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91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小红 许贻斌 +3 位作者 林永青 仇登高 姜双城 郑惠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氮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分别以无填料(C)、牡蛎壳(M)、珊瑚石(S)、弹性填料(T)和悬浮球填料(F)构建5组生物滤池,比较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成膜情况及对不同氮污染物的24 h去除能力,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 为探究不同填料生物膜对海水养殖尾水氮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分别以无填料(C)、牡蛎壳(M)、珊瑚石(S)、弹性填料(T)和悬浮球填料(F)构建5组生物滤池,比较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成膜情况及对不同氮污染物的24 h去除能力,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挂膜期间(20、40、60 d)填料生物膜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填料生物膜成熟时间需要46~50 d,珊瑚石所需时间最短(46 d);扫描电镜显示,弹性填料和悬浮球填料附着生物量最多,以杆状细菌为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24 h去除率最高的填料分别是悬浮球填料(68.66%±6.27%)、珊瑚石(99.99%±0.00%)和悬浮球填料(6.73%±3.41%);高通量测序显示,随着挂膜时间延长,弹性填料生物膜上的细菌丰度显著增加,牡蛎壳和珊瑚石生物膜上的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不同填料生物膜的主要优势菌群,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硝化刺菌门(Nitrospinae)的相对丰度随挂膜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在属分类水平上,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硝化刺菌属(Nitrospina)和未分类_亚硝化单胞菌科(unclassified_Nitrosomonadaceae)是填料生物膜上具有硝化作用的优势菌属,这4种硝化菌属在挂膜60 d时的相对丰度总和从高到低依次为悬浮球填料(42.53%)>牡蛎壳(30.50%)、弹性填料(29.30%)>珊瑚石(11.74%),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青枯菌属(Ralstonia)、噬几丁质菌属(Chitinophaga)和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等反硝化菌属在珊瑚石填料生物膜上的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填料。研究表明,珊瑚石、悬浮球填料能够实现脱氮菌属的高效富集,对海水养殖尾水具有良好的脱氮能力,是较为理想的生物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尾水 填料 生物膜 脱氮能力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翠娅 杨芳 +4 位作者 郑盛华 陈小红 林永青 魏姗姗 席英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133种,其中硅藻门101种,甲藻门28种,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以广温广盐种最为常见且丰度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优势度分别为0.798和0.027;浮游植物丰度月平均值范围为1.80×10^(4)~4.14×10^(6)cells/L,平均值为5.33×10^(5)cells/L,湾外养殖区丰度显著高于湾内(P<0.05);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磷、活性磷酸盐、盐度和化学需氧量,其中,中肋骨条藻受水温、活性磷酸盐影响最大,柔弱拟菱形藻受Si/P值影响最大。研究表明,中肋骨条藻的高优势度与其广温广盐特性、较强的光适应生理特征及海水中丰富的硅酸盐有关;在磷相对限制的河口海湾,磷含量和盐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三倍体牡蛎 环境因子 黄岐湾
下载PDF
鳗鲡疱疹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A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曦 杨金先 葛均青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建立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AngHV的ORF 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温度,确定反应时间,并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 为建立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检测方法,根据AngHV的ORF 9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温度,确定反应时间,并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9℃,反应时间为20 min;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评价显示,RAA检测AngHV的最低检测量为1×10^(2)copies/μL,可特异性地检测AngHV,与美洲鳗鲡腺瘤病毒(American eel adomavirus,AEAdoV)、蛙虹彩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和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均无交叉反应;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表明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应用该方法对采集的2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实时荧光RAA检测方法与qPCR方法的检出率一致,均为92%,高于普通PCR的检出率(76%)。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鳗鲡疱疹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辅助扩增RAA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准确,可用于AngH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实时荧光RAA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低盐和淡水养殖模式下草鱼肌肉营养和风味品质评价
4
