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研究
1
作者 杨潇 贡洁静 曹培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05-220,共16页
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和分析工具,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孤岛现象”,探索高校思政课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教学创新路径和方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 根据语料库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理论和分析工具,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孤岛现象”,探索高校思政课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教学创新路径和方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课题。高校思政课语料库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等鲜明特征,通过建库、语料库加工和话语分析三个阶段以及“语料库驱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论,探索高校思政课教学“语料库辅助话语体系”与语料库数据驱动学习模式的建构,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 高校思政课 教学模式 教学话语
原文传递
新入职高校思政教师的角色进入与能力提升探析
2
作者 狄鸿旭 张永建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87-195,共9页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师站稳讲台、引领课堂,做好思政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入职教师专业背景、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实践经历等方面有共同性特征,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与教学内容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相对趋同的问题。新入职思政...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师站稳讲台、引领课堂,做好思政教学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入职教师专业背景、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实践经历等方面有共同性特征,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与教学内容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相对趋同的问题。新入职思政教师队伍需结合自身特点,选好业务能力提升的着眼点与着力点,统筹理论建设、课程专业、知识储备、时政动态、教学技巧等方面,真正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新入职 思政教师 业务能力
原文传递
构建新时代高校融媒体建设五维路径
3
作者 李娟婷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高校校园媒体是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理应紧跟时代要求,加快打造媒体融合建设。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北京市属高校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结合自... 高校校园媒体是思想引领、舆论引导和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理应紧跟时代要求,加快打造媒体融合建设。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北京市属高校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结合自身优势,走出校园融媒体发展的新路径:“融”字当先,构建理念、平台、资源、队伍和内容五维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促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立德树人 校园媒体 媒体融合 路径
原文传递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论述的科学内涵
4
作者 李厚羿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创新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创新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明确提出“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这是未来国家文化发展的基本遵循,也是将文化作为国家实力提升和战略部署措施的具体体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建设 二十大报告 经济政治发展
原文传递
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刍议——以北京大兴区文化产业园区为例
5
作者 李厚羿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文化产业园区为例,分析非公企业党建的要求和内容,如强化党建意识,完善党建机制,建立工作体系,找准工作特色,等等,通过调研得出当前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党员理论水平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党建...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文化产业园区为例,分析非公企业党建的要求和内容,如强化党建意识,完善党建机制,建立工作体系,找准工作特色,等等,通过调研得出当前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党员理论水平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强,党建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理顺,等等,从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引领水平,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企业 党建 大兴 文化产业园区 引领
原文传递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要求、内容与路径
6
作者 苏珊珊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78-186,共9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遵循一定原则要求,明晰融入的要点内容,探索具体路径方法,以构建反映时代要求,立足首都发展,富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色,本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遵循一定原则要求,明晰融入的要点内容,探索具体路径方法,以构建反映时代要求,立足首都发展,富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色,本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实际效果,助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基本要求 重要内容 路径方法
原文传递
劳动、休闲时间与人的自由——基于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视角解读
7
作者 秦雯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2-72,共11页
通过对比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自由时间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时的自由时间,充分反映只有在人们可支配自己时间的前提下,才能促成人的积极存在和本质回归。由此产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自由时间的理性思考,即如何高质量的利用自由时间,实现... 通过对比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自由时间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时的自由时间,充分反映只有在人们可支配自己时间的前提下,才能促成人的积极存在和本质回归。由此产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自由时间的理性思考,即如何高质量的利用自由时间,实现真正有价值且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时间 节假日 共产主义社会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原文传递
科技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关系助推新时代发展
8
作者 路舒涵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科技生产力作为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日益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探究科技生产方式,将有助于我们运用好科技生产方式的特征,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科技生产关系 新时代 发展
原文传递
文化建设视野下的“两个结合”演进逻辑研究
9
作者 陈杰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及其在演进与发展中释放群体推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的先导性条件与基础性前提,二者的结合对于接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中... 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及其在演进与发展中释放群体推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的先导性条件与基础性前提,二者的结合对于接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要的,承继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赋予我们当前的时代主题。我们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进行新的探索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共青团制度建设的内容体系探析
10
作者 吴姿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84-97,共14页
新时代团的制度建设是共青团“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保障,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为履行好新时代团的历史使命,共青团以制度建设为引擎,挖掘习近平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制度蕴含,巩固“三力一度”的制度支撑,明晰共青... 新时代团的制度建设是共青团“强三性、去四化”的根本保障,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内容。为履行好新时代团的历史使命,共青团以制度建设为引擎,挖掘习近平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制度蕴含,巩固“三力一度”的制度支撑,明晰共青团改革的制度逻辑,充实全面从严治团的制度依据。在构建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共青团在原则上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团章为统领,以改革创新精神为驱动,明确了团的制度建设的整体定位、指导思想、核心制度与实践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团的制度建设 团内规章 内容体系
原文传递
浅论马克思“第三者”的三重内涵——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
11
作者 田正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8-41,共14页
