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花果利用研究总结报告 被引量:33
1
作者 伍锡岳 熊宝珍 +5 位作者 何睦礼 苗爱清 李勤 庞式 吴秋典 文克生 广东茶叶 1996年第3期11-23,38,共14页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王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 经五年来对茶树鲜花、茶幼果的特性、化学成分、最佳采摘期、以及加工红碎茶的工艺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较大规模中试,结果证明:茶树的花果均含有与鲜叶相似的茶叶王要生化成分,在制成红碎茶过程中,具有与鲜叶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品质特征;利用茶花、幼果制成红碎茶,其品质达到出口二套样的标准,产品经商检部门检测,完全符合出口要求;利用茶花果制茶可以提高茶树经济产量、大幅度降低加工成本4O%以上,每1/15公顷年增值126元;利用茶树花果加工红碎茶的工艺、配方技术已在省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花果利用 茶花 茶幼果 生化成分 工艺技术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乌龙茶晒青新工艺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苗爱清 伍锡岳 +2 位作者 庞式 梁晓岚 许剑秋 广东茶叶 2000年第1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乌龙茶 晒青 选种 温度 人工光源
下载PDF
微波在茶叶杀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远志 范绍凯 +1 位作者 段翰英 郑素霞 广东茶叶 2000年第3期38-39,共2页
本研究表明通过微波杀青,能使鲜叶中的多酚氧化酶在短时间(1~2min) 内失活,蒸发部分水分,杀青效果良好。
关键词 微波 茶叶 杀青 应用 工艺流程
下载PDF
乌龙茶晒青(萎凋)工艺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登良 张灵枝 谭新东 广东茶叶 2000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乌龙茶 晒青工艺 室内自然萎凋 人工控光萎凋 滤光材料
下载PDF
茶树天然无咖啡碱珍稀种质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斌 陈国本 +4 位作者 陈娟 郑永球 徐田俊 廖新立 尹逸 广东茶叶 2000年第4期6-10,共5页
本研究以世界珍稀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 ,通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 ,证明其是一种进化程度较高的乔木型、大叶类茶树 ;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的单株测定结果表明 :南昆山毛叶茶有性群体品种中低咖啡碱含量单株所占比例可达 81 82... 本研究以世界珍稀天然无咖啡碱南昆山毛叶茶为材料 ,通过染色体数目和组型分析 ,证明其是一种进化程度较高的乔木型、大叶类茶树 ;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的单株测定结果表明 :南昆山毛叶茶有性群体品种中低咖啡碱含量单株所占比例可达 81 82 % ;低咖啡碱单株的理化成分与一般茶树品种没有显著差异 ;经科学、先进的短穗扦插繁殖技术和促进生根激素的处理 ,该种质资源的无性繁殖成活率达到 80 %以上 ;通过特定的工艺处理 ,研制的茶叶产品获第四届广东省名优茶评比“优质茶”的称号 ;以此特殊种质为原料 ,探讨了茶饮料加工过程中沉淀产生的机理 ,并研制出了低咖啡碱的茶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无咖啡碱茶树 染色体 理化成分 扦插繁殖 名优茶 繁殖
下载PDF
液态灵芝保健茶的研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登良 曹潘荣 +3 位作者 谢育新 王小林 韦世荣 谭家作 广东茶叶 1998年第2期27-29,共3页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生产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在选择饮料时将更注重安全卫生、天然性和保健性.一直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茶叶,因具有其天然保健性,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开发与消费保健茶正风行全球....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生产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关注,在选择饮料时将更注重安全卫生、天然性和保健性.一直深受世界人们喜爱的茶叶,因具有其天然保健性,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开发与消费保健茶正风行全球.保健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灵芝保健茶 研制技术 工艺流程 水浸提液 品质
下载PDF
印度阿萨姆亲缘杂交种“秀红”红茶香气化学组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苗爱清 李家贤 何玉媚 广东茶叶 1998年第2期12-16,共5页
用GC/MS技术分析了印度阿萨姆亲缘自然杂交后代新品种“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 用GC/MS技术分析了印度阿萨姆亲缘自然杂交后代新品种“秀红”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其香气物质有醇、醛、酮、酯、内酯、酸、含氮化合物及未知物等8类44种.在已鉴定的38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香气挥发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含量为51%,以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乙醛、水杨酸甲酯、(顺)—3—已烯醇、橙花叔醇、正已醛、2—苯乙醇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与中国云南大叶种比较,红茶香气特征成分差异较小,而对红茶花香起主要作用物质含量高,差异较大,总含量丰富而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阿萨姆亲缘杂交种 “秀红”红茶 香气 化学组成
下载PDF
岭头单丛茶晒青香气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苗爱清 伍锡岳 +1 位作者 庞式 刘福益 广东茶叶 2001年第4期35-38,共4页
