的回应方式,归纳出三种次级地面策略的应用方式,以期丰富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设计 高密度城市 次级地面 公共空间 开放住区
下载PDF
基于室外热舒适综合指数的居住区形体自寻优设计
2
作者 刘兆辉 宣蔚 张彤阳 住区 2024年第5期149-155,共7页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其中居住区建筑与室外环境的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合肥居住区为例,进行室外热舒适最优的建筑形态及布局的自生成实验,并建立了一套根据室外热舒适度改善的居住区布局形态自寻优的...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其中居住区建筑与室外环境的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合肥居住区为例,进行室外热舒适最优的建筑形态及布局的自生成实验,并建立了一套根据室外热舒适度改善的居住区布局形态自寻优的技术流程,运用Ladybug插件进行多时段室外热舒适度模拟,Octopus进行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形体自动寻优。结果表明:在600次代数的研究过程中,夏季室外热舒适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冬季室外热舒适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点式长宽比的设计范围应在2.5~2.9之间,板式长宽比的设计范围应在3.1~3.5之间,建筑高度方面多层应当以7层为主,高层应当多布置29~31层的建筑。在建筑群体的旋转角度方面应当重点考虑-30°和20°这两个指数,即西北和东北方向为主。冬夏季建筑最优布局应满足基地旋转角度为-30°。高度布局方面应满足“南高北低、高度差小”的原则。空地布局应朝东南向,连续布置并结合水系和绿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 多类型居住区 室外热舒适度 自动寻优 布局偏好 共性要素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3
作者 陈欣荣 徐晓燕 住区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的设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选取合肥市四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为研究样本,在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老年人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层次分析...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的设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选取合肥市四个典型的老旧小区为研究样本,在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老年人满意度评价体系,设计调查问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层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老旧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老年人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环境、棋牌空间、配套设施、广场空间、健身空间。对这5项一级指标所包含的23项二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针对老旧住区户外适老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法 老旧住区 户外交往空间 适老化改造 住区
下载PDF
公共卫生视角下平疫结合的居住区主入口设计
4
作者 许碧康 胡振宇 张子裕 住区 2024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流行病的传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主入口是与城市连接的重要节点。文章聚焦城市居住区主入口,通过分析居住区主入口的现状与问题...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直伴随着各种流行病的传播,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其主入口是与城市连接的重要节点。文章聚焦城市居住区主入口,通过分析居住区主入口的现状与问题,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需求,提出新的居住区主入口设计方案,优化空间布局,增加衍生功能,重新组织流线,以便在流行病大面积传播时,更好地满足居住区居民的日常出行、健康检测、物流管理等需求,探索弹性应变的居住区主入口的形态与模式,形成平疫结合的城市居住区主入口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设计 居住区主入口 平疫结合 弹性应变 公共卫生
下载PDF
住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的相关性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5
作者 范佳田 吴志宏 住区 2024年第4期14-21,共8页
由于城市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存量更新阶段,追求功能性的城市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某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逐渐淡漠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从现代住区的形态出发,利用社会网络研究的视角,对住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的相关性进... 由于城市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存量更新阶段,追求功能性的城市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某些生活工作上的便利,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逐渐淡漠的弊端也逐渐显现。本文从现代住区的形态出发,利用社会网络研究的视角,对住区形态与社会网络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形态类型学从空间组合、路网层级、空间类型划分分析了昆明市住区形态特征,再根据社会网络研究方法利用UCINET软件对住区公共物质空间网络、行为活动网络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二者模型分析总结规律。以期为城市住区发展及更新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城市住区 住区形态 公共空间 社会网络
下载PDF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视野下郑州西部旧工业住区形态研究
6
