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模式及其对我国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阎琨 段梦涵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伴随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潮流,我国也将高等教育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本研究基于“政府-院校-社会”三角驱动模型,将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分为四类模式:均衡驱动模式、社会导向的混合驱动模式、政府与院校导向的混合驱动模... 伴随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潮流,我国也将高等教育数字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本研究基于“政府-院校-社会”三角驱动模型,将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分为四类模式:均衡驱动模式、社会导向的混合驱动模式、政府与院校导向的混合驱动模式、政府驱动的单轨模式。论文重点分析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8个国家在四类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模式方面的具体特征,进而对高等教育数字化四类模式以及各国在数字化变革的制度、技术平台、资金、教学、科研、管理上呈现的差异特征进行评价。基于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模式的研究,本文为我国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提供如下三点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前沿模型构建产科教支撑的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内涵;以立足特色、兼具均衡的高等教育数字化模式驱动复合型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改革;基于内外协作、多元创新探索优化复合型数字化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数字化 国际比较 数字化变革 人才培养战略
原文传递
从战略发展看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战军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1-I0001,共1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新思想、新知识产生的重要源头,是知识经济、数智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是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支撑。研究生教...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是新思想、新知识产生的重要源头,是知识经济、数智时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是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支撑。研究生教育是本科教育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历教育,其主要特点是寓教于研、知识生产。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第一,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高层次性;第二,研究生教育在学习传承人类知识文明的基础上要进行知识生产;第三,“研究生教育”顾名思义“研究”是其核心。研究生在参加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调查等研究活动中学习,使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高层次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创新 专题调查 知识经济 高端人才 寓教于研 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映华 王诗雨 高婷婷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新和学术研究品质三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评问卷,因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应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研究结果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男生、由内部动机驱动读博、学术就业期待、参加学术会议较多、不存在导学矛盾等的博士生自我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研究最后提出了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博士生 学术创新能力 理论模型 测评工具 工具应用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协同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四大湾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晖 肖喜明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产学研协同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大学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源,科学评价大学协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三螺旋的分析框架,运用三螺旋信息法,通过SCI-E论文数据,建立四大湾区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衡量标准,刻画粤港澳大湾区大... 产学研协同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大学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源,科学评价大学协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三螺旋的分析框架,运用三螺旋信息法,通过SCI-E论文数据,建立四大湾区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衡量标准,刻画粤港澳大湾区大学协同创新能力的变化曲线。研究发现,加快大学集聚发展、扩大合作交流、制订战略协同、创新组织平台、稳定政策支持是四大湾区提升大学协同创新能力的基本经验。与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大学与政府的双边耦合度较强,大学与产业、政府与产业的双边和三边耦合度均较弱;2013-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大学与政府的耦合度逐年下降,大学与产业、政府与产业的耦合度偏低且无明显变化,大学、产业、政府的三边耦合度变化呈不规则曲线,在2015年后变得愈为松散。为此建议:一是对标国际,加快差异化发展;二是引领协同,推动先导性发展;三是互通互融,实现共生共享;四是加快改革,促进内生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产学研 协同创新能力 评价 三螺旋信息法
原文传递
反拨作用机制模型对语言测试与教学的指导意义——评《雅思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为高等教育阶段学术写作做准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放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系列著作中精选9部引进出版。其中,由Anthony Green所著的《雅思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为高等教育阶段学术写作做准备》是反拨作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著作...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tudies in Language Testing”系列著作中精选9部引进出版。其中,由Anthony Green所著的《雅思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为高等教育阶段学术写作做准备》是反拨作用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著作。该著作以雅思考试写作为对象,探索雅思备考课程对学生的学术写作表现起到了何种作用。作者首先厘清了反拨作用的定义,并对考试的积极反拨作用加以探讨,同时回顾了反拨作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对学术写作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拨作用 学术写作 雅思考试 机制模型 IELTS
原文传递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机理及优化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玲玲 梁晶晶 许洋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5,共9页
在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观面临重新定向,深层次剖析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数据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 在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求职择业观面临重新定向,深层次剖析隐藏在大学生背后的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NCSS)数据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结构演变,发现:正常时期大学生把经济收入和个人兴趣作为择业并重的首要因素;极端应激情况下工作轻松和社会贡献共同成为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直接就业依然是大学生最普遍的毕业去向选择,但慢就业趋势逐渐增强。借用大学生社会化模型,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形成一般是平衡个人背景、院系制度、校外环境等多重规范性压力的结果;基于就业意向的强弱和自主性高低,当代大学生就业取向分化为开创型和保守型、顺应型和从众型四类,呈现多元趋势。对此,高校优化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机制,需要发挥重要他人作用建立全员联动机制,坚持全过程分阶段引导,并落实就业价值取向的分人分类精准引导的“三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就业质量 NCSS
