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险与物流:清末民国时期大巴山南麓的商业活动述略
1
作者 李国太 黄尚军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164-176,共13页
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巴山南麓,除垦殖土地、发展农业外,商业贸易也很繁盛。文章选取秦巴山区的大巴山南麓作为地域范围,利用地方志、档案史料、文集,以及田野调查所获民间文献,探明巴山南麓输出商品,以木料、药材、山漆、木耳等山区土产为... 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巴山南麓,除垦殖土地、发展农业外,商业贸易也很繁盛。文章选取秦巴山区的大巴山南麓作为地域范围,利用地方志、档案史料、文集,以及田野调查所获民间文献,探明巴山南麓输出商品,以木料、药材、山漆、木耳等山区土产为大宗;商人多为外地行商,本土坐商和货郎也不可或缺;商业通道以渠江水系最为重要,汉江水系起辅助作用,陆路交通在串联市镇间也必不可少;部分市镇的兴起,与商贸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南麓 商贸活动 市镇经济 区域研究
下载PDF
苏轼与刘述交往的政治文化内涵
2
作者 杨胜宽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3-13,共11页
刘述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重要反对者之一,但历来研究者对其关注了解甚少,以至于他的生卒年代、仕途主要经历等基本情况,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考察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从刘述七十二岁而卒来推测其卒年和生年,根据苏轼相关诗文提供的时间线索,... 刘述是王安石熙宁变法的重要反对者之一,但历来研究者对其关注了解甚少,以至于他的生卒年代、仕途主要经历等基本情况,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考察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从刘述七十二岁而卒来推测其卒年和生年,根据苏轼相关诗文提供的时间线索,可以大致判断其卒于神宗熙宁九年至元丰元年之间(1076—1078),而生年则在真宗景德元年至大中祥符元年之间(1004—1008)。苏轼与刘述交往不算多,时间也不长,但其中包含的政治与文化内涵却颇为重要,对世人加深对熙宁变法的认识,深刻了解苏轼在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交友之道及其思想情感,具有不容忽视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刘述 生卒年代 熙宁变法 政治与文化内涵
下载PDF
扬雄箴体文学讽谏思想的艺术表达
3
作者 杨胜宽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为一个成熟的文体,正式进入文学殿堂。故学习效仿者代不乏人,成为难以超越的箴文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箴体文学 讽谏功能拓展 表达艺术方法 文体典范
下载PDF
常璩与扬雄对古蜀的不同叙述
4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扬雄《蜀王本纪》记述古蜀历史与文化,对常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常璩后来撰写《华阳国志》,对古蜀历史的追述,就采用了扬雄《蜀王本纪》中的许多说法。但对有些记述也做了不同的叙述,譬如扬雄说古蜀“不晓文字”,常璩说“彭祖本生蜀,为... 扬雄《蜀王本纪》记述古蜀历史与文化,对常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常璩后来撰写《华阳国志》,对古蜀历史的追述,就采用了扬雄《蜀王本纪》中的许多说法。但对有些记述也做了不同的叙述,譬如扬雄说古蜀“不晓文字”,常璩说“彭祖本生蜀,为殷太史”,还有蜀人苌弘做过周室的史官,连孔子都要向博学多才的苌弘请教,说明当时蜀地的文化并不落后。彭祖与苌弘都做过史官,当然是要精通史料与各种书籍的,也说明蜀人应该有文字。但四川考古迄今尚未发现古蜀文字材料,这确实令人困惑和费解。只有期待以后的考古发现,来揭示古蜀文字真相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化 《蜀王本纪》 《华阳国志》 老彭仕商 苌弘故事
下载PDF
冠冕三巴:《华阳国志》所载巴西郡人物考
5
作者 潘殊闲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本文以《华阳国志·巴志》所载巴西郡人物为对象,通过文献梳理,考证其生平事履,并由此证明,巴西郡在当时巴地巴郡、巴东郡、涪陵郡、巴西郡、宕渠郡这五郡中,确实堪称人杰地灵的翘楚,常璩所谓的“人自先汉以来,傀伟俶傥,冠冕三巴”... 本文以《华阳国志·巴志》所载巴西郡人物为对象,通过文献梳理,考证其生平事履,并由此证明,巴西郡在当时巴地巴郡、巴东郡、涪陵郡、巴西郡、宕渠郡这五郡中,确实堪称人杰地灵的翘楚,常璩所谓的“人自先汉以来,傀伟俶傥,冠冕三巴”的评论,相当客观公允,而由此得出的“巴有将,蜀有相”的结论,则更加精辟,影响深远,直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国志》 巴西郡 人物 考证 冠冕三巴
下载PDF
呼和浩特地区明长城文化遗存体系的基本内涵
6
作者 翟禹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300-312,共13页
