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556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仡佬族诗人郭金世诗歌的诗性省思及其价值
1
作者 董迎春 张里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郭金世回溯故乡生活,将青[木冈]树、苞谷花、太阳河进行诗意化升华,使其成为父亲、母亲和故乡的品质象征。深入到诗人的创作心理,可以发现时空焦虑、生命焦虑、身份焦虑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 郭金世回溯故乡生活,将青[木冈]树、苞谷花、太阳河进行诗意化升华,使其成为父亲、母亲和故乡的品质象征。深入到诗人的创作心理,可以发现时空焦虑、生命焦虑、身份焦虑是诗人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诗歌创作的心理状态。诗人的民族身份、语言、题材,赋予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金世 仡佬族 意象 焦虑 价值
下载PDF
从“蛇”与“墙”的意象看非亚诗歌的精神内核
2
作者 刘铁群 罗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蛇”与“墙”是非亚诗歌中的一组核心意象。在非亚的诗歌中,“墙”代表了都市和现代生活对现代人的禁锢。面对到处都是“墙”的困境,非亚选择化身为“蛇”。他充分发挥“蛇”的特性,一边自由穿梭、勇往直前,打破“墙”的禁锢;一边又... “蛇”与“墙”是非亚诗歌中的一组核心意象。在非亚的诗歌中,“墙”代表了都市和现代生活对现代人的禁锢。面对到处都是“墙”的困境,非亚选择化身为“蛇”。他充分发挥“蛇”的特性,一边自由穿梭、勇往直前,打破“墙”的禁锢;一边又不断地内省,完成精神的蜕变与重生。对“蛇”与“墙”意象的书写诠释了非亚对人的灵魂和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诗和人生的深入理解,体现了他诗歌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亚 精神内核
下载PDF
布柳河流域鱼梁的变迁
3
作者 黄家信 银彩娟 崔晚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布柳河流域民众自古就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鱼梁有漫水自净和势能打鱼的功能。改革开放前,布柳河流域沿岸各村寨民众都会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21世纪初,人们开始用背式电瓶电鱼机等现代工具进行捕鱼,但因炸鱼、电鱼、毒鱼行为泛... 布柳河流域民众自古就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鱼梁有漫水自净和势能打鱼的功能。改革开放前,布柳河流域沿岸各村寨民众都会在河道安装鱼梁进行捕鱼。21世纪初,人们开始用背式电瓶电鱼机等现代工具进行捕鱼,但因炸鱼、电鱼、毒鱼行为泛滥,河流中的鱼大量减少,鱼梁几乎捕不到鱼,布柳河流域的鱼梁一度消失了20年。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禁渔和增殖放流举措的实施,河流中鱼的数量逐渐增多,布柳河流域个别地方重现鱼梁。布柳河流域鱼梁的变迁,折射着人与自然之间必须遵循生命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柳河 鱼梁 人与自然
下载PDF
刘应军作品
4
作者 刘应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国际贸易出口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秀琪 万文海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手段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创新水平等综合国力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国际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手段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创新水平等综合国力的体现。文章选取我国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国际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均能够有效促进出口竞争力的提升;科技创新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出口竞争力均呈现出正向促进作用;门槛回归效应显示在不同市场发展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各有不同。最后,文章提出采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的广泛传播、鼓励科技创新和加强合作与协调等方面措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而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出口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出口竞争力 科技创新 门槛 中介
下载PDF
身体书写:非亚诗歌创作的精神内面
6
作者 梁靖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非亚的诗歌中,身体意象是沟通个体精神与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纵观非亚的诗歌创作,其笔下的身体意象大致形成了从割裂走向裸露的书写趋势,以身体的痛感、反抗、逃离等方式表达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非亚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源于他... 在非亚的诗歌中,身体意象是沟通个体精神与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纵观非亚的诗歌创作,其笔下的身体意象大致形成了从割裂走向裸露的书写趋势,以身体的痛感、反抗、逃离等方式表达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精神世界。非亚诗歌中的身体书写,源于他内在的反叛精神和对外界事物的关怀。非亚通过身体书写打破了诗歌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隔阂,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同时期先锋诗歌的超越。同时,非亚延续以往的反叛精神与自我意识,以“记录式”的写作方式逐渐回归日常生活本真,尽显非亚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书写 非亚 反叛意识 日常生活 先锋诗歌
下载PDF
舞剧《花界人间》的多维生态审美意蕴探析
7
