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政策在基层的实施情况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海超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1期53-67,共15页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各种文件的频道中有'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两个栏目。'司法解释'栏目中发布的都是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法发〔2007〕12号)中司法解释形式要... 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上,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各种文件的频道中有'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两个栏目。'司法解释'栏目中发布的都是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法发〔2007〕12号)中司法解释形式要求的文件,〔1〕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文件'栏目中发布的就是司法解释之外的其他政策文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解释 承包经营 司法 仲裁 文件 栏目
原文传递
污名身体:镇压反革命的司法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寒非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2期99-118,共20页
人民司法工作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保护人民。对反革命分子来说,首先是镇压,只有镇压才能使他们服罪,只有在他们服罪之后,才能谈到宽大。宽大只能结合着镇压来进行,有些地区发生'宽大无边'的偏向,是必须纠正的。——《政... 人民司法工作的当前主要任务,是镇压反动,保护人民。对反革命分子来说,首先是镇压,只有镇压才能使他们服罪,只有在他们服罪之后,才能谈到宽大。宽大只能结合着镇压来进行,有些地区发生'宽大无边'的偏向,是必须纠正的。——《政务院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1〕这些记号刺入或烙进体内,向人通告携带者是奴隶、罪犯或叛徒;换言之,此人有污点,仪式上受到玷污,应避免与之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司法 污名 服罪 罪犯 奴隶 工作 公共场合
原文传递
王宠惠评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昕杰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163-211,共49页
在香港中西区有一条名为'孙中山史迹径'的步行径,它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而设立的。在总共十五个站点中,第十一站是位于荷李活道75号的道济会堂。道济会堂是中国第一间华人自立的教会堂。1881年12月1日,被后世誉为'... 在香港中西区有一条名为'孙中山史迹径'的步行径,它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而设立的。在总共十五个站点中,第十一站是位于荷李活道75号的道济会堂。道济会堂是中国第一间华人自立的教会堂。1881年12月1日,被后世誉为'民国第一位法学家'的王宠惠诞生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区 法学家 香港 道济 诞辰 会堂 华人 评传
原文传递
新技术条件下的“公共领域”——知识产权的自然权利主张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珉川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当代对自然权利论的拒斥就导向了虚无主义——不,它就等同于虚无主义。——[美]列奥·施特劳斯[1]一、'公共领域'与'公地悲剧'新兴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云'计算、'... 当代对自然权利论的拒斥就导向了虚无主义——不,它就等同于虚无主义。——[美]列奥·施特劳斯[1]一、'公共领域'与'公地悲剧'新兴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贴近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这些曾经只出现在专业领域内的词汇,甚至成为近年来国家政策或正式文件中的常见表达。一方面,新兴技术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主要因素,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同这些技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工作,在由创新因素所开拓出的市场中谋生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技术 虚无主义 驱动 因素 权利 知识产权 领域
原文传递
台湾地区转型正义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磊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2期71-84,共14页
转型正义是由英文'Transitional Justice'一词翻译而来,其中,'Transitional'的名词形式'Transition'特指是由威权体制向民主的转型。台湾地区曾经将Ruti G.Teitel的'Transitional Justice'一书翻译为中... 转型正义是由英文'Transitional Justice'一词翻译而来,其中,'Transitional'的名词形式'Transition'特指是由威权体制向民主的转型。台湾地区曾经将Ruti G.Teitel的'Transitional Justice'一书翻译为中文,不过却将中文书名译为'变迁中的正义'。按照汉语的理解,'变迁'指的是事物或情况的变化转移,引申到此处,'变迁'既可以指由威权向民主的转型,也可以指由民主向威权的转型,甚至还可以指一种政体的内部或大或小的改变,因而将'Transitional Justice'翻译为'变迁中的正义'显然失之于宽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变迁 情况 转型 威权 指由 正义
原文传递
政治司法的功能、特点与影响——以1949—1956年华县人民法院为对象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其才 左炬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2期3-19,共17页
1949—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法治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其间虽在若干具体方面有过反复,但总体而言,恢复秩序、强化控制、体现权威、发展经济等目标得到逐步实现,并已显露出从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转... 1949—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法治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其间虽在若干具体方面有过反复,但总体而言,恢复秩序、强化控制、体现权威、发展经济等目标得到逐步实现,并已显露出从政治社会向经济社会转变的趋向——尽管局部、初步、潜在。其间,法制亦受重视,发展相对顺利,计划性与正规性渐趋增强。与1957年'反右'扩大化以后的法制相比具有较强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计划性 政治 关键时期 中国 法制 华县 功能 经济社会
原文传递
清末中国的立宪、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常安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46-75,共30页
无论是新政、立宪,还是革命,实际上都意味着对既有政治制度的一种部分的或者全方位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既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制约。〔1〕一定程度上,清末立宪,也正是对清王朝诸如大一统王朝的塑造、满汉一体与满汉畛域、多族群帝国... 无论是新政、立宪,还是革命,实际上都意味着对既有政治制度的一种部分的或者全方位的变革,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既有政治制度的结构性制约。〔1〕一定程度上,清末立宪,也正是对清王朝诸如大一统王朝的塑造、满汉一体与满汉畛域、多族群帝国的型构等政治安排及其近代挑战的一种制度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 帝国 政治 族群 制度 畛域
