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本科如何提高适应性与吸引力--加拿大社区学院学士学位项目的借鉴与启示
1
作者 吴雪萍 陈浊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114-127,共14页
如何提高适应性与吸引力是我国职业本科高质量建设过程中函需研究的问题。文凭社会理论将文凭视为一种用于购买社会职位的通货,强调在购买职位时文凭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在文凭社会理论视域下,加拿大社区学院学士学位项目经历兴起、成熟... 如何提高适应性与吸引力是我国职业本科高质量建设过程中函需研究的问题。文凭社会理论将文凭视为一种用于购买社会职位的通货,强调在购买职位时文凭所具有的市场价值。在文凭社会理论视域下,加拿大社区学院学士学位项目经历兴起、成熟、转变等多个发展阶段,至今仍保持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其秘诀在于与企业等用人单位联系紧密、受行业组织监管认证,以及项目参与者预期收益可观。在加拿大高学历人口增多的背景下,加拿大社区学院转型升级为教学型大学并参与学分转移系统的构建与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它们所开设的学士学位项目的适应性与吸引力。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学士学位项目的发展经验,我国职业本科院校在开设学士学位项目时需坚持职业教育办学特色,重视用人单位需求,加强项目监管与认证,推动学分转移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凭社会 职业本科 社区学院 学士学位 学分转移 加拿大
下载PDF
“学士”“硕士”“博士”的概念史考论
2
作者 刘晖 刘甜甜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102-113,共12页
“学士”“硕士”“博士”是中国学位制度的重要概念。中国古代,“学士”与“博士”是职官“硕士”是对贤能之人的美称。清末,“学士”“硕士”“博士”作为学位概念在留洋知识分子、本土教育期刊和教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被移译进入中国... “学士”“硕士”“博士”是中国学位制度的重要概念。中国古代,“学士”与“博士”是职官“硕士”是对贤能之人的美称。清末,“学士”“硕士”“博士”作为学位概念在留洋知识分子、本土教育期刊和教会大学的共同努力下被移译进入中国。此后,“学士”“硕士”“博士”概念与“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概念进行了长时间的博奔。在经历逐渐规范、开始成型、最终定型三个阶段之后,“学士”“硕士”“博士”概念才逐步形成共识,最终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学位概念。考论“学士”“硕士”“博士”的“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透视中国近现代学位制度发展史,对理解中国学位制度和构建中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士 硕士 博士 概念史 学位制度
下载PDF
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3
作者 曾天山 陆宇正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31-36,共6页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一环。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六个特质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表达。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建立多层次协同机制...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一环。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和国际影响力,这六个特质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表达。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建立多层次协同机制并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技能人才自主培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及助推高水平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六个特质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
4
作者 谢维和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5-9,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这一论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法论指导。一是精准概括和梳理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复杂局面,为进一步抓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矛盾提供了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这一论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法论指导。一是精准概括和梳理了当前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复杂局面,为进一步抓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矛盾提供了清晰指导;二是充分体现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要求,特别是反映了协调发展所具有的内生性特点;三是充分体现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逻辑与时代特点;四是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性原则;五是充分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五个重大关系 方法论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成本-效益分析
5
作者 丁小浩 杨素红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90-101,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显现,受到全球教育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管理效率、科研效率和教育质量等展现出积极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技术投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步显现,受到全球教育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和教育的融合发展对提高教学效率、管理效率、科研效率和教育质量等展现出积极影响,同时也涉及到技术投资、数据管理、人力资源、实施维护等大量会计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和外部性成本。其成本规模和结构的显著变化、前期和后期成本投入的差异性、成本-效益核算的复杂性、效益显现的滞后性、成本与效益归属主体的多元性与分离性等新特点使得合理的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更具挑战性。在充分认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潜在的发展泡沫和对教育发展反噬风险的可能性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优化成本分担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成本投入意识,重视人工智能对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成长带来的实质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数字化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观念转型与实践创新
6
作者 徐小洲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37-42,共6页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高水平教育对... 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正确方向。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对外开放 高水平发展
下载PDF
汇聚合力共育拔尖创新人才
7
作者 孟繁华 沈永辉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系统观念,从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着手,凝聚社会协同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关键。因此,需要坚持基础教...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健康的基础教育生态对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系统观念,从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着手,凝聚社会协同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关键。因此,需要坚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双向良性互动,为拔尖创新人才创设成长路径;坚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资源平台;坚持科学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强国建设 基础教育生态
下载PDF
学习型社会中的老年教育:挑战、定位与应对--兼论新时代中国老年教育学的建设路径
8
作者 刘子煜 余清臣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79-89,共11页
当代老龄化社会催生了老年生活的新模式,这需要发展老年群体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为此,特别要注意老年教育面临的三重挑战:老年人的未完成性和封闭性、社会老年观的规约性以及资源向老年教育分配的有限性。为了经解老年教育的问题,应... 当代老龄化社会催生了老年生活的新模式,这需要发展老年群体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为此,特别要注意老年教育面临的三重挑战:老年人的未完成性和封闭性、社会老年观的规约性以及资源向老年教育分配的有限性。为了经解老年教育的问题,应该着眼于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以及自我实现,从根本上确立老年教育应回归“育人”的本质。在把握学习型社会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明确老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老年人成为能够力所能及地筹划个人生活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行动者,推动这一目的实现的根源则在于打破“老年”原有的限制性意味。要保障老年教育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则有必要建设和发展新时代中国老年教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 老年教育学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考试评价: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田慧生 张珊珊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67-78,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考试评价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彰显立德树人价值。在内在机理上,要遵循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坚持学科立场,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考试评价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彰显立德树人价值。在内在机理上,要遵循蕴含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要坚持学科立场,在考察运用学科知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中融入;在实践路径上,要遵循课程标准,构建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命题情境,注重与地方、社区资源融合及其综合性、开放性与探究性;在条件保障上,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组织机构要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好导向作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构建起研修机制,提高教师的考试测评素养和文化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形式,形成教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评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机理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教育学展望》稿件格式要求
