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5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敏感特征深度域关联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方法
1
作者 姜建国 李松 +4 位作者 喻民 李罡 刘超 李梅梅 黄伟庆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91-203,共13页
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是当前主流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多数方法仅关注应用的权限和敏感行为等信息,缺乏对敏感行为协同的深度分析,导致恶意应用检测准确率低。对敏感行为协同深度分析的挑战主... 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进行Android恶意应用的检测是当前主流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多数方法仅关注应用的权限和敏感行为等信息,缺乏对敏感行为协同的深度分析,导致恶意应用检测准确率低。对敏感行为协同深度分析的挑战主要有两个:表征敏感特征域关联和基于敏感特征域关联的深层分析与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模型GCNDroid,基于敏感特征域关联关系图描述的应用程序主要敏感行为以及敏感行为之间的域关联关系来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应用。首先,为了筛选出对分类更加敏感的特征,同时减少图节点的数量,加速分析,本文构建了敏感特征字典。接着,定义类或者包为域,在同一个域中的敏感特征具有域关联关系。通过敏感特征所在域的相对范围,构造敏感特征之间不同的域关联权重,生成敏感特征域关联关系图,敏感特征域关联关系图可以准确表征特定功能模块中的敏感行为,以及敏感行为之间的完整关系。然后,基于敏感特征域关联关系图,设计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表征,构建Android恶意应用检测模型GCNDroid。在实践中,GCNDroid还可以利用新的敏感特征不断更新,以适应移动应用程序新的敏感行为。最后,本文对GCDNroid进行了系统评估,召回率、调和平均数、AUC等重要指标均超过96%。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和深度学习算法(深度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相比,GCNDroid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恶意应用 域关联 图卷积神经网络 敏感特征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共识激励机制的新型联邦学习系统
2
作者 米波 翁渊 +1 位作者 黄大荣 刘洋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5-32,共18页
随着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已获得显著增长。但由于昂贵的通信代价和难以承受的数据泄露风险迫使各机构间产生了“数据孤岛”问题,大量数据无法发挥它的经济价值。虽然将区块链作为承载联邦学习的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 随着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已获得显著增长。但由于昂贵的通信代价和难以承受的数据泄露风险迫使各机构间产生了“数据孤岛”问题,大量数据无法发挥它的经济价值。虽然将区块链作为承载联邦学习的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但也带来了三个重要的缺陷:1)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等共识过程与联邦学习训练过程并无关联,共识将浪费大量算力和带宽;2)节点会因为利益的考量而拒绝或消极参与训练过程,甚至因竞争关系干扰训练过程;3)在公开的环境下,模型训练过程的数据难以溯源,也降低了攻击者的投毒成本。研究发现,不依靠工作量证明、权益证明等传统共识机制而将联邦学习与模型水印技术予以结合来构造全新的共识激励机制,能够很好地避免联邦学习在区块链平台上运用时所产生的算力浪费及奖励不均衡等情况。基于这种共识所设计的区块链系统不仅仍然满足不可篡改、去中心化、49%拜占庭容错等属性,还天然地拥有49%投毒攻击防御、数据非独立同分布(Not Identically and Independently Distributed,Non-IID)适应以及模型产权保护的能力。实验与论证结果都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案非常适用于非信任的机构间利用大量本地数据进行商业联邦学习的场景,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区块链 共识算法 模型产权保护 投毒攻击
下载PDF
隐私保护的网约出行的研究综述
3
作者 于海宁 张宏莉 +1 位作者 余翔湛 曲家兴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高效利用交通资源,在线网约出行(ORH)服务整合车辆供给和乘客请求信息,派遣符合条件的车辆提供非巡游的出行服务。人们在享受ORH服务带来的便利时,也面临着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为此,许多研究利用密码学技术设计隐私保护的ORH服务。首... 为高效利用交通资源,在线网约出行(ORH)服务整合车辆供给和乘客请求信息,派遣符合条件的车辆提供非巡游的出行服务。人们在享受ORH服务带来的便利时,也面临着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为此,许多研究利用密码学技术设计隐私保护的ORH服务。首先,本文介绍了隐私保护的ORH服务主要面临的城市动态场景下高效计算密态行程开销、实时动态规划密态行程、安全共享不同ORH服务的运力资源等挑战。然后,回顾了欧式距离、路网距离和行驶时间三类行程开销的安全计算方法,其中,欧式距离计算效率高,但误差大,现有路网距离和行驶时长的安全计算方法多数面向静态路网场景,针对城市动态路网场景的安全计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面向司机、乘客、ORH平台的行程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现有研究往往仅针对司机、乘客或ORH平台的单一目标进行行程规划,事实上行程规划不但要考虑ORH平台自身收益,更要同时兼顾乘客和司机的用户体验。综述了隐私感知的行程预处理方法,单车单客模式、单车多客模式的行程安全共享方法,并总结了其不足与启示。多车单客、多车多客动态模式的行程安全共享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从城市动态路网下高效的密态行程开销的安全计算与比较、多方隐私保护的大规模密态行程动态规划与安全保障、跨服务域的去中心化密态行程协作共享、ORH服务的法律法规合规保证四方面展望了隐私保护的ORH服务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旨在保护多方隐私的前提下,提高ORH服务质量、促进多ORH服务合作,使得网约出行更加智慧、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隐私 多方安全计算 网约出行服务 行程动态共享