“第三者”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键概念,指在主体与对象的“对象性活动”中,“第三者”既作为自身的对象而存在,又作为对象的对象而存在,表现着主体与对象在历史中的双向生成关系。同时,非现实的存在也作为对... “第三者”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键概念,指在主体与对象的“对象性活动”中,“第三者”既作为自身的对象而存在,又作为对象的对象而存在,表现着主体与对象在历史中的双向生成关系。同时,非现实的存在也作为对象性活动的对象,证明了对象性活动的现实性。“第三者”概念的提出使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以“对象性活动”超越了旧唯物主义,终结了以本体论为主体的传统形而上学,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深刻把握“第三者”概念,对理解马克思“对象性活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手稿 第三者 对象性活动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制度建设的特点与经验(1949—1978)
12
作者 白鸽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自觉加强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首次形成团的制度建设体系框架,进一步丰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组织纪律性与目的性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一时期团的...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自觉加强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首次形成团的制度建设体系框架,进一步丰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深化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组织纪律性与目的性得到进一步彰显。这一时期团的制度建设延续了建团以来一贯的政治道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党育人,并基于此推进团的各项工作与重点任务,为共青团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为新时代团的制度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制度建设 团内规章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当代启示
13
作者 马文梦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延安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组织力量的重要性,并从强化组织队伍、... 延安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肩负起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党的组织力量的重要性,并从强化组织队伍、完善组织制度、严明组织纪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考察延安时期党在组织建设上的实践探索,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组织建设 启示
原文传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践研究综述
14
作者 庞光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尤其是针对传统文化现实困境、转化难题、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实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九大以来,学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尤其是针对传统文化现实困境、转化难题、发展窠臼等方面,中华文化要在内容和形态上实现自我变更和超越,就必须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转化、创新现有文化资源。为此,应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文化主动精神,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原文传递
《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启示
15
作者 崔晓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为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成长成才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共产党宣言》仍是鼓舞和激励青年党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特别是教育引导青年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实践及发扬《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主要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为新时代青年党员的成长成才构筑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共产党宣言》仍是鼓舞和激励青年党员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特别是教育引导青年党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社会实践及发扬《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主要精神。这对于在新时期培养合格的青年党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新时代 青年党员 启示
原文传递
新时期共青团制度建设的依据、内容与特点
16
作者 唐玉秋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8-111,共14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适应自身体制改革的需要,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推动自身制度建设迈向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共青团的制度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更明确和具体的规范,各级共...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适应自身体制改革的需要,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推动自身制度建设迈向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阶段。共青团的制度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所变革,主要体现在共青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更明确和具体的规范,各级共青团组织管理与建设设立更科学和系统的机制,共青团干部的选拔、评价、培训构建更为完备的程序,从严治团建立更严密的刚性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共青团 制度建设 团内规章
原文传递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三维度阐释民族复兴主旨
17
作者 杜晓 宇文竹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超越了“华夷之辨”,而且兼具了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之通义,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内在核心诉求。从此维度讲,民族复兴可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政...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超越了“华夷之辨”,而且兼具了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之通义,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内在核心诉求。从此维度讲,民族复兴可从三方面解读:一是政治目标,达成国之大、民之乐;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国家统一;三是文化传承,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其中既有传统的坚守和传承,又有旧邦新命之扬弃、精进。而践行民族复兴的指导理论被凝练,精华部分即是“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复兴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研究
18
作者 成林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71-177,共7页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坚持以“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突破原有思维定式,以协同、联动、整合,着力破解新时代高...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渠道。坚持以“大思政课”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突破原有思维定式,以协同、联动、整合,着力破解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思政课 质量提升
原文传递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俄国化
19
作者 崔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千百万人的实践。为了应对国内外战争的危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由于这个政策完全脱离了苏俄的国情,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契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 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千百万人的实践。为了应对国内外战争的危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由于这个政策完全脱离了苏俄的国情,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契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新经济政策”解决了“战时共产主义”带来的困境,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列宁围绕“新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和方法,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
原文传递
网络短视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性分析
20
作者 王苗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96-204,共9页
网络短视频凭借其强大的功能、简单的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和广泛的青年粉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频教学提供了新途径、新载体。但网络短视频形式上的炫彩夺目、内容上的过度娱乐、信息呈现的碎片化等特征容易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 网络短视频凭借其强大的功能、简单的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和广泛的青年粉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视频教学提供了新途径、新载体。但网络短视频形式上的炫彩夺目、内容上的过度娱乐、信息呈现的碎片化等特征容易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价值性和导向性。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运用网络短视频教学过程中应在坚持“八个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网络短视频的信息来源、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合理灵活使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