呼和浩特地区明长城文化遗产资源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呼和浩特地区明长城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和清水河县境内,此外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还有明代早期的大型卫城遗址等。本文将其按照“一区、两... 呼和浩特地区明长城文化遗产资源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呼和浩特地区明长城主要分布在呼和浩特南部的和林格尔县和清水河县境内,此外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还有明代早期的大型卫城遗址等。本文将其按照“一区、两带、五专题”的内涵予以认识和理解,分别是“呼和浩特明长城文化遗产分布区域”,“大边长城文化带”“二边长城文化带”,以及大型卫城遗址系列、和林格尔—杀虎口长城与万里茶道文化专题、圣山与十三边长城文化遗产区、清水河口子上长城文化遗产区和清水河老牛湾长城与黄河文化遗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和浩特 明长城 遗产价值 开发利用 基本内涵
下载PDF
推动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互动互促研究
7
作者 翟禹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内涵丰富,以此提出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的文化格局。黄河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而长城文化则是一种专门的文化遗产型文化,两者性质不同、内涵不同。但通过共同的使命,即保护、传承和利用,可以将... 内蒙古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内涵丰富,以此提出内蒙古“沿黄河—长城区域文化带”的文化格局。黄河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而长城文化则是一种专门的文化遗产型文化,两者性质不同、内涵不同。但通过共同的使命,即保护、传承和利用,可以将其纳入一个体系中实现互动互促、良性发展。因此要构建“内蒙古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走廊”,探索整体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黄河文化 长城 互动 互促
下载PDF
作为神圣空间的羌族碉楼民居
8
作者 李祥林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3-13,共11页
纵建筑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着眼精神层面,它还具有神圣性。以“尔玛”自称的羌族如今聚居在川西北,地处汉、藏之间。从文化人类学看,以“碉”为代表的村寨建筑是尔玛人栖居的场所,也是他们寄托情感和心灵的空间,是介于“圣”“俗”之间... 纵建筑有实用性也有艺术性,着眼精神层面,它还具有神圣性。以“尔玛”自称的羌族如今聚居在川西北,地处汉、藏之间。从文化人类学看,以“碉”为代表的村寨建筑是尔玛人栖居的场所,也是他们寄托情感和心灵的空间,是介于“圣”“俗”之间并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族群标志,跟他们的族群传统与民俗心理息息相关。考察羌族建筑碉楼民居,除了认识其作为世俗生活场域的价值,还需要透视其作为神圣心理空间的意义,从而达到艺术人类学的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建筑 民间信仰 族群心理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是处青山可埋骨——“乌台诗案”前后苏轼的痛苦体验与人生抉择
9
作者 潘殊闲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14-35,共22页
由于宋代最大的一次文字狱“乌台诗案”,受害者苏轼经历了炼狱般的人生考验。苏轼从生理到心理,都在从未有过的怆痛中经受折磨、调适与治愈的煎熬和重生的抉择。“乌台诗案”带给苏轼刻骨铭心的痛苦体验与难忘记忆,这是苏轼的“不幸”... 由于宋代最大的一次文字狱“乌台诗案”,受害者苏轼经历了炼狱般的人生考验。苏轼从生理到心理,都在从未有过的怆痛中经受折磨、调适与治愈的煎熬和重生的抉择。“乌台诗案”带给苏轼刻骨铭心的痛苦体验与难忘记忆,这是苏轼的“不幸”。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乌台诗案”又彻底改变了苏轼的人生,让那个雅俗共赏、人见人爱、享誉世界的苏东坡从此登上了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舞台,这当是苏东坡的“幸”,自然也是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台诗案” 苏轼 痛苦体验 人生抉择
下载PDF
“湖州竹派”的源流与继承
10
作者 唐林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89-117,共29页
北宋四川盐亭人文同开派、眉山人苏轼大力推动的“湖州竹派”,与成都人黄筌创立、黄居宷光大的“黄筌画派”,是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五个中国著名绘画流派中的两个,也是四川从古至今产生的两个最著名的中国绘画流派,它们与“海上画派... 北宋四川盐亭人文同开派、眉山人苏轼大力推动的“湖州竹派”,与成都人黄筌创立、黄居宷光大的“黄筌画派”,是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五个中国著名绘画流派中的两个,也是四川从古至今产生的两个最著名的中国绘画流派,它们与“海上画派”“岭南画派”一样,在国内外美术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重点不在“湖州竹派”绘画艺术,而着重其产生的源流和继承脉络:文同的《墨竹图》及“湖州竹派”产生的原因,文同为什么如此喜爱画竹,文同墨竹对后世绘画的影响;苏轼竹画及与文同师承关系,苏轼在“湖州竹派”崛起中独特而关键的作用,苏轼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地推崇文同;“湖州竹派”流传近千年的关键继承者李衍、柯九思、吴镇以及各个朝代的主要继承者;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唯有“竹”独成著名一派的主要原因,等等。本文是湖州竹派有关源流、继承较为系统和详备的文章,对于四川名人资源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州竹派 墨竹 源流 继承
下载PDF
我与《四川通史》——李敬洵先生访谈录
11