原文传递
数智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趋势及本土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梅伟惠 周淑怡 夏婧妍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数智时代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数智时代,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能力、培养全球高科技创业者、数字赋... 数智时代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数智时代,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能力、培养全球高科技创业者、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学、加强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关注创新创业影响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回应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要深入结合我国新发展格局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求,从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力与组织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及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开环生态等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创新创业教育 全球趋势
原文传递
教育家精神及其中国特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庆昌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3,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质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政策支持、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琪 吴雨莲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政策供给不断加大,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在留学生培养与管理、境外办学品牌建设、标准推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政策供给不断加大,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在留学生培养与管理、境外办学品牌建设、标准推广、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面临支持和保障政策不完善、政校企协同的常态化机制尚未形成、境外办学平台建设仍需加强、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还需加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统筹规划与政策保障,完善政校企协同服务“一带一路”的常态化机制,深化境外办学平台内涵,提升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十周年 职业教育国际化 “走出去”
原文传递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的技巧分析——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
10
作者 王军胜 牛丽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新,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演变,使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也必须适应新发展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现阶段众多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都注重技能与知识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新,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演变,使得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也必须适应新发展环境进行相应的改革与优化。现阶段众多学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都注重技能与知识的及时更新,同时保证学生掌握技术与现代化发展高倍镜相吻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新兴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人才的适应性,保证培养的人才可以满足社会与国家发展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高倍镜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 技巧分析 改革与优化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时代背景下 技术革新
原文传递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与职业技能开发支持多案例研究——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
11
作者 郑爱翔 李黎丹 陈文平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6,共10页
职业技能开发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基础。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以其职业成长为逻辑主线,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支持的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在职业技能开发的支持和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呈现跨越上升型、锯齿... 职业技能开发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成长的基础。基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以其职业成长为逻辑主线,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开发支持的多案例研究。研究发现,(1)在职业技能开发的支持和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呈现跨越上升型、锯齿上升型和稳步上升型三种形态;(2)在职业成长的起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开发来源和技能类型具有强地域偏向性的特征;进入职业成长初期,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参与企业端技能培训开发获取经验技能;在职业成长过程中,聚焦于特定岗位方向的持续技能投入更有助于应对技能碎片化和去技能化的挑战;为获得职业进阶,提升就业质量,可利用多渠道进行职业技能的深度开发;为适应环境动态性挑战,应加大对新技能的识别、习得和迁移,以提升个体就业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技能开发 职业成长 新生代农民工 生命历程理论 案例研究
原文传递
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基本问题分析
12
作者 潘健 徐欢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厘清要不要、从哪里来、谁来培养、怎样培养等基本问题,是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前提。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理解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的价值,解决认识问题;确立定向培养为乡村本土教师供给主渠道,解决来源问题;明确... 厘清要不要、从哪里来、谁来培养、怎样培养等基本问题,是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纵深推进的前提。必须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上理解乡村教师本土培养的价值,解决认识问题;确立定向培养为乡村本土教师供给主渠道,解决来源问题;明确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乡村本土教师的独特优势,解决院校主体问题;基于乡村教育场域,培养“追梦人“”新乡贤“”大先生”,解决目标、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本土培养 定向培养 地方师范 乡村场域
原文传递
学生欺凌防治中的教师实践困境:何以成困及如何解困
13
作者 张倩 程乐 +1 位作者 田甜 邬燕楠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9,共10页
学校是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主战场,教师是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一线执行者。然而,当前学校和教师在欺凌防治工作中常处于回避、缄默和被动的状态,理应深入探究一线教师在实际欺凌防治工作中的现实困境,剖析背后所隐藏的学生欺凌防治工... 学校是开展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主战场,教师是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一线执行者。然而,当前学校和教师在欺凌防治工作中常处于回避、缄默和被动的状态,理应深入探究一线教师在实际欺凌防治工作中的现实困境,剖析背后所隐藏的学生欺凌防治工作的机制问题,包括赋能机制未完善、问责机制不合理和合作机制未形成等。为此,基于问题剖析和成因梳理,提出多维度赋能教师、合理化问责机制、建立欺凌“零容忍”合作机制和普及“修复性正义观”等解困思路和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欺凌 欺凌防治 教师赋能 问责机制 合作机制
原文传递
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如何——基于江苏861位高素质农民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吕莉敏 石伟平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7,共10页
