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31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第25次北京学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1
作者 陈旭颖 刘伟中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2023年7月14至15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联合大学指导,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和应用文理学院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地理学会、《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 2023年7月14至15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联合大学指导,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和应用文理学院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史研究会、北京地理学会、《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协办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第25次北京学学术年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学院路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中国文物学会、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大学等40多个单位的120多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联合大学 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 地方文化研究 文化中心建设 中国文物学会 会议综述
下载PDF
《地方文化研究》联办"第三届太行山论坛暨太行山新见文献与乡村社会"学术研讨会
2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24年4月27日至28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与邯郸学院、清华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以及《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太行山论坛暨太行山新见文献与乡村社会"学术研讨会于河北省邯郸市... 2024年4月27日至28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与邯郸学院、清华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以及《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太行山论坛暨太行山新见文献与乡村社会"学术研讨会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学院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百余位来自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和《河北学刊》杂志社等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山西大学 地方文化研究 科研机构 历史文化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河北省邯郸市
下载PDF
“长城: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二届长城论坛暨长城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赵杰 李翠婷 +2 位作者 党盼盼 张雨婷 胡怡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2023年11月17—19日,由山西大学、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考古学会长城考古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历史学会、《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长城:历史与自然的... 2023年11月17—19日,由山西大学、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考古学会长城考古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历史学会、《地方文化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学院、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长城: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二届长城论坛暨长城学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来自中国长城学会、中国考古学会长城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大学、燕山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等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着眼于多学科、学科化、重理论、展应用设立相关议题,共发表学术报告50余篇。这些学术成果充分反映了长城科学研究、保护利用的新进展、新方法、新成果,有效推动了长城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精进,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以下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大学 长城文化 中国考古学 文化公园 和谐共生 历史文化学院 燕山大学 中国文化遗产
下载PDF
闽南文化多元结构刍议
4
作者 谢重光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与中华文化及其范围内各种地域文化一样,闽南文化是一种多元结构。其根源在于闽南人的族群来源是多元的,包括土著越人、南迁汉人及来自湖南的“蛮”人(以地域命名则称为“武陵蛮”、“五溪蛮”,以信仰命名则称为“槃瓠蛮”)、来自海外... 与中华文化及其范围内各种地域文化一样,闽南文化是一种多元结构。其根源在于闽南人的族群来源是多元的,包括土著越人、南迁汉人及来自湖南的“蛮”人(以地域命名则称为“武陵蛮”、“五溪蛮”,以信仰命名则称为“槃瓠蛮”)、来自海外的“番客”等多种成分;其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及经济类型也是多元的,地形包含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相应地,经济包括山林经济、大田稻作、沿海养殖捕捞渔业及海上商贸等基本类型。族群来源与地理环境及经济类型的多元,决定了闽南人人文性格的多元化,其基本面貌是兼容并包、崇正守礼、开拓进取、坚韧俭朴。其中的精华,需要我们积极弘扬,某些消极因素,则应该予以批判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族群来源 环境与经济类型 人文性格 多元结构
下载PDF
变式婚姻与父系亲属体系的关系--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的童养媳婚、招赘婚、招夫婚和各种“族内婚”制度及其实践
5
