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的明代戏曲家茅维杂剧两种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红娟 何等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226-242,共17页
明崇祯间茅氏凌霞阁刊本《茅洁溪集》,收有茅维杂剧《春明祖帐》和《云壑寻盟》各一出。两剧虽各自独立,但前后勾连,写出了知识分子在末世社会寻找精神寄托和理想出路的情形,带有明显的时事性和自传性,而且曲辞精丽,使事妥帖,能在短出... 明崇祯间茅氏凌霞阁刊本《茅洁溪集》,收有茅维杂剧《春明祖帐》和《云壑寻盟》各一出。两剧虽各自独立,但前后勾连,写出了知识分子在末世社会寻找精神寄托和理想出路的情形,带有明显的时事性和自传性,而且曲辞精丽,使事妥帖,能在短出中陡起波澜,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此两剧均未见曲目着録,亦未见学者关注,故为之校点整理,并略作介绍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茅维 春明祖帐 云壑寻盟
下载PDF
清蒙古车王府旧藏弹词述考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春华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50-168,共19页
车王府旧藏弹词存60余种,2000余册,今归首都图书馆。此批曲本以刻本为主,兼有部分抄本,刊刻时间上自清乾隆年间,下迄同治、道光时期,且有10余种稀见和较早刊本,是不可多得的俗文学文献。1935年刊凌氏《弹词目録》与当时其它弹词目録一样... 车王府旧藏弹词存60余种,2000余册,今归首都图书馆。此批曲本以刻本为主,兼有部分抄本,刊刻时间上自清乾隆年间,下迄同治、道光时期,且有10余种稀见和较早刊本,是不可多得的俗文学文献。1935年刊凌氏《弹词目録》与当时其它弹词目録一样,多着録题名、作者、刊刻时间及书坊,于卷、回、册及本事、体例等则略而不题;又因目録发表与凌氏整理车王府藏弹词的时间相距多年,且《弹词目録》中多存由笔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错讹之处,这也增加了后人据以判断同名弹词版本异同的难度。本文着重介绍这批弹词的来源、整理状况,同时以文本校读为基础,对《弹词目録》及其它着録这批弹词的目録如《弹词宝卷书目》等的着録作补正,对部分稀见曲本从版本、本事、内容等角度予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蒙古 车王府 曲本 弹词
下载PDF
《五伦全备记》朝鲜文献资料辑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秀卿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28,共28页
明丘浚所撰《五伦全备记》,明中叶即传到朝鲜,并有翻刻,或作为汉语教材刻印的谚解本,也有演绎为小说者。这些文献今日仍多保存于世,它们对于研究此剧作者以及此剧在朝鲜时期的传播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兹将其中的序跋资料加以汇1梳理,略... 明丘浚所撰《五伦全备记》,明中叶即传到朝鲜,并有翻刻,或作为汉语教材刻印的谚解本,也有演绎为小说者。这些文献今日仍多保存于世,它们对于研究此剧作者以及此剧在朝鲜时期的传播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兹将其中的序跋资料加以汇1梳理,略加考订,说明有关文献及人物的情况,以便于学者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浚 五伦全备记 朝鲜 谚解
下载PDF
明代坊刻曲选对《三国志》戏目的改窜及动因探考
4
作者 陈志勇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31-149,共19页
明人戏曲选本中所选三国戏文,多题作《三国志》《三国记》,有时又题他名,致使题称混杂、来源不清。这种现象,与曲选的稿源和编纂方式的不同有关联,也一定程度受到畅销书《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与传播的影响。从曲目着録和散出异文的情... 明人戏曲选本中所选三国戏文,多题作《三国志》《三国记》,有时又题他名,致使题称混杂、来源不清。这种现象,与曲选的稿源和编纂方式的不同有关联,也一定程度受到畅销书《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与传播的影响。从曲目着録和散出异文的情况来看,若为明戏文《三国志》《三国记》单独立目,证据并不充分。明代戏曲选集所见《三国志》戏文题称与立目的独特形态,显现曲源择选与编纂方式、选家制作与读者接受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戏目 戏文 戏曲选本 三国
