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323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岳区林业建设述论
1
作者 贺文乐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太岳区是华北地区战略要地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林区。民国前期,阎锡山政府施行“六政三事”,该区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战争影响,太岳区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开展了以植树造林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林业建设。通过采取出台政策、广泛宣传与典型示范等革命化举措,太岳区林业建设在增加森林面积与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产生了一些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该区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岳区 林业建设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下载PDF
成就与不足: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农业发展研究
2
作者 肖璐娜 张箭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1788至1901年的110余年间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取得了“养羊业的大跃进式发展”“一大批农业精英的涌现”“资本主义农业的成形”等方面成就,对当世和后世的经济... 1788至1901年的110余年间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殖民地时期”。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农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取得了“养羊业的大跃进式发展”“一大批农业精英的涌现”“资本主义农业的成形”等方面成就,对当世和后世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缺点和不足,如“对原生植被的破坏”“对引进物种影响的忽视”。人们在引进物种的同时也较易忽视绵羊、兔子、狐狸等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及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危害在不经意间已然酿成且不容易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殖民地时期农业 成就 不足
下载PDF
中国养鹰史考略
3
作者 岳洋 李群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狩猎活动的国家之一,鹰作为人们捕猎的重要帮手,驯养历史至少已有七千多年。古人在长期的狩猎生产活动中,对鹰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于养鹰法的把握也不断成熟。即便随着时代发展,狩猎在传统社会生产中的比重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狩猎活动的国家之一,鹰作为人们捕猎的重要帮手,驯养历史至少已有七千多年。古人在长期的狩猎生产活动中,对鹰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于养鹰法的把握也不断成熟。即便随着时代发展,狩猎在传统社会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养鹰主要成为王室贵族的一种喜好和娱乐,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仍对养鹰相当重视,相当多人以此为生。该文立足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从畜牧史的角度出发,以古代鹰科猛禽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养鹰的起源,养鹰体系的进步以及养鹰法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鹰史 养鹰法 畜牧史
下载PDF
唐宋时期牡丹栽培与文化变迁
4
作者 孙帅杰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31-39,108,共10页
唐宋时期是观赏牡丹习俗和中国牡丹文化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唐代以前,牡丹作为一种药物而非观赏植物,尚未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唐代,由于上层贵族的引领,社会上兴起了观赏牡丹的风潮,唐人初步掌握了较为可靠的栽培技术... 唐宋时期是观赏牡丹习俗和中国牡丹文化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唐代以前,牡丹作为一种药物而非观赏植物,尚未实现大规模人工栽培。唐代,由于上层贵族的引领,社会上兴起了观赏牡丹的风潮,唐人初步掌握了较为可靠的栽培技术,以长安地区为中心,形成牡丹栽培产业。中唐以后,牡丹逐渐出现在美术作品中。宋代,洛阳地区形成了完善的牡丹栽培产业链,牡丹栽培技术进一步成熟完善。同时,牡丹也完成了意象化,被赋予富贵寓意,作为一种纹饰广泛出现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类场景之中。牡丹的流行是宋代以后社会走向世俗化与平民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唐宋时期 栽培 世俗化 富贵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三农”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5
作者 王巍溪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在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等重要论述指引下,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 在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等重要论述指引下,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经验,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农 成就 经验