作者 喻亚丽 鲁晓蓉 +7 位作者 董立学 周运涛 任治豪 张浪 毛涛 彭婕 伍刚 甘金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0-479,共10页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 为探究低盐养殖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肌肉的品质特征,以淡水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83 kg±0.13 kg)和低盐养殖草鱼(体质量为1.37 kg±0.21 kg)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组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水分、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质构特性的差异,并进行了品质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低盐养殖(低盐组)草鱼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必需氨基酸总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淡水养殖(淡水组)草鱼(P<0.01),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辛烯-3-醇对两种养殖模式下草鱼的总体风味贡献最大,低盐组草鱼肌肉中呈异味的1-辛烯-3-醇、辛醛、(E,E)-2,4-癸二烯醛含量显著低于淡水组(P<0.05),具有较好的风味;低盐组草鱼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淡水组草鱼(P<0.05),具有较好的口感。研究表明,低盐养殖草鱼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均优于淡水养殖草鱼,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低盐养殖 淡水养殖 营养品质 风味
下载PDF
基于PIV技术草金鱼幼鱼转弯运动动力学特性
5
作者 张娟 张英 +4 位作者 黄小双 刘必林 陈新军 孔祥洪 陈家祺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0,共9页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 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 为了解观赏鱼类在转弯运动状态下的推进机理及推进性能,以体长为5~8 cm的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涡量矩定理,对机动转弯运动流体流场变化进行追踪,分析了幼鱼转弯过程中尾部的运动特征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草金鱼幼鱼转弯过程中,形态结构主要发生C型、S+C型结构两种变化,转弯过程中幼鱼尾部周围流场的正、负值涡量交替出现;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30 7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06~133.49 mN,负作用力为-83.85~-2.15 mN;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转弯时,幼鱼平均速度为0.104 4 m/s,流体对幼鱼尾部产生的正作用力为24.06~80.95 mN,负作用力为-59.60~-5.86 mN。研究表明,转弯时鱼体形态呈C型结构变化的机动性能优于鱼体形态呈S+C型结构变化,且不同转弯类型产生作用力峰值的时刻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金鱼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形态结构 涡量
下载PDF
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仿生机器鱼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必林 黄小双 +2 位作者 陈新军 张英 孔祥洪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8,共10页
计算流体力学是研究仿生机器鱼水动力特性的重要数值模拟方法,已在仿生学及海洋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CNKI中文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分别检索到201篇中文文献和146篇英文文献,运用Cite Space软件的文献计... 计算流体力学是研究仿生机器鱼水动力特性的重要数值模拟方法,已在仿生学及海洋学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利用CNKI中文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分别检索到201篇中文文献和146篇英文文献,运用Cite 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文献类型、期刊分布、发文量趋势、作者、研究机构和高被引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探讨了计算流体力学在仿生机器鱼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热点。结果表明:仿生机器鱼领域中外文献发文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仿生类期刊及文献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与被引频次;研究学科领域涉及工程学、机器人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等多个交叉性学科;该领域内研究热点与重点方向为动力学模型、三维流场仿真、设计与制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建议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水生生物集群运动仿真、鱼类侧线感知机制和仿生机器鱼水动力试验,以期促进多学科融合,为仿生机器鱼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仿生机器鱼 数值模拟 文献计量学 网络知识图谱
下载PDF
向阳湖中华绒螯蟹越冬前后品质及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7
作者 刘晓辰 侯鑫 +4 位作者 张振 郭虹孝 龙敏 卓然江 王成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1-818,共8页
为探究中国北部高寒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时间自然越冬后的品质差异及低温环境下的肠道菌群状况,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阳湖为试验点,分析了越冬前后蟹的相关组织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脂肪酸含量,并采用16... 为探究中国北部高寒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时间自然越冬后的品质差异及低温环境下的肠道菌群状况,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阳湖为试验点,分析了越冬前后蟹的相关组织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脂肪酸含量,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越冬前后蟹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湖泊自然越冬后雌蟹肥满度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雄蟹肥满度和性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越冬后,蟹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矿物质元素Na、K、Mn、Fe和Cu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趋势的显著变化(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越冬后蟹肠道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有降低且菌群组成变化明显,越冬前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71.14%)、拟杆菌门(15.19%)和变形菌门(9.69%),越冬后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52.79%)、厚壁菌门(37.10%)和拟杆菌门(4.35%),变形菌门下嗜冷杆菌属的丰度从越冬前的0.10%显著上升到43.75%(P<0.05),成为越冬后第一大属。