作者 杜靖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从20世纪前半期到现在,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共有20例变式婚姻,具体包括童养媳婚4例、招赘婚9例、招夫婚1例和各类“族内婚”6例。大部分童养媳婚只流行于民国时期,极个别存在于50年代初期,50年代以后绝迹,这主要与婚姻法取缔童养媳婚有... 从20世纪前半期到现在,山东省蒙山前庙西村共有20例变式婚姻,具体包括童养媳婚4例、招赘婚9例、招夫婚1例和各类“族内婚”6例。大部分童养媳婚只流行于民国时期,极个别存在于50年代初期,50年代以后绝迹,这主要与婚姻法取缔童养媳婚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童养媳婚的目的一是解决家庭劳力资源不足,二是让女性暨男性的配偶提前到来,以便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的家庭亲属关系之中。招赘婚出现于1980年以后至现在,与传统的继嗣制度存在先后相续的关系,即招赘代替了出继或过继模式,由此实现父系的延续。庙西村招赘婚的出现主要是应对缺乏男性子嗣的现象。招夫婚的目的是防止丧夫妇女的外流,最大程度地将其劝留在原有家庭或夫族中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庙西村的族内婚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嫁入的异姓女子在丈夫的五服内兄弟(共父兄弟、共祖兄弟、共曾祖兄弟和共高祖兄弟)之间的转换与组合;第二类,嫁入或到来的异姓女子在较远房份间即五服团体以外进行转换与组合;第三类,发生在同族两异性个体之间。第一类又分成两个亚类,一种是在某男子死亡或外出不归的前提下,其配偶与该男子的其他兄弟组成新的家庭,完成生育任务,以防止异姓女子外流;而另一种是兄弟间争夺配偶而组建新家庭,导致原有家庭被拆散,破坏了多种亲属关系。大的分类中的第二类不同于第一类中的第二个亚类的地方在于:其发生在房份较远的房支间,不同的男子争夺同一个女子,拆散原有家庭,最终带着妇女远离定居社区,具有拐带妇女性质。第三类“族内婚”易产生嫁给同族男子妇女的娘家觉得丢脸或蒙羞,中断与其新建家庭的联系和来往现象。族内妇女的流动涉及两性需求、情感需求和各种社会冲突与矛盾,非常驳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婚姻 童养媳婚 招赘婚 招夫婚 各类“族内婚”
下载PDF
徐炯的保守与固守--以谢无量《徐子休先生家传》为中心
6
作者 彭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0-26,共7页
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徐炯,“早年有令誉,晚岁则反之”。在进入民国以后,徐炯“思想日益倒退,成了四川顽固守旧的堡垒”(唐振常语)。徐炯的守旧与顽固、保守与固守,体现在思想与行为两个层面,并且集中体现在教育领域(政策、学会、学校... 四川华阳(今成都市)人徐炯,“早年有令誉,晚岁则反之”。在进入民国以后,徐炯“思想日益倒退,成了四川顽固守旧的堡垒”(唐振常语)。徐炯的守旧与顽固、保守与固守,体现在思想与行为两个层面,并且集中体现在教育领域(政策、学会、学校、学科、修身等)。究其原因,是徐炯在古今、中西、新旧观上出现了问题,即“知古不知今”“知中不知西”“知旧不知新”,不能“会通”(融会贯通)古今、中西、新旧之学,而“建设”(建设新文化)更无从谈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炯 保守 教育 谢无量 《徐子休先生家传》
下载PDF
“守望相助”乃千百年积淀的海洋文化品质内核--以舟山渔民勇救英军战俘为例
7
作者 胡银平 唐洪森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1942年9月起,在中国香港被俘的英联邦军队官兵陆续分批被送往日本做工,第二批战俘1816人即搭乘“里斯本丸”赴日。10月1日,该船行驶至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伤,次日拖航至东极岛海面沉没,由此演绎成一幕人间... 1942年9月起,在中国香港被俘的英联邦军队官兵陆续分批被送往日本做工,第二批战俘1816人即搭乘“里斯本丸”赴日。10月1日,该船行驶至浙江省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击伤,次日拖航至东极岛海面沉没,由此演绎成一幕人间悲剧。正当战俘们陷入绝境时,中国渔民船团突然驶入日本海军舰阵,不顾一切施救落水战俘,由此逆转整个局面,真实演绎了海洋人千古文化品质内核,亦即守望相助。此事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个案,却深刻映衬着海洋社会文化的优秀品质,此系历经千百年来,渔民向大海讨生活,而积淀下来的海洋人特有的基因,经受得起任何特定惊涛骇浪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望相助 海洋人 舟山 英军战俘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统计的客家文献海外传播研究
8
作者 邓晓宇 肖青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本研究以全球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的WorldCat书目数据库提供的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客家文献的海外传播状况予以全面考察和分析。依据该数据库,对19世纪以来客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概括总结,统计海外收藏... 本研究以全球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的WorldCat书目数据库提供的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客家文献的海外传播状况予以全面考察和分析。依据该数据库,对19世纪以来客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概括总结,统计海外收藏客家文献的图书馆数量及其分布的国家和地区,粗线条地勾画客家文献海外传播图景,并重点考察了以英语为语言的客家文献在海外传播状况,尤其是在美国的传播状况,为客家文献海外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统计 客家文献 海外传播
下载PDF
泰和县钟埠村"拖龙船"仪式音声的建构及象征
9
作者 欧阳绍清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
仪式音声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它从仪式整体的语境中分析音声对于仪式作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表演”过程的重要意义。文章以泰和“拖龙船”仪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发明、象征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音声”切入... 仪式音声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它从仪式整体的语境中分析音声对于仪式作为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表演”过程的重要意义。文章以泰和“拖龙船”仪式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发明、象征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音声”切入,置“音声”于仪式或信仰的共生环境中探寻其内涵和意义。对于“拖龙船”仪式而言,执仪人“文化表演”所形成的“音声声谱”有着从“象”到“意”的隐喻,形成一个“符号(基本单位)-仪式(聚集体)-象征(意义)”的动力循环圈。音声在保持仪式进行有效性的同时,不但赋予娱人娱己双重功能,还在不同的仪轨环节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龙船 音声象征 接续的传统
下载PDF
特征与前瞻:中国契约文书研究演化与发展的计量分析
10