下载PDF
高润生铅印本《尔雅谷名考》述评
6
作者 于欣蕾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0-127,19,共9页
清末民初农学家高润生最早完整系统提出将古农学和西方学科结合的构想,是民国最早提出“古农学”的学者,在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现仅在地方志以及少量历史档案内存有少量资料,对其人其书研究并不完善。本文从高润生唯一付梓著作《尔... 清末民初农学家高润生最早完整系统提出将古农学和西方学科结合的构想,是民国最早提出“古农学”的学者,在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现仅在地方志以及少量历史档案内存有少量资料,对其人其书研究并不完善。本文从高润生唯一付梓著作《尔雅谷名考》入手,结合《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中收录其所著的相关提要,对高润生农学学术轨迹进行钩稽,以此探求其“经农结合”的早期古农学思想,展现高润生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治学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学科建设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润生 《尔雅谷名考》 古农学 版式内容
下载PDF
从图像看近代西方对中国家猪及养猪技术的考察和利用
7
作者 黄田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69-80,119,共13页
图像文献所能表达的信息,往往能够补文字文献之不足。近代西方人考察中国家猪所流传下来的图像资料,展示了中西交流的丰富内涵和多种面相的历史细节。与中国家猪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图像展示了西方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角度,对中国家猪肥... 图像文献所能表达的信息,往往能够补文字文献之不足。近代西方人考察中国家猪所流传下来的图像资料,展示了中西交流的丰富内涵和多种面相的历史细节。与中国家猪相关的社会活动的图像展示了西方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角度,对中国家猪肥硕多产特征的刻画反衬出英国育种学家们对提高本国猪种质量的鼓励,对科学育种的专业描绘则印证了英国家猪猪种育成史,对中国的母猪阉割技术的考察显示了中外科技交流的丰富细节和多种面相。图像文献值得农史学者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猪 图像 育种 科技交流
下载PDF
近代中国外销茶的品种与国际市场
8
作者 陶德臣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81-99,119,共20页
近代中国外销茶主要分为红茶、绿茶、砖茶。各种茶的输出数量呈现动态性,并有不同的国际市场。红茶是最主要的外销茶。鸦片战争后,红茶产销迅速发展,19世纪60年代至1895年,年输出数量均超过100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量60%以上。嗣后,出口数... 近代中国外销茶主要分为红茶、绿茶、砖茶。各种茶的输出数量呈现动态性,并有不同的国际市场。红茶是最主要的外销茶。鸦片战争后,红茶产销迅速发展,19世纪60年代至1895年,年输出数量均超过100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量60%以上。嗣后,出口数量基本呈下跌趋势。绿茶贸易虽有起伏,但变化不大,一般年出口数量为20-30万担,19世纪70年代前后及20世纪20-30年代是绿茶出口兴盛、繁荣时期,出口数量、在茶叶出口总量中的占比达到新高。1917年前,砖茶出口数量持续增加,最多时年出口量超过60万担,在茶叶出口总量中的占比最高时达42%。红茶出口主市场为英国、美国、俄国,销量大体占红茶总销量的75%。绿茶出口主市场为美国、英国。19世纪末至1917年,俄国绿茶市场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是绿茶销往非洲的繁荣时期。砖茶主要销往俄国,销俄数量大体占砖茶外销总量的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外销茶 品种 国际市场
下载PDF
走进方观承笔下的天虫世界--清代农书《看蚕词》考论
9
作者 王少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128-136,8,共10页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 《看蚕词》是清朝著名大臣方观承的农学作品,自单行本问世后不久,便被收进安徽桐城方氏家族祖孙三代的精刻本家集——《述本堂诗集》中。二者以“母子”关系相存130余年,直到晚清光绪间单独重刻《看蚕词》时,才有所改变。由于长期载入诗集,导致流行面不广等原因,人们对这部用词(诗)注形式写成、兼具雅与俗两种格韵的农书了解很少。这种局面,与方观承本人及其亲友们设想的“上荐下教”的美好预期差距很大,同时也影响了该书在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发挥。因此,通过概述《看蚕词》的成书背景、版本流传和体例内容,尝试挖掘所蓄藏的珍贵的农学思想,以期该农书能得到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蚕词》 《述本堂诗集》 方观承 农学思想
下载PDF
宋代苜蓿发展探析
10
作者 张英冉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宋代人们对苜蓿的形态较前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宋代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品种较多,分布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既有野生苜蓿的分布,也有人工种植苜蓿的记载。除有中央机构管理苜蓿外,地方官员的职能也会涉及对苜蓿的管理。苜... 宋代人们对苜蓿的形态较前代有了更深的了解。宋代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品种较多,分布在西北、华北、西南等地,既有野生苜蓿的分布,也有人工种植苜蓿的记载。除有中央机构管理苜蓿外,地方官员的职能也会涉及对苜蓿的管理。苜蓿在宋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地影响着养马业的发展,食用和药用价值也受到了很大重视,也有许多文人将苜蓿作为诗词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宋代 农业史
下载PDF
晚清西人对中国农业的关注--以《中国丛报》为中心
11
