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4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麦干草饲喂肉兔的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志强 李钰莹 +4 位作者 邝良德 谢晓红 李丛艳 郑洁 雷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8-506,共9页
本试验旨在评定燕麦干草对肉兔的营养价值,为燕麦干草在肉兔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营养消化参数。试验分为2部分,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肉兔的消化参数测定。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选择产自甘肃省的34个批次的燕麦干草样品进行,消化... 本试验旨在评定燕麦干草对肉兔的营养价值,为燕麦干草在肉兔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营养消化参数。试验分为2部分,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和饲喂肉兔的消化参数测定。燕麦干草营养成分分析选择产自甘肃省的34个批次的燕麦干草样品进行,消化试验选择上述34个批次中代表性强(营养组成与测定均值差异较小)的燕麦干草。消化试验采用全收粪法进行:选取40只平均体重为(2.2±0.2)kg的70日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代谢笼内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试验饲粮(85%基础饲粮+15%燕麦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显示:1)燕麦干草总能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磷、无氮浸出物、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5.33 MJ/kg、89.60%、9.71%、2.02%、12.54%、1.13%、0.21%、34.50%、30.83%、48.25%、38.87%和5.58%;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2.51%、50.15%、56.58%、83.56%、25.12%、27.86%、20.36%、65.23%、28.87%、45.25%、30.87%和-5.86%。2)燕麦干草总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8.67%、0.53%、0.45%、0.09%、0.49%、0.12%、0.22%、0.54%、0.09%、0.43%、0.46%和0.26%;肉兔对其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8.23%、60.23%、62.52%、70.12%、68.25%、65.23%、58.23%、55.24%、62.35%、54.23%、59.68%和63.25%。综上可知,与苜蓿干草相比,燕麦干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偏低,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高,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较低,粗灰分含量偏高,钙多磷少;肉兔对燕麦干草中各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较高,纤维组分消化率一般,粗灰分、钙、磷和非限制性氨基酸消化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草 肉兔 营养价值
下载PDF
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徐倩 张富 +3 位作者 吴贤锋 王迎港 李文杨 刘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6-42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发酵啤酒糟在舍饲闽东山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选择体重[(20.89±1.21)kg]相近的8月龄闽东山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对闽东山羊生长性能、消化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发酵啤酒糟在舍饲闽东山羊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选择体重[(20.89±1.21)kg]相近的8月龄闽东山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饲粮中发酵啤酒糟水平分别为0、12%、24%和36%,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对照组的进食氮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3)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pH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在门水平上,试验Ⅱ组的瘤胃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Ⅲ组的瘤胃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的瘤胃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瘤胃肠单胞菌属(Intestinimona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发酵啤酒糟可提高闽东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ADF表观消化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瘤胃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且对闽东山羊的生长和机体代谢无负面影响。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饲粮发酵啤酒糟水平在12%~24%时饲喂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啤酒糟 闽东山羊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下载PDF
不同剩余采食量渝州白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琴 王郁石 +6 位作者 赵献芝 陈主平 王丽辉 张克山 谢友慧 李静 王启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331,共9页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渝州白鹅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RFI与上述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236只渝州白鹅Ⅲ系公鹅进行单笼个体饲养,试验鹅3周龄末上笼至10周龄末结束,试验期50 d。分别测定试验鹅3、4、6、...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剩余采食量(RFI)渝州白鹅在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差异以及RFI与上述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236只渝州白鹅Ⅲ系公鹅进行单笼个体饲养,试验鹅3周龄末上笼至10周龄末结束,试验期50 d。分别测定试验鹅3、4、6、8、10周龄末的加料量、剩料量和体重,获得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比(FCR)和RFI。试验鹅在10周龄末屠宰后进行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依据3~10周龄RFI数据,筛选出38只RFI最低、38只RFI最高和115只RFI居中的试验鹅分别作为低RFI组(L-RFI组)、高RFI组(H-RFI)和中RFI组(M-RFI组,作为对照),对3组试验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RFI对试验鹅3~4周龄、4~6周龄、3~10周龄FCR以及各阶段ADFI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均以L-RFI组最低。不同RFI组各阶段体重和ADG无显著差异(P>0.05)。RFI与FCR、ADFI普遍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体重、ADG基本无相关性(P>0.05)。L-RFI组皮脂率、腹脂率极显著低于M-RFI组和H-RFI组(P<0.01),皮脂厚极显著低于H-RFI组(P<0.01),全净膛率、翅膀率、脚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H-RFI组(P<0.05或P<0.01),腿比率、腿肌率极显著高于M-RFI组和H-RFI组(P<0.01)。RFI与上述脂肪沉积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述主要屠宰性能性状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不同RFI组肌肉pH、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RFI与肉品质性状间基本不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RFI对渝州白鹅体重、增重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与M-RFI组和H-RFI组相比,L-RFI组渝州白鹅的饲料效率更高、屠宰性能更优、脂肪沉积更少。