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夏礼乐传播的开端——《周易》的礼乐精神新探 被引量:1
1
作者 谢清果 王婕 宏德学刊 2022年第1期71-82,共12页
礼乐文明孕育于史前时代漫长的巫文化,文王著《周易》,周公传承文王的思想,制礼作乐,代表着礼乐制度的成形,由此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基本发展方向。作为周代政治领袖卜筮的典籍,《周易》记载并传承了三代及之前的巫卜祭祀及礼乐... 礼乐文明孕育于史前时代漫长的巫文化,文王著《周易》,周公传承文王的思想,制礼作乐,代表着礼乐制度的成形,由此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数千年的基本发展方向。作为周代政治领袖卜筮的典籍,《周易》记载并传承了三代及之前的巫卜祭祀及礼乐活动,本身与周代礼仪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履者礼也,《周易》与《周礼》相互印证,礼乐交互传播,实现了礼乐精神的传承。卜筮在《周易》中扮演着设礼之工具的角色,礼乐协同发挥作用、引德入礼以及文化天下的仪式运作在《周易》中已有端倪。《周易》的礼乐精神,促使礼乐传播成为华夏文明传播的基本范式。要探讨礼乐制度成熟之前的礼乐传播的开端,就绕不开对《周易》礼乐精神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传播 华夏传播 《周易》 礼乐
原文传递
论孔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美星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孔子基于个体在心性和生命存在状态上的差异性,肯定了人类利益诉求的正当性,主张对庶民要“先利后义”“富而后教”。但是有志于为“士”、为“君子”者,要“义以为上”“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概括而言,孔子的义利观是... 孔子基于个体在心性和生命存在状态上的差异性,肯定了人类利益诉求的正当性,主张对庶民要“先利后义”“富而后教”。但是有志于为“士”、为“君子”者,要“义以为上”“见得思义”“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概括而言,孔子的义利观是成体系的,即以“利”为其言说起点,以“礼”为取利的外在规范,以“仁义”为取“利”的人性之源,以“天道”为取“利”的形上之本。在契合“礼”“仁义”“天道”的基本前提下,达到个体与家国的利益最大化,并最终超越功利,实现天下太平和大同理想,回归上古三代统治下的美好社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 仁义 功利
原文传递
虚云人间佛教实践
3
作者 欧阳镇 虞文霞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63-74,共12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虚云人间佛教实践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学术研究上,虚云整理佛教藏经、编辑禅宗文献并办学培养人才,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在农禅并重上,虚云主张实行普请劳作的制度,增强僧众的自养能力,达到寺院自给自... 本文系统论述了虚云人间佛教实践的主要内容:一是在学术研究上,虚云整理佛教藏经、编辑禅宗文献并办学培养人才,为佛教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在农禅并重上,虚云主张实行普请劳作的制度,增强僧众的自养能力,达到寺院自给自足的程度,为僧众的生活和寺院的稳定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在国际交流上,虚云扩大了对海外的讲经弘法和资金募化,开展了对外友好往来,既接待海外信众的来访和通信,又输送弟子到海外弘法,为加强对外交往、建立国际友谊、弘扬佛法精神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以上事实,本文指出,虚云人间佛教实践的基本内容,是赵朴初居士在当代提出的人间佛教所要发扬的三个优良传统(学术研究、农禅并重、国际交流)的基础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虚云 赵朴初居士
原文传递
论岛田虔次近世问题域中的阳明学研究
4
作者 欧阳祯人 崔亮亮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77-88,共12页
受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启发,岛田虔次开始从思想史的角度把握中国近世的连续性,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近代思维的萌芽。然而,中国近代思维由于历史条件的不成熟而遭受到了挫折,于是他以万物一体之仁的探讨为中心,重新考察了中国近世进程... 受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的启发,岛田虔次开始从思想史的角度把握中国近世的连续性,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近代思维的萌芽。然而,中国近代思维由于历史条件的不成熟而遭受到了挫折,于是他以万物一体之仁的探讨为中心,重新考察了中国近世进程的问题。岛田先生万物一体之仁研究的特色在于,既系统梳理了一体之仁从程颢一直到谭嗣同的完整发展脉络,又明确揭示了一体之仁在反抗朱子学名教体制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中国近世进程的历史作用。岛田先生该研究从思想根源方面揭示了程颢与陆九渊、王阳明、谭嗣同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自觉运用了动态的历史研究与中西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对我们研究宋明理学及阳明学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田虔次 阳明学 万物一体之仁 名教体制 方法论