作者 徐江涛 张建涛 住区 202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在旧工业住区更新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其形态、价值内涵的深层认知,使得其整体形态格局在城市更新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使其形态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及控制,本文... 城市更新已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在旧工业住区更新的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其形态、价值内涵的深层认知,使得其整体形态格局在城市更新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使其形态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及控制,本文以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作为研究切入点,以郑州西部旧工业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态生成过程、形态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研究区域的具体更新状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试图对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以期为该区域未来的形态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康泽恩 城市更新 旧住区改造 郑州西部旧工业住区
下载PDF
云南城镇工人住区历史演变及其更新模式探讨
7
作者 陈雅婷 杨大禹 住区 2024年第4期6-13,共8页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最主要的居住形式,工人住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城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人住区在此进程中逐渐破败甚至拆除。由于工人住区承载着特殊时期的生活痕迹,是城市... 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最主要的居住形式,工人住区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中国的城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人住区在此进程中逐渐破败甚至拆除。由于工人住区承载着特殊时期的生活痕迹,是城市发展记忆的重要载体。文章通过对云南城镇部分工人住区发展演变的梳理分析,归纳出各时段云南工人住区的格局变迁,结合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城镇工人住区特征与现状问题,探寻对城镇既存工人住区改造提升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住区 格局变迁 旧区改造 更新模式 住区
下载PDF
既有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活动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桃源村为例
8
作者 陈珊 苏涵超 +1 位作者 曾庆友 孙越上 住区 2024年第1期46-57,共12页
既有住区户外空间闲置与不足并存。如何提高户外空间使用效率与品质,是既有住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80~1990年代建设的大型福利住宅区是深圳既有住区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以桃源村为典型案例,记录13个组团级户外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数... 既有住区户外空间闲置与不足并存。如何提高户外空间使用效率与品质,是既有住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980~1990年代建设的大型福利住宅区是深圳既有住区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以桃源村为典型案例,记录13个组团级户外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数据,总结居民活动分布特征;并从空间构成、空间可达性、活动设施以及景观环境等四个方面构建环境因素指标群。分析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年龄居民活动的建成环境影响因素。从时间复合、功能复合及人群复合维度,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环境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既有住区 公共空间 活动分布 相关性
下载PDF
居住街坊布局形态与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关联特征研究——以西安城区为例
9
作者 杨辉 张晓荣 +1 位作者 南彤彤 付凯 住区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居住街坊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其住宅建筑运行碳排放也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研究已初步证明其布局形态对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一定影响。然而,目前居住街坊布局主要考虑日照、消防及空间美感等因素,缺乏低碳导向的指标和形态... 居住街坊是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其住宅建筑运行碳排放也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部分研究已初步证明其布局形态对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一定影响。然而,目前居住街坊布局主要考虑日照、消防及空间美感等因素,缺乏低碳导向的指标和形态引导。故本文以建筑运行低碳化为目标,以西安城区为对象,辅以建筑碳排模拟分析技术,重点探索居住街坊布局形态表征指标与建筑运行碳排放的量化关系特征,典型布局形态类型的低碳化优异程度,揭示布局形态对建筑运行碳排放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设计 居住街坊 布局形态表征指标 典型布局形态类型 建筑运行碳排放 西安城区
下载PDF
基于夏季热环境的居住区架空层布局优化研究——以合肥市某小区为例
10
作者 方阳开 王旭 住区 2024年第3期67-71,共5页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区中常见的空间类型。本文选取合肥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测调查该住区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架空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住区外部空间。在本研究中,以通用热气候指数作为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利用L... 居住区架空层是住区中常见的空间类型。本文选取合肥市某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实测调查该住区夏季热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架空层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明显低于住区外部空间。在本研究中,以通用热气候指数作为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利用LadybugTools对该小区的六种不同架空层设置工况进行了热环境模拟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架空层布局采用在住区单侧布置或错列式布置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住区的室外热环境,在住区的迎风面布置架空层可以显著改善住区内的室外热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区 架空层 热环境 模拟 布局优化
下载PDF