下载PDF
韩国文集所见元明清戏曲资料辑考
5
作者 程芸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29-73,共45页
韩国古代文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有关中国戏曲的史料文献,亦自不乏。今主要据《韩国文集丛刊》《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等集,1録所见中国戏曲关联性史料,分类排列,注明出处,并加按语,考其背景,以便学者利用。
关键词 韩国 戏曲 史料 明清
下载PDF
中國藝術研究院藏鈔本《打燈科》的科儀形態
6
作者 王馗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34-153,共20页
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保存的清末民國鈔本《打燈科》,是流傳在湖南北部地方的佛教度亡儀軌,其名稱保持了清代以來民間度亡儀軌的一般概念,即用表演的形式來展示'燈'與'生命'的關係。鈔本與明清以來流傳於嶺南等地的佛... 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保存的清末民國鈔本《打燈科》,是流傳在湖南北部地方的佛教度亡儀軌,其名稱保持了清代以來民間度亡儀軌的一般概念,即用表演的形式來展示'燈'與'生命'的關係。鈔本與明清以來流傳於嶺南等地的佛教儀軌異曲同工,内容多有重合。從這部佛教地方文獻可以清楚地看到,明代教僧制度下的地方社會在適用佛教儀式之時,實際擁有相對確定的統一法本,同時根據地方文學、音樂等藝術的特點進行適度調整。通過本文的分析,佛教音樂的民間鈔本系統需要引起學術界的格外重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儀 超度 教僧 打燈科
下载PDF
雅俗共赏 赓歌一絶——清代岔曲《风雨归舟》拾掇
7
作者 鲍震培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岔曲是用于演唱的俗曲,发源于清代的北京,至今仍以曲艺单弦的艺术形式流传。《风雨归舟》是岔曲中景物类题材的代表性文本,其群曲的特点是描述"风雨"和"渔舟"的情景。《卸职入深山》和《疾风骤至》是群曲中知名度最高和最流行的名篇... 岔曲是用于演唱的俗曲,发源于清代的北京,至今仍以曲艺单弦的艺术形式流传。《风雨归舟》是岔曲中景物类题材的代表性文本,其群曲的特点是描述"风雨"和"渔舟"的情景。《卸职入深山》和《疾风骤至》是群曲中知名度最高和最流行的名篇,前者的母本可能是《懒去锄田》。精练浓缩的谋篇艺术、升华主题的艺术价值、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是《卸职入深山》一曲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岔曲 《风雨归舟》 《卸职入深山》
下载PDF
清代曲论家于振与他的《订正宫调二十二则》
8
作者 黄义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243-259,共17页
《曲谱大成》是《九宫大成》的重要参考。《曲谱大成》现存三种稿本,首都图书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残稿本卷首均有总论,总论思想被《九宫大成》吸收甚多。前人均未晓此文的作者。事实上,该总论絶大部分内容亦见于乾隆初年金坛于振的《... 《曲谱大成》是《九宫大成》的重要参考。《曲谱大成》现存三种稿本,首都图书馆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残稿本卷首均有总论,总论思想被《九宫大成》吸收甚多。前人均未晓此文的作者。事实上,该总论絶大部分内容亦见于乾隆初年金坛于振的《清涟文钞》中,题为《订正宫调二十二则》,是总论的定稿,内容上与稿本相比做了一些改动。于振曲论部分内容沿袭前人,部分内容亦有所发明。鉴于于振与《曲谱大成》的密切联系,考察于振的生平并结合相关证据,可推测《曲谱大成》是乾隆初年官修曲谱,应是《九宫大成》工程的前期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振 曲谱大成 九宫大成 订正宫调二十二则
下载PDF