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自然越冬后其品质未发生较明显下降,部分营养指标优于越冬前,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探索新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和销售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越冬 营养品质 脂肪酸 肠道菌群
下载PDF
ChatGPT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展望
8
作者 吴立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是OpenAI团队根据GPT系列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布的最新版本。目前,各领域正积极推进与ChatGPT的快速融合,协同推动行业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 Chat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是OpenAI团队根据GPT系列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布的最新版本。目前,各领域正积极推进与ChatGPT的快速融合,协同推动行业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然而渔业领域与ChatGPT的融合研究鲜有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渔业已经从粗放的养殖模式逐步发展为智能化、精准化和无人化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新应用场景,ChatGPT与渔业结合有望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提高渔业的智慧化程度。本文结合渔业发展现状,综述了ChatGPT这种新兴的人工智能语言处理模型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潜能,包括智能化的推荐育种方案、工厂养殖管理、健康监测与病害预警和渔业资源监测与利用等方面,以期为助推渔业新质生产力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渔业 智能化 深度学习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渔业捕捞策略方法的理论、应用和未来挑战
9
作者 朱江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 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通过收集数据和评估种群资源状况,提出科学管理建议,并通过管理制度实施管理措施。传统方法在资源评估中常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建议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9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捕捞策略(管理程序)方法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不断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渔业资源量化管理方法体系,并在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经济鱼类资源开发与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捕捞策略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传统渔业资源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以及捕捞策略方法的特点、优势和面临挑战,提出了在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下,运用捕捞策略有利于促进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长期可持续利用。针对考虑运用管理策略评价建立捕捞策略的渔业,提出未来应加强渔业与种群生物学基础数据收集、加强种群模拟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以及加快适用于严重衰退渔业资源捕捞策略新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中国应用捕捞策略方法进行渔业资源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捕捞策略 管理策略 资源评估
下载PDF
菌藻协同对大口黑鲈养殖水环境、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天宇 陈曦 +8 位作者 徐慧敏 孟顺龙 金渝钦 胡庚东 李丹丹 裘丽萍 宋超 范立民 徐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7,共9页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 为探索添加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小球藻+枯草芽孢杆菌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水环境、生长性能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1000 L聚乙烯桶中进行试验,共设置空白组(饲喂基础饲料)、小球藻组、枯草芽孢杆菌组和菌藻混合组(水体中同时添加小球藻和枯草芽孢杆菌)4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50尾体质量为(11.71±0.90)g的大口黑鲈,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水体中所测理化指标总体上均有所优化,各试验组总氮、总磷和溶解氧含量差异较小,而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相差较大,尤其是菌藻混合组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多数时间点均达到了最低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大口黑鲈的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空白组有所增加,但仅菌藻混合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过程中,与空白组相比,加藻/菌试验组鱼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溶菌酶(LZM)活力总体上均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菌藻混合组的抗氧化效果更好。