作者 朱铭婷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中国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人的广泛关注。《中国丛报》上刊登了许多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报道,其中对晚清中国各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报道相对详细,关于具体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加工过程报道也比较清晰,报刊编者深入发掘了中国当时有较高... 中国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人的广泛关注。《中国丛报》上刊登了许多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报道,其中对晚清中国各地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报道相对详细,关于具体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加工过程报道也比较清晰,报刊编者深入发掘了中国当时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并在《中国丛报》中专题刊登。《中国丛报》上的农业报道,体现了19世纪中期西方人士对晚清中国农业的关注重点在于农业生产概况和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农作物,形成这种关注侧重点的原因既与其办报宗旨有关,也与报刊编辑者的身份、获取中国社会情况的难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中国丛报》 农作物
下载PDF
辽西三燕文化时期农业钩沉
12
作者 白燕培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20-30,共11页
魏晋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慕容鲜卑迁入辽西地区,经济形态仍然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随着慕容鲜卑的西迁东进,辽西地区的农业日益发展,三燕时期的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前燕时期)-衰落阶段(后燕)... 魏晋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慕容鲜卑迁入辽西地区,经济形态仍然以畜牧为主,农业为辅。随着慕容鲜卑的西迁东进,辽西地区的农业日益发展,三燕时期的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前燕时期)-衰落阶段(后燕)-再发展阶段(北燕)四个阶段,农业发展跟三燕政权对农业重视有关,农业衰落多与战争动荡有关。对辽西农业发展演进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三燕时期 农业
下载PDF
《耕织图》诞生于於潜的历史背景探析
13
作者 臧军 古今农业 2024年第1期48-60,19,共14页
吴越国钱镠奠定了“苏杭熟、天下足”江南富庶的“天下粮仓”,三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宋室定都杭州促进了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初年剧增人口带来社会压力急需农业技术推广载体的创新,京畿郊县於潜天然优越的环境成为水稻蚕桑生产和... 吴越国钱镠奠定了“苏杭熟、天下足”江南富庶的“天下粮仓”,三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宋室定都杭州促进了经济政治中心的南移,南宋初年剧增人口带来社会压力急需农业技术推广载体的创新,京畿郊县於潜天然优越的环境成为水稻蚕桑生产和耕织文化的沃土,“诗画县令”楼璹情系耕织积极担当记录於潜农桑生产的画家,等等。这些得天独厚、适逢其时、正逢其人的历史背景所具备的天时、地利、人和等优势条件,构成了《耕织图》诞生于於潜的历史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织图 诞生 背景
下载PDF
传统年画中蕴含的农耕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14
作者 陈军 伍晴晴 +1 位作者 葛欣旭 陶东冬 古今农业 2023年第3期81-92,共12页
传统年画根植于农耕文明,历经千年发展,内容包罗万象,是反映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年画运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描绘农耕时代的历史社会生活面貌,传达淳厚质朴的审美意趣,寄寓祈福纳祥的愿望。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年画根植于农耕文明,历经千年发展,内容包罗万象,是反映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年画运用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描绘农耕时代的历史社会生活面貌,传达淳厚质朴的审美意趣,寄寓祈福纳祥的愿望。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年画逐渐没落。但是传统年画的起源、发展与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且相互影响,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今天,年画依然承载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乡土文化记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通过研究传统年画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演变,重点梳理和剖析传统年画蕴含的天人合一、耕读传家、孝悌家和、精忠报国等深层次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探究传统年画的当代价值,以期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传统年画 文化内涵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黄河流域古梨树群农业文化遗产特征、价值和保护
15
作者 孔维府 李新明 +2 位作者 李宛真 耿研 王涛 古今农业 2023年第3期93-105,共13页
本文通过整理黄河流域梨地理标志和古梨树群资料,挖掘了黄河流域古梨树群蕴含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和遗产价值,并给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 古梨树 农业文化遗产 黄河流域
下载PDF