岭头单丛茶鲜叶晒青后香气组分增加,香气精油总量增加,尤其是高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增加明显,而低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减少。鲜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a-萜品醇、吲哚、... 岭头单丛茶鲜叶晒青后香气组分增加,香气精油总量增加,尤其是高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增加明显,而低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减少。鲜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a-萜品醇、吲哚、甲苯、4-甲基-3-戊烯-2-酮、戊醛等较高,占总量的71.37%。晒青叶中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顺)-茉莉酮、香叶醇、吲哚、4-甲基-3-戊烯-2-酮、已醛、甲苯等,较高,占总量的8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头单丛茶 晒青 香气成分 乌龙茶
下载PDF
乌龙茶不同做青方法对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锡岳 苗爱清 庞式 广东茶叶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方法 品质 生产
下载PDF
茶树的自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曹潘荣 骆世明 广东茶叶 1996年第2期9-11,共3页
研究了茶树的叶,枝条、果皮水抽提液及根系分泌液作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和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的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茶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中能积累茶树自毒物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体起毒... 研究了茶树的叶,枝条、果皮水抽提液及根系分泌液作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和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的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茶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中能积累茶树自毒物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体起毒害作用;本研究还进一步证实多酚类、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自毒作用 幼苗生长 抑制作用 多酚类 咖啡碱
下载PDF
乌龙茶做青生理生化效应及微域环境设备研究进展(一)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新林 王登良 广东茶叶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乌龙茶做青中温湿度、做青叶水分、呼吸作用及酶等生理生化效应与乌龙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人工自动化设备控制的微域环境可以使乌龙茶生产达到全天候生产,雨青做好茶,而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做青技术规范化,以便于推广。本文对... 乌龙茶做青中温湿度、做青叶水分、呼吸作用及酶等生理生化效应与乌龙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立人工自动化设备控制的微域环境可以使乌龙茶生产达到全天候生产,雨青做好茶,而且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使做青技术规范化,以便于推广。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做青技术 生理生化效应 微域环境 设备 叶水分 呼吸作用 品质
下载PDF
英德红碎茶香气化学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苗爱清 李家贤 何玉媚 广东茶叶 1996年第3期8-10,共3页
用GC/MS技术,分析了英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乙醛、橙花叔醇、(顺)-3... 用GC/MS技术,分析了英德红碎茶(云南大叶为原料)香气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37个组分中,醇类化合物含量约占香气发挥油总量的64%,其中萜烯醇类含量为50%.以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反)-2-已烯醛、苯乙醛、橙花叔醇、(顺)-3-已烯醇、β-紫萝酮+(顺)-茉莉酮、水杨酸甲脂等香气化合物组分为主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德地区 红碎茶 香气 化学组成 醇类化合物 主体特征
下载PDF
茶树人工杂交结实习性的试验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家贤 何玉媚 广东茶叶 1999年第4期18-22,共5页
本文阐述了茶树人工有性杂交7年来的试验结果,共组配了72个组合,授粉花朵7286朵,获得杂交F1代材料883份,平均结实率为12.12%:其中不结实的组合12个,占16.67%,结实率20%以上的组合41个,占59.94%,超过20%结实率的组合19个,占26.39%... 本文阐述了茶树人工有性杂交7年来的试验结果,共组配了72个组合,授粉花朵7286朵,获得杂交F1代材料883份,平均结实率为12.12%:其中不结实的组合12个,占16.67%,结实率20%以上的组合41个,占59.94%,超过20%结实率的组合19个,占26.39%,最高结实率达63.16%;开展了13对正反交组合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授粉方法试验以上午杂交和一次授粉为宜,下午杂交对授粉授精不利;对人工杂交幼果脱落特性的观察结果,平均落果率为90.24%,主要落果时期分布在四月份的春茶期间,9月份后趋向稳定;同时,对祁门6号自花授粉结实规律的观察表明,自花授粉结实率为0~2.1%,综合分析了茶树人工杂交结实率低的原因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提高茶树人工杂交结实率提出三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人工杂交 结实习性 试验 授粉花朵 平均结实率
下载PDF
红壤茶园氮磷钾配比施肥研究总结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利荣 吴家尧 庞式 广东茶叶 2000年第1期27-34,共8页
关键词 红壤 茶园 配比施肥
下载PDF
茶叶沏泡技艺 被引量:4
15
作者 伍锡岳 苗爱清 崔堂兵 广东茶叶 1998年第3期47-49,共3页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是家庭开门七件事之一。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凡亲朋戚友进门时,总是先沏茶迎接,以示礼节、情谊。工余饭后,三五知己围坐一起,边叙家常边品茶,更有一番情趣。招待来客时,敬上好茶,献上沏茶技艺,使... 茶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饮料,是家庭开门七件事之一。客来敬茶,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凡亲朋戚友进门时,总是先沏茶迎接,以示礼节、情谊。工余饭后,三五知己围坐一起,边叙家常边品茶,更有一番情趣。招待来客时,敬上好茶,献上沏茶技艺,使热闹气氛大增,也增添饮茶的乐趣。冲泡一杯好茶,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结晶。茶叶的冲泡是一门学问,正如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的:“茶滋于水,水籍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茶、水、器、火四者相联,才能将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色、香、味、形充分发挥出来,使茶叶的营养成分尽量地被人们享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沏泡技术 用茶量 用水量 水质 温度