研究表明,在水环境中添加小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以改善水质环境,促进大口黑鲈生长,提高其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藻菌协同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小球藻 枯草芽孢杆菌 水质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邵海燕 王卿 +1 位作者 高春霞 赵静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99属185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主要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其中中肋骨条藻长期占绝对优势;在时间上,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更高,分布更均匀;在空间上,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整体上呈现东滩>南支>北支的分布格局;GAM分析显示,在夏季,水温(Tem)、酸碱度(pH)和氮磷比(TN/TP)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TN/TP的贡献率最高(71.86%),在秋季,盐度(Sal)、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Mn)是显著影响长江口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环境因子(P<0.05),其中DO的贡献率最大(48.48%)。研究表明,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掌握长江口浮游植物资源动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影响因素 广义加性模型 长江口
下载PDF
鲍营养品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腾 赵新楠 +5 位作者 林怡辰 宋冬茹 霍善琴 薛勇 谭志军 彭吉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4,共13页
鲍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除... 鲍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海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加,鲍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除辽宁省和广东省有少量养殖外,福建省和山东省成为鲍的主产地。现阶段鲍营养品质和性状提升逐渐成为鲍育种养殖业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鲍营养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营养成分、呈味和功能活性物质,重点归纳了品种、产地、采样季节、养殖模式、饵料等因素及不同外源胁迫对鲍营养品质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和差异指标繁多,且鲍营养品质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未来亟需系统性开展鲍品质评价研究,以及饵料、环境因子、养殖模式等因素对鲍品质调控机制的研究,以期为鲍养殖、新品种培育、品质综合评价及特征指标挖掘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品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同温度、盐度条件对草鱼暂养及应激保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静怡 郑伟 +7 位作者 黄卉 岑剑伟 赵永强 王田 魏涯 郝淑贤 杨少玲 陈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5,共9页
为探究淡水鱼类低温保活运输技术中的基础数据,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以梯度降温方式,将水温从室温23~25℃降至24~12℃,设置盐度为0.5~5,保活48 h后检测草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含量及水体中总氨氮质量浓... 为探究淡水鱼类低温保活运输技术中的基础数据,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以梯度降温方式,将水温从室温23~25℃降至24~12℃,设置盐度为0.5~5,保活48 h后检测草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含量及水体中总氨氮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草鱼的临界温度为6~8℃,半休眠温度为16℃,盐度不应超过3;16℃下草鱼应激迟缓,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较低,草鱼存活率最高,保活48 h时血清中AST、ALT、COR、GLU含量较低,SOD、CAT、GSH-Px酶活力最高,MDA含量较其他试验组显著降低(P<0.05)。盐度为1~2时,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较低,草鱼存活率最高,草鱼血清中所测各生化指标含量低于盐度3时水平,保活48 h抗氧化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皮尔森和曼特尔检验分析显示,温度对草鱼血清COR、GLU和GSH-Px,盐度对ALT、AST、COR、GLU、SOD的影响更显著。研究表明,在16℃水温条件下,控制适当盐度,可改善水质,有利于草鱼有水长途运输,温度为16℃、盐度为1~2的水体更适合草鱼长途运输。通过本试验所得关于草鱼保活的关键参数,为大宗淡水鱼类活运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相关暂养及运输规范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温度 盐度 应激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淮河中游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利聪 王东伟 +1 位作者 张敏莹 周彦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 为探究淮河中游水体中叶绿素a (Chl-a)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别于2019年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和2020年2月(枯水期)在淮河中游水域设置28个采样断面进行水质调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了Chl-a的时空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淮河中游Chl-a浓度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Chl-a年平均值为(20.12±7.25)μg/L,变化范围为2.97~80.61μg/L,不同水文期Chl-a浓度变化明显,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其空间变化特征为临淮岗闸上段>临淮岗至蚌埠闸河段>蚌埠闸下段;主成分分析显示,临淮岗闸上段Chl-a浓度与透明度(SD)、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亚硝酸盐氮(NO2--N)呈显著负相关(P<0.05),临淮岗闸至蚌埠闸河段Chl-a浓度与DO、pH呈显著正相关(P<0.05),蚌埠闸下段河流Chl-a浓度与化学需氧量(CODMn)和总磷(T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H、TP和总氮(TN)是影响淮河中游Chl-a浓度的主要环境因子,pH为Chl-a浓度变化的被动因子,TN在不同水文期与Chl-a浓度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TP可能是淮河中游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营养因子;淮河中游水体以轻度富营养化为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时空变化特征与Chl-a浓度变化特征相近,其中临淮岗闸、淮河干流及颍河与涡河交汇口是水质变化的主要突变点。