这提示,对RFI性状的负向选择有望提高肉鹅的饲料效率和屠宰性能且不会影响体重和增重,不会引起肉品质性状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采食量 渝州白鹅 生长性能 饲料效率 屠宰性能 肉品质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生长相关激素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显军 苏晴 +6 位作者 马旭东 陈静 刘明亮 李玟 李海东 王欣宇 郭家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33-424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生长相关激素指标的影响,为复方中草药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8±2)日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生长相关激素指标的影响,为复方中草药在断奶仔猪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设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28±2)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2.0%的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1.0%和2.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0.5%、1.0%和2.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1.0%和2.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1.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1.0%和2.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胃泌素(GA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皮质醇(COR)含量显著降低(P<0.05);1.0%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组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 4)含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能够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生长相关激素含量。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菌酶协同发酵复方中草药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酶协同发酵 复方中草药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激素
下载PDF
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丽君 徐静雅 +6 位作者 赖欣宇 岳闫蕊 马慧 崔梦鸽 冯嘉 姜艳芬 闵育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8-920,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形态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加(AA)白羽肉鸡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和2%乳酸菌素。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乳酸菌素极显著降低21日龄肉鸡血清中尿素氮(UN)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极显著降低21和42日龄肉鸡血清中尿酸(BA)含量(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21(P<0.05)和42日龄(P<0.01)肉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42日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显著提高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乳酸菌素极显著增加21日龄肉鸡盲肠UCG-005的相对丰度(P<0.01),饲粮中添加1%乳酸菌素极显著增加42日龄肉鸡盲肠真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群的相对丰度(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乳酸菌素可提高肉鸡血清抗氧化能力,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提升产丁酸盐菌属相对丰度,从而改善肉鸡肠道健康,更有利于饲粮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形态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党文庆 何敏 +5 位作者 上官明军 詹海杰 曹亮 李俊 任克良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7-1866,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只健康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公母各占1/2),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只健康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公母各占1/2),按照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马齿苋替换等量麸皮的饲粮,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饲喂在试验1组饲粮基础上添加1%柠檬酸和1%柠檬酸+200 mg/kg葡萄糖氧化酶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腹泻频率有降低趋势(0.05<P<0.10);试验2组肉兔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肉兔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半净膛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兔全净膛屠宰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肉兔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肉兔胸腺指数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血清IL⁃6含量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4)各组间肉兔肝脏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复合添加马齿苋、柠檬酸和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肉兔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和腹泻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柠檬酸 葡萄糖氧化酶 肉兔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姬改革 巨晓军 +7 位作者 单艳菊 章明 邹剑敏 屠云洁 刘一帆 束婧婷 庞立川 范晨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77-2291,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 本试验旨在探讨笼养密度对公母分饲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及免疫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选用21日龄黄脚麻鸡720只,3层层叠式笼内饲喂,鸡笼规格为长×宽×高=1.2 m×0.8 m×0.4 m,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均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笼养密度分别为15(低密度组)、17(中密度组)、19(中高密度组)和21只/m 2(高密度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对于公鸡,21~42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21~42日龄时,中高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43~63日龄时,高密度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2)对于公鸡,低密度组肝脏重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指数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3)对于母鸡,中密度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4)对于公鸡,中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对于母鸡,高密度组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中高密度组(P<0.05),中高密度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中密度组和中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对于公鸡,中高密度组空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于母鸡,中高密度组空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高笼养密度会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肠道组织形态等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笼养密度可能通过影响肠道抗氧化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影响黄羽肉鸡肠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笼养密度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形态 抗氧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豆活性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涵 陈家磊 +10 位作者 杨礼 熊霞 刘思洋 朱师良 杨朝武 余春林 张增荣 邱莫寒 胡陈明 夏波 宋小燕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2302,共11页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活性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大恒黄羽肉鸡公鸡8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0.2 g/kg恩拉... 