下载PDF
Tenda AX12路由器0-Day栈溢出漏洞挖掘方法
4
作者 郑炜 许晴晴 +2 位作者 李奇 陈翔 孙家泽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157-175,共19页
随着5G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加速,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约250亿台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人们的生活。其中承担物联网设备网络管理角色的路由器使用量非常大,但是路由器存在众多安全问题,通过路由器设备进行攻击,可以非法获取用户信息。为了维护... 随着5G技术对物联网发展的加速,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约250亿台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人们的生活。其中承担物联网设备网络管理角色的路由器使用量非常大,但是路由器存在众多安全问题,通过路由器设备进行攻击,可以非法获取用户信息。为了维护网络安全,提前发现路由器的漏洞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Tenda AX12路由器为研究对象,从固件入手对其进行0-Day栈溢出漏洞挖掘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危险函数追踪的逆向分析漏洞挖掘方法。首先从危险函数中分析函数所在前端的对应位置,将前后端对应;然后对固件中的Web服务进行分析,对其中可能发生栈溢出的httpd二进制代码进行危险函数分析,该方法使用反汇编代码对危险函数的普通形式和展开形式进行定位,并对危险函数进行参数分析和动态检测;接着通过搭建仿真模拟机在模拟机上运行该服务的二进制文件,并在Web前端页面对潜在漏洞位置进行数据包捕捉;最后根据前期分析的危险函数参数情况对包进行改写并发送,以此来触发漏洞,验证漏洞的存在性,同时验证该危险函数是否发生栈溢出。为了更真实地确定漏洞存在,我们又在真实设备上验证漏洞的真实存在性和可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漏洞的挖掘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分别在不同型号的路由器上挖掘到4个0-Day漏洞,并且经过与SaTC工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更准确的定位到出现漏洞的函数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路由器 危险函数strcpy 0-Day栈溢出漏洞 SaTC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融合模型的Web攻击检测方法
5
作者 万巍 石鑫 +2 位作者 魏金侠 李畅 龙春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应用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更多便捷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开发Web应用的过程中,大量不规范的新技术应用引入了很...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应用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更多便捷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开发Web应用的过程中,大量不规范的新技术应用引入了很多的网站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Web应用开发过程中的漏洞发起攻击,当Web应用受到攻击时会造成严重的数据泄露和财产损失等安全问题,因此Web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一种在Web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应用层协议。随着HTTP协议的大量使用,在HTTP请求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际入侵,针对HTTP请求数据进行Web攻击检测的研究也开始逐渐被研究人员所重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融合模型的Web攻击检测方法,针对每一条文本格式的HTTP请求数据,首先进行格式化处理得到既定的格式,结合使用Word2Vec方法和TextCNN模型将其转换成向量化表示形式;然后利用Stacking模型融合方法,将不同的子模型(使用配置不同尺寸过滤器的Text-CNN模型搭配不同的检测算法)进行融合搭建出Web攻击检测模型,与融合之前单独的子模型相比在准确率、召回率、F1值上都有所提升。本文所提出的Web攻击检测模型在公开数据集和真实环境数据上都取得了更加稳定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STACKING 融合模型 WEB攻击
下载PDF
基于改进Logistic混沌和交叉混沌扩散的强鲁棒性图像加密
6
作者 郭媛 贾德宝 +1 位作者 王充 翟平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217-228,共12页