作者 苏东来 贾良宜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358-365,共8页
李敬洵先生,四川营山人,1946年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隋唐史研究专家,著有《四川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等著作。李先生早年在钢厂、煤矿工作,1980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读研究生,跟随著名学者李埏... 李敬洵先生,四川营山人,1946年生,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云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隋唐史研究专家,著有《四川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等著作。李先生早年在钢厂、煤矿工作,1980年9月进入云南大学读研究生,跟随著名学者李埏先生学习中国经济史。1982年毕业后进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从事四川史、隋唐史、康藏史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敬洵 《四川通史》 隋唐史
下载PDF
曾言枢《戍康日记(1941年8月19日—9月18日)》校注
12
作者 陈鹤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259-269,共11页
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四〇八旅旅长曾言枢(1894-1976),奉命于1937年进驻西康理化县(今理塘县),经理康南事务。1941年8月至9月,曾言枢自康南理化,前往康北瞻化(今新龙县)、甘孜等县巡视,开展工作。曾言枢有记日记的习惯,这篇发表... 国民革命军二十四军一三六师四〇八旅旅长曾言枢(1894-1976),奉命于1937年进驻西康理化县(今理塘县),经理康南事务。1941年8月至9月,曾言枢自康南理化,前往康北瞻化(今新龙县)、甘孜等县巡视,开展工作。曾言枢有记日记的习惯,这篇发表于《中国边疆》的《戍康日记》完整地记录他巡视甘孜等县的情况,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极为珍贵。今结合相关文献,对该日记加以校注,希望对今人研究民国时期的西康状况,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言枢 西康 日记
下载PDF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稿约
13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编辑部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379-380,共2页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一年两辑。本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源。一、征稿选题范围有关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一年两辑。本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源。一、征稿选题范围有关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岷江流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四川名人研究、四川文化史研究、巴蜀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全国各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研究、口述历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 四川省教育厅 选题范围 学术刊物 巴蜀书社 地方文化研究 重点研究基地 口述历史
下载PDF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稿约
14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编辑部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329-330,共2页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一年两辑。本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源。一、征稿选题范围有关地方文化...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创办的学术刊物,由巴蜀书社出版,一年两辑。本刊长期面向海内外学者征集稿源。一、征稿选题范围有关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岷江流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四川名人研究、四川文化史研究、巴蜀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全国各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地方文化与文化中国研究、口述历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文化资源 四川省教育厅 选题范围 学术刊物 巴蜀书社 地方文化研究 重点研究基地 口述历史
下载PDF
试论巴人文化的基本精神
15
作者 纪国泰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139-145,共7页
文章通过考察巴人的发展历史,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善于征战的巴国、敢于抗争的巴人、“五教雍和”的巴风,这不仅是巴人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展现巴蜀文化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元素。
