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研究
1
作者 向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非接触性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采集、保存、展览和传播,有效提高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质量和效率。文章探讨了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结合的优势以及结合的原则,重点讨论了文物保护中的关键数字化技术,包括三维扫描技术、影像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及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涵盖了文物数字化采集与建模、保存与修复、展览与传播、交互与教育等方面,以期推动文物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数字化技术 文物记录 文物研究 文物展示
下载PDF
文物原真鉴别防伪工作思考——以书画文物为例
2
作者 白广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108-113,共6页
以书画文物为例,对我国古书画复制方法,如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复制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原理,阐述肉眼和分析仪器鉴别真伪要点,建议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如微观特征信息提取、添加隐形显色标识、微码技术等方法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 以书画文物为例,对我国古书画复制方法,如木版水印、珂罗版、数字复制等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技术原理,阐述肉眼和分析仪器鉴别真伪要点,建议通过主动增加防伪手段如微观特征信息提取、添加隐形显色标识、微码技术等方法进行文物原真性保护,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文物在日常保管、外展交接、保护修复等工作环节被调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鉴别 文物防伪 文物复制 书画文物
下载PDF
文物的接收、鉴选与藏品建帐
3
作者 吴志红 《南方文物 200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关键词 文物接收 文物鉴定 文物藏品建帐 博物馆 文物保管工作 文物登记 文物编号 文物名称 文物计件 文物完残程度 文物价值 文物古迹来源 文物质地
下载PDF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预告
4
作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共1页
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10月中旬在甘肃敦煌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文物保护理念研究;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护新材料与新方法... 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拟于2024年10月中旬在甘肃敦煌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文物保护理念研究;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护新材料与新方法研究;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文物科技研究及实验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文物保护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研究院 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技术 文物保护理念 甘肃敦煌 学术年会 标准化研究 传统工艺
下载PDF
天津滨海新区近年文物保护情况简析
5
作者 郭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2期43-46,共4页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新论断,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文物保护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结合本区实际、针对现...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新论断,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线,文物保护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结合本区实际、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思路,真正推动文物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物安全 革命文物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 为了保护唐山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在文物管理中引入数字化技术。文章就唐山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揭示了数字化保护对于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展示和宣传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对策,重点突出了数字化展示、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并对唐山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主体角色重塑、推动因素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讨论,让读者对当前文物数字化保护有初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 文物保护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述要
7
作者 张瑜 曲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2023年3月30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紫禁城学会、乐山市政府、四川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在乐山召开。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周君生。
关键词 国家文物局 文化遗产保护 科技教育司 故宫博物院 文物保护技术 紫禁城 乐山市 第二届
下载PDF
文物修复用环氧胶粘剂所释放游离氯对文物的影响
8
作者 张凯 毛新蒙 马爱洁 文物春秋》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环氧胶粘剂是文物修复中常用的连接材料之一。采用电位滴定法对环氧胶粘剂进行游离氯(Cl_(游离))测定,发现常温下其外表面释放的Cl_(游离)数值为0.161mg/m^(2),水浴环境下其释放值提升至0.181 mg/m^(2),证明环氧胶粘剂中存在游离氯。在... 环氧胶粘剂是文物修复中常用的连接材料之一。采用电位滴定法对环氧胶粘剂进行游离氯(Cl_(游离))测定,发现常温下其外表面释放的Cl_(游离)数值为0.161mg/m^(2),水浴环境下其释放值提升至0.181 mg/m^(2),证明环氧胶粘剂中存在游离氯。在修复青铜文物时使用环氧胶粘剂,所释放的游离氯易与青铜反应,产生氯化亚铜(青铜病),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粘剂 游离氯 青铜文物腐蚀 文物修复
下载PDF
与时偕行——写在《考古与文物》变更月刊之际
9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980年,正值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全面开展的新时期,中国考古学收获空前,走向成熟之际,《考古与文物》应时而生。初为季刊,1982年起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出版260期。40余年来,《考古与文物》已发表了2000余篇有关国内外考...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1980年,正值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全面开展的新时期,中国考古学收获空前,走向成熟之际,《考古与文物》应时而生。初为季刊,1982年起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出版260期。40余年来,《考古与文物》已发表了2000余篇有关国内外考古发现的新资料、新成果,涉及考古学、文物保护、古文字研究等多个方面,见证了中国考古学发展壮大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物考古工作,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考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代。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多学科手段大幅介入带来信息的几何数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考古学研究的边界,促生了大批重要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工作 中国考古学 考古新发现 考古学研究 古文字研究 科研成果 与时偕行 文物保护