针对现有部分图像加密算法鲁棒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Logistic混沌和交叉混沌序列扩散的强鲁棒性加密算法。首先,对Logistic一维混沌进行变换,构造出一种混沌序列分布更加随机的新混沌系统;然后,利用螺旋矩阵变换进行第一... 针对现有部分图像加密算法鲁棒性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Logistic混沌和交叉混沌序列扩散的强鲁棒性加密算法。首先,对Logistic一维混沌进行变换,构造出一种混沌序列分布更加随机的新混沌系统;然后,利用螺旋矩阵变换进行第一次置乱,利用明文的哈希值构造混沌的初始密钥,引入明文相关的两个数值val1和val2结合新混沌系统构造交叉混沌序列;接着对置乱后的序列进行交叉混沌的扩散。为克服螺旋矩阵变换部分像素未发生改变的问题,再进行一次交叉混沌置乱,形成置乱-扩散-置乱的加密框架。最后对本算法进行仿真模拟,其中本文密文图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0027,更加趋近于0,大大的破坏了图像内部之间的相关性,达到图像加密的效果。像素变化率NPCR为99.61%,归一化强度UACI为33.36%,都分别接近于理想值99.60%和33.34%;密文图像的信息熵为7.9975,接近于理想值8,密钥的敏感性为10–17;能够在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强度为0.2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识别出解密图像。而且加密图像剪切1/2时,仍然能够恢复出明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抵御选择明文攻击和穷举攻击,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和抗剪切能力,对于图像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能够对于灰度图像达到安全稳定的加解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鲁棒性 混沌系统 交叉混沌扩散 螺旋矩阵置乱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技术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芳 朱子元 +1 位作者 闫超 孟丹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137-155,共19页
近年来,低级别微结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意软件检测。但是,微结构特征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并没有对输入微结构数据进行有效地预处理,这就造成恶意软件检测需要依赖于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才能获得较高的检测性... 近年来,低级别微结构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意软件检测。但是,微结构特征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冗余信息,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并没有对输入微结构数据进行有效地预处理,这就造成恶意软件检测需要依赖于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才能获得较高的检测性能。然而,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参数量较大,难以在计算机底层得到实际应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动态分析方法来检测恶意软件。首先,该方法创建了一个自动微结构特征收集系统,并从收集的通用寄存器(General-Purpose Registers,GPRs)数据中随机抽取子样本作为分类特征矩阵。相比于其他微结构特征,GPRs特征具有更丰富的行为特征信息,但也包含更多的噪声信息。因此,需要对GPRs数据进行特征区间分割,以降低数据复杂度并抑制噪声。本文随后采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TF-IDF)技术从抽取的特征矩阵中选择最具区分性的信息来进行恶意软件检测。TF-IDF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特征矩阵的维度,从而提高检测效率。为了降低模型复杂度,并保证检测方法的性能,本文利用集成学习模型来识别恶意软件。实验表明,该集成学习模型具有99.3%的检测准确率,3.7%的误报率,优于其他现有方法且模型复杂度低。此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真实数据中的恶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检测 通用寄存器 集成学习 词频-逆文档频率
下载PDF
车联网隐私保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瑞琴 胡晓雅 +1 位作者 张倨源 王励成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18,共18页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车辆、用户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日益成为刚需,由车辆、用户、路边单元等通信实体之间构建的网络车联网应运而生,而车联网的高移动性和网络拓扑多变性使其更容易遭受攻击,进而导致严重的车...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车辆、用户及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日益成为刚需,由车辆、用户、路边单元等通信实体之间构建的网络车联网应运而生,而车联网的高移动性和网络拓扑多变性使其更容易遭受攻击,进而导致严重的车联网用户隐私泄露问题。如何平衡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车联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近年来,学术界针对车联网隐私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然而,目前缺少对这些方案从隐私属性方面进行分析。为此,本文首先从车联网的系统架构、通信场景及标准进行阐述。然后对车联网隐私保护的需求、攻击模型及隐私度量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从车联网身份隐私、匿名认证位置隐私和车联网位置服务隐私三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匿名认证、假名变更、同态加密、不经意传输等技术对保护车联网用户隐私起到的重要作用,并讨论了方案的基本原理及代表性实现方法,将方案的隐私性从不可链接性、假名性、匿名性、不可检测性、不可观察性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探讨了车联网隐私保护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去中心化的车辆身份隐私技术以保护车辆身份隐私、自适应假名变更技术以支持匿名认证、满足个性化隐私需求的位置服务隐私保护技术,以期望进一步推动车联网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车联网 匿名认证 假名变更 位置服务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联盟管理的高效分布式域名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邓锦禧 韩毅 +3 位作者 苏申 郭泽宇 李爽 田志宏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95-110,共16页