本文旨在研究大豆活性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大恒黄羽肉鸡公鸡8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0.2 g/kg恩拉霉素,试验组分别饲喂以0.2%、0.4%、0.6%的大豆活性肽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抗生素组和0.2%大豆活性肽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0.2%大豆活性肽组的胸肌45 min肉色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和0.4%大豆活性肽组(P<0.05)。各组之间胸肌45 min和24 h pH、24 h肉色、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以及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和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5)抗生素组和0.2%、0.4%、0.6%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各组之间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7)抗生素组和0.2%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2%大豆活性肽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且具有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活性肽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免疫功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丽慧 包成荣 +4 位作者 李倩 姜建湖 陈建明 高令梅 郭建林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92-3208,共17页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将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成鱼移入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暂养,分别于暂养第1天、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大口黑鲈的肌肉营养... 为探究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对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肌肉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将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成鱼移入到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暂养,分别于暂养第1天、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进行取样,测定分析大口黑鲈的肌肉营养成分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显示: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暂养不同时间对大口黑鲈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以及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均在暂养第30天时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暂养第1天、第10天和第20天时(P<0.05);采用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大口黑鲈肌肉必需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AAS模式下不同暂养时间的大口黑鲈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CS模式下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通过构建工厂化循环水系统暂养不同时间的大口黑鲈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发现肌肉中2-庚酮、2-戊酮、2-丁酮、环戊酮、1-辛烯-3-醇、1-己醇等愉悦气味物质含量随着工厂化循环水暂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综上可知,将池塘养殖的大口黑鲈成鱼移入到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暂养可提高大口黑鲈肌肉营养品质及风味,是一种有效提高大口黑鲈成鱼品质的技术措施,建议在池塘养殖大口黑鲈成鱼的品质提升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循环水 大口黑鲈 肌肉 营养成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卫矛醇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晗 刘正群 +5 位作者 朱龙博 李宁 郑梓 闫峻 穆淑琴 孙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52-396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后细胞损伤模型,揭示卫矛醇(DUL)对LPS处理后的IPEC-J2细胞屏障受损和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IPEC-J2细胞活力,以确定... 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后细胞损伤模型,揭示卫矛醇(DUL)对LPS处理后的IPEC-J2细胞屏障受损和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IPEC-J2细胞活力,以确定LPS造模浓度(150μg/mL)和最佳DUL处理浓度(200μmol/L)。试验设3个组:对照(CON)组、LPS组和DUL组。IPEC-J2细胞贴壁后,CON组先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DMEM培养基处理24 h;LPS组先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含有150μg/mL LPS的DMEM培养基处理24 h;DUL组先用含有200μmol/L DUL的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含有150μg/mL LPS的DMEM培养基处理24 h。观察各组IPEC-J2细胞生长状态,划痕试验评价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屏障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在IPEC-J2细胞上,确定200μmol/L的DUL为最佳处理浓度,150μg/mL的LPS为有效致炎浓度。2)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缓解了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空泡增多、细胞边界不清晰的情况。3)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胞迁移距离和细胞迁移面积(P<0.05)。4)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升高了屏障相关基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LN)、封闭蛋白1(CLDN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及黏蛋白2(MUC2)、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YES相关蛋白1(YA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5)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通路相关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相对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DUL通过下调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调节炎症因子分泌,提高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缓解LPS引起的IPEC-J2细胞屏障损伤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矛醇 IPEC-J2细胞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炎性损伤 肠道屏障
下载PDF