下载PDF
纸质文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应用研究
10
作者 姚娜 王珊 +3 位作者 郭宏 胡红东 刘亚昭 魏书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 对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是保护这类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应用到中国传统的四类典型手工纸(竹纸、麻纸、桑皮纸和构皮纸)的分析中,结果表明竹纸中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桑皮纸和构皮纸中含有大分子三萜类特征物(如β-香树脂醇、α-香树脂醇和豆甾-3,5-二烯等物质),而麻纸中则无此类特征物——利用这些特征化合物可以区分竹纸、麻纸和桑皮/构皮纸。将这一成果应用到一副清代蜡笺纸对联的分析中:确定了该书法用纸为皮纸(桑皮纸或构皮纸);检测出长链脂肪酸和醇类物质,表明蜡笺纸的制作使用了蜂蜡;检测出吡咯及其衍生物,表明该书法蜡笺纸装裱时所用的胶结材料为动物胶;另外检测到了生物碱类物质,表明该蜡笺纸使用了植物染料。综合以上研究表明,Py-GC/MS方法不仅能够确定中国传统纸质文物的纤维来源,同时可以确定纸质文物上蜡、胶结物及染料等信息;结合传统的赫兹伯格(Herzberg)染色法,进一步确定了皮纸的具体种类。蜡笺纸文物材料信息的检测识别可为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方法为纸质文物的科学认知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纸质文物 蜡笺纸 文物材料信息识别 热裂解特征物 纤维原料鉴别
下载PDF
纸质文物的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及应用评价
11
作者 张竞帆 莘苗苗 +1 位作者 温晓东 张清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8,共9页
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需要对纸张和写印材料的构成、成分及年代进行分析。随着对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相较于有损分析更加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用于纸质文物无损和微损分析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 纸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需要对纸张和写印材料的构成、成分及年代进行分析。随着对纸质文物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无损和微损分析技术相较于有损分析更加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用于纸质文物无损和微损分析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太赫兹光谱法、微计算机断层扫描、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法、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加速器质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或人工智能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并对其在纸质文物的原料鉴别、染料成分及年代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纸质文物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通过这些分析技术与实际工作的深入融合、学术交流的加强以及相关标准研究的推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和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将得到有力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纸张 文物保护 无损检测 微损检测 年代分析 人工智能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文物环境风险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12
作者 王琨 梁茹 +4 位作者 侍洪波 谭帅 蔡兰坤 吴来明 徐方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0,共8页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对环境风险监测和风险变量的及时定位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个文物展馆的差异性,很难将某一展馆的环境风险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展馆,甚至无法应用到同一展馆的不同类型文物。除此之外,当风险出现时,博物馆无法及时... 在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对环境风险监测和风险变量的及时定位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个文物展馆的差异性,很难将某一展馆的环境风险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展馆,甚至无法应用到同一展馆的不同类型文物。除此之外,当风险出现时,博物馆无法及时锁定影响因素,延长了风险排除所需的时间。因此,结合上海博物馆江南文化艺术临展的连续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针对纸质文物的环境风险状态评估二级监测框架,并按需求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进行风险监测。首先,使用“优”数据集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并构建控制限用以挑选“优”数据,“差”数据集通过已有的PCA模型得到判断“差”等级的控制限;然后,使用“非优非差”数据集建立ReliefF-PCA模型并得到“良”“中”等级划分的控制限;最后,对应PCA模型和ReliefF-PCA模型分别使用贡献图和基于ReliefF算法计算权值的加权贡献图,以此量化风险,初步定位对环境指标存在影响的风险变量。通过两个评价模型构建的监测框架,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评估和后续馆藏环境调控提供了一种更为科学的方案,有助于提高整个文物保护系统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风险评估 文物保护 PCA算法 贡献图 变量定位
下载PDF
聚合物胶黏剂在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春燕 李华 +4 位作者 胡道道 周萍 刘铁民 夏寅 毛晓芬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179,共12页
陶质文物粘接修复是既古老又不断更新的课题。选择陶质文物胶黏剂需兼顾陶器与胶黏剂性能。陶器个体的差异存在于制作的各个阶段,包括陶坯黏土与非黏土组成差异,黏土中硅酸铝含量差异,以及烧成温度与烧成气氛差异等。中国古代陶器发展... 陶质文物粘接修复是既古老又不断更新的课题。选择陶质文物胶黏剂需兼顾陶器与胶黏剂性能。陶器个体的差异存在于制作的各个阶段,包括陶坯黏土与非黏土组成差异,黏土中硅酸铝含量差异,以及烧成温度与烧成气氛差异等。中国古代陶器发展围绕陶坯组分和烧制温度的变化而种类繁多,粘接历史悠久。近30年陶器粘接更注重粘接性能检测和研究,汇总其间常用胶黏剂使用频次和基本性能具有指导意义,涉及聚合物胶黏剂的热塑性和热固性树脂胶黏剂,其线型结构和三维网络结构差异致使胶黏剂主要性能不同:热塑性胶黏剂抗拉强度较小,粘接后可逆;热固性胶黏剂反之。胶黏剂良好的粘接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可逆性是选择合适陶质文物胶黏剂的必要条件;胶黏剂的固化时间、温度条件、收缩率等是影响粘接工艺的直接因素。需要兼顾多种因素,结合胶黏剂使用性能汇总,选择适合胶黏剂的同时做好粘接信息采集、阶段性粘接效果检测、坚持多学科合作等,才能促进胶黏剂应用研究的深入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胶黏剂 陶质文物 粘接 劣化
下载PDF
探讨宋代文物赏鉴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文物鉴藏的影响
14