在域名解析系统中,下级域名的命脉被上级域名所掌握,这种中心化的管理为域名解析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随着namecoin的提出,区块链开始被应用在命名系统和域名解析的领域,之后的Blo... 在域名解析系统中,下级域名的命脉被上级域名所掌握,这种中心化的管理为域名解析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为代表的区块链则具有去中心化的特性。随着namecoin的提出,区块链开始被应用在命名系统和域名解析的领域,之后的Blockstack和ENS都提出了去中心化命名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Namecoin和Blockstack采用了完全去中心化的命名管理方式,产生了域名抢占问题。因此,我们将目光转向了采用小群组投票决定域名增加和删除的联盟化管理方案。在联盟化管理方案中,比如ENS的和超级账本的均存在交易空间太大的问题,在区块链本身存储代价大的背景下,存储效率将变得低下。因此,DNS系统和区块链的结合难度很大,不仅需要保证在多变的域名存储信息中保证存储总量较小,同时还需要针对域名解析实现高效的联盟化管理,这使得至今仍未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去中心化域名解析系统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提出了ECMDNS——一个高效的基于联盟化管理的域名解析系统,既考虑到DNS区域文件具有存储量大且变换频繁的特点,又能在完全中心化和完全去中心化之间采取折衷方案,并拥有较高的时空效率及较小的存储总量。我们通过区分链上链下的存储保证在多变的域名信息中保证存储总量较小;通过群组决策投票的方式实现联盟化管理,同时优化了Hyperledger Fabric提出的混合复制模型,将空间存储效率优化到原本的1/16。并且仅需要花费1次分布式副本同步,就可以完成一项由n名成员背书对同一域名背书的事务,并在联盟化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区块链交易空间性能的高效性,从而实现整体存储效率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域名解析系统 联盟化管理
下载PDF
IBNAD:一种基于交互的5G核心网网络功能异常检测模型
10
作者 张伟露 吉立新 +3 位作者 刘树新 李星 潘菲 胡鑫鑫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94-112,共19页
现有5G(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核心网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令流量深度解析,但较少利用核心网网络功能交互关系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的5G核心网网络功能异常检测模型。首先,该模型以行为分析为... 现有5G(5th Gener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核心网异常检测主要基于信令流量深度解析,但较少利用核心网网络功能交互关系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互的5G核心网网络功能异常检测模型。首先,该模型以行为分析为驱动,基于信令流量和网络功能注册数据提取多维属性,通过行为画像来表征网络功能行为模式,并采用集成学习算法RFECV(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with Cross-Validation)进行属性特征选择,降低特征维度的同时筛选出与区分网络功能行为模式高度相关的属性特征。然后,模型基于网络功能交互关系对核心网进行图建模,建模后的图数据融合了网络功能属性信息和交互信息。最后,模型通过基于空间域的图卷积网络聚合邻域节点属性信息和结构信息来融合行为模式特征,新生成的节点表示用于分类,从而将核心网网络功能异常检测问题转化为图节点分类问题。通过在free5GC仿真平台上采集数据,并在搭建的异常检测系统中的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异常检测性能优于基于属性特征分析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基于结构特征分析的图嵌入模型及部分5G核心网异常检测模型。10%数据集作为训练集时,所提模型的准确率比支持向量机模型提高6.6%,比Struc2vec模型提高13%,比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高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核心网 异常检测 行为画像 网络建模 图神经网络
下载PDF
区块链欺诈行为识别技术综述
11
作者 李广 陈梓钿 +2 位作者 卞静 周杰英 吴维刚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1-30,共30页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现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不仅对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区块链技术的信誉和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对于保障区块链技术和...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和技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之而来的是不断涌现的欺诈行为。这些欺诈行为不仅对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也对区块链技术的信誉和发展带来了威胁。因此,识别和预防欺诈行为对于保障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区块链欺诈行为变化快、匿名性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给识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些挑战,目前已提出了相当多的技术方法。本文整理归纳了近五年来的相关文献,清晰呈现区块链欺诈行为识别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到识别技术的多样性,本文采用了两层的分类框架对其进行归纳。