作者 贺琳 黑维强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契约文书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载体,是民间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多样的契约文书中可以审视中国民间社会的务实、契约和法治精神。21世纪以来,我国契约文书的研究成果丰富,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中的契约文书研究成果为样本... 契约文书是中国历史变迁的载体,是民间历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形态多样的契约文书中可以审视中国民间社会的务实、契约和法治精神。21世纪以来,我国契约文书的研究成果丰富,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中的契约文书研究成果为样本,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统计计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契约文书研究的六大领域发展特征及前沿演进趋势,并认为契约文书研究领域亟待实现学科的话语体系建设,用时代语境对契约精神的内涵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书 矩阵特征 多维尺度 社会网络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老子思想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内生动力与传播机制——谱系理论的视角
11
作者 游红霞 田兆元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老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普世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对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生成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在华外国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认同存在着非谱系化、碎片... 老子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代表,具有全人类共享的、普世的意义和价值系统,对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体系、生成国际影响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中发现,在华外国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认同存在着非谱系化、碎片化等问题,并缺乏谱系化的传播机制。可依据谱系理论,分别从共享性价值谱系与多维叙事谱系两方面出发,形成老子思想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内生动力与传播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理论 老子思想 国际影响力 内生动力 传播机制
下载PDF
“十季”役考
12
作者 吴超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79-85,共7页
“十季”役是明清时期一种介于里长(粮长)与甲长之间专职负责催科的乡役,不同地区承担该乡役人员的职责存在差异。“十季”役并非全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乡役,只是在某些地区因某项催征任务而设立。赋役的包纳代赔制度又使得人们对乡役纷纷... “十季”役是明清时期一种介于里长(粮长)与甲长之间专职负责催科的乡役,不同地区承担该乡役人员的职责存在差异。“十季”役并非全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乡役,只是在某些地区因某项催征任务而设立。赋役的包纳代赔制度又使得人们对乡役纷纷躲避,这就使奸猾之徒借承揽“十季”役之机敲诈、勒索甲户,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甲户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十季 徭役
下载PDF
六朝赣水流域的农业发展与江州地位变动
13
作者 鲁浩 李珍珍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六朝时期,赣水流域、特别是赣水中下游地区的人口数实现了恢复和增长。随着农耕技术的改良和耕地规模的恢复、扩大,该地域的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因此,吴晋以降,江州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豫章城北置有豫章仓、钓圻仓等大型国有粮仓,集中存... 六朝时期,赣水流域、特别是赣水中下游地区的人口数实现了恢复和增长。随着农耕技术的改良和耕地规模的恢复、扩大,该地域的粮食产量不断提升。因此,吴晋以降,江州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豫章城北置有豫章仓、钓圻仓等大型国有粮仓,集中存储和转运粮食,以供应京畿建康和地方军府;另外,地方豪族和商贩也自赣水流域购买粮食,贩运至其他地区。可说,六朝赣水流域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外运,提升了江州的政治、经济地位,并推动了王朝国家地域格局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赣水流域 农业 江州 地域格局
下载PDF
清代王爷园寝地下建筑的初步调查与研究
14
作者 周莎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82-89,共8页
作为封建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在定鼎燕京后,其所封爵的宗室亲王们大多生活于北京。经历朝绵延,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清朝的宗室亲王们,在薨逝后,顺理成章地把葬地选择在了北京或其周边地区。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他们“百年之后”的万年福地,... 作为封建最后一个王朝的清朝,在定鼎燕京后,其所封爵的宗室亲王们大多生活于北京。经历朝绵延,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清朝的宗室亲王们,在薨逝后,顺理成章地把葬地选择在了北京或其周边地区。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他们“百年之后”的万年福地,即“王爷园寝”。清代王爷园寝的建筑由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组成。从地面建筑上看,园寝多由神桥、碑亭、宫门、享殿、墓冢等几部分组成;从地下建筑来看,玄宫主要由罩门券、梓券、金券等几部分组成。这些地上与地下的建筑样式,充分反映了王爷园寝在当时历史时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王爷园寝 玄宫 地下建筑 墓室装修
下载PDF
明清徽州入谱法律文书反映的社会关系
15
作者 孙悦 董家魁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73-81,共9页
法律文书向来是徽州文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徽州家谱中收录的大量法律文书具有天然归户性,极具学术价值。其中有部分文书制作主体是官府,而涉及宗族内部、宗族之间的法律文书则是入谱法律文书的主体部分。梳理明清徽州丰富的入谱法律文... 法律文书向来是徽州文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徽州家谱中收录的大量法律文书具有天然归户性,极具学术价值。其中有部分文书制作主体是官府,而涉及宗族内部、宗族之间的法律文书则是入谱法律文书的主体部分。梳理明清徽州丰富的入谱法律文书,探讨徽州宗族纠纷,进一步揭示出宗族往往是纠纷尤其是诉讼活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调解的中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家谱 法律文书 社会关系
下载PDF
书讯书话:《江西道教碑刻辑录》简介
16