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张华 王亚超 +1 位作者 张玲 段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3-832,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80头(28±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照公母各占1/2、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其中,对...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胆汁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180头(28±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照公母各占1/2、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黄芪多糖组饲喂添加0.1%黄芪多糖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400、500、600 g/t胆汁酸的基础饲粮。试验期50 d。在仔猪28、45、78日龄时采集血样,检测血清免疫、抗氧化和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能显著提高28~78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0.05),并能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3(C3)、补体(C4)含量和猪瘟抗体阻断率(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并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能显著提高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P<0.05),并能降低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TC)含量(P>0.05)。相比黄芪多糖组,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显著提高了28~78日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78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C3、C4含量和猪瘟抗体阻断率(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中GSH-Px活性(P<0.05),并降低了血清中MDA、TC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0 g/t胆汁酸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免疫功能和增强抗氧化能力,且效果优于黄芪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腹泻率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丁酸钠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1介导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 卜丽君 +4 位作者 郎姣姣 刘亚鹏 夏呈强 霍文婕 刘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8-1891,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μmol/L)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SB)刺激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单因素设计,以含不同浓度(0、15、30、45、60和75μmol/L)SB的DMEM/F12培养基(含10%新生胎牛血清)培养BME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确定适宜SB浓度。然后以对照(0μmol/L)和适宜SB浓度培养BMECs,并采用蛋白激酶B(Akt)阻断剂(AKT⁃IN⁃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阻断剂雷帕霉素(Rap)或小干扰RNA(siR⁃NA)沉默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对信号通路及受体进行处理,检测BMECs细胞增殖、凋亡以及GPR41和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的SB显著提高了BMECs细胞活力(P<0.05),75μmol/L的SB显著抑制了BMECs细胞活力(P<0.05);60μmol/L的SB极显著增加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和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增加了PCNA和细胞周期蛋白A1(CCNA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 SB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B细胞淋巴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及BCL2/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比值(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mTOR比值(P<0.05或P<0.01)。60μmol/L的SB对Akt和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被AKT⁃IN⁃1极显著阻断(P<0.01),而Rap抑制mTOR完全逆转了60μ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增殖基因和蛋白表达的改变(P<0.05或P<0.01),但不影响与凋亡和SB激活的Akt信号通路相关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μmol/L的SB极显著提高了GPR4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提高了GPR4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GPR41 siRNA沉默GPR41后完全逆转了60μmol/L SB对BMECs增殖的促进作用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的增殖基因和蛋白的mRNA或蛋白表达(P<0.05或P<0.01)。由此可见,60μmol/L SB可通过GPR41介导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BM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mTOR 信号通路 牛乳腺上皮细胞 增殖 丁酸钠
下载PDF
刺五加多酚合成纳米氧化锌及其抗氧化和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莹 褚秀玲 +3 位作者 李晓丽 丁一 冯艺超 苏建青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48-265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 本试验旨在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并探究该纳米氧化锌的活性。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绿色合成纳米氧化锌(ZnO NP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和粒径分析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表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性能,通过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试验评价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合成ZnO NPs,其在361 nm处有吸收峰,形态为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晶体平均粒径为77.45 nm;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6 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93.28%;当ZnO NPs质量浓度达到9 g/L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3.83%;ZnO NPs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64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0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0 g/L,最小杀菌浓度为88 g/L,且ZnO NPs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均高于氧化锌(ZnO)。本试验以刺五加多酚为原料成功合成ZnO NPs,该ZnO NPs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菌性能,为其进一步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锌 刺五加多酚 抗氧化性能 抗菌性能
下载PDF
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文庆 何敏 +5 位作者 上官明军 詹海杰 曹亮 李俊 任克良 张元庆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527,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复合添加丁酸梭菌和葡萄糖氧化酶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50只体重相近的35日龄断奶伊拉商品肉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有效含量为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恩拉霉素的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g/t丁酸梭菌(试验1组)、2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2组)和300 g/t丁酸梭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试验3组)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兔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且这2个组与抗生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2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腹泻频率和死亡率与抗生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试验2组替抗效果最好。2)各组肉兔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有降低趋势(P=0.08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进化多样性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肉兔盲肠微生物特有扩增子序列变异(ASV)数提高了42.79%,2组间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可能是ASV_19729(P<0.05),属于厚壁菌门的梭菌属。