首先从业务场景出发,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欺诈行为,涉及区块链洗钱、非法代币发行、庞氏骗局和钓鱼诈骗等八种行为。进而,再针对每一类欺诈行为,分析讨论对应的识别技术。通过对识别技术解析与归纳,本文将识别技术从具体场景中抽象出来,构建出一般化的识别技术体系。并基于这一体系对识别技术展开详细讨论,包括:区块链交易图构建技术、特征工程方法以及欺诈行为识别方法与模型。在识别方法上,本文重点关注了近年流行的区块链去中心化生态下的一些反欺诈识别工作,包括:跨链洗钱识别、去中心化平台的代币骗局识别等,此类欺诈行为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识别难度,与之相关的识别技术还较少,亟待得到更多的关注。最后,本文依据当前区块链欺诈行为识别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分析了未来技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反欺诈 欺诈识别 钓鱼识别 洗钱识别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与响应优化综述
12
作者 张杭生 刘吉强 +4 位作者 梁杰 刘海涛 李婷 耿立茹 刘银龙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163-179,共17页
当前网络规模急剧增加,各类入侵过程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针对各类安全事件的检测发现以及查处响应也变得日益困难。为了快速识别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入侵检测与响应技术变... 当前网络规模急剧增加,各类入侵过程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针对各类安全事件的检测发现以及查处响应也变得日益困难。为了快速识别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响应,入侵检测与响应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入侵检测系统(IDS)能否识别复杂的攻击模式以及分析大量的网络流量主要取决于其精度和配置,这使得入侵检测与响应的优化问题成为网络与系统安全的重要需求,并且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主题。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提出了很多可以优化入侵检测和响应效率的方法,其中,将博弈论应用在入侵检测与响应的研究日益增多。博弈论提供了一种框架去捕获攻击者和防御者的交互,采用了一种定量的方法评估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在分析了入侵检测与响应系统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与响应优化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案,并且讨论了这些解决方案的局限性以及给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详细介绍了入侵检测与博弈论的背景知识,回顾了常用的入侵检测系统基本原理,评估方法,常用的数据集以及经典的安全领域中的博弈论模型。其次,按照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与响应优化问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介绍,根据攻击的先后顺序对网络安全架构优化、IDS配置与效率优化、IDS的自动化响应优化以及分布式入侵检测架构优化等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分析了现有方案的优缺点,进而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针对将博弈论应用于入侵检测与响应中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入侵检测 入侵响应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网络安全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的不完备谣言信息系统的知识获取与决策
13
作者 王标 卫红权 +2 位作者 王凯 刘树新 江昊聪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9-35,共17页
网络谣言可能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而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谣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变得更大,因此,谣言检测对于网络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谣言的自动检测技术更多关注检测模... 网络谣言可能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而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谣言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变得更大,因此,谣言检测对于网络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谣言的自动检测技术更多关注检测模型的构建和输入数据的表现形式,而在改善数据质量以提高谣言识别效果方面的研究很少。基于此,本文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不完备谣言信息系统进行知识获取与决策,实质上是通过粗糙集理论解决不完备谣言信息系统的不确定性度量,冗余性以及不完备性等问题,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改善谣言检测效果。首先系统总结了粗糙集理论中不确定性度量的方法,包括香农熵、粗糙熵、Liang熵以及信息粒度等四种不确定度量方法,并整理和推导了这四种不确定度量方法从完备信息系统到不完备信息系统的一致性拓展。基于上述总结的四种不确定度量方法,提出了基于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CMR,Maximum Correlation Minimum Redundancy)的知识约简算法。该方法基于熵度量方式,能够综合考量决策信息与冗余噪音,在UCI及Weibo等8个数据集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于几种基线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信息系统的冗余性。另外,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大相容块的不完备决策树算法,在不同缺失程度数据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解决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检测 粗糙集 不完备信息系统 最大相关最小冗余 极大相容块