10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1.论文稿件需用word格式,字数一般在12000-15000,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文章标题应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3.作者署名含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至... 1.论文稿件需用word格式,字数一般在12000-15000,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文章标题应简明扼要概括文章主旨,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3.作者署名含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至二级部门)、所在省市、邮编。置于文章标题之下,多位作者用空格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稿件 文章主旨 稿件格式要求 教育学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 文章标题 中英文摘要
下载PDF
《教育学展望》行征稿启事
11
作者 《教育学展望》编辑部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教育学展望》(Education Prospects)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24]783号)、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2004/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7-5244... 《教育学展望》(Education Prospects)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24]783号)、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2004/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7-5244,2024年10月创刊。本刊热忧欢迎具有理论原创性和跨学科综合性的、未公开发表过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师范大学 综合性教育 国家新闻出版署 教育学 学术期刊 ISSN 高水平学术论文 原创性
下载PDF
发刊词
12
作者 《教育学展望》编辑部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4-4,共1页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教育成就梦想,教育奠基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论创新的紧迫性益发凸显。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工具,在教...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教育成就梦想,教育奠基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理论创新的紧迫性益发凸显。教育科学研究是认识教育规律的重要工具,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教育学 引领作用 知识体系构建 强国建设 教育奠基
下载PDF
论学生幸福感及其培育
13
作者 靳玉乐 程姣姣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54-66,共13页
学生幸福感是指在与教师进行教育性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理方式满足和提升自身成长性需要而产生的积极体验。它具有伦理性、发展性、创造性和关系性,能够增进学生德性自觉,塑造学生积极心态,提升学生创造力以及保持和谐师生关系。有... 学生幸福感是指在与教师进行教育性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理方式满足和提升自身成长性需要而产生的积极体验。它具有伦理性、发展性、创造性和关系性,能够增进学生德性自觉,塑造学生积极心态,提升学生创造力以及保持和谐师生关系。有幸福感的学生通常展现出德性精神、理性精神、自由精神、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品质。这些精神品质不仅是学生创造与享受幸福感的精神动力,也是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关键内容。为激活和提升学生幸福感精神品质,培养学生幸福感,教育者可通过建立德性互染与共进的他者性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立足成长性需要理性设定目标,建设以学生自由为内核的积极课堂纪律,实施以创造性思维为中心的对话式教学,采取关照学生“情意”的激励性课堂评价等策略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幸福感 意义 精神品质 培养策略
下载PDF
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
14
作者 翟博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10-14,共5页
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和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战略定位、战略方向和战略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与教... 深刻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充分认识和理解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地位、战略定位、战略方向和战略任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育强国六大特质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与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具有内在一致性,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具有整体联系,与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有机统一。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定教育强国建设政治方向;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教育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明确教育强国建设重要任务;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教育强国建设重要使命;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强国建设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战略意义 内涵特质 重大举措
下载PDF
“中国性”的探寻: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与方法论
15
作者 高伟 王晓晓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43-53,共11页
创制中国自主、原创的教育学知识,满足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代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而中国教育学如何诠解、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如何理解“中国性”,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逻辑... 创制中国自主、原创的教育学知识,满足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当代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而中国教育学如何诠解、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首先需要解决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问题。如何理解“中国性”,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以自主的学术逻辑建构创新教育学知识,寻获中国教育学的“中国性”,达成主体性确证,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基本追求。中国教育学研究范式转换最紧要之处在于方法论创新。“以中国为方法”或可成为建构中国教育学“中国性”的方法论方案。“大世界”观与“大历史”观是“以中国为方法”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以中国为方法”的方法论在“中国一世界”的新型坐标系中,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框架下,回望中国教育的历史变迁,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底层逻辑,从而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研究范式 “以中国为方法” 方法论
下载PDF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16
作者 赖德胜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26-30,共5页
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更好发挥龙头作用而展开,更好地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找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坚持... 高等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龙头。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围绕更好发挥龙头作用而展开,更好地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找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进行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建设 高等教育 教育综合改革
下载PDF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
17
作者 管培俊 教育学展望 2024年第7期15-19,共5页
教育强国必先强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深刻认识创新的本质,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重大战略作出前瞻布局;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立开放创新的教师培养理念,... 教育强国必先强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深刻认识创新的本质,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重大战略作出前瞻布局;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树立开放创新的教师培养理念,构建新时代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深化综合改革,形成激励创新的教师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师资源配置长效机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着力完善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坚持先立后破,强化教师政策的改革落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 教师发展体制机制 教育综合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