原文传递
视角、方法与叙事模式——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
5
作者 于向东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203-213,共11页
本文在回顾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从研究方法论层面探讨相关问题,归纳出三种主要叙事模式;进而指出,基于风格分析的叙事有助于揭示中国佛教美术的艺术价值,本土化阐述侧重于呈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以"道场观念"... 本文在回顾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历程的基础上,着重从研究方法论层面探讨相关问题,归纳出三种主要叙事模式;进而指出,基于风格分析的叙事有助于揭示中国佛教美术的艺术价值,本土化阐述侧重于呈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以"道场观念"为基础的叙事便于了解佛教美术承载的信仰观念与宗教功能。相比较而言,风格分析是传统写作关注的重点,本土化方面有待于系统阐述,而立足于"道场观念"的叙事亟待增强,其中蕴含很大的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美术史 编著 视角 方法 叙事模式
原文传递
匠心独运的“医道太极图”——颜文强博士《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评介
6
作者 黄永锋 宏德学刊 2022年第1期277-281,共5页
颜文强博士撰写的《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一书,是近年来道教医学领域较为少见的一部集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学术专著。本文以书中设计的“医道太极图”为主线,简要点评了作者创制该图的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应用中的基... 颜文强博士撰写的《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一书,是近年来道教医学领域较为少见的一部集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于一体的学术专著。本文以书中设计的“医道太极图”为主线,简要点评了作者创制该图的思想理论来源和实践应用中的基本情况,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为读者判断本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提供了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道教医学 “医道太极图” 生命内景 《道藏》药方
原文传递
论佛教文化生态结构、意识与生态文明建设之互动关系
7
作者 黄诚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3-23,共21页
佛教文化是人类在信仰和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性知识系统和结构,是以佛教义理与历史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生命体,蕴含生命平等思想与和谐观念,并具有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的综合属性,且表现在时间、空间、结构、功能、动力、价值、生态、保护... 佛教文化是人类在信仰和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性知识系统和结构,是以佛教义理与历史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文化生命体,蕴含生命平等思想与和谐观念,并具有文化生态和生态文化的综合属性,且表现在时间、空间、结构、功能、动力、价值、生态、保护、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从佛教文化生命体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佛教文化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向度以及佛教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三重向度进行研究,探究了佛教文化生命体内蕴的生态意识及其价值意义;认为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并从生态环境视野探析了佛教文化与自然环境之互动关系,从生态文化视野探析了佛教文化与地域文化之关系,从政治社会视野探析了佛教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关系以及从学术思想研究视野探析了佛教文化与生态文明之互动关系;且指出开掘佛教生态文化资源,有利于佛教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文化生态 生态文化 文化生命体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钱谦益佛教文学思想发覆
8
作者 周群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3-13,共11页