西关传统住区交往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研究——以昌华苑为例
11
作者 林芮欣 张春阳 住区 2024年第3期6-11,共6页
邻里关系是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维持并促进传统住区的邻里交往已成为健康社区理念下旧城更新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州西关传统住区昌华苑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法、实地勘测法以及SPSS相关性分析法,在深度挖掘西关传... 邻里关系是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维持并促进传统住区的邻里交往已成为健康社区理念下旧城更新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州西关传统住区昌华苑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法、实地勘测法以及SPSS相关性分析法,在深度挖掘西关传统住区交往行为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交往行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西关传统住区的交往行为呈现出在日常偶遇中产生、由简单休闲活动引发、以室外家务为契机和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四大特征,与街道景观、道路交通、界面形态以及服务设施等空间环境要素都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最后基于以上分析,从保护邻里交往角度对西关传统住区的建成环境更新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西关传统住区 交往行为 空间环境 关联性研究
下载PDF
街道品质导向的日本高密度住区建筑形态演变机制研究
12
作者 崔光勋 范悦 +1 位作者 王雅丽 赵雨 住区 2024年第4期30-39,共10页
相较于我国较为单一的高密度住区建筑形态,日本在不同发展时期不断探索住区不同维度的品质内涵,最终借鉴欧美注重街道品质的住区设计原则,形成外街连续、内街丰富、低碳可持续的围合型高密度住区模式。本文从街道、内环境、户型三个品... 相较于我国较为单一的高密度住区建筑形态,日本在不同发展时期不断探索住区不同维度的品质内涵,最终借鉴欧美注重街道品质的住区设计原则,形成外街连续、内街丰富、低碳可持续的围合型高密度住区模式。本文从街道、内环境、户型三个品质视角出发,对日本高密度住区形态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分析背后的演变机制与相关指标,为我国高密度城市的居住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住区 建筑形态 街道品质
下载PDF
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估模型——以前门商业街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璐 毕盈 住区 2024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历史商业街区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日渐提升,将其营造为有意义的场所对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场所营造与历史街区评价的文献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模型研究较少。基于历史街区特... 历史商业街区精细化管理重要性日渐提升,将其营造为有意义的场所对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场所营造与历史街区评价的文献进行总体分析,发现基于场所营造的历史商业街区评价模型研究较少。基于历史街区特征与场所营造理论指出的优质公共空间品质,通过文献分析与层次分析法等建立历史商业街区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估模型。评估模型应用于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区,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到对比评估结果,并提出反馈。建立的评估模型提供了系统尺度,可对比不同历史商业街,并可随时间衡量其变化,以期对未来历史街区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更新 场所营造 使用后评估 前门大街 大栅栏
下载PDF
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深圳为例
14
作者 钟中 杨晓莹 住区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全时开放公共空间设计是影响文化综合体公共空间层次和市民行为活动的重要因素,注重其设计质量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日常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活动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深圳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的公共空间承载市民活动的机制... 全时开放公共空间设计是影响文化综合体公共空间层次和市民行为活动的重要因素,注重其设计质量对于城市公共空间和市民日常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公共活动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深圳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的公共空间承载市民活动的机制。从激活市民日常公共活动的角度,综合深圳市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实践,解析新趋势下文化综合体全时开放公共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反思设计结果,提出了边界消隐、连接加强、尺度适宜、功能复合、流线立体、激发活力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日常活动 激发活力 文化综合体 全时开放 公共空间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基于使用后评估的餐厅环境特征偏好及其空间设计要素探析
15
作者 王丽娟 党雨田 +1 位作者 杨守静 程争刚 住区 2024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本文对餐厅室内环境设计进行使用后评估研究,通过用户内容生成法获取使用者评价数据,以PCA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使用者对餐厅室内环境设计的偏好特征。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进一步解析影响使用者偏好特征的餐厅室内环境空间设计要... 本文对餐厅室内环境设计进行使用后评估研究,通过用户内容生成法获取使用者评价数据,以PCA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使用者对餐厅室内环境设计的偏好特征。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进一步解析影响使用者偏好特征的餐厅室内环境空间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餐厅室内环境空间设计策略并建构设计策略图谱,以呈现使用者视角下的餐厅室内环境特征、设计要素、设计策略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后评估 环境特征 空间要素 设计策略 使用者 餐厅
下载PDF
西安改造型青年公寓现状问题辨析与更新机制思考
16