作者 郭心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宋代文物赏鉴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文物鉴藏的影响。文章指出,宋代是中国文物赏鉴的黄金时期,文物赏鉴活动达到了高峰,文物赏鉴家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宋代文物赏鉴的方法和标准对现代文物鉴藏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文物鉴藏不... 文章主要探讨了宋代文物赏鉴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文物鉴藏的影响。文章指出,宋代是中国文物赏鉴的黄金时期,文物赏鉴活动达到了高峰,文物赏鉴家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宋代文物赏鉴的方法和标准对现代文物鉴藏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文物鉴藏不仅借鉴了宋代文物赏鉴的方法和标准,而且受到宋代文物赏鉴的影响,现代文物鉴藏家也把宋代文物赏鉴作为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物赏鉴 现代文物鉴藏 发展 影响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以宁德市文物保护为例
15
作者 夏智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6期48-51,共4页
文章以宁德市文物保护实践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及其效果。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宁德市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宁德市文物保护中数字化技术优... 文章以宁德市文物保护实践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化技术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及其效果。文章首先介绍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意义,随后详细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宁德市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宁德市文物保护中数字化技术优势与挑战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不可移动文物 文物保护 宁德市
下载PDF
苏州市吴江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刍议
16
作者 周春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7期40-43,共4页
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系统梳理当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立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探讨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红色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凝聚民族力量,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系统梳理当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立足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探讨当前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的成果、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移动文物 革命文物 保护利用 对策思考
下载PDF
曲阜水文化与水利文物保护
17
作者 孙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构建新时代自然与人文生态文明时,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示水文化的深厚内涵,保护、利用、展示好水文化和水利文物。文章以曲阜水文化和水利文物为例,详细论述了曲阜古... 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文物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在构建新时代自然与人文生态文明时,需要深入挖掘和展示水文化的深厚内涵,保护、利用、展示好水文化和水利文物。文章以曲阜水文化和水利文物为例,详细论述了曲阜古城营建和儒家文化起源中蕴含的水文化及曲阜水利文物的类型和保存现状,最后结合曲阜实际对水文化和水利文物保护提出了数条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水利文物 文物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研究进展和新发现
18
作者 张秉坚 张梓芊 +1 位作者 鲁晖 胡瑜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灰浆 传统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 文物保护 新发现
下载PDF
莫高窟文物保存环境的大气颗粒物背景浓度及化学组成
19
作者 张正模 段京 +4 位作者 张二科 朱玉庆 宋莹盼 苑嘉承 胡塔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大气颗粒物是潜在威胁遗址与文物的一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沉降或吸附后覆盖文物表面细节,降低其审美价值,并带来进一步的物理或化学侵蚀。通过分析莫高窟开放洞窟(16窟、257窟)、非开放洞窟(320洞窟)和窟外大气中各粒径颗粒物(总悬浮颗... 大气颗粒物是潜在威胁遗址与文物的一种大气污染物,颗粒物沉降或吸附后覆盖文物表面细节,降低其审美价值,并带来进一步的物理或化学侵蚀。通过分析莫高窟开放洞窟(16窟、257窟)、非开放洞窟(320洞窟)和窟外大气中各粒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粗颗粒物PM_(10)和细颗粒物PM_(2.5))背景和典型沙尘天气质量浓度及其碳组分和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含量,获得文物保存环境中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成。各观测季节内,非沙尘天气窟内TSP质量浓度介于48.4~60.0μg/m^(3),PM_(10)质量浓度介于13.3~61.3μg/m~3,PM_(2.5)质量浓度介于9.9~59.2μg/m^(3)。洞窟是否向公众开放对窟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和组成的影响不显著,开放和非开放洞窟颗粒物质量浓度的I/O比值多小于1,显示窟内颗粒物主要源于室外。窟内颗粒物化学组成中,地壳源矿物尘多占据主导地位,在沙尘频发的春季占比介于53.0%至80.7%之间,冬季占比介于17.1%~44.0%。其他化学组分中,细颗粒PM_(2.5)中碳组分和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含量占比明显高于TSP和PM_(10)。冬季窟内PM_(2.5)质量浓度低于春季,但碳组分和无机离子浓度值和含量占比均高于春季(除去春季16洞窟),冬季碳组分和无机离子含量占比高达60%,其中酸性组分含量占比和可达30%。对莫高窟大气颗粒物的控制不能忽视细颗粒浓度及其化学组成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大气颗粒物 质量浓度 化学组分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安徽淮南发现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20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156-156,共1页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向南则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北端西侧... 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武王墩”重要进展工作会议在淮南市召开,首次发布武王墩一号墓阶段性重磅发掘成果。武王墩墓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北依舜耕山,向南则为开阔的平地,西侧为南北向的瓦埠湖,瓦埠湖北端西侧为楚都寿春城之所在。武王墩墓地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家文物局成立了考古专家组和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专家组,全程指导发掘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物局 多学科研究 瓦埠湖 武王 安徽省淮南市 发掘 安徽淮南 文物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