作者 钟金烨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 中国古代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不仅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根植于我国社会历史之中,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遗留下许多重要的碑刻资料。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的资助下,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陈雅岚研究员与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戴训超教授对江西地区道教庙宇碑刻的数量、类型、特点以及分布区域等多种信息进行了全面系统整理,并对富有价值的碑刻作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整理汇总为《江西道教碑刻辑录》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整理与研究 道教碑刻 本土宗教 古代碑刻 碑刻资料 中华文化 辑录
下载PDF
湖口草龙
17
作者 王子文 程怡敏 童艳华(图)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湖口草龙,俗名“谷龙”,是鄱阳湖地区农民庆祝丰收、祈求国泰民安的民间传统活动,源于隋唐,盛于明清,主要流传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张青乡、大垅乡等地,是长江鄱阳湖渔文化(湖口)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2008年... 湖口草龙,俗名“谷龙”,是鄱阳湖地区农民庆祝丰收、祈求国泰民安的民间传统活动,源于隋唐,盛于明清,主要流传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张青乡、大垅乡等地,是长江鄱阳湖渔文化(湖口)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保护项目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九江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鄱阳湖地区 湖口县 渔文化 传统美术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下载PDF
实践论视野下的宗族观——对杜靖中国宗族研究的解读与分析
18
作者 周雨柔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98-106,共9页
继进化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论、系谱体系论、历史过程论、后现代主义等中国宗族分析模式之后,人类学家杜靖通过几十年民族志调查工作以及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借鉴布尔迪厄实践社会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论思想... 继进化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结构—功能论、系谱体系论、历史过程论、后现代主义等中国宗族分析模式之后,人类学家杜靖通过几十年民族志调查工作以及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借鉴布尔迪厄实践社会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论思想,提出了中国宗族研究的新路径,即实践人类学的宗族观,推动了中国宗族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社会学 亲属制度研究 五服与九族 国家与地方关系分析模式 中国宗族实践论
下载PDF
内蒙古黄河流域非遗普查新实践——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沿黄四旗非遗普查为例
19
作者 王海荣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独特的地理单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长期碰撞交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实践,造就了鄂尔多斯市沿黄四旗(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局中,在铸... 独特的地理单元,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长期碰撞交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实践,造就了鄂尔多斯市沿黄四旗(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全局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内蒙古自治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中,以及在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它具有鲜明的牧业文化和农耕文化交融互鉴,民间文学与民俗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祭祀文化富集与生态文明高度契合,传统技艺类非遗尽显地域特色等特征。鄂尔多斯市沿黄四旗非遗普查,是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全面、系统、科学的普查,通过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带状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新模式,对全区其他地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起到了示范作用,打造出了既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使非遗文化能够合理利用、科学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健康发展的鄂尔多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模板,是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新突破,为鄂尔多斯乃至对整个内蒙古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和研究,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黄河流域 鄂尔多斯市沿黄四旗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新实践
下载PDF
以盐兴教:明清云龙州盐业与科第文化
20
作者 李梦圆 地方文化研究 2024年第3期58-70,共13页
云龙州地处滇西山区,囿于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诸多条件,科第之风迟迟未开。明代盐官的设置为改变云龙盐地文教风气带来了转机,明中叶到此担任盐官的黄孟通及其后世子孙,因盐落籍、以仕倡教,对云龙文教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云龙州地处滇西山区,囿于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诸多条件,科第之风迟迟未开。明代盐官的设置为改变云龙盐地文教风气带来了转机,明中叶到此担任盐官的黄孟通及其后世子孙,因盐落籍、以仕倡教,对云龙文教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就云龙州而言,盐业资源、流官政权、外来移民是盐井社会风气演变的背景、诱因,亦是动力。科举文化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士绅队伍的壮大,他们以井养文、以盐兴教,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云龙盐井社会最终纳入“大一统”王朝的文化版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化 盐井社会 云龙州 士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