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5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总黄酮绿色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付佳乐 耿直 +1 位作者 郭亚敏 阳京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温度、n(氯化胆碱)∶n(尿素)、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了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 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温度、n(氯化胆碱)∶n(尿素)、低共熔溶剂含水量、提取时间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了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O_(2)^(-)的清除能力,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及总还原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mL∶g)、提取温度57℃、n(氯化胆碱)∶n(尿素)为1∶1.6、低共熔溶剂含水量40%、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为1.062%,且其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传统乙醇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总黄酮 低共熔溶剂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突破思路 被引量:4
2
作者 苗俊艳 齐帅亮 +5 位作者 侯翠红 马航 谷守玉 周凌翔 普正仙 屈凌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磷矿是一种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磷矿资源的概况,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磷矿加工技术、磷矿加工副产物资源(如黄磷渣、磷尾矿、萃余酸、淤渣酸、磷石膏)的高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磷矿是一种战略性、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介绍了世界及我国磷矿资源的概况,指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磷矿加工技术、磷矿加工副产物资源(如黄磷渣、磷尾矿、萃余酸、淤渣酸、磷石膏)的高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等3方面阐述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磷矿资源绿色全量利用的突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矿资源 绿色全量利用 黄磷渣 磷尾矿 磷矿伴生资源
下载PDF
丙烯酰胺-柠檬酸改性葵花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动力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小菊 李惠成 +5 位作者 武芸 胡浩斌 李治军 王玉峰 王丽朋 张鹏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 以农业废弃物葵花秸秆为原料,分别用10%氨水、丙酮-环己烷、甲苯-乙醇对葵花秸秆预处理后,采用丙烯酰胺-柠檬酸酯化法对其改性,研究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探讨了改性葵花秸秆的吸油机理。结果表明,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油性能最强,其次为甲苯-乙醇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改性葵花秸秆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大小为:大豆油>柴油>原油;丙酮-环己烷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原油的保油率最高,10%氨水预处理+改性葵花秸秆对大豆油的去除率最高;吸附热力学表明改性葵花秸秆对油品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的化学吸附,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研究为解决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农作物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葵花秸秆 预处理 酯化改性 吸油动力学
下载PDF
风化煤腐植酸的提取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力通 李丽萍 刘玉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2,37,共7页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 风化煤含氧量高、发热量低使其失去了作为燃料的价值,作为煤炭资源衍生而来的矿产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大经济价值。但是,风化煤富含腐植酸,可以制备高附加值腐植酸,进而应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基于风化煤的化学性质和特点,简单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结构表征方法,对风化煤的预处理方法及碱溶酸析法、催化法、微生物溶解法、絮凝法、序贯溶解法等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风化煤腐植酸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了风化煤腐植酸提取新工艺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风化煤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煤 腐植酸 提取 表征方法 应用
下载PDF
昆虫蛋白开发应用进展及产业前景
5
作者 李哲 武传良 +6 位作者 简勇新 商荣升 张吉斌 蔡珉敏 黄凤 喻子牛 郑龙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8,共9页
昆虫是动物界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昆虫不仅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繁殖性能优良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阐述了昆虫的营养价值,分析了昆虫蛋白在饲料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昆虫蛋白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昆... 昆虫是动物界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昆虫不仅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繁殖性能优良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阐述了昆虫的营养价值,分析了昆虫蛋白在饲料及其他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昆虫蛋白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昆虫蛋白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利用昆虫生物转化废弃物生产昆虫蛋白,不仅能解决环保问题,还能解决饲料蛋白短缺问题,昆虫蛋白产业有益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产业 昆虫蛋白 饲料开发 替代蛋白 产业发展