作者 陈方诣 申扶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舞剧《花界人间》以壮美广西的民俗风情表演为基础,通过表达生命意识、演绎自然互动、复归精神家园,从而彰显多维生态审美意蕴:一为主客一体的生态审美认知,即以壮族神话中的生命哲思为依凭,呈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二为和谐共生的生态... 舞剧《花界人间》以壮美广西的民俗风情表演为基础,通过表达生命意识、演绎自然互动、复归精神家园,从而彰显多维生态审美意蕴:一为主客一体的生态审美认知,即以壮族神话中的生命哲思为依凭,呈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二为和谐共生的生态审美道德,即以地方性的舞蹈表演,倡导共生共荣的自然关怀;三为无我之境的生态审美境界,即以充满张力的故事情节,追求在生命共同体中诗意栖居的生态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界人间》 生态审美意蕴 主客一体 和谐共生 无我之境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西林苗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8
作者 陶柯杏 吴满香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84,共11页
论文以西林县苗族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语言使用人口、语言接触的影响、学校教育水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该地区苗族的母语保护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多民族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文章发... 论文以西林县苗族母语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语言使用人口、语言接触的影响、学校教育水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和该地区苗族的母语保护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多民族地区苗族的语言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文章发现苗族以多语使用的方式来维持母语活力。大部分苗族对其母语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较为积极,苗族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水平较高,有利于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任务的落实,但西林县苗语出现了活力不足的情况,不利于繁荣乡村语言文化。因此,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下,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鼓励民族地区多语言使用,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乡村振兴和语言文化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西林县 语言使用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故乡家园的追忆与礼赞——评郭金世的诗集《苞谷花》
9
作者 吕忠山 张啸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8-43,共6页
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围绕“苞谷花”这一核心意象,一方面体现出仡佬寨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另一方面描写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现实母亲的描写中往往交织着记忆中的母亲形象,郭金世对母爱的礼赞包括历史的书写与记忆的重构。... 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围绕“苞谷花”这一核心意象,一方面体现出仡佬寨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另一方面描写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对现实母亲的描写中往往交织着记忆中的母亲形象,郭金世对母爱的礼赞包括历史的书写与记忆的重构。郭金世的诗歌立足对母亲纯朴的爱的歌颂,不但感情真挚、强烈,而且还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冷静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苞谷花 母爱 民族风格 地域风格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在马来西亚传播:基于《每日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2013-2022年)
10
作者 何子杰 黄丹洋 杨凯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文章以“一带一路”蓝图中的重要节点国家马来西亚为立足点,对马来语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倡议的整体呈现与立场态度。研究发现,《每日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呈现出数量受议题驱动... 文章以“一带一路”蓝图中的重要节点国家马来西亚为立足点,对马来语主流媒体《每日新闻》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倡议的整体呈现与立场态度。研究发现,《每日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报道呈现出数量受议题驱动、聚焦经济主题、官方主导叙事以及报道受国际局势影响等特点。《每日新闻》对“一带一路”倡议话语的呈现以及建构,启示我国在对马来西亚精准传播实践中需要主动加强议题设置、深入普通民众叙事以及重视国际形势对传播格局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精准传播 马来西亚
下载PDF
记忆“脐带”与原乡印记——郭金世诗集《苞谷花》及《太阳河》读札
11
作者 朱星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及《太阳河》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故乡及民族的情感体认和精神依归。在描绘母亲形象的过程中,郭金世将母亲作为一个日常的诗学符号,通过对其形象意蕴的深造,凸显诗歌的民族性格,进而完成与民族文化母体的精神融... 郭金世的新诗集《苞谷花》及《太阳河》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故乡及民族的情感体认和精神依归。在描绘母亲形象的过程中,郭金世将母亲作为一个日常的诗学符号,通过对其形象意蕴的深造,凸显诗歌的民族性格,进而完成与民族文化母体的精神融汇。在这样的情感结构中,郭金世重新审视现代的“母子关系”,以期在脐带相连的“母子关系”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金世 母亲形象 现代认同 日常生活 民族文化性格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卓越教学关键因素的跨案例研究
