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0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钢 卫国 侯利 成都文物 2005年第4期64-68,共5页
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陶瓷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广泛应用,这点从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陶瓷器文物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得到证实。陶器多在700℃至1000℃烧制而成。在众多的新石器遗址及墓葬中,大量出土了各... 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陶瓷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广泛应用,这点从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众多陶瓷器文物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得到证实。陶器多在700℃至1000℃烧制而成。在众多的新石器遗址及墓葬中,大量出土了各类陶器以及陶器残片。并发现了烧制陶器的窑址,如陕西西安的新石器时期半坡遗址、四川大溪(现属重庆)新石器时期遗址,以及河南的龙山等地方,都大量出土了不同形制和纹饰的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陶瓷器 新石器时期 技法 修复 半坡遗址 发展历史 文献记载 考古发掘 陶器
原文传递
再论蜀文化的渊源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治民 成都文物 2003年第3期4-10,共7页
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 关于蜀文化的渊源这一问题,多数意见认为是来自岷江上游地区,似乎已成定论。笔者曾写过两篇小文章认为蜀文化是成都平原上土生土长的,是由成都平原上的新石器文化发展演变而来。根据考古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笔者认为这一意见是可以成立的,并且进一步证明蜀文化并不是由岷江上游地区而来。兹作如下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文化 新石器文化 考古 成都平原 渊源 岷江上游 成立 根据 意见 发展演变
原文传递
成都城市史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渝 邹一清 成都文物 2004年第3期9-15,共7页
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在北纬15度~40度之间,以城市起源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文明曙光,分别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非的尼罗河、南亚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跃然升起,普照着亚非大地。这是人类历史上... 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地球上,在北纬15度~40度之间,以城市起源为主要标志的古代文明曙光,分别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非的尼罗河、南亚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跃然升起,普照着亚非大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它的诞生,使人类社会最终脱离了野蛮状态。由于城市对文明社会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地方史 三星堆遗址 史前文明 农耕文明
原文传递
不可思议的考古发现 被引量:3
4
作者 叶茂林 成都文物 2008年第1期1-10,共10页
考古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许多时候连考古学家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现什么。考古发掘中,有时你越是期待着的东西,似乎越是不那么如意;可是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它却出现了。考古学还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科学,并不是考古学有... 考古学是一门迷人的科学,许多时候连考古学家自己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现什么。考古发掘中,有时你越是期待着的东西,似乎越是不那么如意;可是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它却出现了。考古学还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科学,并不是考古学有多么神奇,而是考古发现的神奇。青海民和县黄河岸边的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遗存,就很能够说明这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现 考古学家 考古发掘 喇家遗址 黄河岸边 民和县 科学 出土
原文传递
龟锦蓉博物 百花争鸣园——祝贺《成都文物》创刊20周年
5
作者 王家祜 成都文物 2003年第4期4-5,共2页
《成都文物》自创刊迄今的20年里,共出80余期。该刊为成都文物的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绩显著功不可没。值此创刊20周年纪念之际,特撰此短文聊表祝贺之情。
关键词 《成都文物》 中国 期刊 研究工作 内容设计
原文传递
廿载耕耘结硕果——贺《成都文物》办刊20周年
6
作者 史占扬 成都文物 2003年第4期6-7,共2页
《成都文物》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整整经历了20个春秋。孕育、出生、成长于天府沃土的《成都文物》,今已成为西蜀文史科学园地中的绚丽花朵,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文物专刊中占有重要一席。2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史学、文博界和社... 《成都文物》自1983年创刊,至今已整整经历了20个春秋。孕育、出生、成长于天府沃土的《成都文物》,今已成为西蜀文史科学园地中的绚丽花朵,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文物专刊中占有重要一席。2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史学、文博界和社会相关部门、人士的支持、关注下,特别是经过编委会、编辑部同仁们的辛勤耕耘,这个刊物已是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值此《成都文物》20华诞,特别志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文物》 中国 期刊 编辑出版
原文传递
地震考古——用考古学方法介入地震科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茂林 成都文物 2006年第4期41-44,共4页
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遗存物,并通过这些物化的人类活动证据,观察、研究和复原古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考古学从来就十分注重相关的自然遗存与人类文化遗存的关系。考古可以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古代遗存现... 考古学是研究过去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遗存物,并通过这些物化的人类活动证据,观察、研究和复原古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考古学从来就十分注重相关的自然遗存与人类文化遗存的关系。考古可以发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古代遗存现象,这些现象既可能是文化的也可能是自然的。这些现象还有可能涉及人与自然的各个方面。通过考古发现的自然现象,也一定能够与人类文化现象相关联。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考古学研究中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这也是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研究的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科学研究 人与自然的关系 地震 人类社会 文化遗存 人类文化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成都地区历史地震的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向 成都文物 2008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报告是根据四川地震局《关于成都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工作的报勘(1977年)所规定的第四项工作任务而撰写的,目的在于运用考古方法来调查研究成都地区1900年以前的历史地震的基本烈度问题。