明代戏曲选集中的目连戏
9
作者 吴书荫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明代嘉、隆之后,闽、赣、苏等地,戏曲选本不断涌现。目连戏以其别具一格的特色,赢得观众的喜爱,今存十六种戏曲选集内收録有它的零出或零支曲文,从中可见目连戏在明代的传播演出情况,可以为研究明代戏曲声腔演变提供资料。
关键词 明代 目连戏 戏曲选集
下载PDF
“小传统”中的“小传统”——评《中国民间小戏史论》
10
作者 王小岩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李玫《中国民间小戏史论》有三个主要特色。第一,文献分疏中自动呈现民间小戏史。第二,考镜源流,弄清每一个经典小戏作品的演变脉络。第三,论述精当,卓见迭出。从研究方法看,李玫重视实证研究,总是把术语放到文献中,放到具体语境中分疏... 李玫《中国民间小戏史论》有三个主要特色。第一,文献分疏中自动呈现民间小戏史。第二,考镜源流,弄清每一个经典小戏作品的演变脉络。第三,论述精当,卓见迭出。从研究方法看,李玫重视实证研究,总是把术语放到文献中,放到具体语境中分疏,毫不含糊。从现代学术进程看,李玫将"非文人创作"作为重要标准取舍民间小戏,无论从研究视野上看还是从著述的态度上看,都意味着她真正进入了戏曲文学研究的"小传统",为真正的"非文人创作"的民间文学写入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戏曲史 小传统
下载PDF
“大戲”“小戲”之學術話語考察
11
作者 王静波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28-148,共21页
大戲、小戲是近代民間逐漸約定俗成的戲曲名詞,後來也漸被學界採納,如戲曲學領域的齊如山、曾永義、施德玉、李玫等,民俗學領域的鍾敬文、張紫晨等,曾就兩個學科對“大戲”“小戲”整體認知的聯繫和區别展開過分析闡述。本文主要梳理了... 大戲、小戲是近代民間逐漸約定俗成的戲曲名詞,後來也漸被學界採納,如戲曲學領域的齊如山、曾永義、施德玉、李玫等,民俗學領域的鍾敬文、張紫晨等,曾就兩個學科對“大戲”“小戲”整體認知的聯繫和區别展開過分析闡述。本文主要梳理了兩個學科領域中曾對“大戲”“小戲”開展過專題研究探討的這些代表性學者的觀點,以期釐清相關學術話語和脈絡,爲後續研究奠定認識的基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戲 小戲 戲曲學 民俗學
下载PDF
森槐南與他的中國戲曲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仕忠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5-55,共31页
戲曲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槐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曲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曲研究是受到森槐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 戲曲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槐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曲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曲研究是受到森槐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槐南在戲曲研究領域的開創功績,竟無人問津,即使日本的戲曲研究者對他也是所知甚少。本文通過對森氏所作戲曲研究的研討,認爲森槐南纔是近代學術史上中國戲曲研究的開創者。森槐南從小即廣泛研讀戲曲,並能用漢文撰寫傳奇,還撰有不少題詠戲曲的詩作。後兼任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講師(1890~1895),首次在課堂上講解了戲曲作品。他在1891年3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文學會上所做的《支那戲曲一斑》,是近代第一個關於戲曲的公開演講。此後在《支那文學》《早稻田文學》《城南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戲曲有關論文、譯文。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學生如野口寧齋、柳井絅齋等也紛紛涉足戲曲研究。森槐南後來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899~1911),主要講授詞曲,成爲在帝國大學講壇講授中國戲曲的第一人,其講義《詞曲概論》,對唐宋以後戲曲演進變遷有出色的闡述。1911年3月,因槍傷久治不愈而去世,年僅49歲。森槐南逝後一年,塩谷温擔任東京大學中國文學講座,與京都大學的狩野直喜東西並峙,使戲曲講授研討成爲新的潮流,而森槐南的功績則已被遮掩,竟漸歸於無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槐南 戲曲研究 日本漢學 元曲研究