12
作者 游明 庞丹丹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高校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的卓越教学不仅是其成为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成长经历,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在实践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系列论述和思政课课堂标准的积极回应。文章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在生命历... 高校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的卓越教学不仅是其成为优秀思政课教师的成长经历,也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更是在实践层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系列论述和思政课课堂标准的积极回应。文章运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在生命历程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具体从教师的职业准备期、职业适应期、职业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对G自治区三位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卓越教学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高校思政课优秀青年教师的卓越教学不仅是教师个体对外部环境与职业角色的积极回应,也是教师个性特质对职业角色与社会期待的表达与行动。基于此,文章认为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应从完善学校准入机制,注重提升教师人格素养、职业性和专业度,打破“大学怪圈”,重视教学并落实到制度和实践层面,构建教师具身性教学哲学等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青年教师 卓越教学 成长历程 跨案例研究
下载PDF
《文选》“关注首篇”辨——兼论“《文选》受《文章缘起》影响”说难以成立
13
作者 岑贞霈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7,共10页
在《文选序》“各以时代相次”的总体编纂原则下,《文选》各文类“首篇”不可能获得特别关注。“关注首篇”说既未能解释《文选》中广泛存在的“失序”现象,亦未能回答“首篇”之间的逻辑起点问题,“关注首篇”说在论据、指代、判定依... 在《文选序》“各以时代相次”的总体编纂原则下,《文选》各文类“首篇”不可能获得特别关注。“关注首篇”说既未能解释《文选》中广泛存在的“失序”现象,亦未能回答“首篇”之间的逻辑起点问题,“关注首篇”说在论据、指代、判定依据等各项关键因素方面均存在巨大漏洞。此外,《文章缘起》与《文选》在核心内容、编纂目的等方面差别大。相比于针对性更强,或传播范围更广的他人评价、相关选本等,《文章缘起》对《文选》篇章收录的倾向性影响小。另一方面,《文章缘起》与《文选》篇章收录、分体等诸多之“同”实未能说明问题。“《文选》受《文章缘起》影响”说亦难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首篇 文章缘起 前后失照 失序
下载PDF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背景下广西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探究
14
作者 邹华玲 蔡庆丽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在我国全面实施。广西是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建设一支稳定而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广西义务教育优质均...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在我国全面实施。广西是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乡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建设一支稳定而优质的乡村教师队伍是广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为此,学校需要广开渠道,多措并举,稳定教师数量;提升乡村教师的获得感,让教师“留得住”;靶向式培养和引入人才,有的放矢,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深化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 广西
下载PDF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基于《江淮神书》请神仪式唱词文本
15
作者 陈忠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是乡村社区司仪人员在举行仪式过程中沟通神灵、组织现场的一种重要媒介,引导仪式活动经过门槛的阈限状态进入仪式世界,在司仪人员、神灵、仪式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集体意识。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范式的探索有助于揭示... 乡村傩戏仪式话语是乡村社区司仪人员在举行仪式过程中沟通神灵、组织现场的一种重要媒介,引导仪式活动经过门槛的阈限状态进入仪式世界,在司仪人员、神灵、仪式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集体意识。乡村傩戏仪式话语分析范式的探索有助于揭示村落仪式话语的特征与规律。以《江淮神书》中请神唱词的仪式话语分析为个例,初步建立以认知和语用为主要视角,以话语文本为分析材料,以功能、形式和内容为三个主要维度的乡村请神话语分析的范式。乡村傩戏请神仪式话语在功能上具有象征性的施为特点,在形式上具有通俗易懂的识记特征,在内容上具有民间地域的区隔特色。这些话语的特征与规律有助于仪式在乡村社区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中国民间信仰的文化特质,即朴素的原始思维,想象的人文关怀以及和谐的人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 傩戏仪式 话语分析 江淮神书 请神唱词
下载PDF
生存焦虑、生命韧性与自然诗意——黄其龙散文的三重解读
16
作者 雷育斌 陈穗钦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2-96,共5页