通过开发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评估标准,对江苏省861位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实测发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总体良好,但辐射效应有待提升。从人口学变量来看,女性对培育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培育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培育效果随着... 通过开发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评估标准,对江苏省861位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实测发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总体良好,但辐射效应有待提升。从人口学变量来看,女性对培育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培育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培育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从农民的身份特征来看,对获证农民的培育效果显著好于未获证农民;对村干部或党员农民培育起到的带动辐射效果更好;对“涉农企业负责人”和“合作社负责人”培育的带动辐射效果要优于“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大户”。从农民的职业经历来看,农民培育效果与参训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培育效果最好;对从农“4-6”年的农民培育效果最佳。以上实证研究不仅为科学评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提供了工具,而且为精准遴选培育对象、提高培育实效、完善培育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培育效果 评价标准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溯源与正本:关于“过程性评价”的再认识
15
作者 张红霞 刘志军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文章基于对“过程性评价”在政策术语与学术术语语境下的考察,揭示了过程性评价的“全过程论”“单一过程论”“双重过程论”,以及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替代说”“混同说”“差异说”等认识问题。通过对过程性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的... 文章基于对“过程性评价”在政策术语与学术术语语境下的考察,揭示了过程性评价的“全过程论”“单一过程论”“双重过程论”,以及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替代说”“混同说”“差异说”等认识问题。通过对过程性评价及其相关概念的溯源考察,历经滥觞、转向、消弭、融合等发展阶段,研究认为,过程性评价中的“过程”是一种相对时间意义上的理解,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虽然具有天然的联系性,但两者本质上是时间意义和价值意义上的区别,而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看似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在作用指向上具有高度联系性,可以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中实现相依交融。最后,过程性评价在实践中的践行要略包括:准确把握评价价值定位,重点聚焦典型行为表现,持续完善反思性自我评价机制,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原文传递
学科评估背景下大学学科应对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蒋林浩 张优良 +1 位作者 李晓兰 王海迪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学科评估和大学排名在全球高等教育界蔚然成风,其在高等教育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评估和排名给大学管理和知识生产带来的影响,但是较少有研究对学科应对评估和排名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研究考察一所地方“双... 学科评估和大学排名在全球高等教育界蔚然成风,其在高等教育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评估和排名给大学管理和知识生产带来的影响,但是较少有研究对学科应对评估和排名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本研究考察一所地方“双一流”大学对标学科评估推进的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以及不同学科的应对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学科的应对模式包括遵从、创新、仪式主义、退却主义和反抗等。学科应对模式与学科的知识属性、学科的资源依赖性、学科排名以及目标实施阶段有关。学科应对行为的异化、学科发展模式的同质化、学科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这些将影响学科健康发展。我国高校基于学科评估推进的治理改革,需要坚持科学的知识生产规律,注重学科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学科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学科评估 适应行为 高等教育治理
原文传递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与内在逻辑——基于组织视角的分析
17
作者 戴粦利 陈先哲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8,共8页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 模式分化 内在逻辑 “激励-约束”
原文传递
从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中国一流大学研发投入的张力与平衡
18
作者 胡勇军 张新培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9,共9页
对近20年中国一流大学研发投入分析发现,举国体制下大学研发投入的运行处于三重张力关系下:一是规模上,存在投入增长周期性与科学研究长期性的冲突;二是结构上,存在大学知识生产“应然”与“实然”的错位;三是绩效上,存在研发投入当期... 对近20年中国一流大学研发投入分析发现,举国体制下大学研发投入的运行处于三重张力关系下:一是规模上,存在投入增长周期性与科学研究长期性的冲突;二是结构上,存在大学知识生产“应然”与“实然”的错位;三是绩效上,存在研发投入当期性与产出滞后性的矛盾。基于多重制度逻辑视角探究其内在逻辑,这三重张力关系是控制性多层行政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议适当弱化控制性多层行政主导的制度惯性,强化大学知识创新的战略地位,兼顾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式研究,以构建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研发投入的平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一流大学 研发投入 制度逻辑
原文传递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历程透视——基于教学实践性知识建构机制的扎根研究
19
作者 张国平 唐卫东 徐雄伟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性知识建构上表现出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不匹配的现实窘境,亟需揭示其教学实践性知...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而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建构。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性知识建构上表现出与“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不匹配的现实窘境,亟需揭示其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机制。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发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建构可分为自主优化型、适应调整型、自我超越型、逆压重塑型四种建构类型,且其建构意愿走向非单一、建构程度走向非线性。研究认为高校要立足于青年教师主体性视角,全力为其提供专业力强、支持力强、创新力强的教学工作环境,促成其发现教学问题、检验教学假设、诉诸教学行为,实现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质变转向,大力推进高校课堂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实践性知识 建构机制 扎根研究
原文传递
中小学教师教学范式现状调研及变革路径探索
20
作者 张倩 王红 南晓倩 教育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9,共9页
范式是科学发展的底层逻辑,只有从范式层面推动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课堂形态,只有推动教学范式从“输入为本”转变为“输出为本”才有望破解我国基础教育始终无法突破“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桎梏这一改革难题。为了解全国教师教学范式现... 范式是科学发展的底层逻辑,只有从范式层面推动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课堂形态,只有推动教学范式从“输入为本”转变为“输出为本”才有望破解我国基础教育始终无法突破“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桎梏这一改革难题。为了解全国教师教学范式现状,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准实验法对全国范围内共33683名教师教学范式和近20所中小学推进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仍主要遵循“输入为本”的教学范式且各地区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遵循不同教学范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方面差异最为显著;人工范式是撬动教师教学范式转变的关键因素;评价导向是教学改革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由此,研究提出以推动教学范式变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教学实践行为作为教师教学范式的判断依据、以教学改革项目作为推动教师教学范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以评价导向转变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范式 输出为本 范式转变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