综上所述,肉兔饲粮中复合添加200 g/t丁酸梭菌和200 g/t葡萄糖氧化酶能够提高其生长性能和成活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替代抗生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梭菌 葡萄糖氧化酶 肉兔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振富 谢建鹏 +2 位作者 陈平 王斐 狄亚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8-1712,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能量水平饲粮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况良好、体重[(180.00±11.67)kg]相近的公牦牛90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头。采用2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进行设计,即低(12.5%)、中(15.5%)、高(18.5%)3个蛋白质水平和低(6.5 MJ/kg)、中(7.5 MJ/kg)、高(8.5 MJ/kg)3个综合净能水平,按3×3(蛋白质水平×综合净能水平)设计9种不同蛋白质和能量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每个试验组饲喂1种,预试期2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所测各生长性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总增重(TWG)和平均日增重(ADG)影响显著(P<0.05),对料重比(F/G)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TWG、ADG和F/G影响极显著(P<0.01)。2)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对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纤维(CF)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干物质(DM)和Ash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3)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尿素氮(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磷(P)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UN、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总胆汁酸(TBA)含量影响显著(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和综合净能水平两者交互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UN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肌酐(CRE)和P含量影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对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大于蛋白质水平的影响;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牦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大于综合净能水平对其的影响;饲粮中综合净能水平为8.5 MJ/kg、蛋白质水平为15.5%时,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舍饲 集中育肥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猪肠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与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代文 伍爱民 余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1-2056,共16页
腹泻是养猪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由猪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更是如此。营养与动物健康关系十分密切,营养干预已是防控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是弄清病毒的致病机制及营养对病毒及其感染与动物康复过程的调节作... 腹泻是养猪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由猪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仔猪腹泻更是如此。营养与动物健康关系十分密切,营养干预已是防控肠道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营养干预的理论基础是弄清病毒的致病机制及营养对病毒及其感染与动物康复过程的调节作用。本文在简述猪主要肠道病毒特征基础上,重点围绕免疫、细胞命运和肠道微生物等方面总结了病毒的致病机制和营养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认识和研究营养与猪肠道病毒的关系,开发肠道保健和抗病营养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免疫 细胞命运 肠道微生物 营养干预
下载PDF
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程菊芬 张立 +4 位作者 袁家琪 贺真睿 翁顺利 严加森 郑会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67-187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在夏季热应激状态下,对照组饲喂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对热应激生长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态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8只健康、体重相近的2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24只(公母各占1/2),单笼饲养。在夏季热应激状态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中药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中药添加剂。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末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83.3%vs.70.8%,P>0.05)。2)中药组的半净膛重和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中药组的盲肠内容物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内容物乙酸和丙酸含量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92)。4)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盲肠内容物细菌总数和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中药组的盲肠内容物栖粪杆菌属、普氏栖粪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盲肠内容物阿克曼菌属和大肠杆菌相对丰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0、P=0.088)。5)中药组的粪便球虫圆小囊数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82)。6)对照组和中药组之间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中药添加剂可调控热应激生长兔肠道微生态,提高屠宰性能和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兔 中药添加剂 热应激 成活率 肠道微生态
下载PDF
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是养猪节粮增效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谯仕彦 周俊言 +1 位作者 李晟铠 曾祥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01-3412,共12页
通过补充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合成晶体氨基酸,低蛋白质饲粮可以精准满足猪快速生长所需的氨基酸营养需求,避免蛋白质饲料浪费及减少粪、尿氮排放。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是以低蛋白质饲粮生产技术为基础,依据各种能量饲料和蛋白质... 通过补充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合成晶体氨基酸,低蛋白质饲粮可以精准满足猪快速生长所需的氨基酸营养需求,避免蛋白质饲料浪费及减少粪、尿氮排放。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是以低蛋白质饲粮生产技术为基础,依据各种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的可利用养分等,配制的原料种类多、养分互补性强、营养平衡度高的低豆粕饲粮。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可有效增强猪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沉积,降低饲粮中豆粕、玉米等原料的用量,对节粮增效及提高养猪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研究与应用进展、对生猪养殖效率的影响、合成氨基酸与天然氨基酸效率对比、氨基酸数量需求情况及产能等方面分析,综述了猪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技术、应用效果及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及应用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蛋白质低豆粕多元化饲粮 合成氨基酸 粮食安全 生产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