原文传递
人权派人权思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建红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71-219,共49页
争人权的人,先争法治;争法治的人,先争宪法。——罗隆基人权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些被认为主要为实现个人幸福和尊严的利益,人权的核心是解决人与社会、政府的关系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人权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没有它,人将不成... 争人权的人,先争法治;争法治的人,先争宪法。——罗隆基人权是人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些被认为主要为实现个人幸福和尊严的利益,人权的核心是解决人与社会、政府的关系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人权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没有它,人将不成其为人;对于社会和政府,满足这些人权要求是其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否则,政府将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正当性的基础。为此,现代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宣称要尊重和保障人权,通常也会建立各种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先争 手段 人权思想 人权 政府
原文传递
为身体立法:法律与身体理论的源与流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寒非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9-43,共25页
从法律与身体的关系来看,可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理论中的身体;二是法学理论中的身体。前者主要是身体哲学、身体社会学与身体政治学中的身体理论,需要对此进行一个梳理,这是探讨法学理论中的身体问题的基础;后者则主要涉及法学... 从法律与身体的关系来看,可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理论中的身体;二是法学理论中的身体。前者主要是身体哲学、身体社会学与身体政治学中的身体理论,需要对此进行一个梳理,这是探讨法学理论中的身体问题的基础;后者则主要涉及法学理论与身体的关系,着力于探讨法的本质、法的内容以及权力理论等与身体理论的关系,试图建构关于法律与身体关系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理论 关系 法学 法律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根本原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冬慧 政治法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9-57,共19页
法治现代化意在表明现代社会法律的存在状态及变革过程,随着社会的转型,法律制度自身也相应发生变化。然而,这种转型不是随意和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格要求的,正如学界所言:'中国的现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 法治现代化意在表明现代社会法律的存在状态及变革过程,随着社会的转型,法律制度自身也相应发生变化。然而,这种转型不是随意和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格要求的,正如学界所言:'中国的现代化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1]'法治现代化离不开一些基本准则、标准或原则。'[2]种种论述和观点表明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确需要原则指导与方向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现代化 法治道路 根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原文传递
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者 杨建军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2期20-41,共22页
一种新的司法哲学,往往是由新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引发和催生的。学者们多认为,中国的能动司法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大法官于2009年初提出的,提出该主张的初衷是'为大局服... 一种新的司法哲学,往往是由新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引发和催生的。学者们多认为,中国的能动司法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大法官于2009年初提出的,提出该主张的初衷是'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司法能动对中国法院来说,不仅要解决司法裁判的理念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法院如何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政治功能问题。不过,任何一种司法哲学的提出,又都不可能是孤立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 大局 国际 司法 理路 历史 哲学 人民 危机
原文传递
自治、建国与制宪权: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重述
12
作者 韩伟 政治法学研究 2017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制定了诸多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如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然而,相对最为成熟的,同时也是在最为特殊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制定的,就是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宪... 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政权,制定了诸多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如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等。然而,相对最为成熟的,同时也是在最为特殊国内外政治环境下制定的,就是1946年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简称边区宪法原则),[1]它不仅集中反映了当时共产党的宪法观念,更对之后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法 谢觉哉 人民出版社 政治协商会议资料 参议会 宪法原则 制宪权主体 地方自治 宪法草案
原文传递
韦伯《法律社会学》论评
13
作者 张剑源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2期216-227,共12页
如果没有理解错,'形式理性法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始终是研究者所公认的,韦伯法律社会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实践意义的学术命题。首先,从影响力上来说,这一命题使得'后韦伯时期'的研究者普... 如果没有理解错,'形式理性法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始终是研究者所公认的,韦伯法律社会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实践意义的学术命题。首先,从影响力上来说,这一命题使得'后韦伯时期'的研究者普遍相信,从'实质'到'形式'、从'非理性'到'理性',进而达致一种基于形式理性法的(具有普适性的)统治形态乃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欲求的;其次,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基于韦伯的论述,人们陶醉于'形式理性法'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以此为基础深信形式理性法在任何时空环境下都应当是具有普适性,并具有法治意识形态领导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命题 发展 西欧 资本主义 研究者 形式 普适性