关键词 历史地震 成都地区 考古调查 鉴定工作 考古方法 地震局
原文传递
“巴蜀文化”的辨证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向 成都文物 2006年第3期9-15,共7页
“巴蜀文化”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但各人对它的语境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交流中往往发生理解的错位,造成误解。作一个学术术语尤其应该正本清源,才能名正言顺。对此笔者愿抛砖引玉,谨申浅见,提供讨论;本文的... “巴蜀文化”是目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经常使用的专有名词,但各人对它的语境的认识却有所不同,交流中往往发生理解的错位,造成误解。作一个学术术语尤其应该正本清源,才能名正言顺。对此笔者愿抛砖引玉,谨申浅见,提供讨论;本文的辨证只涉及“巴蜀文化”一辞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辨证 专有名词 正本清源 学术术语 学术界
原文传递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双鲟金带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广宏 成都文物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成都市区西北的金沙村文化遗址,2001年初出土大量金、玉、铜器。市考古队及时发掘整理,初步确定其时代为商末周初,衔接于三星堆文化之后。这一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不亚于三星堆。2002年初,市考古研究所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及时地将... 成都市区西北的金沙村文化遗址,2001年初出土大量金、玉、铜器。市考古队及时发掘整理,初步确定其时代为商末周初,衔接于三星堆文化之后。这一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不亚于三星堆。2002年初,市考古研究所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及时地将出土的58件精品,整理成书,予以公布。书名《金沙淘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金沙遗址 铜器 发掘 三星堆文化 考古研究 考古发现 重大意义 时代 公布
原文传递
成组石璧考古调查与音乐声学测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幸晓峰 王方 成都文物 2008年第2期8-13,共6页
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石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石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石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石璧,由于... 自1929年在广汉三星堆月亮弯发现成组石璧以来,目前已知四川境内出土石璧中,成组和可能成组埋藏的石璧有6组。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和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仓包包相继出土成组石璧。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一批石璧,由于挖掘现场遭到破坏,暂无法确定埋藏时是否成组。四川出土石璧中,大小成梯次排列的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提出了各种见解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声学 考古调查 20世纪80年代 三星堆遗址 测量 成都金沙遗址 四川省 出土
原文传递
巴蜀文化与周边文化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治民 成都文物 2002年第1期4-8,共5页
这里说的巴蜀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任何考古学文化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都是和其它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的,巴蜀文化也不例外。在考古发现中巴蜀文化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输出自身的文化因素。这些方面已有许多例证。现就巴... 这里说的巴蜀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任何考古学文化在自身的发展当中,都是和其它文化交流碰撞、相互影响的,巴蜀文化也不例外。在考古发现中巴蜀文化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因素,同时也输出自身的文化因素。这些方面已有许多例证。现就巴蜀文化和周边文化关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请各方专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文化 巴蜀文化 考古发现 指正 文化关系 文化交流 专家 自身
原文传递
都江堰渠首外江新出土汉碑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向 成都文物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2005年3月,都江堰渠首鱼嘴外江河床新出士文物78件,内有东汉石像2尊、东汉碑刻1通。其中的汉碑标明立碑于“建安四年”。“建安”为东汉第十三代献帝刘协年号,“建安四年”的干支纪年为“己卯”,为公元199年。这是一通完整的汉隶碑... 2005年3月,都江堰渠首鱼嘴外江河床新出士文物78件,内有东汉石像2尊、东汉碑刻1通。其中的汉碑标明立碑于“建安四年”。“建安”为东汉第十三代献帝刘协年号,“建安四年”的干支纪年为“己卯”,为公元199年。这是一通完整的汉隶碑刻,是一篇从未见著录的、最新发现的、距今1808年前的、长约四百余字原装汉代文献,实在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碑刻 都江堰 出土 干支纪年 汉代文献 建安
原文传递
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演变的阶段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剑 成都文物 2005年第2期4-13,共10页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 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起步较早,自20世纪20年代伊始,中外学者即在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有彩陶片、磨制石器等实物,但数十年来的进展不大。近年来,岷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有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至11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阶段性 历史演变 文物考古 岷江上游地区 文化遗址
原文传递
谈汉代画像中的“三”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文 王锦生 成都文物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汉代画像中,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 在汉代画像中,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等,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研究。为便于进行这篇文章下面的探讨,我们将这种“对举”现象姑称为汉画中的“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三” 布置方式 对举 “二” 构图
原文传递
论中国瓷器的崇玉传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德富 成都文物 2003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几十年中国古代陶瓷的教学与研究中,一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回答:陶器和瓷器是怎样产生的?或人类先民为什么要制作生产陶瓷器?