钱谦益对严羽批难甚烈与佛学观念有关。严羽以禅喻诗,钱谦益则深恶宗门窳败之象,扬教抑禅,主张返经明教。钱谦益批难严羽的根本原因是惩诗坛"举目皆严氏之眚也,发言皆严氏之谵也",对严羽以禅喻诗的批评仅限于以偏概全之失。... 钱谦益对严羽批难甚烈与佛学观念有关。严羽以禅喻诗,钱谦益则深恶宗门窳败之象,扬教抑禅,主张返经明教。钱谦益批难严羽的根本原因是惩诗坛"举目皆严氏之眚也,发言皆严氏之谵也",对严羽以禅喻诗的批评仅限于以偏概全之失。钱谦益将佛学的"有情"名相直接运用于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建构之中。钱谦益以唯识四分以论诗,以相分即"世界山河大地"作为诗人的观照对象,并以佛教曼荼罗四轮及空轮阐论诗歌的审美旨趣,将缘起性空的佛学理念融摄于诗学本体论之中,解构了援佛论诗的严羽因时代而判分第一义、第二义的学理根基。钱谦益以佛教义学为作家出世间学殖熏习的基础,其本于《楞严经》六根互用而形成的香观说,丰富了古代诗学创作论,香观、呵香、鬻香等概念表现了其诗学思想的多维度意蕴。钱氏对韩、苏的学殖判别,隐然将"通释教"与否作为分判唐宋之文特征的重要标识。钱谦益从僧诗辨体的角度肯定蔬笋气,援佛学与东坡陈说,借中边说释蔬笋气,为僧诗的审美特征注入了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严羽 香观说 蔬笋气
原文传递
游与住:北宋禅林赠别修道僧诗偈的文化意蕴与书写体制
9
作者 王莉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51-65,共15页
求法弘化作为禅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了众多送别诗偈。首先,僧徒修道生活中的“游”与“还”有多种类型,这就要求禅师根据公共礼仪、禅林仪轨、分别动因等随机设教、赠别启悟。其次,从游方僧到住山僧,被送者身份地位的转换,影响了... 求法弘化作为禅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催生了众多送别诗偈。首先,僧徒修道生活中的“游”与“还”有多种类型,这就要求禅师根据公共礼仪、禅林仪轨、分别动因等随机设教、赠别启悟。其次,从游方僧到住山僧,被送者身份地位的转换,影响了赠别诗偈的话语体系、辞章结构、文本视镜。最后,北宋丛林会通世法与佛法的语境,增添了禅林赠别修道僧诗偈的文化内蕴,构筑起诗歌表达意图与送别诗交际功能的张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别修道僧诗偈 文本视镜 丛林仪轨 表达策略
原文传递
徐复先生经学思想初探
10
作者 李开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徐复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经学家,是章黄学派的传人。学界目前对其在训诂、校勘等领域的成就多有研究,但其在现代经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尚未被重视。本文抉发徐复先生训诂学著论中的经学研究条例,研论徐著《〈訄书〉详注》中... 徐复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经学家,是章黄学派的传人。学界目前对其在训诂、校勘等领域的成就多有研究,但其在现代经学领域的学术成就尚未被重视。本文抉发徐复先生训诂学著论中的经学研究条例,研论徐著《〈訄书〉详注》中的经学史思想,并在客观世界中言经学,探寻将经学指向社会现实的途径,以彰显徐复经学思想的社会实践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 经学条例 经学史 经学思想
原文传递
从义利之辨看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道德价值意蕴
11
作者 张晓庆 宏德学刊 2022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先秦儒家提出的君子人格,为安顿社会秩序提供了做人标准,蕴含浓厚的道德价值色彩,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与价值功能。通过考察先秦儒家君子、小人的义利之辨,可见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在个体精神生活中树立为人之则,确定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 先秦儒家提出的君子人格,为安顿社会秩序提供了做人标准,蕴含浓厚的道德价值色彩,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与价值功能。通过考察先秦儒家君子、小人的义利之辨,可见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在个体精神生活中树立为人之则,确定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确立处世准则,表达社会和谐秩序的价值取向;在经济生活中克制谋利私欲,确立了维护集体共同利益的价值原则。先秦儒家传统道德资源,经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于树立科学的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培育公民健康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义利 君子人格 道德价值
原文传递
情感联结视域下乡村社会关系修复与重构路径——以黔东南石桥村民间丧葬互助组织龙杆会为例
12