关键词 南蛮 板楯蛮 巴人 勇锐 抗争 五教雍和 《风俗通》
下载PDF
汤盘孔鼎有述作:《说文解字》宝鼎文化意识钩沉
16
作者 黄交军 李江义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313-330,共18页
鼎乃青铜器皿,发轫于远古时期,属古代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对民族历史影响深远。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考察文本,穷尽《说文》内所有与鼎相关的字词训诂,集中钩沉中国鼎文化意识,考察结果表明:鼎最初是以炊食馔具面目出... 鼎乃青铜器皿,发轫于远古时期,属古代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对民族历史影响深远。以《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为考察文本,穷尽《说文》内所有与鼎相关的字词训诂,集中钩沉中国鼎文化意识,考察结果表明:鼎最初是以炊食馔具面目出现,其社会功能逐渐扩展至味鼎、药鼎、祭祀鼎等,因原始先民重鬼尊祖风尚浓烈,且伴有宗教祭祀仪式,社会地位日趋重要,最终凝固为图腾彝铭、邑落重器、邦国象征。一言以蔽之,一段《说文》鼎文化之演变历程,实即一部华夏民族“远取诸物,近取诸身”、铸鼎象物、功名鼎铉的民族秘典史、社会礼仪史、国家政治史,给人类命运共同体普世价值提供古老注脚、合理内核及经典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社会功能 图腾彝铭 邑落重器 国家象征
下载PDF
苏东坡兄弟与大熊猫的诗歌情缘
17
作者 张志烈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83-88,共6页
文章以苏东坡写于陕西凤翔的《竹䶉》诗以及苏辙的《次韵子瞻竹䶉》为观照对象,通过竹䶉的发现地域、食竹习性、躯体形状、神态特征四个方面,在稽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得出当年苏东坡所见的“竹䶉”,就是我们今天的国宝大熊猫。
关键词 苏东坡 苏辙 诗歌 竹䶉 大熊猫
下载PDF
积淀岭南记忆的文化符号——广州余荫山房窗饰风格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18
作者 阎方正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园林在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历程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地域的园林建筑遵循着共性的艺术规律,却也表现出特殊的审美偏好。通过实地性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在窗户设计中所使用的图案以牡丹、桃花、芋头、凌霄等花草居多,颜... 园林在中国古典艺术发展历程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地域的园林建筑遵循着共性的艺术规律,却也表现出特殊的审美偏好。通过实地性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广州番禺的余荫山房在窗户设计中所使用的图案以牡丹、桃花、芋头、凌霄等花草居多,颜色则以红、白、蓝、黄充当主体色调,并排列成六边形与花形,呈现出兼具岭南、中原两种风情的审美特征。实用层面上,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余荫山房窗饰的图案、颜色选择具有直接影响。审美层面来看,这些窗饰真实反映出中原儒家、岭南本土两种文化的间性关系。通过阐释余荫山房的窗饰,进而解构古代长期被视作“他者”的岭南地域观念,有助于学界重新审视评价这种文化形态具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荫山房 岭南文化 审美人类学 园林窗饰 他者
下载PDF
成渝金钱板与凉州贤孝比较研究
19
作者 李晓华 张晓涵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本文针对成渝金钱板与凉州贤孝的由来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对两种国家级非遗文化相互间的借鉴、影响、融合以及保护与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金钱板 凉州贤孝 由来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世界大航海时代名人张燮的汀州渊源及其价值——兼论“张燮伴你游汀州”文旅品牌建设思路
20
作者 刘涛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270-286,共17页
围绕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更好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化发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重建史实。从中发现,在汀州府走向世界的世界大航海时代,享誉海内外的张燮与福建汀州府渊源颇深,可据此还原张燮诗文历史情境,作为当前闽... 围绕闽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更好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化发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重建史实。从中发现,在汀州府走向世界的世界大航海时代,享誉海内外的张燮与福建汀州府渊源颇深,可据此还原张燮诗文历史情境,作为当前闽西客家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题材,为新时期客家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航海时代 张燮 汀州渊源 文旅品牌 历史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