关键词 陶瓷器 陶器 中国古代 十年 传统 产生
原文传递
羌、藏民族民间文化考察记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祥林 成都文物 2003年第2期45-52,共8页
2002年9月上旬,笔者应邀参加了由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岷江上游民族民间文化调研活动”。一路走来,见闻不少,也感慨良多。从地域看,“南、北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两大基本板块。中华文明发源的中心,除了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外,尚有南... 2002年9月上旬,笔者应邀参加了由四川省文化厅组织的“岷江上游民族民间文化调研活动”。一路走来,见闻不少,也感慨良多。从地域看,“南、北互补”是中国文化的两大基本板块。中华文明发源的中心,除了北方黄河流域文化外,尚有南方长江流域文化。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的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全长793公里,其流域包括阿坝、成都、乐山、宜宾等地,在宜宾汇人长江。作为西部省份,四川境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尤其是岷江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羌族 藏族 中国 历史人文资源 旅游开发 四川
原文传递
巴中摩崖造像的龛形特点与渊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玉华 何汇 文少兰 成都文物 2005年第2期22-26,共5页
巴中位于四川东北部,是四川著名的佛教石窟分布区,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注意,研究也渐渐深入,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本文就巴中摩崖造像中的龛形特点进行归纳和探讨,以便学者们进一步的了解巴中石窟。
关键词 摩崖造像 龛形特点 历史渊源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巴蜀文字的来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崝 成都文物 2005年第1期1-8,共8页
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早期巴蜀文化到晚期巴蜀文化之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引起巴蜀文化早、晚期之间发生剧烈变化的动因并非来自巴蜀文化内部,而主要是来自外部。大量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引起晚期巴蜀文化发生剧烈变化的外来因素主要是越... 从现有考古材料看,早期巴蜀文化到晚期巴蜀文化之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引起巴蜀文化早、晚期之间发生剧烈变化的动因并非来自巴蜀文化内部,而主要是来自外部。大量考古材料可以证明,引起晚期巴蜀文化发生剧烈变化的外来因素主要是越文化,而不是楚文化。晚期巴蜀文化受越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1.晚期巴蜀墓葬与湖南湘江流域的越墓均为狭长形竖穴土坑墓,巴蜀文化的船棺葬也是由越文化传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字 教研研究 古越族 楚文字 字形分类
原文传递
宣汉罗家坝铜印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广宏 成都文物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最近,四川大学考古系马继贤教授告诉我,宣汉县普光镇罗家坝发现了巴蜀文化遗址,1999年9月曾开始发掘;今年3月又作了更深入的发掘,发现一个宽7米、长9米以上的大型墓坑,出土了18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青铜器,表明墓主身份不... 最近,四川大学考古系马继贤教授告诉我,宣汉县普光镇罗家坝发现了巴蜀文化遗址,1999年9月曾开始发掘;今年3月又作了更深入的发掘,发现一个宽7米、长9米以上的大型墓坑,出土了18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青铜器,表明墓主身份不凡。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汉县 青铜印 历史文化 罗家坝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