作者 李昊 刘仕宸 住区 2024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在我国房地产由增量模式向存量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存量型住宅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改造型青年公寓因其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以及解决城市低效存量建筑的便利性、灵活性优势,成为租赁市场最具潜力的产品。本文以西安为例,选取改造型青年... 在我国房地产由增量模式向存量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存量型住宅产品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改造型青年公寓因其多元化、个性化特点,以及解决城市低效存量建筑的便利性、灵活性优势,成为租赁市场最具潜力的产品。本文以西安为例,选取改造型青年公寓进行调研,辨析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失灵”现象,提出由政府、开发商、设计师、物业管理共同参与的更新协同机制,推动改造型青年公寓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西安 青年公寓 问题辨析 更新机制
下载PDF
基于感知体验的开放办公空间界面通透性研究
17
作者 王雪松 王若冰 胡诗雨 住区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开放式办公空间界面的通透性长期影响办公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本文以开放办公空间内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建立开放办公空间模型,结合虚拟现实进行实验,通过心理和生理的压力感知评价分析,建立通透界面的构造特征与压力感知的关联... 开放式办公空间界面的通透性长期影响办公人员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本文以开放办公空间内界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建立开放办公空间模型,结合虚拟现实进行实验,通过心理和生理的压力感知评价分析,建立通透界面的构造特征与压力感知的关联。根据调研分析开放式办公空间的内界面构造做法,建立了包含高透明度的U型落地玻璃(U1)、铝合金骨架镶玻璃无百叶(K1)与水平百叶(K3)、落地玻璃无百叶(L1)与水平百叶(L3)和中透明度的U型落地玻璃(U2)、铝合金骨架镶玻璃无百叶(K2)、落地玻璃无百叶(L2)以及实墙(S)共9个场景,调研了30人,获得情绪量表有效样本27份,获得皮电数据有效样本18份。通过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知焦虑倾向从高到低分别是L1、K1、L3、U1、K3、S、L2、K2、U2,所以U型落地玻璃×中透明度与铝合金镶框玻璃×中透明度更适合开放办公空间,而落地玻璃×高透明度与实墙会给办公人员增加额外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感知 通透界面 构造表现 开放办公空间 情绪理论
下载PDF
具身视角下阅览空间儿童友好性评价——以巢湖市图书馆为例
18
作者 陈丽华 左逸凡 住区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阅读是儿童发展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公共阅览空间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现阶段我国儿童阅览空间的设计多以成人视角为中心,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阅览空间中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正视。本文在当下儿童阅览空间建设匮乏的大背景下结合具身... 阅读是儿童发展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公共阅览空间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现阶段我国儿童阅览空间的设计多以成人视角为中心,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阅览空间中的身心需求得不到正视。本文在当下儿童阅览空间建设匮乏的大背景下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南,从儿童阅览空间设计要点出发,建立科学的使用后评估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巢湖市图书馆相关使用人群进行数据收集,使用层次分析法处理数据,得出评价结果。结合现状调查结果对既有儿童阅览空间问题进行评估与优化,力求为今后儿童阅览空间建设提供整体性的、有益于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友好空间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公共阅览空间 具身视角 身心发展 使用后评估
下载PDF
城市住区老年人购物感知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杨东峰 高韩 住区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在人口老龄化和居家养老的背景下,老年人步行购物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及体力活动水平,而购物目的地的可达性是老年人顺利进行日常步行购物的必要前提。关于可达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客观数据计算... 在人口老龄化和居家养老的背景下,老年人步行购物是其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及体力活动水平,而购物目的地的可达性是老年人顺利进行日常步行购物的必要前提。关于可达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客观数据计算的客观可达性,忽视了老年人主观感知的可达性。本文以大连主城区为例,分析了老年人步行购物感知可达性和客观可达性的差异性,以及老年人步行购物感知可达性在个体特征、建成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步行购物感知可达性与客观可达性存在差异,且感知可达性对实际购物出行行为相对更有影响力,年龄、行动能力、交通安全、居住区位、社会环境均会影响老年人的步行购物感知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可达性 老年人 步行购物 客观可达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平疫结合的高密度保障房住区韧性空间研究——以深圳为例
20
作者 吴向阳 李拓 +1 位作者 汪志伟 徐谣 住区 2024年第2期90-98,共9页
高密度城市住区由于建筑容积率高,居住人数多,在疫情防控方面具有潜在的风险。如何提升高密度住区的韧性空间,为居民建设安心、健康的居住环境是本研究的目标。研究选取三个深圳保障房住区为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问卷访谈研究居民在平常... 高密度城市住区由于建筑容积率高,居住人数多,在疫情防控方面具有潜在的风险。如何提升高密度住区的韧性空间,为居民建设安心、健康的居住环境是本研究的目标。研究选取三个深圳保障房住区为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问卷访谈研究居民在平常时期与疫情时期住区内活动的特征,以及居民对住区韧性环境的满意度,用数据分析推导出高密度住区韧性环境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可以为将来建设具韧性的高密度住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社区 保障住房 韧性 居住设计 新冠疫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