下载PDF
萊頓漢學研究院藏俗文學文獻經眼録 被引量:3
13
作者 劉蕊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40-173,共34页
1930年,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正式成立。作爲歐洲漢學研究的三大重鎮之一,該研究院素有重視中文書籍庋藏的傳統。下屬圖書館漢籍藏書豐富,且不乏稀見版本,尤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舊藏書籍爲一大特色。筆者親自訪查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 1930年,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正式成立。作爲歐洲漢學研究的三大重鎮之一,該研究院素有重視中文書籍庋藏的傳統。下屬圖書館漢籍藏書豐富,且不乏稀見版本,尤以荷蘭漢學家高羅佩舊藏書籍爲一大特色。筆者親自訪查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圖書館館藏中文小説、戲曲等俗文學文獻,擇其善者詳加闡述,並附以書影,可供海内外學者參閲。其中,高羅佩所藏《春燈迷史》《怡情陣》《天書記》等孤本,尤爲值得關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萊頓漢學研究院 高羅佩 俗文學文獻 戲曲
下载PDF
南京圖書館藏祁彪佳尺牘論曲文字輯考(下) 被引量:3
14
作者 張詩洋 李潔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287-321,共35页
崇禎三年(1630),祁彪佳尺牘中多有涉及《曲品》《劇品》編纂、沈泰《盛明雜劇》二集之輯刊、祁氏家班謝丑逃竄等事,對考索晚明曲壇樣貌,有重要價值。崇禎四年(1631)及其後,論及戲曲尺牘僅五封,蓋因彪佳入京重返官場,且經歷仕宦風波與國... 崇禎三年(1630),祁彪佳尺牘中多有涉及《曲品》《劇品》編纂、沈泰《盛明雜劇》二集之輯刊、祁氏家班謝丑逃竄等事,對考索晚明曲壇樣貌,有重要價值。崇禎四年(1631)及其後,論及戲曲尺牘僅五封,蓋因彪佳入京重返官場,且經歷仕宦風波與國亂,遂無暇理及戲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彪佳 遠山堂曲品劇品 沈泰 家班
下载PDF
后记 被引量:2
15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2期359-360,共2页
本辑文章,以文献史料和实证研究为长,颇多珍贵文献与难得见解。吴秀卿教授此前借助新发现的史料,确认了丘浚为《五伦全备记》的作者,这次又辑録了该剧在韩国流传的有关史料,不仅披露了此剧珍稀版本中的序跋,还有韩国对此剧接受的有关资... 本辑文章,以文献史料和实证研究为长,颇多珍贵文献与难得见解。吴秀卿教授此前借助新发现的史料,确认了丘浚为《五伦全备记》的作者,这次又辑録了该剧在韩国流传的有关史料,不仅披露了此剧珍稀版本中的序跋,还有韩国对此剧接受的有关资料;程芸教授的文章,则是从韩国文集爬罗出有关中国戏曲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史料 后记 实证研究 戏曲文献 韩国 文章 教授 作者
下载PDF
傳統的慣性:文學觀念與日本的活歷史劇改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孫笛廬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09-123,共15页
活歷史劇是明治初期以名優九代市川團十郎爲中心推行的戲劇改良,吸引了漢學家依田學海和日本記者之父的福地櫻痴參與。在活歷史劇的背後體現出西方現實主義思潮與東亞傳統文論的共同作用。活歷史劇將戲劇與史實相結合,給原來僅供婦孺褻... 活歷史劇是明治初期以名優九代市川團十郎爲中心推行的戲劇改良,吸引了漢學家依田學海和日本記者之父的福地櫻痴參與。在活歷史劇的背後體現出西方現實主義思潮與東亞傳統文論的共同作用。活歷史劇將戲劇與史實相結合,給原來僅供婦孺褻玩的戲劇賦予了知識,使其合於以學問爲中心的文學範疇,可視作一種傳統的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戲劇改良 活歷 市川團十郎 依田學海 福地櫻痴