黄其龙的散文从生命体验出发,用细腻的笔触、贴近现实生活的场面描写和具有创意的文章组合构造,在自我写照中以小见大,影射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黄其龙以南疆独特的地域风貌作为背景,写出了在城乡不断的交融、碰撞、挤压中人的生存焦虑... 黄其龙的散文从生命体验出发,用细腻的笔触、贴近现实生活的场面描写和具有创意的文章组合构造,在自我写照中以小见大,影射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黄其龙以南疆独特的地域风貌作为背景,写出了在城乡不断的交融、碰撞、挤压中人的生存焦虑和精神困境,并于自然界的诗意栖息和日常的生活现象中挖掘“花山精神”——一种对生命韧性的寻觅与追求,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其龙 生存焦虑 敬畏自然 生命韧性
下载PDF
生命·生存·生活——论非亚新世纪诗歌写作
17
作者 吴雅诺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非亚新世纪诗歌写作致力于在生活中提取诗意,以鲜活的生命感知力、丰沛的生命想象力、深刻的生存哲思为通道,不断调整着诗歌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在生活中激发、攫取诗意和写作诗歌成了非亚安顿自身的关键桥梁,由此呈现出的圆融... 非亚新世纪诗歌写作致力于在生活中提取诗意,以鲜活的生命感知力、丰沛的生命想象力、深刻的生存哲思为通道,不断调整着诗歌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审美关系。在生活中激发、攫取诗意和写作诗歌成了非亚安顿自身的关键桥梁,由此呈现出的圆融饱满的创作气质也为当代诗歌带来了新的美学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感知力 生命想象力 生存哲思 生活领悟
下载PDF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地方高校微影视制作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18
作者 蒋梅梅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随着短视频、直播、微电影、Vlog等微影视蓬勃发展,传统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较难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文章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地方高校微影视制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计和尝... 随着短视频、直播、微电影、Vlog等微影视蓬勃发展,传统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较难适应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需要。文章基于“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地方高校微影视制作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设计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以期更好地为微影视文化产业培养具备高技能的策划、编剧、导演、拍摄、剪辑、网络视频制作等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 地方高校 微影视制作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优秀学术著作《孙子学流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19
作者 胡小莲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孙子学研究是古典兵学领域的核心课题,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我国军事改革的深入,以孙子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学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切。然而,由于自汉以降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等原因,孙子兵学发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对孙子学... 孙子学研究是古典兵学领域的核心课题,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我国军事改革的深入,以孙子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兵学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切。然而,由于自汉以降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等原因,孙子兵学发展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对孙子学演变规律及其学理研究多有欠缺。李桂生的学术专著《孙子学流变研究》叙写了孙子学二千五百多年来的历史流变、地域流变和文化流变,使孙子学的流变史呈现多维的立体形态,反映了历代政权更替、国家治理、军事制度变迁等与孙子学流变的内在关联。此书叙写历史时间长,地域空间大,体现了作者雄阔的学术视野,拓展了孙子学研究的思路和空间,在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上多有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学流变研究》 价值 内容 图书评论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2001—2023)
20
作者 胡中全 李晓霞 樊茜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30,共14页
21世纪以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多样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映射现实的学术场域,逐渐形成体系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 21世纪以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多样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作为映射现实的学术场域,逐渐形成体系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2001—2023年我国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和机构合作情况发现,未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还应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加强跨学科研究、延展研究视角,以推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纵深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趋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