研究表明,淮河中游主要存在TN浓度超标的情况,水坝、支流汇入和面源污染所导致的河流水文情势的改变是引起TL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叶绿素A 闸坝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花斑裸鲤SSR、SNP和InDel位点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彩霞 李长忠 +8 位作者 金文杰 保长虹 简生龙 李昭楠 王丽楠 严青春 王振吉 王国杰 陈艳霞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为利用分子标记规模化开发与辅助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良种选育,以花斑裸鲤(2+龄)的鳃、肾脏和肝脏组织为材料,经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MISA和GATK3软件分析转录组的SS... 为利用分子标记规模化开发与辅助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良种选育,以花斑裸鲤(2+龄)的鳃、肾脏和肝脏组织为材料,经总RNA提取和cDNA文库构建后采用Illumina Novaseq 2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采用MISA和GATK3软件分析转录组的SSR、SNP和插入缺失标记(InDel)位点特征。结果表明:在486221条Unigenes序列中共发现了128727个SSR,出现频率为26.47%,平均每3.76 kb出现1个SSR;花斑裸鲤SSR包括6个重复类型,以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基元类型为主,分别占总SSR位点数的46.53%和42.45%,重复基元类型共77种,其中,A/T和AC/GT两种基元的出现频率最高,是花斑裸鲤SSR的优势重复基元;所有重复次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为5~15次,占所有SSR位点的87.52%;通过GATK3软件搜索得到399080个SNP位点,转换类型多于颠换类型,分别占总SNP的56.29%和43.71%,转换类型中A/G发生频率略高于C/T,而颠换类型中A/T发生频率最高,C/G发生频率最低;InDel分析显示,从花斑裸鲤转录组Unigenes中共筛选出254065个InDel位点,平均每1903 bp出现1个InDel位点,且SNP位点和InDel位点均以含1个位点的Unigenes数最多。研究表明,花斑裸鲤转录组中SSR、SNP和InDel位点非常丰富,这些位点对花斑裸鲤种质资源鉴定、种群遗传学研究及保护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斑裸鲤 转录组 分子标记 SSR SNP INDEL
下载PDF
山西省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功能群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志远 赵乐乐 +4 位作者 贾欣 胡雅菲 刘少贞 刘青 宋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3,共13页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为探究山西省大同市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及其功能群特征,分别于2020年10月12日,以及2021年3月27日、6月21日和9月2日共4个季节采样,对浮游生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密度、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63属122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7.31~45.69 mg/L和6 500.21~15 183.93 ind./L,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0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N、J和W1为代表性功能群;共鉴定出主要浮游动物4个类群13属21种,生物量、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49~25.53 mg/L和2 128.90~17 699.72 ind./L,浮游动物可划分为9个功能群,其中RF、LCF为代表性功能群;秋、冬、春、夏4个季节的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3.45、40.19、52.66和48.87;4个季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0~1.54和0.24~1.00,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17~0.32和0.08~0.3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12.81~16.18和2.08~2.87,Simpson优势度指数(D)分别为0.40~0.77和0.10~0.54;Pearson、Mental相关分析及冗余分析显示,温度、溶解氧、磷、氮和叶绿素a等是影响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册田水库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功能群结构、生物量及密度在季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册田水库水质处于重污染状态,建议放养以滤食浮游生物为主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册田水库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中国花鲈肠道和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祖銮 赵吉臣 +1 位作者 廖敏泽 孙成波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和养殖环境微生物组成,选择3月龄(小规格组,体质量为79.89 g±14.97 g)、6月龄(中规格组,体质量为212.67 g±30.32 g)和9月龄(大规格组,体质量为427.56 g±69.56 g)3个不同生长阶段的中国花鲈,采集其肠道微生物和环境微生物(养殖水和池塘底泥)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龄的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而不同生长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微生物中双色藻属(Cyanobium_PCC-6307)作为差异物种,表现出与硝酸盐氮呈负相关;肠道微生物分析显示,门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低于9月龄中国花鲈,属水平上,3月龄和6月龄中国花鲈肠道中富集的可促进糖利用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高于9月龄中国花鲈,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肠道微生物差异贡献度最高。研究表明,不同养殖阶段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月龄中国花鲈间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性差异,中国花鲈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养殖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肠道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 池塘底泥