下载PDF
俳優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新井白石 鄒雙雙 +2 位作者 黄仕忠 鈴木陽一 佟君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97-108,共12页
日本江户時期著名儒學家新井白石所撰《俳優考》,爲今存最早的關於優伶史的著作。此書前半主要根據中國有關文獻,系統梳理了中國從殷商至元代的俳優發展歷史,也述及中國戲劇的發生與發展情况。後半則據日本文獻,考述日本的俳優發生發展... 日本江户時期著名儒學家新井白石所撰《俳優考》,爲今存最早的關於優伶史的著作。此書前半主要根據中國有關文獻,系統梳理了中國從殷商至元代的俳優發展歷史,也述及中國戲劇的發生與發展情况。後半則據日本文獻,考述日本的俳優發生發展歷史,並涉及中國戲曲對於日本能樂的影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俳優 雜劇 能樂 猿樂 田樂
下载PDF
過番歌:清末民初以來客家與閩南方言説唱中的海外移民 被引量:2
18
作者 伊維德 李芳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7-33,共17页
19世紀晚期,海外移民在中國東南地區非常普遍,客家話、閩南話俗曲中描寫他們經歷的作品被稱爲'過番歌'。客家語《過番》和閩南語《過番歌》,在標題、篇幅和結構上均有相似之處,演唱移民至新加坡等地之艱辛,原型來自講述移民至... 19世紀晚期,海外移民在中國東南地區非常普遍,客家話、閩南話俗曲中描寫他們經歷的作品被稱爲'過番歌'。客家語《過番》和閩南語《過番歌》,在標題、篇幅和結構上均有相似之處,演唱移民至新加坡等地之艱辛,原型來自講述移民至臺灣的早期歌謡《勸人莫過臺歌》。以往對於帝國晚期的中國移民和華僑的研究,大多基於描寫獲得成功的移民和華僑的作品,而'過番歌'唱本則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過番歌 閩南語 客家語 説唱 勸人莫過番
下载PDF
南京圖書館藏祁彪佳尺牘論曲文字辑考(中) 被引量:1
19
作者 張詩洋 李潔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259-298,共40页
1628年11月,祁彪佳父祁承卒。1629年彪佳服喪居家,遠離官場,撰寫《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故書信中所論及戲曲之事尤多。此年中,與陳汝元、王應遴、沈泰、王元壽、吕師著、袁于令等人的信札,涉及祁彪佳'二品'創作情况、祁... 1628年11月,祁彪佳父祁承卒。1629年彪佳服喪居家,遠離官場,撰寫《遠山堂曲品》《遠山堂劇品》,故書信中所論及戲曲之事尤多。此年中,與陳汝元、王應遴、沈泰、王元壽、吕師著、袁于令等人的信札,涉及祁彪佳'二品'創作情况、祁氏戲曲觀念、沈泰《盛明雜劇》之辑刊、四大南戲之定本、音律問題等,值得關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彪佳 遠山堂劇品 遠山堂曲品 袁于令 盛明雜劇
下载PDF
目連戲的成立過程——以宋代佛典《佛説目連救母經》爲起點的考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仲一成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16年第2期1-31,共31页
通過對日本京都金光寺所藏《佛説目連救母經》卷末木記年代、地名的逐步篩查,可以確定此經實為南宋初年的寧波刻本。韓國高麗大學藏《佛説大目連經》爲此經的同文異版,二者皆有'變文'的文本格式,當爲宋元佛講的底本。後世的《... 通過對日本京都金光寺所藏《佛説目連救母經》卷末木記年代、地名的逐步篩查,可以確定此經實為南宋初年的寧波刻本。韓國高麗大學藏《佛説大目連經》爲此經的同文異版,二者皆有'變文'的文本格式,當爲宋元佛講的底本。後世的《目連寶卷》和目連戲文皆繼承了《佛説目連救母經》的部分情節與文字,這説明北宋末期從佛教講經文學之中産生了中國戲劇的成熟劇本。從目連戲的例子可以看到宗教和文學在東南沿海的互相滲透,戲劇傳播的路綫等同於福建商人的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演劇 變文 東京夢華録 宋元戲劇史 戲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