下载PDF
雷莫拉宁的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6
作者 周站云 彭亮 +3 位作者 周博 李敏 张雪霞 郭月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2,56,共6页
研究了雷莫拉宁的提取精制工艺。雷莫拉宁发酵液经预处理、树脂HZ801富集纯化、乙醇-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酒精度80%)解吸、500D有机纳滤膜浓缩和丙酮结晶,得到雷莫拉宁粗粉;再通过轴向压缩技术(洗脱剂为乙腈-3‰乙酸水溶液,体积比50∶50... 研究了雷莫拉宁的提取精制工艺。雷莫拉宁发酵液经预处理、树脂HZ801富集纯化、乙醇-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酒精度80%)解吸、500D有机纳滤膜浓缩和丙酮结晶,得到雷莫拉宁粗粉;再通过轴向压缩技术(洗脱剂为乙腈-3‰乙酸水溶液,体积比50∶50)分离、浓缩、2.0%活性炭脱色和丙酮重结晶,得到雷莫拉宁精粉。该工艺绿色环保、易操作,适合工业化放大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莫拉宁 树脂 轴向压缩 纳滤膜 结晶 精制
下载PDF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太白贝母总黄酮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7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2 位作者 张尉婷 许海燕 王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3,共7页
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太白贝母总黄酮,以太白贝母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69 W、料液... 采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提取太白贝母总黄酮,以太白贝母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69 W、料液比为1∶18(g∶mL)、超声温度为79℃、超声时间为27 min的最优工艺条件下,太白贝母总黄酮提取率可以达到17.7004%,与预测值相差极小;太白贝母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在浓度为16 mg·mL^(-1)时,清除率分别达到82.15%、90.42%,与VC无明显差异。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法操作简便、提取率高,适用于太白贝母总黄酮的提取。该研究为太白贝母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总黄酮 超声辅助 低共熔溶剂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羟丙基淀粉植物胶囊的研究
8
作者 刘云 冯菊红 +3 位作者 周洁 汪诗雨 葛燕丽 胡学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6,共7页
以羟丙基淀粉(HPS)为主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海藻酸钠(SA)为增强剂,并辅以凝胶剂和塑化剂,制备了复合植物胶囊HPS/CMC-Na/SA,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并通过SEM、FTIR、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HPS加量为85... 以羟丙基淀粉(HPS)为主料,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海藻酸钠(SA)为增强剂,并辅以凝胶剂和塑化剂,制备了复合植物胶囊HPS/CMC-Na/SA,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并通过SEM、FTIR、XRD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HPS加量为85 mg·mL^(-1)、CMC-Na加量为8.5 mg·mL^(-1)、SA加量为4.5 mg·mL^(-1)时,复合植物胶囊的抗拉强度为30.08 MPa,断裂伸长率为14.49%,杨氏模量为1289.77 MPa,800 nm透光率为78.068%,400 nm透光率为63.0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淀粉 羧甲基纤维素钠 海藻酸钠 复合植物胶囊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侧柏叶精油的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
9
作者 程芬 杨长花 +2 位作者 宋艳丽 杜蓓 胡本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23,29,共7页
以侧柏叶精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了侧柏叶精油的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侧柏叶精油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时间>超声... 以侧柏叶精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选取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了侧柏叶精油的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侧柏叶精油提取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80 W、超声时间32 min、液料比14∶1 (mL∶g)、提取时间6 h,在此条件下,侧柏叶精油提取率为0.821%,与预测值(0.817%)接近。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可靠,为侧柏叶精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精油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柠檬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10
作者 杨敏 侯少平 +2 位作者 周蕊 邢炎华 奚军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3,共6页
通过重结晶、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柠檬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柠檬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 通过重结晶、硅胶柱层析、反相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柠檬草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从柠檬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乌苏醇(3)、山奈酚(4)、白桦脂酸(5)、坡塻酸(6)、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7)、4-O-β-D-吡喃葡萄糖基顺式肉桂酸(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草 乙醇提取物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鉴定
11