下载PDF
基于无证书的子分组多重签名方案
14
作者 王宇航 徐哲清 +1 位作者 王志伟 刘峰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178-188,共11页
无证书密码体制是在传统的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和身份基的密码体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密码体制。无证书密码体制不仅克服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问题,更是解决了身份基的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在巧妙地克服两者缺点... 无证书密码体制是在传统的基于证书的公钥密码体制和身份基的密码体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密码体制。无证书密码体制不仅克服了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问题,更是解决了身份基的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在巧妙地克服两者缺点的同时,将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高效和安全是大家设计方案所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如何设计出安全高效的无证书密码算法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多重签名用于证明一组签名者已对给定消息进行了签名,其签名长度与签名者数量无关。在区块链等共识场景中,使用多重签名算法是一种兼顾安全和效率的解决方案。目前,多重签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区块链等共识场景下,其优点在于减少区块的存储消耗、正确性验证时间等。然而在共识场景下应用的多重签名方案中默认签名者为诚实实体,因此当存在“Byzantine节点”时,无法保证多重签名的安全有效。为了将无证书密码体制以及多重签名的优势结合起来,并提高多重签名方案在共识场景下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证书的子分组多重签名方案。该方案中允许群中任意合法子分组代表群产生多重签名,并在签名聚合前验证所有单个签名的有效性。在本文中,我们定义了方案的鲁棒性,并给出了相应的证明;在随机预言机模型下,我们证明了本文方案在适应性选择消息攻击下具有不可伪造性。最后,由效率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方案中的多重签名生成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证书 子分组 多重签名 鲁棒性 CDH假设
下载PDF
恶意域名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青 韩冬旭 +5 位作者 卢志刚 姜波 董聪 刘俊荣 石文昌 刘玉岭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5期229-249,共21页
近年来,网络攻击事件愈发严重,域名系统因其简单性和敏捷性而受到攻击者的广泛使用。域名系统可以实现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快速映射,从而可以被攻击者用来隐藏其攻击地址,域名也因此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恶意域名不断变化的... 近年来,网络攻击事件愈发严重,域名系统因其简单性和敏捷性而受到攻击者的广泛使用。域名系统可以实现域名与IP地址之间的快速映射,从而可以被攻击者用来隐藏其攻击地址,域名也因此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恶意域名不断变化的形式以及数量的剧增,迫切需要对恶意域名进行检测和防御,而传统的基于黑白名单的域名检测方法已变得不再有效。基于DNS数据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恶意域名的高效检测,因此被广泛提出。本文主要针对基于DNS数据的恶意域名检测方法进行梳理分析,首先简要回顾域名系统的层次结构和解析过程及原理,以及攻击者基于域名系统所产生的一些滥用技术,例如域通量技术和快速通量技术;其次对DNS数据按照收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主动DNS数据和被动DNS数据,并对这两类数据进行优缺点的对比;然后按照检测技术的不同将恶意域名检测方法分为三大类,包括基于规则发现的检测方法、基于动态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基于关联推理的检测方法,并依次对每一类检测方法按照类型的不同再次进行细分,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适用场景等进行分析说明;文中对现有检测方法的评估准则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基于分类性能的评估准则和基于真实环境的评估准则;最后讨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工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名系统 恶意活动 恶意域名检测
下载PDF
Simon量子算法攻击下的可调加密方案研究
16
作者 毛淑平 王鹏 胡磊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96-105,共10页