深化中国近代农村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评介
16
作者 阎书钦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虽然1840年后中国被拖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但是,到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认识这种经济形态 20世纪前期,在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济凋敝,同时受...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别于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虽然1840年后中国被拖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但是,到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小农经济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认识这种经济形态 20世纪前期,在中国饱受列强侵略,经济凋敝,同时受外来工业化思潮影响的情况下,国人多对之持否定态度。20世纪后期,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进展,尤其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力的增强,国人对中国历史认知的主体性进一步萌发,开始以自信的心态,基于中国历史延续性,,重新审视中国小农经济的社会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社会经济价值 历史延续性 历史认知 思潮影响 中国经济建设 列强侵略 中国国力
下载PDF
地区农业史研究的新力作——读《山东农业史》
17
作者 陈习刚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15-121,共7页
最近,收到山东师范大学周尚兵教授两部大作,其中一部就是《山东农业史》,作为《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三辑中的一本,洋洋洒洒60万字,2018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拜读尚兵教授此部农业史著作的时候,自己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最近,收到山东师范大学周尚兵教授两部大作,其中一部就是《山东农业史》,作为《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三辑中的一本,洋洋洒洒60万字,2018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拜读尚兵教授此部农业史著作的时候,自己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农业史》已经结项,并作为河南专门史的一部被列入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专门史系列研究重大专项第二批研究项目,2021年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人民出版社 山东师范大学 大象出版社 地方史 重大专项 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历史上贵州刺梨的名实考辨及其开发利用
18
作者 严奇岩 古今农业 2023年第2期70-82,共13页
刺梨作为野生水果,虽然多地有分布,但原产贵州,也主产贵州。历史文献中以清代民国时期贵州方志记载最多,将刺梨等同金樱子,存在同名异物的混淆,造成以讹传讹,文献引用中应特别注意辨析。而清代竹枝词常歌咏刺梨,为我们考证刺梨及刺梨酒... 刺梨作为野生水果,虽然多地有分布,但原产贵州,也主产贵州。历史文献中以清代民国时期贵州方志记载最多,将刺梨等同金樱子,存在同名异物的混淆,造成以讹传讹,文献引用中应特别注意辨析。而清代竹枝词常歌咏刺梨,为我们考证刺梨及刺梨酒提供详实资料。学界一般认为刺梨酒最早记载于道光时期。嘉庆时期张澍《黔苗竹枝词》歌咏锅圈仡佬刺梨酒,是笔者所见刺梨酒的最早记载。总体上,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围绕刺梨名实、产地、开发利用类型、功能、采摘时节、品种以及刺梨开发利用的主体等问题,存在不同认识,体现人们对刺梨开发利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刺梨酒 竹枝词 名实考辨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其命维新:古农书整理的传统与现代
19
作者 曾雄生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62-68,共7页
本文依据个人经验,对古农书整理从发端到最近三四十年的变化乃至今后的趋势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指出古籍整理经历了由“手工劳动”到“人工智能”的转变,肯定了这一转变对古农书整理和农史研究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对未来古农书的智能化... 本文依据个人经验,对古农书整理从发端到最近三四十年的变化乃至今后的趋势做了全景式的扫描,指出古籍整理经历了由“手工劳动”到“人工智能”的转变,肯定了这一转变对古农书整理和农史研究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对未来古农书的智能化利用和研究范式的转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农书 农业古籍 研究趋势 智能化
下载PDF
中国土壤学重要开拓者邓植仪教授著述补订
20
作者 倪根金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邓植仪是中国土壤科学的重要开拓者、著名农业教育家,长期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一生勤于著述,遗留了众多著述散落人间。论文通过广泛查阅,搜集出百篇前人未提及的邓植仪生前著述,使发现的邓氏著述达160余篇,并对前人整理中的一些失... 邓植仪是中国土壤科学的重要开拓者、著名农业教育家,长期执掌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一生勤于著述,遗留了众多著述散落人间。论文通过广泛查阅,搜集出百篇前人未提及的邓植仪生前著述,使发现的邓氏著述达160余篇,并对前人整理中的一些失误进行订正。著述书目不仅展现了邓植仪土壤学研究历程和成果,而且也反映出他的农业教育思想及管理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植仪 《土壤学》 科教研究 著述书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