作者 夏丽珍 李立志 +1 位作者 张晓俊 张燎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 采用已报道的灵芝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和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P)基因序列对茯苓基因组进行搜索比对,获得茯苓WcPGM和WcUGPP候选基因序列;以茯苓的cDNA为模板,成功克隆获得WcPGM和WcUGPP基因;随后利用pPIC9K构建2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毕赤酵母进行异源表达。序列分析表明WcPGM和WcUGPP基因全长分别为2021 bp和2144 bp,其中WcPGM基因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564个氨基酸;WcUGPP基因含有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编码50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WcPGM和WcUGPP与来源于绣球菌的ScPGM和ScUGPP的同源性分别为87%和91%。酶活测定表明,重组酶WcPGM可转化葡萄糖-1-磷酸(G1P)为葡萄糖-6-磷酸(G6P),酶活达1540 U·mL^(-1);重组酶WcUGPP可催化G1P和尿苷三磷酸(UTP)合成UDP-葡萄糖(UDP-Glc),酶活达660 U·mL^(-1),表明从茯苓中筛选到的2个酶WcPGM和WcUGPP具有PGM和UGPP活性。分子模拟表明,WcPGM在催化可逆反应过程中S114为磷酸供体和受体,R24和K379作为催化酸和碱实现底物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而E366和S368可实现底物的2种朝向,保障了中间产物葡萄糖-1,6-二磷酸的翻转,确保了WcPGM的可逆反应;而WcUGPP活性中心的核苷酸结合Loop和糖结合Loop保障了底物的正确朝向,K390作为催化碱实现了底物UTP/G1P与UDP-Glc的可逆反应。该研究为茯苓多糖合成途径的解析和代谢工程提升茯苓多糖产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催化机制 分子模拟
下载PDF
2-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
12
作者 杨莎 李晓花 +3 位作者 杜漠 高艳蓉 朱周静 唐文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以2-氨基苯甲腈衍生物(2a~2f)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合成了2-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1a~1f),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1 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钾用量n(KOH)∶n(2a)为4∶1、回流反应14 h的最佳... 以2-氨基苯甲腈衍生物(2a~2f)为原料,在氢氧化钾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合成了2-氨基苯甲酰胺衍生物(1a~1f),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1 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钾用量n(KOH)∶n(2a)为4∶1、回流反应14 h的最佳条件下,衍生物1a的收率达到84%;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衍生物1a与苯甲醛在微波辅助下可以合成7-甲基-2-苯基-2,3-二氢喹唑啉-4(1 H)-酮(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苯甲酰胺 水解反应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基于点击化学的酸敏感性聚合物前药的设计与合成
13
作者 张韫 李婷 +1 位作者 刘炫驿 边雯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将姜黄素和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直接共聚,制备了酸敏感性主链型聚合物前药,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前药为粒径... 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将姜黄素和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直接共聚,制备了酸敏感性主链型聚合物前药,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前药为粒径100~200 nm的球形纳米粒子,形状均匀,分散性良好;聚合物前药在肿瘤微环境下通过酸触发聚合物主链降解,实现对药物的可控性释放。为提升常规化疗药物疗效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药 主链 酸敏感性 点击化学 姜黄素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在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邱卫华 刘瑾如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3,共9页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 糖尿病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 inhibitors,AGI)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目前临床常用的AGI药物受到成本相对较高且有显著不良反应的困扰。降糖植物是获得低副作用、多靶点、高催化活性的天然AGI的重要来源,利用微生物强大的代谢网络和丰富的酶系提高降糖植物中AGI活性物质含量及生物活性、经过生物转化获得新型AGI已成为研究热点。探究了微生物发酵对降糖植物AGI活性物质的转化作用,并对微生物发酵在提高降糖植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发高效安全的天然AGI药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 微生物发酵 降糖植物
下载PDF
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
15
作者 马力通 梁宏旺 孙慎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4,共6页
褐煤由于水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易自燃,常用作坑口电站燃料。相对于褐煤燃料化利用,提取腐植酸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低碳利用途径。在介绍腐植酸提取原料的基础上,对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对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 褐煤由于水分高、挥发分高、热值低、易自燃,常用作坑口电站燃料。相对于褐煤燃料化利用,提取腐植酸是一种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低碳利用途径。在介绍腐植酸提取原料的基础上,对腐植酸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对褐煤腐植酸的提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促进褐煤及褐煤腐植酸的高值化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腐植酸 黄腐酸 提取方法
下载PDF
一种Voxelotor衍生物的合成
16
作者 王艳娇 徐小娜 +2 位作者 高艳蓉 朱周静 唐文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59,63,共5页