下载PDF
乌龙茶的香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晓岚 舒爱民 +1 位作者 崔堂兵 庞式 广东茶叶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 品质 化合物 峰面积
下载PDF
金毫茶采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锡岳 戚康标 +3 位作者 方华春 黄国资 庞式 熊宝珍 广东茶叶 1996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一、研究目的 茶叶是人们重要的保健饮料之一,茶叶的种类繁多,仅名优茶全国就有600个产品花色。名茶由于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有的象刀枪宝剑、有的如绣花银针、如花似玉,奇香芬芳,因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珍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 一、研究目的 茶叶是人们重要的保健饮料之一,茶叶的种类繁多,仅名优茶全国就有600个产品花色。名茶由于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有的象刀枪宝剑、有的如绣花银针、如花似玉,奇香芬芳,因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珍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名茶的需求量迅速递增,但这些名茶绝大部分属于绿茶及乌龙茶,而红茶类名茶的研究开发极少。为了适应人们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利用我所最近育成的大叶茶树良种英红九号之鲜叶原料,开展金毫茶采制工艺技术的研究,目的是开拓创造一个红茶类的高档名贵名茶,以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因为大叶种茶树原料一直以来,只用于制造一般红茶,产值低效益差。通过创制高档名贵的金毫茶,一来可为大叶种的多途径利用,创出一条新路子,其次对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叶种茶区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探索一个“三高”的现代茶叶生产模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和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毫茶 采制工艺 采制技术 鲜叶原料 品种 品质
下载PDF
高香型白毛茶新品系“白毛2号”选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家贤 苗爱清 何玉媚 广东茶叶 1996年第1期22-28,共7页
本文所述“白毛2号”是从我省珍贵茶树品种乐昌白毛茶(华茶15号)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无性品系,经1964年以来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品系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性好,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产量,品比四年平均... 本文所述“白毛2号”是从我省珍贵茶树品种乐昌白毛茶(华茶15号)有性群体中单株选育的高香型无性品系,经1964年以来的系统研究表明,该品系属小乔木中叶种,具有早芽高产,抗性好,适制性广,高香优质等特点。主要技术指标产量,品比四年平均每公顷年产鲜叶15982.9公斤,比对照乐昌白毛群体增产29.9%、芽叶内含物丰富,适制多种高档名优茶,花香突出,品种优异,经济价值高。制绿茶类名茶——银毫茶,外形挺直,白毫厚披,滋味浓醇爽口,汤色黄绿明亮,春茶毫香高长,夏茶兰花香突出,制红茶类名茶——金毫茶,外形秀丽,金毫厚披,花香高长浓郁,滋味浓爽显香,汤色叶底红亮,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亦表现高香优质性状;制青茶类名茶——乌龙茶,表现制优率高,易做出花香,春、夏、秋皆优,成茶兰花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爽滑带香,回甘方强,耐冲泡。该品系是发展“三高”茶业的理想品种,适应粤北白毛茶产区及华南名茶产区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香型品种 白毛茶 新品系 “白毛2号” 单株连育 技术指标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比较试验总结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家贤 曾佛桂 +2 位作者 苗爱清 何玉媚 林友欣 广东茶叶 1997年第2期28-41,共14页
本试验经1985年以来的8年研究表明,云大淡绿、英红5号、英红6号、英红10号、云大单株5号、风庆3号等6个无性系均属乔木型大叶种。表现发芽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或特多。生长势强,丰产性状突出。六年品比平均1/15公顷年产干茶119.~19... 本试验经1985年以来的8年研究表明,云大淡绿、英红5号、英红6号、英红10号、云大单株5号、风庆3号等6个无性系均属乔木型大叶种。表现发芽早。芽叶黄绿色、茸毛多或特多。生长势强,丰产性状突出。六年品比平均1/15公顷年产干茶119.~193.5公斤,比云南大叶增产10.4~7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新品系 品种比较试验 试验设计 参试品种
全文增补中
烘干温度对广东大叶种绿茶的品质效应——大叶种绿茶干燥技术原理研究(Ⅰ)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汉生 刘红 +3 位作者 苏忠民 李洪祥 梁勇 梁锦芳 广东茶叶 1999年第3期30-35,共6页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 通过对广东大叶种绿茶初制的干燥工序中烘干温度的比较试验与样品生化分析及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烘干温度对大叶种绿茶品质产生重大影响,适宜的烘干温度有利于大叶种绿茶内含成分的转化和形成。并对大叶种绿茶的色、香、味产生良好效应。广东大叶种绿茶干燥时,第一次烘干温度过130~135,第二次烘干温度105~110,温度过高,成茶易带高火香。汤色较黄,叶底较暗;温度过低,成茶香气较低,且滋味略带苦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温度 广东 大叶种绿茶 品质效应 干燥技术 工作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