随着量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量子算法对密码系统安全性的威胁迫在眉睫。之前的研究表明,许多经典安全的对称密码结构或方案在基于Simon算法的量子攻击下不安全,例如3轮Feistel结构、Even-Mansour结构、CBC-MAC、GCM和OCB... 随着量子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量子算法对密码系统安全性的威胁迫在眉睫。之前的研究表明,许多经典安全的对称密码结构或方案在基于Simon算法的量子攻击下不安全,例如3轮Feistel结构、Even-Mansour结构、CBC-MAC、GCM和OCB等方案。可调加密方案通常设计为分组密码工作模式,用于磁盘扇区加密,其结构可以分为Encrypt-MaskEncrypt(CMC、EME、EME*等)、Hash-CTR-Hash(XCB、HCTR、HCH等)和Hash-ECB-Hash(PEP、TET、HEH等)三种类型。本文利用Simon算法,对HCTR、HCH、PEP和HEH四种可调加密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可调加密方案在选择明文量子攻击下是不安全的,使用多项式次的量子问询即可得到与方案秘密值有关的周期函数的周期,进而将其和可调随机置换区分开来。对于利用Simon算法对可调加密方案的攻击,构造周期函数是关键。一般基于两种特殊形式的可调加密方案构造周期函数:一种是固定调柄,一种是变化调柄。本文用变化调柄的方法给出了对CMC和TET两种可调加密方案更简洁的量子攻击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固定调柄和变化调柄两种不同的Simon量子攻击方式得到的周期不同,可结合得到进一步的结果。最后本文从固定调柄和变化调柄的角度对可调加密方案的一般量子攻击方法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对基于泛哈希函数可调加密方案(Hash-CTR-Hash和Hash-ECB-Hash)的通用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加密方案 HCTR HCH PEP HEH Simon量子算法
下载PDF
面向深度学习模型的可靠性测试综述
17
作者 陈若曦 金海波 +2 位作者 陈晋音 郑海斌 李晓豪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1期33-55,共23页
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而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它们在面对不确定输入时,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行为,在诸如自动驾驶系统等安全关键应用,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深度模型的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深度学习模型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表现而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但它们在面对不确定输入时,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错误行为,在诸如自动驾驶系统等安全关键应用,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深度模型的可靠性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深度模型部署前迫切需要对模型进行系统性测试,通过生成测试样本,并由模型的输出得到测试报告,以评估模型的可靠性,提前发现潜在缺陷。一大批学者分别从不同测试目标出发,对模型进行测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测试方法。目前对测试方法的综述工作只关注到模型的安全性,而忽略了其他测试目标,且缺少对最新出版的方法的介绍。因此,本文拟对模型任务性能、安全性、公平性和隐私性4个方面对现有测试技术展开全方位综述,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具体而言,首先介绍了深度模型测试的相关概念;其次根据不同测试目标对79篇论文中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进行分类介绍;然后总结了目前深度模型可靠性测试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三个工业场景的应用,并提供了可用于深度模型测试的24个数据集、7个在线模型库和常用工具包;最后结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深度模型可靠性测试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构建系统、高效、可信的深度模型测试研究提供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将涉及的数据集、模型、测试方法代码、评价指标等资料归纳整理在https://github.com/Allen-piexl/Testing-Zoo,方便研究人员下载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模型 深度测试 可靠性 安全性 公平性 隐私性
下载PDF
神经机器阅读模型综述
18
作者 骆丹 张鹏 +2 位作者 马路 王斌 王丽宏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22-139,共18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内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是网络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文本内容是网络内容安全最为关键的研究对象,然而自然语言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和灵活性给网络舆情监控和网络内容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准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内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是网络治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文本内容是网络内容安全最为关键的研究对象,然而自然语言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和灵活性给网络舆情监控和网络内容治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是网络内容治理的关键问题。目前,文本内容理解的核心支撑技术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机器阅读理解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一项综合性任务,可以深层次地分析、全面地理解网络内容,在网络舆论监测和网络内容治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在图像识别、文本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中取得显著成果,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阅读理解方法也被广泛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大规模数据集的公开,加快了神经机器阅读理解的发展,各种结合不同神经网络的机器阅读模型被相继提出。