以沃塞洛托(Voxelotor,2)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氧化等2步反应,得到Voxelotor衍生物2-羟基-6-((2-(1-异丙基-1H-吡唑-5-基)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1),通过1HNMR和ESI-MS对中间体4及目标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中间体... 以沃塞洛托(Voxelotor,2)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氧化等2步反应,得到Voxelotor衍生物2-羟基-6-((2-(1-异丙基-1H-吡唑-5-基)吡啶-3-基)甲氧基)苯基丙-2-烯-1-酮(1),通过1HNMR和ESI-MS对中间体4及目标化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中间体4及目标化合物1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亲核加成反应条件为:物料比n(乙烯基溴化镁)∶n(2)为2.0∶1、反应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中间体4收率为62%;最佳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二氯甲烷、氧化剂2-碘酰基苯甲酸(IBX)用量n(IBX)∶n(4)为1.2∶1、反应时间为22 h,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1收率为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塞洛托 衍生物 亲核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下载PDF
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茁越 杨志远 +1 位作者 蒋绪 王莹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近年来,水煤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备受关注。但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受到煤质、煤粉粒度分布、添加剂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添加剂是水煤浆制备过程中决定生产成本和浆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传统水煤浆添加剂的主要特点,综... 近年来,水煤浆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煤炭清洁利用途径备受关注。但水煤浆的成浆性能受到煤质、煤粉粒度分布、添加剂等因素的制约,其中添加剂是水煤浆制备过程中决定生产成本和浆体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传统水煤浆添加剂的主要特点,综述了污泥、工业废水、生物质等废弃物作为环保型水煤浆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并对水煤浆添加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添加剂 环保型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水凝胶伤口敷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陈然 沈陟 +1 位作者 康顺吉 沈喜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4,共7页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并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皮肤伤口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寻求促进创伤修复、具有优良性能的伤口敷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水凝胶由于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吸收渗出物、易于去除、提供湿... 皮肤是覆盖人体表面并直接接触外部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皮肤伤口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寻求促进创伤修复、具有优良性能的伤口敷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水凝胶由于含水量高、生物相容性好、吸收渗出物、易于去除、提供湿润环境,在伤口敷料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总结了抗菌、止血、消炎、促组织再生等功能化水凝胶伤口敷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水凝胶伤口敷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伤口敷料 抗菌 止血 消炎 组织再生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沙枣叶多酚提取工艺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小庆 苏伟航 +1 位作者 孙芸 王忠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2,共8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新疆沙枣叶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沙枣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评价其抗氧...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了新疆沙枣叶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沙枣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沙枣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时间21 min、提取功率25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含量为36.45 mg·g^(-1);当浓度为0.20 mg·mL^(-1)时,沙枣叶多酚和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3%、96.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SOD、GSH-Px、T-AOC的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模型对照组的肾脏系数和肝脏系数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沙枣叶多酚高剂量组血清中MD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SOD、GSH-Px、T-AOC的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肾脏系数和肝脏系数与模型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叶 多酚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苗 路涛 +2 位作者 谭少博 杜延华 张志成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6,共7页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电子、食品加工与包装、农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强化学惰性和极低的表面能,导致PTFE不容易附着任何附加涂层,严重... 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如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电子、食品加工与包装、农业、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强化学惰性和极低的表面能,导致PTFE不容易附着任何附加涂层,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综述了PTFE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包括化学溶液法、等离子体法、辐照法等,在分析各种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PTFE表面改性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表面改性 辐照改性 等离子体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