下载PDF
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姝然 范厚勇 +3 位作者 徐嘉楠 周天琦 许丹 郑跃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49,共9页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 为建立一种针对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临床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该菌定居因子基因cfa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并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和侧流层析试纸条(LFD)方法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与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RPA-LFD)快速检测方法,在38℃条件下扩增20 min后,能特异性地检测到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纯培养物和基因组DNA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1.5×102 CFU/mL和200 fg/μL,是常规PCR(cfa引物)检测灵敏度(20 pg/μL)的100倍;利用所建立的RPA-LFD法与常规PCR同时检测杂交鲟攻毒试验样本,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弗氏柠檬酸杆菌RPA-LFD方法,操作简便、反应迅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该方法可为未来弗氏柠檬酸杆菌细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柠檬酸杆菌 快速检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侧向流动试纸条
下载PDF
基于双向A^(*)-APF算法的船舶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凡齐 孙潇潇 +2 位作者 朱金善 梅斌 郑沛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6-515,共10页
为解决目前船舶路径规划算法中存在的全局非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在双向A^(*)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化函数PathOptimization和IsClear,以去除冗余拐点,缩短全局路径距离;在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的基础上,设... 为解决目前船舶路径规划算法中存在的全局非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等问题,在双向A^(*)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化函数PathOptimization和IsClear,以去除冗余拐点,缩短全局路径距离;在人工势场法(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的基础上,设定离散化步长函数、斥力感应阈值和临时终点,以避免局部最优解和震荡问题;实现两种算法的融合算法(双向A^(*)-APF算法),在MATLAB模拟的相同栅格图中,对比算法改进前后的模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融合算法平均减少了50%的冗余拐点,平均减少了47.5%的算法搜索时间,平均缩短了7%的路径距离,能够同时安全规避动态障碍物和静态障碍物。研究表明,双向A^(*)-APF算法可用于解决船舶路径全局非最优解和局部最优解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A^(*)算法 人工势场法 路径规划 融合算法
下载PDF
红海湾海域水产品中有机磷酸酯(OPEs)类阻燃剂污染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20
作者 曾以梅 刘奇 +6 位作者 柯常亮 段星星 杨宏亮 黄珂 古小莉 张安凯 陈洁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为评估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类阻燃剂污染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广东汕尾红海湾海域近岸养殖和捕捞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 为评估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 OPEs)类阻燃剂污染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广东汕尾红海湾海域近岸养殖和捕捞水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对水产品中10种OPE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海湾海域养殖水产品中∑10OPEs含量为(55.8±24.2)ng/g(干质量),显著高于捕捞水产品中的含量(20.5 ng/g±20.6 ng/g,干质量)(P<0.05);捕捞水产品中,底栖水产品中∑10OPEs含量(28.4 ng/g±22.6 ng/g,干质量)显著高于中上层水产品中的含量(7.4 ng/g±4.3 ng/g,干质量)(P<0.05);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ris (2-butoxyethyl) phosphate, TBOEP]、磷酸三正丁酯(tri-n-butyl phosphate, TNBP)、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ris (2-chloroisopropyl) phosphate, TCIPP]、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 (2-chloroethyl) phosphate, TCEP]和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 TPHP)是红海湾海域水产品检出频率最高的OPEs化合物;养殖水产品和捕捞底栖水产品中主要OPEs污染物组成基本一致,含量最高的OPEs污染物依次为TCEP、TBOEP、TCIPP,而捕捞的中上层水产品中含量最高的OPEs污染物依次为TBOEP、TCIPP、TPHP,暴露评估显示,红海湾海域水产品中OPEs对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低于潜在风险阈值,健康风险可接受。研究表明,OPEs污染在养殖和捕捞水产品中普遍存在,所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尚在安全范围内,但随着OPEs消费量的持续增加,由其引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会越来越高,建议对水产品中OPEs污染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有机磷酸酯 风险评估 红海湾 阻燃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