本文旨在对神经机器阅读模型进行综述。首先介绍机器阅读理解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然后阐述机器阅读理解的任务定义,并列举出有代表性的数据集以及神经机器阅读模型;再介绍四种新趋势目前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神经机器阅读模型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机器阅读理解如何应用于网络内容治理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内容安全 网络舆情监测 机器阅读理解 自然语言处理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对公钥可搜索加密中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的研究
19
作者 魏忠凯 张茜 +1 位作者 刘晋璐 秦静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1-46,共16页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密码学作为保护信息安全的一种必要手段,在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中可搜索加密技术广受青睐,因为它不仅能够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性,而且还可以实现用户对加密数据进行关...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隐私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密码学作为保护信息安全的一种必要手段,在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中可搜索加密技术广受青睐,因为它不仅能够保护用户数据的隐私性,而且还可以实现用户对加密数据进行关键词搜索的功能。后续的很多研究者丰富了可搜索加密的功能和性质,但是也还存在着关键词攻击等问题亟待解决。因为敌手一旦获得了关键词就会威胁到密文数据文件的安全,而且也可能泄露数据接收者的搜索偏好和个人身份等隐私信息,所以解决关键词猜测攻击问题是非常有意义而且十分重要的。目前对于抵抗外部敌手的离线关键词猜测攻击的研究已经日渐成熟,但是对于抵抗内部敌手的离线关键词猜测攻击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阐述了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的机理,指出敌手可以进行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的主要原因在于云服务器可以得到关键词密文和陷门信息,并且可以自由地做关键词密文和陷门信息的匹配测试。然后梳理了近年来抗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的常见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使用双服务器模型、认证服务器模型、见证关键词模型、指定发送者模型、模糊关键词模型等五类解决方案,并深入总结和比较了五类方案,归纳出了解决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的一般思路,并指出未来抵抗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将会成为公钥可搜索加密方案的一种基本属性,要解决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就必须从服务器可以生成密文、获取陷门和独立运行测试算法三个方面入手,最后提出了现阶段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三个研究思路,能够为进一步解决公钥可搜索加密中的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问题有所帮助,使得公钥可搜索协议真正为实际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钥可搜索加密 内部关键词猜测攻击 双服务器 认证服务器 见证关键词 模糊关键词
下载PDF
移动群智感知中高效可验证的安全真值发现方法
20
作者 王涛春 张晨露 +3 位作者 蔡松健 陈付龙 沈慧敏 谢冬 信息安全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06-121,共16页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数据的真值和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可验证的安全真值发现方法 EVSTD,通过安全迭代更新参与者权值和评估对象真值,从而得到对象的真实数据。EVSTD中,参与者利用本地随机数和协商随机数对敏感数据进行双... 针对移动群智感知中参与者数据的真值和隐私保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可验证的安全真值发现方法 EVSTD,通过安全迭代更新参与者权值和评估对象真值,从而得到对象的真实数据。EVSTD中,参与者利用本地随机数和协商随机数对敏感数据进行双掩码数据扰动,使得EVSTD不仅能够保证敏感数据的隐私性,且解决了参与者因延迟发送感知数据而导致的敏感数据泄露问题。同时, EVSTD利用秘密共享协议解决了参与者掉线或失效的问题,且通过动态选择L邻居节点策略让参与者只与其关联邻居进行通信从而大大降低了参与者的计算和通信开销。此外,参与者通过计算敏感数据的同态哈希值以用于数据的验证并上传给服务器,服务器对敏感数据进行聚合和对验证信息进行乘积,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参与者,参与者再对聚合结果和证明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则说明聚合结果正确,进一步保证了真值发现结果的可信性,防止服务器对参与者的敏感数据进行篡改,保证了聚合结果的真实性。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在保证数据隐私的同时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且能够有效的防止服务器篡改数据和共谋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群智感知 真值发现 数据隐私 验证 双掩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