原文传递
“伦理法”的世界
14
作者 赵明 政治法学研究 2015年第1期121-135,共15页
一孔子年届'天命之年'之后,'栖栖遑遑犹如丧家之狗',成了忠诚于'理想'的流浪者。去世前,他伤感地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余。'杨景凡读《史记·孔子世家》至此,对这种崇高的'理想主义&#... 一孔子年届'天命之年'之后,'栖栖遑遑犹如丧家之狗',成了忠诚于'理想'的流浪者。去世前,他伤感地对子贡说:'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余。'杨景凡读《史记·孔子世家》至此,对这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人生感概万千。他检省'儒学史'发现,孔子之后的儒家'代圣人立言',与孔子渐行渐远,到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已经完全背道而驰了。他说,汉代以后,儒学成了'官学',这不过是统治者经过筛选、歪曲了的儒学,它'使中国文化失去了本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策 尊孔 人生感 本色 儒学 儒生 官学 历代帝王 立言
原文传递
隐喻身体:新中国成立初期宪法的法理意蕴
15
作者 陈寒非 政治法学研究 2016年第1期69-84,共16页
自清末以来,近世中国开启百年宪政历程。晚清王韬、郑观应、严复等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之后,意识到国家的富强需要走向宪政之路,而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运动更是将宪政问题直接抛向了前台,成为不少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从... 自清末以来,近世中国开启百年宪政历程。晚清王韬、郑观应、严复等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之后,意识到国家的富强需要走向宪政之路,而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运动更是将宪政问题直接抛向了前台,成为不少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从近代中国的宪法文本种类来看,先是有清末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又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法 意蕴 问题 中国 宪政 宪法大纲 宪法
原文传递
徐树铮及其《建国诠真》
16
作者 魏治勋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212-222,共11页
一、小引民国初年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建王朝迈向民主共和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尽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只不过... 一、小引民国初年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建王朝迈向民主共和的关键转折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尽管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只不过是被历史规律所把握而闪耀其光华,但历史人物的独特个性和作用也必然会在历史与社会塑造过程中打上其深刻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事件 社会 唯物史观 历史 中国 时期
原文传递
读《韩非子》
17
作者 喻中 政治法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59-190,共32页
0.小引2009年冬,我在教书之余,每天读几页《韩非子》,随手写下了一些读书笔记。这些文字,既不完整,也不成体系;只是一些片断,一些零碎的断想。笔记中的一些段落,是因《韩非子》引发的思考与联想;另一些段落,则是关于《韩非子》的摘要—... 0.小引2009年冬,我在教书之余,每天读几页《韩非子》,随手写下了一些读书笔记。这些文字,既不完整,也不成体系;只是一些片断,一些零碎的断想。笔记中的一些段落,是因《韩非子》引发的思考与联想;另一些段落,则是关于《韩非子》的摘要——觉得有意思的,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摘抄几句。多年来,这些文字就一直蛰伏在电脑的硬盘里。现在把它们整理出来,得13节,且以《读〈韩非子〉》为题,汇成一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笔记 文字 段落 硬盘 电脑 笔记 为题
原文传递
现实与理想:亚里士多德法治政体思想的二重展开
18
作者 程燎原 政治法学研究 2017年第1期3-38,共36页
对古人来说,城邦的灵魂是政体,是官职的安排和参与,是有关正义和公共利益的协商,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以及法律的制订。……城邦是由它的政体来定义的。——布卢姆[1]一、引言众所周知,在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史上,亚里士多德一直是一位'... 对古人来说,城邦的灵魂是政体,是官职的安排和参与,是有关正义和公共利益的协商,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以及法律的制订。……城邦是由它的政体来定义的。——布卢姆[1]一、引言众所周知,在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史上,亚里士多德一直是一位'在场'的重要思想家。这既是指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研究不断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寻找智慧和灵感,也是说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实际上进入了当代中国的法治理论叙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法治政体 政体类型 寡头政体 变态政体 正宗政体
原文传递
中西方治理的语境演化及制度结构
19
作者 谈萧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86-97,共12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governance)一词成为一个大行其道的概念。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纷纷将治理纳入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公司治理'、'社区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governance)一词成为一个大行其道的概念。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纷纷将治理纳入自己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公司治理'、'社区治理'、'大学治理'、'自我治理'、'相互治理'等,一系列与'治理'有关的表达,充斥于各种学术著作和官方文件之中。那么,到底何谓'治理'呢?在历史和当下、中国与西方的语境演化和制度结构中,'治理'又各有什么样的意蕴和特征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蕴 经济学 制度 概念 语境 结构 学术著作
原文传递
中国的现代革命与法制转型述论
20
作者 赵明 政治法学研究 2014年第1期3-45,共43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在帝国政制之前没有出现过西方古代的城邦政制,尽管'三代'政制与帝国政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彼此之间的关联使帝国政制同样呈现出不同于罗马帝国政制的诸多特征。因此,中国发生自晚清的重大社会转型,尽管有着自...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在帝国政制之前没有出现过西方古代的城邦政制,尽管'三代'政制与帝国政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彼此之间的关联使帝国政制同样呈现出不同于罗马帝国政制的诸多特征。因此,中国发生自晚清的重大社会转型,尽管有着自身传统演进的内在根源,但其转型之不可避免以及在较长时期内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和纠葛,无论如何都与生长于罗马帝国废墟之上的西方民族国家在东方世界掀起的殖民运动有着直接的关联,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具有强劲推动力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政制 内所 纠葛 转型 中国 社会转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