作者 何茂莉 李秋华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在村内劳动力大量外流的背景下,贵州黔东南石桥村通过建立民间丧葬互助组织龙杆会,以每家必须参与的最高原则,规约于白事期间召集外出村民返乡进行劳力互助。研究发现,龙杆会是由邻里互助圈和传统宗亲互助圈并行的白事双系统,揭示了该... 在村内劳动力大量外流的背景下,贵州黔东南石桥村通过建立民间丧葬互助组织龙杆会,以每家必须参与的最高原则,规约于白事期间召集外出村民返乡进行劳力互助。研究发现,龙杆会是由邻里互助圈和传统宗亲互助圈并行的白事双系统,揭示了该村社会关系概貌。龙杆会十余年的运行,对该村恢复、重构、再调整乡村社会关系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情感联结视域进行动因分析,认为龙杆会的存在是基于人情、信用等道德报偿的压力等。在此,本文提出构建以人性与人情为情感联结目标,以互助、规约为乡村治理逻辑的情与礼结合的乡村社会关系新秩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这将是回归传统村落社会关系样貌、实现乡村人力振兴可资探寻的一条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关系 修复与重构 农村民间组织
原文传递
从文学修辞向思想修辞的跃迁:关于《庄子》的传播修辞学考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婷 谢清果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181-192,共12页
《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经而为百家之冠”,兼具“文章之大宗”与“思想之大宗”的文学与哲学双重经典地位。本文论证了寓言修辞的媒介作用,作为媒介的庄子寓言在意义的时间传播和空间传播中以“三言”为基本传播方法。从传播研究的... 《庄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不经而为百家之冠”,兼具“文章之大宗”与“思想之大宗”的文学与哲学双重经典地位。本文论证了寓言修辞的媒介作用,作为媒介的庄子寓言在意义的时间传播和空间传播中以“三言”为基本传播方法。从传播研究的修辞视角出发,本文首先着眼于《庄子》的文章,由此接续传播学的修辞传统,详细分析了“三言”在文字传播中的修辞作用及其审美魅力。继而,由表及里,由狭义修辞学上升到广义修辞学,着眼于庄子的思想,通过文辞所呈现的思想修辞痕迹,进一步窥探《庄子》传播思想的堂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寓言 传播修辞学 华夏传播学 寓言隐喻
原文传递
天柱县高酿镇春花村文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栾成斌 杨莎莎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231-245,共15页
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献,是深入分析研究明清以来贵州东南部与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全貌的重要原始契约史料。天柱文书属于清水江文书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清水江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散存于民间的珍贵历史文献,是深入分析研究明清以来贵州东南部与周边地区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全貌的重要原始契约史料。天柱文书属于清水江文书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贵州乃至更广地域内明、清、民国时期的相关历史都具有极高的文献参照价值。本文主要是对天柱县高酿镇春花村文书的介绍与分析,以春花村的部分契约文书为个案,结合当地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背景,首先对春花村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春花村契约文书的分类及其总体特点;最后,对春花村有代表性的部分文书进行分析,主要涉及田赋制度、农民起义、鱼鳞册、土地契约、家庭事务处理契约这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天柱文书 春花村
原文传递
宋代《尚书》经筵教化研究
15
作者 杨飞 钱宗武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经筵是指汉代以来帝王为鉴古资治而设置的研经论史的御前讲席,是与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紧密相连的一项兼具教育与政治功能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宋代得以逐渐完善,为儒学切入治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尚书》作为政书之祖,是经筵官选讲的重要... 经筵是指汉代以来帝王为鉴古资治而设置的研经论史的御前讲席,是与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紧密相连的一项兼具教育与政治功能的制度,这一制度在宋代得以逐渐完善,为儒学切入治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尚书》作为政书之祖,是经筵官选讲的重要经典。经筵官严格选择《尚书》篇目和解经方式,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用性,深刻引导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潮和学术思潮。研究宋代的经筵教化,对于研究儒学史、思想史和教育史皆具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经筵讲义 宋代 帝王教化
原文传递
藏天下于天下——庄子政治哲学之“藏”字意蕴
16
作者 徐硕 荆雨 宏德学刊 2022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现代政治是社会性的政治,而在庄子政治哲学中,政治并不区别于自然存在。它涵自然于一身,是人与人、人与人类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的最大建构者,而道亦是政治的可能与目的。庄子以“藏天下于天下”作为其政治哲学的关键理念,本意是... 现代政治是社会性的政治,而在庄子政治哲学中,政治并不区别于自然存在。它涵自然于一身,是人与人、人与人类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的最大建构者,而道亦是政治的可能与目的。庄子以“藏天下于天下”作为其政治哲学的关键理念,本意是使每个生命个体在政治生活中回归本性,自做主宰。故而其言藏于道的政治形态,藏于幕后的政治方式,都是为了凸显民众个性之显露,为人类个性及天生差别谋求调和之道,于此基础上,和之以大道之无限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政治哲学 天下
原文传递
朱熹科学发现和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兼驳《中国民族性论》对中国传统逻辑的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天祥 王克喜 宏德学刊 2021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朱熹以践行“格物”观察为起点,通过“自下面做上去”发现科学之理和“自上面做下去”类推科学之理的模式,构建了其科学发现的逻辑,为宋代理学本质是科学性的论点提供了科学逻辑的支持。而在与科学逻辑有着密切关联的法律逻辑畛域,朱熹... 朱熹以践行“格物”观察为起点,通过“自下面做上去”发现科学之理和“自上面做下去”类推科学之理的模式,构建了其科学发现的逻辑,为宋代理学本质是科学性的论点提供了科学逻辑的支持。而在与科学逻辑有着密切关联的法律逻辑畛域,朱熹则以法律为大前提,通过“自上面做下去”严格执行法律和“自下面做上去”不断考察个案裁判结果的审判实践,展现了其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以上两者在凸显朱熹对于归纳和演绎关系之深刻把握的同时,也集中展示了中国传统逻辑对于科学和法律的价值,证否了《中国民族性论》对中国传统逻辑不识归纳进而无法孕育出科学、法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科学发现的逻辑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 《中国民族性论》 中国传统逻辑
原文传递
敦煌文书所载家具资料的文本解析——以“家具”“木匠”等词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晓峰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本文围绕敦煌文书中记载的"家具""家具什物"及木工称谓如"木匠""博士""先生"等相关名词,有机结合敦煌壁画图像、考古出土物、古代艺术作品以及传统家具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解析... 本文围绕敦煌文书中记载的"家具""家具什物"及木工称谓如"木匠""博士""先生"等相关名词,有机结合敦煌壁画图像、考古出土物、古代艺术作品以及传统家具史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解析与互证。文章认为,这些特色鲜明、具体生动、为我们提供不同视角与内涵的案例,将丰富与深化学界对于中国中古家具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文书 文本 解析 家具 木匠
原文传递
朱熹性二元论的形成与演变
19
作者 张宏锋 方弘毅 宏德学刊 2021年第1期158-171,共14页
朱熹性二元论主要建立在孟子"性善论"的基础上,并随着其理气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早年,朱熹批评胡宏"性无善恶"说,并吸取张载、二程等人之说,性二元论的思想初具雏形;自《太极图说解》始,"理气不可分"的... 朱熹性二元论主要建立在孟子"性善论"的基础上,并随着其理气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早年,朱熹批评胡宏"性无善恶"说,并吸取张载、二程等人之说,性二元论的思想初具雏形;自《太极图说解》始,"理气不可分"的思想正式确立,初步提出"天命之性善,气质之性恶"的性二元论,但两性并非对立关系;在"太极之辩"后,"理先气后"的思想尤为突出,出现将两性对立的倾向;此后,将"性""理"分作两截,两性完全对立,但将恶排除在性外,处于自我矛盾之中;晚年,折中二程人性论,两性成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气论 孟学 性善论 性二元论
原文传递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援佛解庄探微
20
作者 王诚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运用了援佛解庄的诠释方式,但其出发点和前代以佛解庄者有别,如实解《庄子》是他的基本立场,佛只是解庄的工具,他并没有将佛教义理强加给《庄子》,也不认为《庄子》本来就包含了佛理,而是通过两家对勘,揭示... 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运用了援佛解庄的诠释方式,但其出发点和前代以佛解庄者有别,如实解《庄子》是他的基本立场,佛只是解庄的工具,他并没有将佛教义理强加给《庄子》,也不认为《庄子》本来就包含了佛理,而是通过两家对勘,揭示佛道的相通之处,用以证发《庄子》本意,不但充实、补正了《庄子》的若干注解,而且展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内在联系,在《庄子》的众多注本中别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武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援佛解庄 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